要是班主任不再由科任老師兼任,而由教育心理專業的專任,你贊成嗎?有什麼看法?

hualuoshuxiang


國家和專家說了算,我贊不贊成沒用。我家女兒班主任是語文老師,她在群裡說,家長要督促孩子預習、完成作業、批改作業並打分訂正、要每一課家長都孩子完成聽寫默寫。凡是考試前都要家長檢查自己孩子熟背作文。她說,這樣讓她有更多時間管理班級。


半個圭


如果班主任的工作是你想象的換個心理學老師就可以勝任,你大錯特錯了。

在我身邊就有類似的例子。

我們學校有兩個教育心理學的老師,一般一個班級兩週上一次心理課。其中有一個也安排擔任過一年多的班主任,從七年級開始,結果一年多,自請下崗。

據這位老師說,表現好的學生還好教育,面對表現不好的學生,學過的心理學知識,根本就派不上用場,或者是用了也沒有什麼效果,甚至遇到一些事情處理起來要崩潰。

後來,學校再也沒有安排心理學老師當班主任了。

據我經驗:

首先,要選擇主科老師當班主任,初中如語數英老師,主科老師當班主任,學生會從心理上重視這樣的老師。

其次,最好選擇有經驗的老師當班主任,有經驗的老師當班主任,處理一些事來,更為得心應手。

再次,選擇有嚴而有規的老師當班主任,在制定好規範的基礎上嚴格管理班級,嚴為先,愛為後,嚴中有愛。

當然,優秀的班主任也是在不斷的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對於年輕的老師,一定要多向老班主任請教,才能不斷成長。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六指傳說


各位友友,你們覺得小學、初中和高中哪些老師記得最深?如果讓你去看望他們,你想去看望誰呢?教育心理專業畢業的就一定比多年從事班主任的老師更懂得學生的心理?更能夠理解學生,幫學生度過躁動的年代嗎?

我們學校有一個心理學碩士學位的老師,在初中400學生的大會上教育學生如何處理學生與家長的關係,學生與老師的關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後來教高中英語,當班主任,結果那個班的學生集體反抗,最後,學校派了一個德高望重的英語老師去當班主任,結果清風雅靜。

《教育學》 《心理學》 是師範大學所有專業學生必須要學的科目,也是必須考過關的科目,只是沒有專門的教育心理學專業學得那麼細而已。另外,非師範專業畢業的學生,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才能從教,要考教師資格證必考《教育學》《心理學》。(現在師範專業的學生也必須考教師資格證了)

我們學生最希望的還是主科老師擔任班主任的。小學語文數學老師必然比校長家長的威望高;初中高中的主科老師絕對比心理老師威望高。親其師信其道,所以不要以為教育心理專業畢業的就有多麼神秘!



平淡是真oymlq


這一點我很認同,而且我認為,班主任由學過心理專業的擔任,是教育事業,高度發達的標誌之一。

孩子在學校的各種行為,都有其背後的心理原因,作為老師,如果我們不能深黯其中的奧秘,不能按照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去處理事情,那麼,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只能適得其反,並且事倍功半。

我這一屆六年級學生,中間有一個男孩兒,有事沒事就到我辦公室來,不是告狀那個同學,就是反映班上其他同學的一些事兒,總之,你覺得他的事兒最多。後來,我在五年級老師那兒,瞭解了他以前的情況,這孩子學習不大好,性子特別強,家裡只有他一個男孩兒,被爺爺溺愛長大的,因為太過專橫,任性,班裡其他孩子都不愛和他玩。

這孩子其實是非常渴望,老師對他的理解和認可,所以總是在老師面前晃來晃去,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後來我就安排了這個男孩兒,每天定時給班級灑水,並且他幹完活,我都會表揚他,漸漸地,他和大家能融洽相處了,喜歡幫助同學了。

如果一個班主任對小學生的心理一無所知,或者不夠專業,那麼,他們的行為背後的東西就很難把握,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跟個門外漢一樣。

所以,我贊成班主任由專業心理老師擔任,這是教育高度發達的標誌之一!


遇見美子老師


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想法,為提出這各思路的人點一個大大的贊。

為什麼呢?因為時代在進步,教育行業也應該與時俱進!一成不變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的教育手段已經完全不適應當今的形勢了。

首先是學生的問題,過去的學生抗打擊能力堪稱自帶裝甲……我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高中畢業,在方圓數十里範圍內就沒聽說過有學生自殺……那時的父母送孩子到學校,對老師講的最多的話就是:這孩子交給您了,該打就打該罵就罵,當自己的,別客氣就行……一個個皮猴子,整天就知道啥吃悶玩,是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的。

然而,數年之後的獨生子女進校,一個個心肝寶貝打不得罵不得,猶如豆芽菜,經不得半點風雨。老師戰戰兢兢的把他們教到畢業,但還是傳出有學生自殺的消息,有的是因為學校,有的是因為家庭……

如今當年的豆芽菜的後代進學了,更是豆芽菜的翻倍,更加柔嫩,再加上學校的科任老師忽略或者不善於對這些柔嫩的學生心理方面疏導,於是,各種問題出現了:遲到被老師罰在教室門外站著聽課,跳樓;未做課堂作業被老師斥責,喝農藥;甚至被老師多看一眼或少看一眼,也會尋死覓活……

所以,讓專業的老師來做專業的事情,那樣子才是對老師學生的負責。教育心理學的專業老師來做班主任,負責協調老師學生之間的矛盾、疏導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問題,解開學生的心結,而科任老師則只需一門心思督導學生的學業。那樣,我想這才是最終能讓學生心理健康、學業有成的最好方式。





齊魯江陵夢


我覺得我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有些資格,第一我做過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第二我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第三,我也被聘請到一些地區做班主任培訓。

我的觀點是班主任要有有心理學背景的老師擔任。

有些老師回答這個問題認為之所以沒有這個必要,是因為班主任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這我理解,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要實踐就可以勝任一個班主任工作。在我看來,大部分班主任成長出現了瓶頸正是這方面出問題,他們的工作只是憑經驗,但他們不知道學生為什麼出現這樣的行為,也就是說這個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是什麼,所以他們處理有時候對,有時候不對,誤打誤打誤撞的概率很高。

比如我班上有一個學生經常和一個英語老師發生衝突,在常規的班主任工作中會怎麼做呢?無非就是告誡學生要尊敬師長之類,但是對掌握心理學知識的班主任來說,我思考的是,這個學生不可能不懂得尊敬師長,但是他為什麼這樣做,而且還多次這樣做,而且聽說他在小學的時候也這樣做,這是什麼原因呢?

考慮到這個學生數次和英語老師發生衝突理由都不是很充足,也就是說刺激很小,本來不應該會引發這麼大的衝突,我估計過去可能另有原因,再結合我對他是離異家庭的情況的瞭解。

我找到這個學生單刀直入地問:你是不是把英語老師看做你的媽媽?你恨你媽媽所以你恨英語老師?!這個學生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被我這麼一問,愕然良久,最後無話可說,自此之後,這個學生和班主任關係緩解很多。

曾經有一個班主任很沮喪地問我:為什麼我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去關心後進的學生,我班上的學習好的學生越來越少了,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

我說:很可能就是因為你花很多的時間在學生的身上。

這個班主任聽了大為吃驚,我說:因為你對差生過於照顧,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就容易被你忽略,學生知道你只對學習差的學生花時間,所以他們沒辦法之後讓自己的成績下去,這樣你才會注意到他們。

班主任聽了將信將疑,後來回去調整自己工作的方式,果然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沒學過心理學,我相信絕大部分老師是不可能這樣思考問題的。對心理學的知識不掌握,許多所謂的處理才表現得真正的非常奇怪,學生出現問題,可以說大部分的班主任想的是拿出對策,而很少思考他們為什麼這樣,只是習慣性地拿出方法,而這些方法只是平常積累襲來的經驗,如果我們到醫院,醫生看到我們就開藥方,讓我們去拿藥,我們能放心嗎?但是老師們對這樣缺乏診斷的治療卻是自信滿滿,教育沒有診斷是當前班主任和老師工作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這正是班主任不夠專業化的原因。

有的老師說我們沒辦法找到這麼多的班主任,但是我們是可以把一般的班主任培養成能夠對學生問題進行初級診斷的班主任,再培養一些更高級的班主任,可以做更深入的診斷,讓他們對一個地區的班主任進行培訓,這也是我之前做的班主任培訓中一個目標。


門前海藍藍


這個事情,已經有一些學校在嘗試著做了。有一些私立學校,有一種老師就是“專門的班主任”,他們往往不教課,專門擔當著班主任一職,管著學生的一些日常雜事,其中就包括著思想教育,因為每天的晚自習就是他們看著的,也有思想教育課。

有點類似大學裡的輔導員的性質。不上課,只是給學生做各種思想工作,或者有什麼活動就組織。

這種老師,有的學校叫“領事,”或者“班導”之類。

一開始聽著,感覺好羨慕。後來,接觸了一些其中的事情,就會發現其中的不足之處:

首先,這些老師不上課。不上課,就容易和學生脫離實際情況。 我們必須承認,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每個學生最其實的一面,他們的各種心思,如果在課堂上仔細觀察一下,就會注意得到。

但是,如果不上課又不批改作業,這些老師其實是不瞭解學生的,或者只是瞭解了學生的一小部分。對學生的看法,就非常容易流於表面化。

其次,這種抓學生思想的課程,如果高考不考,就會處於一種什麼狀態呢?學生自己也不重視。老師慢慢地也會不重視。都不重視這門課,很難保證效果的。

比如 ,我知道一個私立學校有一門課叫“領事課”,就是專門由領事來管理學生,最後給學生打個分數 ,叫做領事分。他們不會根據 上課的表現來打,基本就是因為學生的出操情況、早晚自習有沒有翹課現象,還會因為對學生的一種感覺來打分。

而學生呢,因為這個分數 不算入學生的總評,也對高考沒有任何制約力,久而久之,這門課就成了大家都敷衍了事的課程了,這個老師也沒有什麼威望和制約力。

所以,這種想法,也許是好 的,但是如果不上課,不腳踏實地地跟學生在一起,只是專家類型的老師,對學生而言,尤其是中小學生,我感覺好處並不大。


Longsuixinyuan


  專職班主任,但往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將教學與管理劃分開來,教師只管教學,不管班級,是不是以後教師上課要專門配備一名組織課堂紀律的老師,才能教得下去、教得好?

  現中小學班主任大部分是科任教師兼任,要不要呼喚專職班主任?

  

  現在班級的事並不是變多了,而是人為干擾的因素越來越多,社會或者家長的手伸得也越來越長,動不動就質疑班主任老師的管理方法和教導方法,班主任老師疲於應付,原本以前很簡單的事搞得越來越複雜化,班主任這活成了苦差事,剛入職,缺乏經驗的年輕老師不得不頂起這份苦差事。

  

  當然,呼籲專職班主任的教師不在少數,一方面,社會風氣使然,教師在管教學生時越來越謹小慎微;另一方面,的確是現在的教學任務今同不如往日,教案翻著花樣的變,在加上管學生,除非教師一心撲在工作上,不然,一般教師難以應付。

  但專職班主任有可能只是教師界的一廂情願。將管理與教學分開,那麼教師便與網絡視頻一般,只不過教師更為身臨其境,但絕對趕不上網絡視頻的方便、快捷,那是否意味著,可以將多數教師轉變為專職班主任,任課教師統一由教育部調配視頻資源,如此,教師這份職業也就要到頭了。

  

  如此,專職班主任是否意味著不能遠離課堂,任課教師一旦遇到教室紀律問題,專職班主任就必須現身組織課堂紀律,如此操作,是否真的可行?是否操作起來過於煩瑣。

  總之,專職班主任也許只是部分教師的抱怨班主任任務繁重時的無心之語罷了,真要施行起來,也許教師地位更為不堪。


學緣課堂


我覺得班主任由心理學專業的人員來擔任是一件好事。

  對於未成年學生日益突出的心理問題,我們都有所感觸。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2018年發生的六年級小學生弒母事件,當時引起了全網絡的熱議。我們實在無法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怎麼會對自己的親生母親下得了這樣的毒手?

  身為一線教師,雖然並未親身接觸到如此極端惡劣的事例,但是在我的教學經歷中,的確能夠感受到部分學生在心理層面上存在一些問題。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離婚率居高不下,其中受到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孩子。有一年我教的一個班級,統計家長信息的時候我發現,家長離婚的學生人數居然佔到班級全部人數的五分之一。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駭然的數字!

  而且,經過觀察之後我發現,父母離婚的孩子存在兩個極端。要麼是極度活潑,是班裡最調皮的人。要麼極度安靜,坐在教室裡從來不多說一句話,也很少會看到他們笑,感覺有點孤僻的樣子。

  更有甚者,會有家長來交代,說如果孩子媽媽或者孩子爸爸來了不要讓孩子跟著走,應該是怕父母其中的一方把孩子帶走。試想,一個年幼的孩子親身經歷這些,心裡該受到多大的創傷?原本最親近的父母,突然就要面臨二選其一的困局,成年人尚且無法坦然面對,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再者,現在許多父母為了自己的事業,都選擇在大城市裡生活,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這本身就不是一種恰當的行為,從而也滋生了許多的心理問題。孩子需要來自父母的關愛,這份關愛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當然,學生的心理問題並不僅僅存在於上述兩點。隨著越來越多未成年犯罪案例的出現,學校急需心理專業的人才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如果班主任能由心理專業的人才來擔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生的心理問題會日益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會相應減少,我們也就不會看到那麼多令人痛心的案例。

  當然,為了加強心理專業人員對學生的瞭解,他們也可以擔任一部分教學工作,同時為了平衡心理工作和教學工作,可以讓他們擔任負擔不重的副科,這樣一來既方便他們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又不至於脫離學生。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發現語文的美


這個想法在某些地方已經有學校開始實施了。

心理老師的優點

首先如果有心理老師擔任班主任的話,那麼ta就會有大量的時間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這一點是科任老師無法做到的,因為科任老師的壓力很大,除了教學之外不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

其次我們常說在學校只能學到知識,學不到品性道德,但如果有了心理老師的話,學生的各種行為各種疑惑都有人為ta解答。在初中高中這兩個階段,學生對於情感對於思想都是朦朦朧朧的,他們有著大量的衝動但又不瞭解這些東西,而心裡老師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點。

上學的時候談戀愛相信大家已經見怪不怪的,雖然說這時候的愛情最美好,但有些學生會控制不住以至於發生了“性行為”。從某種角度來看,心裡老師最大的作用就是協助學生如何正確的面對感情,如何正確的保護自己。

心裡老師的缺點

就目前來說,大部分學校還都是以科任老師來擔當班主任,因為沒有他們比任何人都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家長們常說到學習就是為了學習知識的,如果有心理老師擔任班主任的話,肯定有大量的家長會反對。

其次就是在很多學校都有心理老師,但這些老師並不擔任班主任,而是每週上一次心理課程。在學校裡面心理老師有單獨的辦公室,每當學生有心理疑惑的時候,可以去尋找心理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