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個面孔》04

《大明王朝的七個面孔》04


這場靖難之戰,大多數人都覺得是老朱家的內戰,所以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從兩邊的陣容來看,皇帝這邊都是些書生,而燕王這邊竟是一些奇人異士,好多都是野路子,比如靖難之役的策劃者姚廣孝就是一個和尚,法名道衍,這個和尚一心想著造反,他給朱棣規劃的造反路徑,最後還讓朱棣輕騎挺進,一路飛奔不取城池,直取南京。這個戰略非常重要,可以說朱棣如果按照常規打法,最後真不一定能贏,特別是在山東,他遭遇到了鐵鉉和盛庸的頑強抵抗,讓前進非常艱難,耗下去對他會越來越不利,畢竟補給這塊他跟朝廷沒法比。所以速戰速決,聽了大和尚的話,來了回斬首行動,最終姚廣孝保著朱棣登上皇位,之後他還一手規劃了北京城的佈局。

之前我們說了,建文帝天資聰穎,而且格局很高,但他只在位四年就被朱棣幹掉了,朱棣到了皇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馬釋放被囚禁的親王兄弟,然後跟他們說,都是奸佞所為,幸好皇父皇母保佑,才讓我等兄弟再見。這意思很明確了,我來靖難是朱元璋保佑的!不過朱棣也有煩心事,城破之日,宮裡燒起大火,朱允炆不見蹤影。朱棣隨即找了一個屍體,說這就是建文帝,然後還假惺惺的又演了一回,說我是輔佐你而來,你怎麼如此愚蠢呢!

朱棣登上皇位,馬上論功行賞,犒賞三軍,連很多小武將都給了國公的爵位,甚至幫助燕軍守城的婦女,搬磚的大爺,他也給了很多賞賜,大肆收買人心,而對於投降來的文臣武將,他也寬宏大度,一概既往不咎,但對於那些反對他的人,上殿直指新皇帝鼻子罵街的人,朱棣比誰都要狠。

比如黃子澄,這個削藩的始作俑者,他投降不投降都不重要,而是必死,不光他要死,他的全家老小65口全部斬首,甚至凡是認識他的,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380人都發配邊疆。齊泰的姐姐,兩個外甥媳婦,加上黃子澄的妹妹,這四個女人被朱棣留了下來,繼續洩憤,說他們平均每天被20多個男人輪姦。抵抗朱棣軍隊最堅決的鐵鉉,上朝就罵罵咧咧,朱棣直接叫人把它給剁成肉餡了。有禮部尚書陳迪跟他辯論君臣大義,朱棣把他兒子給剁了,包成包子拿給陳迪吃,陳迪還吹呢,忠臣孝子香美無比,然後朱棣也沒客氣,把他們父子六人全都一刀一刀給剮了。最著名的就是方孝孺了,這是當時文人的典範,他上去就罵朱棣,氣的朱棣要誅他九族,這哥們說誅我十族又如何?結果就真的如他所願,只要認識方孝孺的873人,算是倒了血黴了。一個沒剩全都被誅殺。手段相當殘忍。後來明朝的官一個比一個貪,一個比一個壞,到最後沒有一點氣節,很多人都把這種結果歸咎於朱棣,說是朱棣的濫殺無辜,讓文人氣節喪失殆盡。

朱棣的屠殺其實就是為了掩蓋自己皇位來路不正,他在道義上講不通,就只能舉起屠刀,讓這些講出道德的人徹底閉口。另外,他對於老百姓開始輕徭薄賦,處處收買民心,目的也是讓大家儘快忘記他這個皇帝來路不正。跟當年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異曲同工之處。而朱棣則處處以唐太宗李世民為榜樣,他其實就是在扮演一個李世民,因為只有他演的越像,他的皇位才越穩。因為唐太宗是被歷史證明過的皇帝,所以朱棣要用李世民來證明自己也同樣可以很成功。

朱棣對於反對自己的文人相當殘忍,但對於依附於自己的文人又十分寬容,他給朱元璋時期的一些冤案平反,還組織編寫了永樂大典,對於社會文化進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文人開始歌頌朱棣,歌頌太平盛世。而朱棣也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要行兇他也不自己出手了,開始重用酷吏,用酷吏殺人,一旦群情激奮,他就會站出來懲罰酷吏,為民除害。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的特務機構,讓天下人人自危,朱棣也沒好到哪去,他設立東廠,一時間特務遍佈京城。到處充滿了恐怖的氣氛。

作者說,一般歷史上篡位的皇帝,都不差,因為這些篡位者有動力做的比前任更好,以彰顯自己篡位的正確。比如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都是如此。拿朱棣來說,他看不慣朱元璋的小家子氣,打破了海禁,讓鄭和率領船隊7下西洋,還親率大軍五徵漠北,他不斷向外擴張,明朝的版圖也越來越大。實際上很多時候,一些功績是沒有必要的,但朱棣就是沉溺於這樣的歷史功績的毒品之中,他已經停不下來了,幹完一個大事,他一定是想下一個大事。

不斷的開疆擴土,果然強化了朱棣的強者形象,大明王朝在他手裡,也達到了頂峰。他跟朱元璋一樣,也是個工作狂。起早貪黑終年無休,朱元璋朱棣這爺兩,是少有的集雄才偉略,聰明才智,勤勞敬業與一身的皇帝,也許是大明王朝在前兩代發力過猛,隨後的皇帝再也沒有達到太祖和成租的高度,反而很多都成了混蛋王八蛋,成了歷史的笑柄。

大明朝皇帝的事咱們就說完了,接下來就是群臣上臺表演了,有一個人在大明朝一直以圖騰的方式存在,他成為大明官場的一股清流。成為腐敗的對立面,是的這個人就是海瑞海青天,這個人我們在萬曆十五年那本書裡也講過,海瑞號稱筆架先生,是因為領導來視察工作,別的官員都跪拜,而唯獨海瑞,這個縣教育局長不跪,在眾多的下跪的人中,活脫脫的一個筆架。筆架先生因此得名。

海瑞的爹是個敗家子,一個名門大戶,讓他爹給敗了,然後一死了之,那時候海瑞才4歲。跟老孃相依為命,他媽對他嚴加管教,天天對他進行道德教育。所以海瑞一直在一個偏激的家庭中長大。

海瑞從小雖然沒有接觸良好的教育,但他老孃把他管的很嚴,甚至不許他跟別的小孩在一塊玩,由於他老爸是個敗家子,敗光了家財,所以他老孃就把海瑞推向了另一個極端,這才造成了道德偏激的性格。海瑞其實腦子不好,學習能力有限,也沒什麼才華,他的學歷就是一個舉人,按理說他只能當個屁大的小官,他在淳安縣當縣令的時候,一個月的收入放到現在就1000塊錢,他要養活一大家子人,生活過的非常清貧,而其他的縣太爺都要收夏絹銀,也就是從老百姓上繳的稅費中抽取一部分,算下來一年能夠有1000兩銀子,摺合成現在的錢差不多20萬人民幣,當官的都指著這筆錢在活著。而在明朝中期,嘉靖年間,早就不是朱元璋時候的景象,官員們已經貪汙腐敗到了極點,當朝的首輔嚴嵩就是一個著名的大貪官。大家覺得這麼搜刮民脂民膏,已經成了官場慣例,並沒有什麼不對。甚至被搜刮的老百姓也認為這並沒什麼不對。

只有海瑞同志是一股清流,他覺得低薪制挺好。朱元璋定下的規矩才是最完美的,所有你們這些人都是醜惡的,只有我才是光榮偉大正確的。隨即海瑞做了一個重大決定,他要革除一切常例,也就是說,除了工資之外,他所能看到的範圍內,所有的額外收入都不許有。這在別人眼裡就是一個神經病。大家都認為他不出三天就得改口。因為他根本活不下去,其他人也活不下去。這就好比現在說,恢復1995年的工資。每人每月收入不超過1000塊錢。

海瑞同志還是有辦法的,他開始了南泥灣大開荒,在後院搞了一片空地,自己種黃瓜和豆角,每天從縣衙下班還要忙著種地。一年到頭從不吃肉。也從不添置新衣服。他家裡人自己上山砍柴,總之能不花錢的地方就不花錢。但別人不行,衙門裡的其他工作人員扛不住了,紛紛表示不幹了,海瑞也不挽留,你們都走,我一個人也能幹,最後他連文案工作都自己幹了,一時間海瑞的事蹟,都被當成聊齋故事來談,有一天海瑞老孃過壽,他上街買了2兩肉,甚至傳遍了整個浙江全省。

明朝的官場制度相當的糾結,一方面官員收入低的不足以維持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官員權力巨大,甚至越到後來越不受約束,所以這就是一種制度性腐敗的土壤,在這樣的土壤上去殺貪官,歷朝歷代從未成功過。直到清朝有且只有一個衙門是最高效最廉潔的,這就是海關,但海關的總稅務司卻是英國人赫德,大清的海關是英國人給建設的,而大清也樂於看到這種局面,英國人把持的中國海關,一度成為了大清朝最穩定的收入來源。所以也就不難想象,為何朱元璋用了酷刑,但明朝還是成了最腐敗的王朝沒有之一的原因了。

那麼有人問了,為什麼中國人不從制度上來解決腐敗問題呢?歷朝歷代的人其實一點都不傻,但制度上解決腐敗問題,必須要對權利進行制約,而對權利的制約,就必然影響皇權的至高無上,這跟統治者的意圖是完全違背的。所以歷代帝王寧可站在廁所上打蒼蠅,也不願意把廁所的環境清理乾淨。因為清理廁所的環境,勢必影響自己統治的根基。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寧可讓腐敗遍地,也不能容忍權力被削弱。而歐洲之所以可以走向民主,是因為他們在黑暗且漫長的中世紀當中,君主權力大幅被削弱。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常年的戰亂。

所以,最後官場反腐敗,往往寄希望於道德上面,但道德與法律和制度相比,他又是一個最靠不住的東西,中國古代的清官標準太高,既要剛直不阿,還要公正廉潔,做到這些需要完全摒棄掉人性,甚至不顧及親情友情愛情,這樣的清官大家是在覺得心很累,所以乾脆選擇放棄,而中國歷史上根本就是一個二元標準,沒有中間地帶,既然當不了清官,那就只能去當貪官。

比如在明朝,海瑞是清官,而跟海瑞對比,所有人機會都成了貪官。但海瑞這麼幹,很受別人歡迎麼?一點也不是,他把同僚得罪了,把上級得罪了,甚至連當地百姓也受不了他。海瑞走到哪,當地有錢人就從哪跑出去。有錢人走掉了,你想想當地的經濟會怎麼樣,有的地方領導,經常給海瑞請功,其實並非出於本心,而實際的意思就是,我這小廟容不下這尊大神,您趕緊挪挪地方吧。比如有一次,都御史也就是現在中紀委的領導要下來檢查工作,海瑞怕他進入自己的地方,要吃要喝。所以給他寫信,痛陳官場吃喝弊端,嚇得這位都御史,繞到走了,實在惹不起這位爺。當地知府得知消息,就趕緊表揚海瑞工作,之所要表揚,是因為抓不到他的錯,所以要把他擠兌走,就只能給他請功,然後讓上面給他升官,這就能把他弄走了。

海瑞就是得了這個便宜,他走到哪,哪的領導就著急給他請功,本來他一個舉人當個縣令就到頭了,結果一來二去還真讓他給賺到了,竟然升了他一個戶部主事,這是一個閒職。但在這麼安靜的崗位上,海瑞決定再折騰點動靜出來,於是他開始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投機,但可能他自己都沒意識到。嘉靖45年,海瑞上書直指鼻子罵皇帝,把嘉靖比作了一個歷史上典型的昏君,這位善於玩弄權謀的皇帝,一輩子也沒受過這個,氣的大發雷霆,要把海瑞給剁了。但有人一句話救了他,皇帝身邊人說,聽說海瑞連棺材都買好了,就等著您殺他了,這給嘉靖提了個醒,我現在弄死他,我這昏君的名聲就算坐下了,而海瑞直言上書他就留下了千古美名,這就相當於政治碰瓷啊。那會通過罵皇帝政治碰瓷的瘋子可著實不少,但像海瑞罵的這麼徹底,這麼幹脆,這麼直接的還真是少見。隨即嘉靖把海瑞下獄,但一直沒有殺他。

而海瑞則在監獄中一心等死,但他的命實在是好,等來的不是他自己的死期,而是嘉靖皇帝的死訊。按說這可是一個大喜訊,海瑞的命保住了,但這位爺竟然嚎啕大哭。哭的昏天黑地。在他的價值觀裡,君臣如父子,他可能罵皇帝的目的真的是為了他好。新上來的隆慶皇帝一直在想,怎麼能快速的彰顯自己的雄才偉略,英明神武呢,突然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釋放海瑞,海瑞罵嘉靖把嘉靖比作昏君,而隆慶放出海瑞,則證明隆慶帝欣賞海瑞的帝王之道,所以足以彰顯自己是個好皇帝。隨後海瑞同志就成了隆慶皇帝的圖騰,隆慶就指著捧海瑞來給自己臉上貼金呢,後來竟然讓海瑞做了應天巡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