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縣:“1號服務清單”帶來的“山花爛漫”效應

湛藍的天空下,鬱鬱蔥蔥的山間有白雲飄過。沿著蜿蜒的小河,追逐著白鷺的身影,記者來到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東坡荷塘居,這是一家當地農民開設的民宿。


屋內中央空調、地暖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院內青石、草地、百合花構成的私家花園,以及防腐木鋪設的觀景露臺,彷彿是世外桃源。


五蓮縣:“1號服務清單”帶來的“山花爛漫”效應

東坡荷塘居


“定位就是給在城裡生活的人們一個大山深處的‘家’。小到鳥巢的燈飾,大到庭院的佈局,都突出‘自然’二字。”民宿的主人——五蓮縣松柏鎮竇家臺子村韓玉高興致勃勃地介紹著。


吃上“旅遊飯”的莊戶人,改變了過去想方設法走出大山的想法。目前,竇家臺子村已建成民宿6家,還有6家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裝修,已成為市區內小有名氣的鄉村旅遊點。


五蓮縣:“1號服務清單”帶來的“山花爛漫”效應

五蓮縣新時代實踐中心外景

五蓮縣:“1號服務清單”帶來的“山花爛漫”效應

山花爛漫志願服務品牌標誌釋義


1

資源整合,創新機制顯成效

竇家臺子村民宿從無到有,從零零散散到初具規模,離不開五蓮縣委書記馬維強為該村群眾上的民宿課。馬維強是五蓮縣蒲公英志願服務總隊的1號誌願者,這是五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開出的頭號服務清單。


作為“一號工程”,五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密織網絡,縱向涵蓋縣鎮村三級,橫向輻射黨政群機關、企事業單位。創新實施了三級設置、全域覆蓋,力度之大、覆蓋面之廣、影響力之深可見一斑。


就像竇家臺子村一樣,五蓮縣每個村莊都可以通過志願服務雙向對接系統進行點單。這是該縣以群眾需求為中心,創新開發的志願服務雙向對接系統平臺,建立了群眾點單、中心出單、系統派單、志願者接單的精準服務模式,為群眾“需求側”和文明實踐“供給側”架起了橋樑,形成了“群眾吹哨、志願報到”的工作局面。


作為供群眾“點餐”的菜單,目前有黨的理論、惠民政策、技術推廣、技能培訓、文化娛樂、人文關懷、移風易俗等13536個項目課題,以唱給群眾聽、演給群眾看、送給群眾學、組織群眾談等形式,打通了宣傳教育、服務凝聚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疫情防控期間,他們啟動“蒲公英菜籃子”志願服務項目,讓種植戶“足不出戶”就能賣出菜,讓農村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吃到新鮮蔬果,既解決了農村群眾的“菜籃子”,又守住了種植戶的“錢袋子”,成為縣防疫期間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和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8天時間送菜4萬斤,幫農戶增收15萬餘元。


這些志願者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蒲公英,他們將文明的種子播撒到群眾需求之沃土。目前,五蓮縣成立蒲公英志願服務分隊20支、小分隊730支,成立了志願服務聯合會;註冊志願者61274名,其中,蒲公英志願者5254名,通過整合資源,打破行政壁壘,實現了用基層的創造力、激發文明實踐的生命力。

五蓮縣:“1號服務清單”帶來的“山花爛漫”效應

五蓮縣於裡鎮南營村開展美麗家庭評選


五蓮縣:“1號服務清單”帶來的“山花爛漫”效應


2

問需於民,品牌創新接地氣

“今天是1月8日,首先播放的是生活小常識,接下來與您分享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論述。”翻開“喇叭花”新時代文明實踐播報記錄簿,記者看到每日都有不同的內容,不是枯燥的說辭,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


據戶部鄉“喇叭花”播報志願者林桂全介紹,自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村裡的“大喇叭”又響起來了,每天3次定時播放“喇叭花”文明實踐播報,有知識,有紅歌,有戲曲,有評書,豐富了群眾娛樂生活,提高了村民的道德、文化水平。


“喇叭花”文明實踐播報志願者,每天錄製音頻從3分鐘生活小常識開始,循序漸進添加每週一歌、每日評書等內容,目前時長達40分鐘。全縣632個村每天播放3次,現已播出517期,46萬群眾受益。同時,在廣播電臺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播報”欄目,固定時段播放。另外,還根據季節變化,進行農業技術小知識普及、防溺水安全教育、森林防火知識培訓、防一氧化碳中毒、疫情防控等播報。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第一時間錄製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知識和宣傳倡議書專項音頻,發送至全縣632個村莊實踐站,全天無限循環播放。


全縣整合志願服務資源,形成以“蒲公英”志願服務隊伍、“喇叭花”文明實踐播報、“杜鵑花”志願小站、“向陽花”志願服務活動、“芝麻花”社會信用分值“五朵金花”為代表的“山花爛漫”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品牌。“‘山花爛漫’取自‘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她’就是人民群眾。”五蓮縣委宣傳部正科級幹部、五蓮縣誌願服務聯合會會長王濤說,要實現“她在叢中笑”的目標,文明實踐“接地氣”方能“聚人氣”。


“喇叭花”代表文明實踐傳播載體,面向群眾進行宣講;“蒲公英”代表志願服務隊伍,與群眾面對面提供服務;“杜鵑花”代表志願服務驛站,為群眾提供各種便民服務;“向陽花”代表志願服務活動,突出“講、評、幫、樂、慶”,讓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芝麻花”代表志願服務激勵,將志願服務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服務時長與“芝麻花”信用分掛鉤,並出臺《五蓮縣關愛志願者禮遇辦法(暫行)》,對優秀志願者在旅遊、出行、醫療等方面給予免費、優惠和優先。

五蓮縣:“1號服務清單”帶來的“山花爛漫”效應

五蓮縣街頭鎮下官家溝村七彩麵食節


3

豐富內涵,活動創新聚民心

如何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五蓮大地落地生根?五蓮縣把握基層群眾思想特點和接受習慣,因地制宜,抓實“講、評、幫、樂、慶”五種形式,積極開展“向陽花”代表志願服務活動,探索“傳統節日+地方節會+賽事活動”特色鮮明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傳播路徑。


各村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切辣絲比賽、農民趣味運動會、花樣水餃比賽、剪紙比賽、七彩麵食節等趣味活動和“好媳婦、好婆婆”“美麗家庭”等評選,可謂“百花爭豔”。通過活動,融洽了家庭關係、鄰里關係、幹群關係,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新風尚。戶部鄉宋家村2名婦女,因為瑣事產生矛盾,多年互不交往,在村裡開展的蒸花饃比賽抽籤分組時抽到一組,合作比賽時的簡單交流,竟然化解了多年未解開的心結。


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鎮、村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接地氣”的文明實踐活動,凝聚群眾的“精氣神”。許孟鎮仁裡二村村民李世文說,新時代文明實踐讓農村婦女有事幹了,經常參加婦女兒童普法講座、麵點大賽等活動,既學習了相關知識,又增進了鄰里感情;松柏鎮東白廟村村民徐傳梅說,村裡開展“村民互助 共享服務”活動,志願者經常去給貧困戶、高齡老人打掃衛生、做飯洗衣,讓他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

五蓮縣:“1號服務清單”帶來的“山花爛漫”效應

中國山地馬拉松賽五蓮站


4

狠抓落實,制度創新激活力


制度創新,開啟新時代文明實踐新航程。


五蓮縣縣鄉村三級文明實踐機構分別由“三級書記”擔任“一把手”,帶頭示範。縣委書記和縣長共同擔任聯席會議總召集人、志願服務總隊長,實施縣級領導包聯鄉鎮、縣直部門單位包聯村莊制度。


他們通過每月召開會議研判分析問題,靶向創新推進,將此項工作納入縣委常規巡察,出臺陣地建設標準、活動開展標準、工作督查標準,每月督查,前兩名上“奮鬥榜”、後兩名上“錘鍊榜”。


2018年10月16日,五蓮縣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加掛五蓮縣誌願服務指導中心的牌子,設立1200萬元專項資金,劃撥1800平方米的兩層建築作為辦公場所,並在周邊配套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公園。整合五蓮縣誌願服務聯合會、五蓮縣義工聯等6家社會志願服務組織進駐。同時,創新“五個一”(即,一套機構、一支隊伍、一個平臺、一套制度、一個品牌)工作模式,真正把工作做到群眾身邊、做到百姓心坎裡,實現群眾與黨和政府同心同德,繪就“山花爛漫”的文明畫卷。


據瞭解,自被確定為中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以來,五蓮縣將其作為鞏固黨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的戰略舉措,牢固樹立“以群眾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著眼“齊魯示範、全國引領”目標定位,立足經濟欠發達實際,促統籌、抓機制、整資源、重落實,初步打響了“山花爛漫”文明實踐品牌。目前,已累計組織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6萬餘場、惠及群眾110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