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講一下,哲學與科學的關係如何?

致敬大師


為了讓題主更好理解這個回覆,我先回答哲學與天文學和科學的關係。

咱們先想象這麼一個場景:

大海上漂浮著一座冰山,冰山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水面上,一部分在海面以下。

在水面上的冰山,其形狀、大小、高矮我們很容易觀察到並進行實時驗證,這就是科學。這時你會問什麼是科學呢?

我們對科學的定義是:

第一、科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認知。

第二、科學是可以使用人類語言和文字進行描述的,“不可道”的部分不能稱為科學。

第三、科學是可以構建起數學模型,該模型具有可預測性,可以驗證,可以持續修正。

科學驗證的標準是什麼?

第一、實踐是檢驗科學的唯一標準。

第二、歷史是最好的證明。

第三、人類的認知總會向前發展,科學發展具有階段性和層次性。

現在,還必須介紹一個概念,什麼是概率?

概率P是反映隨機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大小。我們根據概率的大小將科學進一步細分為三大類:

自然科學,其概率事件為1。

生命科學,大概率事件居多,大概率事件是指P值大於5%的事件。

人文科學,小概率事件居多,而大概率事件較少。

使用概率來進行科學分類,其益處是:指標唯一性、容易識別、容易判斷。

概率的現象級理論是概率統計學,深層次理論是量子物理學的波粒二象性。中國哲學之中陰陽就是波粒二象性:

太極初開,陰陽合抱,陰中含陽,陽中含陰,陰陽和諧,相輔相成,這就是世界的本源,也是波粒二象性的本質,即宇宙的真相。

可是,在海面以下的冰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我們就不容易準確觀察得到了。你說這冰山是長在海底上的,還是漂在水裡的呢?是不是都有可能呢?

我們將海面以下的冰山定義為天文學的領域,我們可以提出各種假設,好像都可以解釋這個世界。但是人類對天文觀察和認知每進一步,對海面以下的冰山瞭解就多一些,這時冰山就上升一些,將原本只屬於天文學的範疇變成了科學領地。這時你又會問,什麼是天文學?

我們對天文學的定義是:

凡是人類目前尚未完全認知的領域都屬於天文學的範疇。

你也許大惑不解。

這就是我1994年對天文學的定義,你不理解很正常!但隨著我對哲學介紹的深入,你會慢慢理解這個定義和概念。

你再想象一下這個冰山的場景:它的存在是否需要條件?

是的。要有海水,在海面之上還要有空氣,而且空氣的溫度要低於零度。

這裡提及的“海水”、“空氣”就是哲學。那麼什麼是哲學呢?

哲學的本質只研究兩個問題:

1、宇宙的真相。

2、人類的機制。

哲學在回答生涯問題之時產生了三個小問題:

1、你從哪裡來?

2、要到哪裡去?

3、怎麼去那裡?

藉助這個形象的冰山模型,我把哲學與科學和天文學的關係說清楚了。或許與你一直以來的認知有點不同,但是我現在找不到更形象的事物來描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內心非常渴望並歡迎大家提出更好的看法,謝謝!

如果你不理解上面的描述,我換成另外一種表述:

科學和天文學都是研究實在物體或事件,能夠找到規律並反覆驗證的稱為科學,否則稱為天文學。

哲學是人類的一種理論思維,是形而上的知識,不是研究實在的物體或事件。但是哲學卻為研究實在的物體或事件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下面,再對它們三者的關係進一步描述:

1、天文學是人類的元認知,因為世界上沒有比天更大的事情。

何為天?

天即天文學所研究的對象,即宇宙的全部,包括恆星、行星、衛星、人類、動物、植物,乃至新型肺炎病毒等我們已知和未知的。

天文學的核心學科是天體物理學,對於星系的起源與規律研究是狹義天文學研究的範疇。

我上面的定義是從廣義天文學的角度,包括2003年的SARS病毒與2020年的COVID-19病毒。

2、天文學決定了哲學與神學的廣度和深度。

凡是能夠使用理性邏輯去解讀的天文學,採用形而上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去描述的學科稱為哲學。

而凡是不能夠使用理性邏輯去解讀的天文學,採用形而上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去描述的學科稱為神學。在這兩者之外還有一個灰色認知地帶,稱為迷信,聲稱“信則有,不信則無”。

舉一個例子吧,在非洲某一個原始部落,他們有神鳥崇拜的文化基因。有一天,一架飛機飛越上空,這是他們看到的最大“鳥”類,因此全族人民將“飛機”視為天降“神鳥”,視為喜從天降,全族人民不約而同地以最高規格的禮儀來祭祀。

可是十多年之後,這個原始部落進入了現代文明,建立了飛機場,他們認知到他們崇拜的這隻“神鳥”原來只是一個人造工具。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人類的認知過程:

當他們對飛機全無認知之時,全族人民的認知處於“迷信”狀態。

當他們對“神鳥”(飛機)進行禮儀崇拜之時,這種認知提升為神學。

當他們對“飛機”形成實際認知之時,飛機的飛行原理叫科學,飛機的生產製造叫技術,飛機作為人類交通工具這一理性認知稱為哲學。

3、哲學決定科學的廣度和深度。

哲學的輸出表現形式是認識論和工具論。

哲學是科學的上一級學科,沒有哲學的重大突破,就不可能有科學的重大突破。

這就是唐易的認知論和哲學觀,沒有對與錯,只希望給世界一個不同視角的觀點。


唐易生涯諮詢


悟空問:哲學與科學有什麼區別與聯繫?與中國的道文化又有什麼關聯?大公曰:科學與哲學都是關於客觀規律的認知。不同點在於哲學是對規律的認識,科學是對規律的應用;哲學側重普遍性,是抽象再抽象,更偏重於意識形態;而科學則側重於特殊性,是具體再具體,更針對於技術應用。哲學觀點與時間沒有關係,可以千年萬年不變,但科學技術則可能日新月異。哲學用於宏觀指導,是戰略思維;科學用於戰術應用,是技術創新。科學經常否定自己以前認為是真理的知識,但並不是被否定的知識就一定是謬論。就像爬樓梯一樣,登上第二層不等於第一層就是錯誤的;有了電熱器不等於鍋灶就是錯誤的。科學就像灶具的改進一樣是隨著新材料的發現、發明,認識水平的提高,按照精細化,人性化,新異化及多快好省的原則不斷的改進或創新,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如果說中國道文化是一棵大樹,那麼哲學就是從樹梢向樹根方向探索,越來越深粗;科學就是從樹根向樹梢方向探索,越來越精細!





音形世界


科學與哲學人類發展進程中有著密切的關係,哲學孕育了科學,而科學推動了哲學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在任何時候都不可改變。 這是因為:

一、科學與哲學關係史:科學與哲學從古至今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古希臘時代,二者處於原始的一體化時期。從根本上說,二者是同源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宗教與反宗教時期,科學不斷從哲學中獨立分化出來。科學與哲學的高度分化又萌發出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的關係。直至今日,科學與哲學高度綜合,再次呈現新的一體化特徵。 

二、科學技術與哲學的相互關係:

1、科學與哲學的區別:科學是一種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一種社會建制。其任務就是要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而哲學,是人類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識的一種理論形態。哲學所關心、表達的並非一定就是世界的真正本質或規律,而是人自己的生存狀態或存在方式。  

2、科學與哲學的相互作用:科學影響著哲學的發展,哲學也影響著科學的探索,兩者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科學需要哲學的幫助才能更加進步,而哲學往往是建立在對具體科學的總結、概括、抽象的基礎之上的。科學與哲學之間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科學是推動哲學前進的根本動力,是哲學思想產生和發展的源泉。科學的發展指引人們想的進步,更加清晰的認識事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但是科學的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也使一些人歪曲理解,形成錯誤的認識,只為發展,不計後果。例如破壞環境,食品添加劑的應用,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等,無不警示著我們科學是有雙重作用的。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家進行具體科學的研究都是在某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的,比如我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進行食品科學的研究,就是把食品科學的理論運用於科學研究的實踐,並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食品科學的理論。假如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研究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亂和失敗。 可見,哲學對科學的指導作用其實具有雙重性,其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是相互交織,難以剝離的。

總之,在現時代科學與哲學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在對事物的研究過程中,必定是科學方法與哲學思維相結合,才能更加清晰的認知。    

三、科學技術與哲學之關係的未來發展趨勢:科學與哲學關係發展的軌跡是合→分→更高層次的融合。科學與哲學正處於這種更高層次的融合中,具體表現在:

第一, 科學越發展, 科學哲學化趨勢越明顯。科學將越來越滲透著哲學精神、哲學理念。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發展科學,促進社會進步。

第二, 哲學科學化趨勢增強, 哲學將變為科學的昇華。哲學家將更關注科學的前沿,會出現一旦新的科學成果誕生,那麼哲學就會發生深刻的變革,以適應發展。   

總之, 科學與哲學關係的未來發展的基本趨勢是: 科學哲學化、哲學科學化,最終科學哲學一體化,即科學與哲學達到更高層次的融合。


鵬學天下


哲學和科學既有區別也有聯繫

哲學是系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世界的抽象探求,研究的是世界最一般的規律,而不研究某一領域中的具體問題。

科學與哲學不同,它只研究現實世界某一領域中的具體問題,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

兩者之間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哲學不研究具體問題,但它並不是沒有作用。哲學的方法論為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導,貫穿科學研究過程的始終。比如辯證地看待問題,抓住重點,有量變到質變等等。這些哲學思想就好比一根準繩,只有在研究中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才能保持正確的軌道,得出正確的結果。

哲學損雖然抽象,讓人感覺高深,但它也並不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它的來源也正是科學。科學研究的雖然是具體問題,但是將它們進行高度抽象的提煉,從中找出最一般的性質和規律,便成了哲學。而哲學的思想觀念又反過來指導科學進一步向前發展。

哲學是抽象,科學是具體;哲學是共性,科學是個性。哲學為科學提供方法論的思想指導,科學為哲學提供來源和支撐,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便是它們之間的密切關係。


卉卉小站


【商科諮詢文、感謝關注交流更多觀點】


【哲學】廣義上包括宗教學、倫理學、邏輯學等,哲學更多是宏觀的看待大千世界的“元認知”,顆粒度比較粗的、模糊的、基本的、辯證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判斷,比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比如電視劇《天道》裡丁元英經常分析事物用的就是哲學,天道就是規律,乃至常識。可以說哲學是金字塔頂端的學問、學術,具體又包括社會哲學、科技哲學、美術哲學、古典哲學,是多而不專,就像醫院的全科醫生,可以目空一切的看病。哲學的盡頭是文科的大師、聖人。



【科學】就像醫院裡的專科醫生,詳細的劃分為耳鼻喉科、口腔科、神經內科、外科、急診科等眾多科室,都是某一領域內的專家,包括醫學、航空航天學、生物學、核物理學、基因工程學等幾百種科學領域,是某一細分領域內做到極致精進,科學的盡頭是理科的博士、教授、院士。


商科諮詢


您好,“哲”,通“折”,也就是它不是直接去研究客觀事物表象,而是透過表象看到本質的東西。哲學和科學都是客觀世界的規律總結,哲學帶有抽象性、整體性、模糊性特點,如陰陽規律(如圖1),我們用“陰陽對立、陰陽轉化、陰陽消長、陰陽互根”等詞語去描繪客觀世界,這叫哲學,它是對客觀世界的抽象歸納,它雖不是具體事物,但可以代表一切具體事物。

圖1-太極圖

而科學具有具體性、局部性、清晰性等特點,如人體的生理的晝夜節律,我們以具體的人體血壓為例,在人體有高血壓就有低血壓、高血壓和低血壓可以相互轉化、高血壓和低血壓會動態消長、高血壓和低血壓都以對方的存在為根據,關於人體高血壓的具體闡述,這叫科學,科學是對客觀事物的具體分析,只能代表具體事物,但這具體事物的背後必定也蘊含了“哲理”。

圖2-人體晝夜節律

哲學就是要將客觀事物的表象去掉,提煉出本質的東西,用於解釋一切的事物,故哲學很“抽”象,如太極圖,能解釋世間所有的現象;而科學則從客觀事物的表象入手,研究出事物背後的本質規律,但由於其研究的結論不能脫離具體事物及其表象而存在,因此很“具”體,如人類晝夜規律,只能解釋人體這個具體事物。所以我們說哲學是“抽”象的,科學是“具”體的!

哲學普適性更強,它不僅能解釋物質世界,還能解釋精神世界,它不僅僅能解釋科學,還能解釋中醫、西醫及其他學科。哲學更像這個世界的框架結構,而各個學科不過是在這個架構的基礎上添枝加葉而已!

科學是微觀的研究,哲學是宏觀的描述,沒有微觀機理不清,沒有宏觀方向不明。

科學總結的東西稱為知識,而哲學總結的東西叫智慧,知識是分而不合,也就是學西醫的不懂中醫,學中醫的不懂西醫,而智慧則“一以統之”,融通各個學科。

描述了這麼多,又回到了太極圖,哲學為“陰”,科學為“陽”,陰陽規律決定了兩者的關係,科學最終會走向哲學!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醫學與健康


現實世界是內理性外混沌的。物理定律在內部,在封閉環境下是成立的,但無法適應外部開放的環境。所以,最終支配現實世界的是哲學理論。哲學分為廣義和狹義。

廣義的哲學,指的是包含人類一切已知對象的知識,是人類包含一切而知之的學科,是滿足人類全知真覺而出現的。

廣義的哲學包含信仰,狹義哲學,科學。信仰是無證之知,科學是有證之知。除信仰和科學之外的邏輯之知,就是狹義哲學。

狹義哲學是在信仰(比如假設和公理)的基礎上,藉助已知有效的知識演化方法而得到的有原則的結論。隨著時間推移,現實也常常證明這種邏輯推理的結果是真實的,有現實存在與之對應。由於這類知識轉為科學的概率很高,所以成為一門重要的,以邏輯推理為主體的人類學科。

現實是破缺的自由。萬物內入理性,外入混沌。狹義哲學的前提——信仰,就如同在混沌中偶然產生的現實存在,是沒有原因而出現的,是無證而知的。狹義哲學的主體——邏輯推理,則如同有原則的本體運動——理性,在幾條簡潔的邏輯原則下,指導著無證之知的演化,從而產生相應的現實存在。可見,哲學的正好與現實的外在混沌和內在理性的現實存在相對應,是對現實存在在知識上的完美對應。

狹義哲學在內容上與外混沌內理性的現實存在的完美對應,使其與現實的對應性,即“真實性”比無邏輯的知識體系更高。狹義哲學,就如同金礦砂,邏輯如同金礦脈。人類正是發現了狹義哲學的高“成真率”,才如同重視金礦砂一樣地重視狹義哲學和邏輯。

在人類所有學科中,能與現實存在完美對應的只有狹義哲學。這是哲學在人類知識體系中存在的必要性所在。現實是外混沌內理性的,狹義哲學也正好是在一個無理由的假設背景下,不斷展開的內在邏輯,併產生著一個個可能真實的結論。

哲學,是對未知和不可知現實的邏輯之知,是在不可感知時的繼續感知。哲學,讓人類不會在黑暗中手足無措,是衝破黑暗的唯一方法。

大膽假設,嚴謹推理,使不可知和未知成為已知。在現實中,只有在哲學世界中,包含一切而知之的目標是從未被放棄的。哲學,是人類全知一切的態度體現,是文明最早誕生的地方。



度度看看


哲學是智慧理論,科學是實驗後得到的理論。兩者可以說成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哲學可以說大過科學。比個例子:哲學說地球離火星太遠,科學經過實驗可以飛到火星,如果哲學說距離是永遠那科學是絕對不能實現的,科學還沒得結論出來之前也靠主觀來引導,也象瞎子下塘摸魚一樣迷茫,兩者雖是兩個概念也有相關聯的地方。


挖掘中醫中藥者


哲學可以豐富我們精神上的需求和滿足。“不經過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也就是說不經過我自己的思考,我就這麼活下去,這種生活其實跟動物沒什麼區別。我要使我的一生有價值,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我就必須充分地開發我自己的思想。

反觀科學關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知識體系。是在人們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哲學是二者的概括和總結。



小易點滴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為打開各種具體科學大門提供了鑰匙,哲學包含具體科學,而具體科學又為哲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實證。本人是華中科技大學的科技哲學碩士,華科大是中國著名的工科院校,設科技哲學專業就是建立科技和哲學之間的橋樑,更便於融通思想,相互促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