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女子的肖像》:當你凝望愛情的時候,愛情也在凝望你

本文涉及大量劇透,請酌情閱讀。

今年奧斯卡慶功宴上,《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將最佳國際影片獎盃遞給導演瑟琳·席安瑪說道,“你本該拿著這個的”。

奉俊昊為什麼會這樣說?瑟琳·席安瑪執導的新片《燃燒女子的肖像》,沒有成為本屆法國申報的最佳國際影片,錯過參與角逐的機會。在2019年的戛納電影節中,該片與《寄生蟲》共同入圍主競賽單元,獲得最佳編劇和同志金棕櫚兩個獎項。

《燃燒女子的肖像》由瑟琳·席安瑪自編自導,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一名希望繼承知名畫家父親衣缽的年輕女畫家瑪麗安,獨自乘船來到一座孤島上的城堡。她需要為一名富家女埃洛伊塞畫一幅肖像畫,該畫完成後會被送往米蘭的貴族家庭,埃洛伊塞也會聽從家人安排,成為該家族年輕公子的妻子,雖然在此之前,彼此連樣貌都無從知曉。埃洛伊塞拒絕這樣的安排,不希望被當做模特作畫,瑪麗安之前的畫師都失敗了,而她則是以陪伴者的身份前來,在觀察埃洛伊塞的生活後,用自己的記憶作畫。

个人意见 |《燃烧女子的肖像》:当你凝望爱情的时候,爱情也在凝望你

兩顆孤獨的靈魂,就在觀察當中暗生情愫。

最容易愛上女主角的,是透過鏡頭不斷觀察的攝影師和導演。對瑪麗安來說,她對埃洛伊塞的觀察,讓自己逐漸沉淪在這位需要陪伴的“模特”身上。相對的,陌生的瑪麗安的到來,讓埃洛伊塞獲得了走出家門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她也對這名眼神堅定的觀察者抱以同樣的觀察。彼此用敬語客氣交流的同時,綠裙與紅裙交相輝映,暗流洶湧。

个人意见 |《燃烧女子的肖像》:当你凝望爱情的时候,爱情也在凝望你

導演認為,她最希望影片呈現的,是“一個平等的愛情故事”,觀察者本身也是被觀察者,就連兩人對彼此產生感情的火花,都如此同步。這樣的平等且彼此相互的凝望,是此前同樣表現女性之間愛情的《卡羅爾》與《阿黛爾的生活》這樣的影片所不具備的。在影片中後部分,當瑪麗安和埃洛伊塞發生性關係之後,她問她何時想要接吻時,後者笑而不答。不論是篝火晚會上兩人隔著火苗彼此凝望,還是更早時瑪麗安為她慌亂地彈奏記不清樂譜的《四季》,雖然片中沒有刻意給予任何介紹或者暗示,但細心的觀眾一定無法忽略掉兩人獨處時空氣中的炙熱。即便在當時,連表達“女性同性戀”這個意思的詞語都沒有出現。

个人意见 |《燃烧女子的肖像》:当你凝望爱情的时候,爱情也在凝望你

為了達到更加自然的效果,瑟琳·席安瑪在開拍前甚至沒有安排飾演瑪麗安的諾米·梅蘭特和飾演埃洛伊塞的阿黛拉·哈內爾事先彩排,兩人直到正式開拍才見面、培養感情,片中兩位角色之間的相識與火花,有不少都是演員的即興發揮。在兩名角色通過凝視建立情感時,兩名演員也在同樣的摸索中找到了對方呼吸、行走的節奏。

她們走過山崖、走過海灘,幫助女傭墮胎,同女傭一起以完全不同的三種視角討論俄耳甫斯的故事,展開具有生命力的論辯。愛情從來不需要過多的理由,兩人沒有掩飾,在一次次交流中向對方袒露著自己最真實的情感,直到篝火夜晚中,埃洛伊塞越過火焰的凝視,如同燃燒一般。

个人意见 |《燃烧女子的肖像》:当你凝望爱情的时候,爱情也在凝望你

這個鏡頭的構圖,完全契合了影片的標題,“燃燒女子的肖像”,美輪美奐。影片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瑪麗安也是一名頗有成就的畫家,整部影片當中,每一幀畫面的構圖、調色的質感,都如同古典油畫一般,在考究的同時別有韻味。在第45屆法國凱撒電影獎中,該片也獲得了最佳攝影獎項。

影片鏡頭中幾乎沒有幾位男性的出現,絕大多數重要的男性都只出現在女性的對話中,直接出現的只是無關緊要的配角。正如片名燃燒女子的肖像,似乎在導演的畫框中、在電影兩小時的片刻裡,只容許女性出現。但男性在故事中的影響力並沒有缺失,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女性在當時地位的一種暗示。

个人意见 |《燃烧女子的肖像》:当你凝望爱情的时候,爱情也在凝望你

激烈的性愛之後,兩位女性仍然沒有違背自己的命運,瑪麗安回到故土,埃洛伊塞嫁入豪門。在故事的最後,兩人的情愫,只能在寄託在彼此的畫作當中。埃洛伊塞在多年後,用另一幅畫像中將書本翻至28頁紀念過往。即便故事的結局,兩人在米蘭歌劇院重逢,埃洛伊塞也無法回應瑪麗安的目光,隨著《G小調第二協奏曲》,也就是《四季》中《夏》的第三樂章——作曲家維瓦爾第口中的“夏日的雷雨”,爆發出猛烈而壓抑的哭泣。

个人意见 |《燃烧女子的肖像》:当你凝望爱情的时候,爱情也在凝望你

推薦指數:推薦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