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廁所玩這個,媽媽走近一看笑噴了

寶寶不會走路時,家長們帶起來還是比較省心的,但是當他們學會了走路,就會像“脫韁的野馬”,家長想管都難。

寶寶在廁所玩這個,媽媽走近一看笑噴了

小寶10個月就學會走路了,1歲半就走得特別穩,現如今2歲了,經常在家裡胡亂的跑著玩,自從孩子學會了走路,媽媽就常常找不到孩子。一天,媽媽正在廚房做飯,所以就把孩子放在客廳玩,想著離自己近一些,萬一孩子有什麼情況,也能第一時間趕到。

剛開始,媽媽一邊炒菜、一邊關注著寶寶的動態,但過了會兒,看寶寶挺老實的,媽媽就放鬆了警惕,專心炒起菜來。但沒多久,突然聽到了寶寶的笑聲,而且笑聲是從廁所傳來的,媽媽就趕緊關火向廁所跑去。誰知跑過去一看,直接笑噴了只見孩子正在馬桶邊玩得開心,還把紙巾放在了馬桶水裡,攪了幾下又拿了出來。看到孩子玩得如此不亦樂乎,媽媽很無奈。

寶寶在廁所玩這個,媽媽走近一看笑噴了

多數情況情況下,1歲左右寶寶就會走路了,會四處亂跑,加上貪玩,很容易出現上述類似的行為。家長們需要看護好,避免他們磕著碰著。如果2歲後寶寶走路還是容易摔跤,家長們就需要注意了,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1、視力和平衡感較差

先天的視力缺陷和前庭功能障礙導致的平衡感差,會影響孩子走路。所以,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經常走路摔跤,而且視力、平衡感差,就一定要帶孩子去看醫生。

寶寶在廁所玩這個,媽媽走近一看笑噴了

2、學步時方法不對

有些家長看著同齡孩子學會了走路,心裡難免會有些著急,但是再急也不能拔苗助長,逼著孩子學走路。在孩子學習走路前,一定要給讓他們多練習爬行,爬行可以鍛鍊孩子四肢的協調能力,有助於平衡感的發展,能幫其學會走路。

3、父母過度保護,造成感統失調

孩子們剛開始學走路時,摔跤是很正常的,父母一定不要過度保護,否則孩子會因為缺乏鍛鍊而變得平衡感缺失、感統失調。

寶寶在廁所玩這個,媽媽走近一看笑噴了

為了寶寶能夠更好地練習走路,家長們可以在家裡鋪上地毯,給孩子穿上爬行服讓他們練習爬行。如果地面溫度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讓寶寶赤著腳走路,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感知地面,幫助學走路。

家長們也要把寶寶學步的區域整理乾淨,像是一些尖銳物品、小玩具等要收起來或者是包上,以免誤傷寶寶。如果寶寶摔傷了,家長最好帶他們去做個檢查,因為有的傷,表面看不出來,需要通過儀器檢查才能看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