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控疫情清明節不祭祖可以嗎?

我也有話說123


本人認為:一切以大局為重!

清明節年年有,今年是非常時期,我們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祭拜祖先!

民間有很多都是這樣做的!


優雅中帶自信


防控疫情與清明祭祖,如何正確處理?我想總的原則應該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如果到了4月5日清明節,或在此前,官方權威媒體宣佈,全國已取得抗擊疫情的徹底勝利,那麼,完全可以跟往年一樣,進行正常清明祭祖活動,但也應該錯峰,避免扎堆。

如果在清明前,防控疫情工作尚未結束,那麼,可以根據自己所居住地的疫情防控等級情況,以及當地政府作出的相關要求和規定,確定各自的清明祭祖時間和方式,儘量不搞聚餐等活動。

如果在清明前後,個別少數地方疫情依然嚴重或較為嚴重,那麼,清明祭祖活動應該向後退遲。或者改變上墳祭掃的方式,直接在家裡舉行一個簡單易行的祭祖活動即可。一切還得服從抗擊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局。

總之,在防控疫情與清明祭祖問題上作權衡時,我們必須以國家利益為重,以人民生命安全為重,必須把把防控疫情作為頭等大事,作為我們每個公民應有的自覺。


玉堂行佛人


因為疫情,不是清明節不去祭祖,而是採用不同的方式。

各地清明祭祖的方式不同,但大部分都是家人或家族人聚集一起到墳地拜祭,但今年我們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疫情”,我們採用“不聚集,不燒紙,不一定非到現場”等不同方式。

比如在家給故去的先人,寫一封信,說說我們遇到的疫情,說說我們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以後的日子我們會更好的,更健康的生活打算等。然後我們面對故去的親人,把信燒掉。這樣我們心裡得到撫慰。如果在天真的有靈,先人也會幫著我們,他們看到我們對待疫情的態度,心裡會更加放心和安詳。

寫不下去了,淚迷糊了雙眼……。

疫情快點結束吧!



覺心悅境


我覺得可以,但是還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情況而定,如果是在大城市裡要集中前往墓地去掃墓就會出現人潮洶湧的狀況發生,那我則建議可以在疫情穩定之後再去掃墓,先做好疫情的防範為根本。

如果是在農村,墓地距離村子裡的距離不太遠,而且村子本身的防範措施就很嚴格,也沒有外人進入,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村民去上墳也不會出現大城市裡人流交織。村支書也可以做好相應的安排,不如在清明節前一週就開始,每天安排多少戶人家上山去掃墓,這樣也可以把人群進行有效的控制分流,以避免人員扎堆在一起的情況發生。


愛吃桃子的狐狸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掃墓習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刀切”,不準掃墓不太可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市區內公墓地。

每年逢清明節前後兩三個月,市民至公共墓地拜祭的人絡繹不絕,人來人往,摩肩接踵。

今年4月4日是清明節,鑑於今年新冠病毒疫情,政府己明文規定,取消掃墓拜祭行為。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我們國內的形勢大為好轉,可是國外的形勢正處於爆發時期,當前的疫情以輸入型為主。

若政府不加以明文規定嚴禁的話,市區內拜祭公墓人員的流動和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依然存在。

所以我們市民千萬不可放鬆警惕,麻痺大意,掉以輕心,今年我們就不去掃墓了,待至疫情遠離我們,我們再去拜祭我們的先人吧!

二、在農村。

逢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在農村人的腦子裡根深蒂固,即使有明文規定不掃墓,也阻擋不了農村人的勇往直前,無奈,也只好勸說他們錯鋒掃墓了,不要扎堆在一起。

農村掃墓一般在大山裡或者小山崗裡,居(村)管理部門此時要管理好,分批分人次掃墓,不扎堆,不扎堆,不扎堆!

村民要有序排隊,繼續做好個人的防控工作,戴口罩,人與人之間間距一米以上,減少交流。

掃墓回家後,取消聚餐的習俗,也不串門。

總而言之,風雨同舟,齊心協力,共抗疫情,才能取得這場阻擊戰的最終勝利。





金菊圓


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現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為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非常時期是可以簡化或暫停一些傳統活動的。


事實上,我們進行祭祖活動,一方面是為了緬懷先人,追根溯源,另一方面也是祈求先人的庇護,保佑後人平安健康幸福。所以,在特殊情況下,特別是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暫時的取消這樣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說句迷信的話,就算祖先有靈,他們也會理解不會見怪的。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緬懷先人,祭奠祖先,有很多種方式,也不一定非要扎堆聚集或者非得外出到墓地去祭拜,我們不是時常有一句話嘛:只要心裡有就可以了。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事情都是給後人看的,是為了教育他們不要忘本,你說你就是再虔誠再孝順,祖先也感覺不到的。所謂斯人已去矣!


現在好多地方都開展了網上祭奠活動,我覺得挺好的,通過網絡,也可以送花,也可以表達思念,有些還可以留言,真的不錯。有條件的我倒建議可以做一個網上祭奠平臺,有圖有聲音,大家可以追思可以緬懷,也可以發表感言,而且還能長久保存,這樣一年一年的傳下去,真的很有意義呢。


心底映雙紅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2020年註定是個載入史冊的一年。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因為疫情,我們從春節戰鬥至今,一轉眼就快到了清明節。很多地方已相應的出臺的清明節不去公墓祭祖等大型群聚的活動,鼓勵採取文明網上祭奠。

清明節既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國家也規定的法定假日,人們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掃墓祭祖,寄託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但是,當下正是疫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我國集全國人民的努力,國內疫情控制一片向好,國外形勢卻非常嚴峻,世衛組織已定為“全球大流行病”。按照以前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祭奠祖先以外,人們也會趁著清明節小長假踏青或者是和三五好友相聚。眼看著距離清明節將近,今年的清明節肯定會受到疫情的疫情的影響有所改變。

今年的清明節小長假可能會取消。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才有序復工,大多數地區的學生在家裡繼續上網課。不少省市4月初可能計劃復工復課,所以今年清明節時,很有可能會是復工和復學的高峰期,由於很多人在春節後一直處於休息狀態,所以在清明節到來時,並不會像往年休息而是繼續務工或上學。

掃墓祭祖方式發生改變。在以前人們在清明節時都會燒紙幣來寄託對逝者的思念。由於疫情影響,我們應更加提倡文明祭祖,不群聚,以“雲”網絡祭祖的新方式,寄託對逝者的思念。

踏青和聚會會減少。為了保護自身的健康安全,絕不能讓努力付之東流。在清明節期間,堅決不踏青聚會,即便是疫情已經得到全面控制,相信大多數人的覺悟減少踏青和聚會等。

等疫情過後,一個春天也不會少。加油!


根之中國


雖然疫情嚴重,全國仍在積極抗疫,但是清明節祭祖和憑弔逝去的親人們,是中國傳統美德和重要禮儀,更是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最好教育形式,所以,我認為抗疫和祭奠儀式並不衝突,但需要改變以往親臨墓園、烈士陵園等處所的方式,可以在網上祭奠憑弔,現在大多數墓園、陵園管理都開展了網上掃墓的形式,可以為被懷念的先人、逝者、烈士們獻花🌸、點蠟燭🕯️、點歌、寫懷念的文章和詩詞,表達自己的深深懷念的感情,也可以在家裡設個小桌,奉上逝者的照片、牌位,燃柱香,擺上酒水貢品,行叩首鞠躬禮成之儀。特別是在農村、山區,堅決不要去幹枯的林木草地茂盛之處燒紙,以免引發火災,當前抗疫形勢嚴峻,包括消防官兵都在艱苦的抗疫一線,再引發火災對消防官兵來說就是往火裡又添了一把鹽啊。如果在抗疫期間,我們自己不能投身其中到一線去做那個逆行者,那就踏實宅家,把奠儀之事舉辦的既有意義又文明適宜,這就是我們對國家對社會的最大支持和貢獻。待疫情警報解除了,抽了時間去墓園陵園看看長眠的親人,也是可以的。


小罐子啊


為防控疫情清明節不祭祖可以嗎?

我認為防控疫情與清明祭祖並不矛盾,疫情期間也應該祭祖,一是為了緬懷前輩,而是追思感恩,三是穩固家族。

祭祖是一種儀式。

平時都是家裡人一起上墳祭奠,燒幾刀紙,放盤鞭炮,磕幾個頭,表示後代子孫來此跪拜謝恩了。

現在非常時期,有幾種祭奠方式:

一是在家,可以請幾根香,在清明節焚香禱告,表達追思感恩。

二是在曠野路口,燒幾刀紙,表達追思懷遠。

三是讓家中其他人代勞。

或者其他方式,比如有朋友都是在家祭祖,父親去世後,家裡八仙桌上放著父親的遺像,每到清明、十月一等特別日子,都會在父親遺像前,焚香禱告,然後開一瓶酒,給父親倒上三盅酒。


子木老師講語文


當然可以,因為這不是認死理的時候,畢竟這是特殊時期,再說,大家忍一忍,什麼時候去祭奠自己的祖宗,都是可以的

去不去祭祖,我覺得分兩種情況

1.湖北的,應該不可能,在沒有確診病例清零以前,是不會讓有聚集性活動的,湖北的朋友們,在家遙祭一下先祖就可以了,因為祭祖也是大家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再說,祖宗們也會保佑我們平安,他們也希望我們能平平安安。湖北加油!



2.湖北之外的朋友,也分兩種情況,

(1)按我自己來說,我是河北農村的,村裡的隔離水平,我敢說是世界第一,外村的絕對進不來,大爺可不是吃素的,哈哈,所以村子裡的人還是很安全的,村民直接去村子的祖墳上墳是可以的(我們家族比較大,有祠堂)



(2)我北漂8年了,等清明的時候,再看情況,尊重國家和村裡的意見,隨著疫情的發展,如果不建議回,我也會在北京這邊自己祭奠一下。


相信在鍾南山大大這些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日以繼夜的努力下,我們會取得這次無硝煙戰爭最後勝利的,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