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和多米尼加,兩國分割一島為何貧富差距嚴重?

lotea


海地島上有兩個國家,境遇大不同。2018年,海地人均GDP只有857美元,多米尼加人均GDP為7881美元。同在一個島上,地理和氣候條件相當,為何經濟差距這麼大?

眾所周知,古巴島是南北美之間第一大島,那麼第二大島在哪裡?就是海地島(伊斯帕尼奧拉島,或稱西班牙島),位於加勒比海,西隔向風海峽與古巴島相望,東隔莫納海峽與波多黎各島相望。
海地島中部是山地,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南部是熱帶草原氣候,原本是印第安人泰依諾族居住地。
海地島上兩個國家,海地位於西部,面積2.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多米尼加位於東部,面積4.87萬平方公里,人口1084萬。

海地95%為黑人,主要是西非黑人的後裔。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克里奧爾語,但90%的居民使用克里奧爾語(法語、非洲土著語、印第安土著語融合產物)。
多米尼加白人佔16%,黑人佔11%,黑白混血種人和印歐混血種人佔73%,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
海地由黑人主導,說著非世界主流的克里奧爾語,多米尼加由白人和混血人種主導,說西班牙語。人種和語言文化是雙方經濟差異的主要原因,但同在一個島上,為什麼海地黑人多,多米尼加黑人少呢?我們來看海地島的歷史。

1492年,哥倫布發現該島,哥倫布宣佈整個島歸屬於西班牙,並取名為西班牙島。
1496年,哥倫布的弟弟小哥倫布,代表西班牙在島上建立聖多明各城,成為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第一個永久性居民點。
從哥倫布到達西班牙島上後短短30年間,泰依諾族人口從40萬驟減不到三千,現在該族人已完全滅絕。

印第安人泰依諾族消失,有三大原因。首先歐洲人帶來傳染病,泰依諾族人缺乏免疫力。第二西班牙人對泰依諾族人進行各種迫害虐待,一部分致死,一部分離開海地島去了古巴島。第三部分年輕女性從了西班牙人,後代就是印歐混血人種。
短短几十年,西班牙便對這個7萬多平方公里的島嶼,進行徹頭徹尾的“換種”。
由於島上需要大量耕種人力,從1520年開始,西班牙人從非洲運輸奴隸來進行耕種,1568年時島上的非洲奴隸已多達兩萬人,到島上建立國家不再販運黑奴,島上的黑奴已達50萬。

1697年,法國與西班牙根據《勒斯維克條約》交換土地,法國獲得西班牙島西部殖民地,稱“法屬聖多明各”,也就是今天的海地;西班牙恢復被法國佔領的加泰羅尼亞和盧森堡等地。
此前法國有艘名為太子號的船,在加勒比海遭遇風暴襲擊,搖搖欲墜來到海地島西部的戈納伊夫灣,總算從死神旁把自己拉回人間。戈納伊夫灣三面陸地,一面朝海,最深處還有個戈納夫島阻擋風暴,法國人就在這裡興建太子港,名稱來自那艘死裡逃生的船艦。
隨著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大陸阿茲提克帝國和印加帝國後,經營重心開始放在美洲大陸,逐漸減少對西班牙島的投入。此時加勒比海盜氾濫,他們多次侵犯聖多明各,讓西班牙人產生放棄島嶼的想法。同時島上黑人奴隸越來越多,殖民者的口袋是用黑人奴隸的血汗填滿的,到18世紀末,島上的黑人終於爆發起義。

1795年,法國和西班牙在瑞士簽訂《巴塞爾和約》,西班牙把東部的聖多明各區域讓給法國,西班牙島整體成為法國殖民地。
這個條約並不代表西班牙海軍比法國弱,西班牙只是順水推舟將島上東半部分也送給法國。
1801年,黑人奪下法國才統治不久的聖多明各,進而統一整個西班牙島。你看看,西班牙人沒那麼好心,他們只是讓法國人來擋一刀。

1802年,拿破崙派自己的妹夫率領五十餘艘戰艦、四萬多名法軍浩浩蕩蕩地從歐洲殺來,法國人奪回聖多明各,但島上的戰爭一直持續。從此刻開始,島上人種開始分化,黑人在西部,白人在東部。
1804年,拿破崙在法國稱帝,黑人卻宣佈建立海地國,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第一個宣佈獨立的國家。雖然聖多明各仍在法國控制下,但海地獨立這個事絕對打臉拿破崙皇帝。
1808年,法國入侵西班牙和葡萄牙,此事產生了蝴蝶效應。葡萄牙國王逃到巴西,後來葡萄牙王子建立巴西王國,奠定現代巴西的版圖。西班牙海軍也在英國等盟友幫助下,奪回聖多明各,海地島東部重新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1821年,海地島東部獨立,名為西班牙海地(多米尼加)。與西部黑人主導的民族獨立不同,東部是殖民地白人主導的脫離宗主國獨立。
1822年二月,獨立僅九周,黑人主導的海地兼併西班牙海地,再次完成全島統一。從人數來說,海地島的黑人佔據絕對優勢。
1844年,在美國和美洲西班牙各殖民地幫助下,東部再次獨立,成立多米尼加共和國。在1840年代,美國連續購買或兼併德克薩斯、俄勒岡、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地,總面積佔到當時美國領土的四成左右。陸地上瘋狂擴張的美國,觸角也逐漸伸到海上,首當其衝是距離北美近的加勒比海地區。

多米尼加一直擔心被海地兼併,最安全的做法是找個強大的靠山,那時整個美洲域內國家,實力最強的是美國,其他歐洲國家雖然有殖民地,畢竟相隔遙遠家。為了抵擋海地入侵,多米尼加甚至向美國提出,直接併入美國版圖。
不過此後美國自己也不太平,南北嚴重對立,後來還爆發了南美戰爭。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1867年,美國從俄國購買阿拉斯加,可以說霸業已成。

圖-多米尼加人
1869年,多米尼加併入美國聯邦的願望差點就實現了,但最後美國參議院投票反對,功敗垂成。美國想要多米尼加的土地,但不想要多米尼加人,總不能把島上人全都殺了吧,畢竟多米尼加還有不少白人。
1915年,一戰爆發後,美軍為了打擊海地島上德國人的利益,出兵佔領海地,第二年又佔領多米尼加。
直到1934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為了縮減海外軍隊預算,才撤離海地和多米尼加。

圖-海地人
海地島上這兩個國家,海地是個純粹的農業國,人均GDP就算放到非洲都是倒數幾名,可以說是赤貧。多米尼加除了農業,旅遊業與也很不錯,是個發展中國家,可以說是小資水平。雙方的人均GDP相差這麼大,與人種、語言、經濟結構有很大關係。

地圖帝


海地島又稱“伊斯帕尼奧拉島”,是加勒比海僅次於古巴島的第二大島嶼,西部是海地,東部是多米尼加,雖然同處一個島嶼但是兩國之間的貧富差距非常巨大。海地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而多米尼加卻是拉美著名的“小康之國”。


海地是世界上第一個主體是黑人的共和國,95%以上都是黑人。海地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0萬,人均GDP僅僅700多美元。而東部的多米尼加面積4.8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大約1000多萬,但其人均GDP已超過7000美元,雙方經濟相差近10倍。

原本這裡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隨著西班牙的殖民掠奪重心轉移到了美洲大陸,海地島逐漸被忽視。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被法國入侵佔據,法國在這裡引入了大量的黑人奴隸,建立種植園。多米尼加與海地先後獨立,海地幾乎都是黑人,而多米尼加主要是混血與白種人。

雙方經濟差距巨大,海地的土地貧瘠也不是太多,而多米尼加的面積比海地大很多,而且分佈著大量的肥沃平原河谷。

更重要的是,海地獨立以後用暴力手段收回了殖民者的土地,但卻疏忽管理,海地的經濟陷入崩潰。而嚴重的貧困使得當地治安混亂,讓大量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

而多米尼加獨立以後,與歐美國家一直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係,當地治安優良,消費水平不高,加上優美的自然風光,多米尼加的旅遊業等迅速發展起來。如今多米尼加是加勒比海最重要的旅遊勝地,佔據加勒比地區外來遊客的一半以上。



澹奕


海地,總面積2775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國家,黑人佔總人口95%,因此有“黑人共和國”之稱。 海地是世界上最為貧困的國家之一,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後,人均GDP 740美元。



多米尼加,總面積48734平方公里,混血種人佔73%,白人佔16%,黑人佔11%。旅遊業、出口加工業和僑匯構成多米尼加經濟的三大支柱。多米尼加的經濟以旅遊業為主,旅客量佔全加勒比海地區的47%,此外全國半數人口從事農業,人均GDP6722美元。



兩國雖然同處一島,但是經濟差距懸殊。一是人種的差別,雖說人類都是平等的,但不得不說,黑人劣根性太明顯,不僅非常的懶惰,而且容易滿足,沒有追求。最典型南非的例子,在白人統治時期,在白人強有力的管理下,黑人能夠有效的進行勞動創造財富。但是一旦黑人上臺,這種動力就大為減低了,沒有勤勞怎麼創造財富?二是受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不得不說因為近代殖民者的掠奪和剝削,使得海地的受教育水平極度的低,人口素質很差,嚴重缺乏管理能力。而且科技知識,技術層次更加沒辦法比,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再強的國家,也會被胡亂治理搞得分崩離析,搞得走下坡路了。


歷史流域


在加勒比海中有一個叫伊斯帕尼奧拉的島,該島是加勒比海僅次於古巴的第二大島,該島的西邊是海地,東邊是多米尼加共和國。兩國雖共享一島,但是兩國的貧富差距卻是十分的驚人。

海地東部與多米尼加共和國接壤,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總面積27750平方公里,人口1085萬,黑人佔比達95%。2017年GDP是83.6億美元,世界排名135;人均GDP是771美元。

多米尼加共和國位於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奧拉島東部,西接海地,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東隔莫納海峽同波多黎各相望,總面積48442平方公里,人口1065萬,以印歐混血人和白人為主。2017年GDP是748.7億美元,世界排名67;人均GDP是7030美元。

從兩國的基本數據來看,多米尼加共和國國土面積是海地的1.75倍,兩國人口相差不大,但是2017年GDP 不管是總量,還是人均,多米尼加共和國卻是海地的9倍,差距之大讓人難以理解。

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造成兩國貧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第一、海地治安條件差,多米尼加治安環境良好。

海地經常發生軍事政變,導致政權頻繁更替,政局不穩,社會混亂,再加上槍支氾濫,使社會治安狀況惡化,聯合國維和部隊長期駐紮該國。而多米尼加共和國國內政局穩定,社會治安狀況良好,而良好的社會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因此前往該國投資和旅遊度假的人明顯多於海地。

第二、多米尼加國土質量優於海地。

海地山地佔全國面積的75%,僅沿海和沿河有狹窄平原,不利於開展經濟活動,然而卻有7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全國糧食都不能自足,足見農業生產效率有多低。多米尼加境內雖然也多山脈,但是山脈之間卻分佈著大量的谷地,這些谷地土壤肥沃,適合多種農業種植。同時還有加勒比海海岸線平原,平原內有許多甘蔗種植區。

總體來說,多米尼加的國土質量比海地好的太多,目前海地有上百萬人在多米尼加打工,從事各類農業種植活動。

第三、海地經濟發展質量比多米尼加差的多。

海地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失業率高達75%,嚴重依賴外援。多米尼加目前形成旅遊業、出口加工業和僑匯三大經濟支柱,旅客量佔全加勒比海地區的47%,農業以種甘蔗為主,工業以製糖、捲菸為主。

第四、人口質量多米尼加優於海地。

兩國人口都有上千萬,但是海地的文盲率達到50%,也就是說海地有500萬人都是文盲;而多米尼加的文盲率只有10%左右。人口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而海地人口中95%的是黑人,黑人在受教育和參加工作的積極性大家都很清楚,難怪75%的高失業率,不知道他們一天閒著都幹嘛。多米尼加黑白混血種人和印歐混血種人佔73%,白人佔16%,黑人佔11%,不管是受教育程度,還是整體國民素質都高於海地。

綜上,一個國家要想經濟發展的好,需要具備適合的發展政策,穩定的政治環境,良好的社會治安,高素質的勞動力,可供開發的資源等因素。從總體上來說,多米尼加各方面都比海地有更大的優勢,所以比海地富裕也是自然的。


銘蘇先生


很高興為你解答。它們兩國都位於海地島上,這兩個國家的經濟雖然但不算富裕,但是單單兩國相比,經濟還是相差巨大的:多米尼加人均GDP大約為6700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在42000元左右,而另一邊的海地的人均GDP約為740美元,兩者相差9倍之多,這確實是比較奇怪的現象。



兩國雖然處於一個島上,人口構成和宗教信仰卻不太相同。多米尼加的人口以黑白混血種人和印歐混血種人為主,佔比73%,純白人佔比19%,純黑人佔比11%。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其中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其他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猶太教。



海地,人口構成主要是黑人,佔比95%,黑白混血人種和白人後裔佔比5%,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克里奧爾語,居民大多信奉羅馬天主教的佔80%,信奉新教的佔5%,其他人信奉耶穌教和伏都教。




介於雙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差不多,但是雙方在人口構成上還是有挺大差別。或許,黑人兄弟對於建設富強國家的慾望並不太強烈吧……


局貓財經


一個海島,2個國家,經濟相差十倍不止,怪不得海地人感嘆:西班牙人來海地島,把東部的多米尼加奉獻給上帝,把西部的海地交給魔鬼。如今,海地一貧如洗,整個國家陷入絕望,而多米尼加則欣欣向榮、健康發展。多米尼加4.8萬平方公里,1065萬人口,人均GDP近7000美金,而海地2.7萬平方公里,1085萬人口,人均GDP僅僅700美元。

海地其實在西半球是一個極具榮耀的國家,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國家,也是拉美第一個、美洲第二個獨立國家,1804年就建立了共和國,它是由當初島上的黑奴反抗法國殖民統治而成立的國家,而且,相對東邊的西班牙殖民地多米尼加,它的條件要更好一些。

原本海地整個島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只是後來西班牙把西部一塊後來讓給了法國,法國從非洲引進大量黑奴來發展農業,經過100多年的經營,海地成為法國農業最發達的殖民地,黑人也越來越多。

1804年海地獨立之後,黑人佔了95%以上,他們把西班牙殖民者都趕了出去,土地分配給了黑人,但是它此舉使它喪失了大片海外市場,原先殖民者的優勢資源都沒了,建國之後,在土地分配、權力分享等方面內部意見不合,國家迅速陷入動亂,海地自1804年起,200多年,一直陷入頻繁的內戰和政變之中,幾乎就沒有穩定的時候,加上資源貧乏、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200多年來一直非常貧困,2010年席捲全國的海地大地震更是徹底摧毀了這個國家,有20多萬人死亡,至今重建工作困難重重,國家陷入絕望。

而多米尼加,雖然獨立之後也是經常經歷內戰和獨裁統治,但1960年代之後漸趨穩定,多米尼加國民70%以上是混血兒,還有16%的白人,黑人只佔十分之一,西班牙殖民統治留下了不錯的底子,加上國內自然資源非常豐富,風景優美,在旅遊業、出口加工業等帶動下,多米尼加的經濟狀況一直都保持較好的形勢。


雲中史記


在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區,有一個面積僅次於古巴的第二大島,叫伊斯帕尼奧拉島,又名海地島或者西班牙島,中國人也許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是在2010年這個島名卻傳遍了大江南北,那一年海地發生七級強震,二十多萬人喪生,八名中國維和人員犧牲,當時的電視畫面中不停傳出的是海地滿目瘡痍,家園盡毀,流民遍地的悽慘畫面。我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怎麼樣一個國家,在遭遇地震時竟如此不堪一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道說道萬里之外海地島的故事!



天堂與地獄並存

人們常常說海地島是被天堂和地獄分割的地方,西班牙人把東邊的多米尼加奉獻給了上帝,卻把西邊的海地送給了魔鬼。我們看一組數據就知道人們為什麼會這麼說了:2016年海地人均GDP不到800美元,多米尼加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海地是現在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日平均收入只有一美元,而多米尼加已經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平均收入是海地的八倍,旅遊業和農業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嫣然一副加勒比明珠的姿態。現在只要從海地向東跨越一條筆直的看起來幾乎毫無意義的邊界線,人均壽命立馬增加13歲。


(海地的居民區)

海地全國75%的人口生活在赤貧狀態,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來水,文盲率高達80%,只有25%人算得上有個工作,失業率高達75%。海地槍支氾濫,犯罪率居高不下,殺人、販毒、搶劫、強姦、綁架司空見慣,在海地將近一半的婦女和女童都被強姦過,婦女以子女參加黑幫和賣淫組織而高興,時至今日,海地已經成為了危險和貧窮的代名詞,提到這個國家,自然而然就聯想到犯罪和貧窮。


(兩國國境線,海地一邊因為濫砍濫伐植被幾乎消失,而多米尼加這邊卻是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

兩國曆史淵源

海地島是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地方,也是西班牙人最先殖民的地方,多米尼加的首都聖多明各就是當年哥倫布建立的,距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是加勒比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城市。

(聖多明各)


(聖多明各)

海地島最初是由印第安泰諾人所佔據,後來西班牙人殖民基本毀滅了土著印第安人部落,海地島成為西班牙人的第一塊海外領地,隨著西班牙先後消滅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殖民重心逐漸轉向南美內地,海地島地位下降,歐洲海盜逐漸開始侵蝕這塊土地,其中以法國為主,17世紀,西班牙和法國簽署條約將海地島的西部地區劃給了法國,從此東西部便走向了不同的歷史軌跡。1804年海地在黑人革命英雄杜桑盧維杜爾的帶領下成為了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創造了一段輝煌的歷史,而東邊的多米尼加也在1844年宣佈獨立。
(杜桑盧維杜爾)

天堂與地獄的背後

自從19世紀相繼獨立以來,在同一個島上,一條人為劃分的筆直的線分開的兩個國家在幾乎相同的基礎上分化出了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樣一個結果?

第一、人口

海地的人口95%都是黑人,而這些人口基本上都是法國人從西非運來的黑奴的後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素質較低,在這些人中多信奉伏都教,這個教派認為只有沒用的人才整天勞動,所以海地人一般比較懶惰,勤勞致富基本沒戲。多米尼加人口大部分是西班牙人的後裔,黑白混血和白人佔據大多數,人口素質比較高,受原始宗教影響小,相對來說更加勤勞。
(海地生活)

第二、政體

雖然兩國都是所謂的民主政體,但是海地自從獨立後一百多年來就一直處於動亂之中,領導人也沒有什麼作為,唯一一個比較有魄力的總統熱弗拉爾也在1867年的動亂之中被迫辭職,海地直到1996年才民主選出了自己的總統,經濟幾乎沒有多少發展。東邊的多米尼加雖然在最開始也不穩定,但是在20世紀初期經歷了美國軍隊的獨裁統治後,國內趨於穩定,在美軍撤退後逐步實現了自己的獨立民主,其後的政府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和製糖業,實現了華麗轉身。
(多米尼加海灘)

第三、資源

海地面積只有多米尼加的一半左右,海地島西部平原較少,耕地有限,難以維持海地人口的高增長,導致了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而多米尼加的沿海平原和高山谷地較多,適合種植面積也更大,人均耕地面積更是遙遙領先。在礦產資源方面,多米尼加的中部山脈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優質黃金礦產地,在17世紀一直是西班牙人淘金的火熱之地。

以上種種因素決定了兩國的現在與未來,形成了地獄和天堂的差距,如果海地仍舊不做出改變,一百年以後可能還是隻能靠聯合國救濟度日!如有補充還望留言,如覺不錯還希望多多點贊,謝啦!


軍武吐槽君


兩國為什麼相差這麼多呢?原來,海地島最初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殖民體系崩潰。島上原來的黑人奴隸建立了海地國。他們各方面都落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援生活。而多米尼加是原殖民地統治的延續,是原殖民者的後裔,他們即繼承了原殖民者的物質資源,也繼承了原殖民者的文化和科學技術。所以二國才有了那麼大的差踞。隨著人類整體的進步,相信以後這種情況會有所改步。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海地本來是法國殖民地,是當時全世界外銷白糖最多的地區,相當富裕,但是財富都被法國人掠奪。

海地革命成功,驅逐法國人後,西方強盜集團集體抵制海地產品,包括白糖,海地經濟從此陷入困境。

後來美國給海地帶去“民主”以後,海地從此陷入貪腐混亂,越來越糟。

多米尼加政府也不是好鳥,但是沒有海地那麼爛,也沒有被西方強盜集團抵制。


mimidustie


海地和多米尼加雖然互為鄰國,但是兩個國家貧富差距非常大,原因在於兩國的自然條件,治安環境,人口質量,經濟結構等幾個方面差距非常大。


首先,海地治安環境比較差,國內經常發生戰亂,對比多米尼加而言相對混亂,海地國內槍支氾濫,而多米尼加則正好相反,國內社會治安非常好,這也就奠定了多米尼加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多米尼加的投資和旅遊環境就比鄰國海地要好的多。

其次,多米尼加的地形條件比海地要好的多,多米尼加和海地的地形,山地結構雖然佔多數,而且多地震海嘯,多米尼加國內雖然也有很多山地,但是還有一些山谷,這些山谷土地肥沃,適合農產品種植,所以多米尼加比海地更適合農業發展。



再有,多米尼加的經濟發展質量比海地要好的多,海地除了農業不發達,在工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比多米尼加,可以說非常糟糕,海地的失業率也非常高,所以只能接受外國援助才能維持基本發展。相比海地發展滯後,多米尼加在經濟結構上則要更多源,在旅遊,出口貿易方面尤其突出,農業,工業相對完善。


最後就是人口質量多米尼加高於海地,海地受教育程度遠遠不敵它的鄰國多米尼加,教育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從這方面來看,多米尼加未來會繼續比海地發展速度要快,總而言之,海地無論在社會治安,自然條件,人口質量都不如鄰國多米尼加,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這兩個國家經濟發展差距為何如此之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