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影像評估,6種手段如何選擇?|融會“冠”通

心肌缺血影像評估,6種手段如何選擇?|融會“冠”通

導語:冠心病指南上往往會提到“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除了心電圖外最重要的就是五花八門的影像學評估。這些方法分別有什麼優缺點?在存在多種選擇時又該如何選擇?最近,成員來自心內科、影像科、核醫學科等各學科的歐洲心臟定量成像研究小組發表了共識意見,有助於大家理解心肌缺血的影像評估。

影像評估心肌缺血除了侵入性的FFR以外,共同特點是使用造影劑或示蹤劑進入心肌微循環,計算心肌血流量(MBF,即每分鐘每克心肌的血流量)與心肌灌注儲備(MPR,即負荷MBF與靜息MBF的比值)。目前可以用到的缺血評估手段主要有6種,分別是SPECT、PET、MRI、UCG、CT、侵入性冠脈血流與壓力測量。

6種手段比較

表1 6種方法一般比較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表2 6種方法面臨的挑戰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表3 6種方法對不同冠脈的評估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表4 6種方法的優缺點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表5 6種方法的使用指徵(1-3不適合,4-6不確定,7-9適合)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表6 6種方法的不同評估內容(1-3不適合,4-6不確定,7-9適合)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SPECT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SPECT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心肌灌注顯像方法

➤SPECT面臨的挑戰在於輻射劑量與心肌灌注定量測量受限

➤近年出現的心臟專用SPECT可以在較低的輻射劑量下改善敏感性與分辨率,同時有助於評估諸如肥胖患者等傳統SPECT較難評估的患者

➤隨著體積小、數字化成像的CZT探測器的引入,CZT-SPECT上量化的灌注缺損更廣泛地用於診斷與判斷預後

➤SPECT動態成像可以使用房室模型計算心肌灌注的絕對值,數值接近金標準PET

PET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PET是量化心肌灌注的金標準,最理想的情況下應該使用15O-水作為示蹤劑,其次是13N-氨與18F-flurpiridaz

➤PET面臨的挑戰是15O-水示蹤劑視覺評估難度大,還有PET相對CT、MRI的空間分辨率較低

➤15O與13N的半衰期僅數分鐘,因此需要在醫院設置加速器。小型化的加速器與半衰期110分鐘的18F示蹤劑可以降低PET的成本並促進推廣

➤在單次PET掃描中可以同時獲得靜息MBF、負荷MBF、心肌存活、射血功能信息,用於區分壞死心肌、冬眠心肌與頓抑心肌

➤將PET與冠脈CTA相結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評估,尤其是在多支病變患者中

MRI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MRI沒有電離輻射,同時還能提供心肌除血供以外的更多信息

➤MRI的挑戰在於大多數起搏器不適用、無法完全覆蓋左室導致遺漏病變與MRI灌注量化不精確

➤MRI灌注量化需要特殊的圖像採集方案(雙重序列)或特殊的造影劑注射方式(雙重推注)

➤自動化逐個像素分析與全心3D動態MRI可以減少MRI的遺漏

➤因為可以同時量化心臟功能、纖維化與灌注情況,適合用於疾病情況複雜的患者

➤高分辨率、逐個像素分析有助於區分大血管病變(局部)與微血管病變(斑片)

UCG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UCG最常用於評估心功能,同時能評估灌注情況,可以進行方便地床旁檢查

➤UCG的挑戰在於存在噪聲與偽影,可重複性不強,圖像質量受各種因素影響大,人工分析耗費時間

➤高幀數UCG可以改善圖像質量,測量心肌血流速度可以作為心肌灌注的半定量指標

➤人工智能未來可能讓UCG灌注量化更加快速、自動

➤UCG最主要的優勢在於可以由經驗豐富的操作者在床旁檢查可疑ACS患者

CT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儘管CT常用於分析冠脈解剖,但CT灌注成像不經常使用

➤心臟CT的挑戰在於時間分辨率差、偽影干擾、輻射劑量與信噪比低

➤更高轉速的CT機、帶有光子計數能量選擇的X線探測器、機器學習與雙室模型有望改善心臟CT的缺點

➤CT有望將冠脈解剖上的狹窄與心肌缺血情況結合起來,但有效性需要在研究中證實

➤CT灌注成像可以在冠脈CT顯示不清楚或冠脈邊緣狹窄時輔助判斷

侵入性冠脈血流與壓力測量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侵入性導管方法可以測量冠脈的壓力與血流

➤侵入性冠脈壓力與血流測量的挑戰在於FFR的診斷與預後價值有爭議、操作複雜並且在臨床中接受度不高

➤iFR與靜息Pd/Pa的測量比FFR簡單,但具有相似的診斷與預後價值,臨床接受度更高

➤將冠狀動脈血流儲備(CFR)與FFR結合起來可能評估效果更好,但需要在研究中證實

➤對於很可能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侵入性冠脈壓力與血流測量適合用於指導治療

➤侵入性冠脈壓力與血流測量可以量化冠脈側支功能

➤人工智能可以改善冠脈壓力與血流測量的準確性與可解釋性

參考文獻:Dewey M, Siebes M, Kachelrieß M, et al. Clinical quantitative cardiac imaging for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ischaemia[J].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2020: 1-24.

心肌缺血影像评估,6种手段如何选择?|融会“冠”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