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蜂蜜凝固後像豬油,有蜂蜜凝固後用鋼勺子都難戳動,哪個是真的?

獨自異鄉為異客


有蜂蜜凝固後像豬油,有蜂蜜凝固後用鋼勺都難戳動,那個是真的?

提問者是想根據蜂蜜的狀態對其進行真假識別,對吧!那我們得先了解一下蜂蜜及其蜂蜜的狀態:

依據GB14963_20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食品質量安全標準 蜂蜜》

蜂蜜定義: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與自身分泌物混合後,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

蜂蜜狀態:未結晶,結晶或部分結晶結晶是蜂蜜的自然的物理現象,因為蜂蜜蜜種的不同,蜜蜂波美度高低,保存環境溫度,時間的長短等因素的影響有容易結晶(如:菜花蜜就容易結晶),不容易結晶(如:洋槐蜜、棗花蜜等少數幾個單花蜜種的蜂蜜就不容易結晶)的區別。總之,到現在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發現不結晶的蜂蜜。

以上是蜂蜜國標部分內容,而關於結晶體:蜂蜜結晶後的結晶體因為蜜種的不同有少數蜂蜜的結晶體細膩(如油菜蜜結晶後就極為細膩),大部分的蜂蜜結晶體則為不規則的細顆粒或粗顆粒狀晶體。其結晶體不管顆粒的粗細大小(用眼能觀察到或用手拈捏能感覺得到),它們都會遇熱即化。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廣大的蜂蜜愛好者:有的人看見蜂蜜中析出有結晶體就誤認為這是蜂蜜中加了白糖的假蜂蜜。這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蜂蜜是糖的過飽和溶液,蜂蜜中是直接加不進去白糖的,要將白糖加入蜂蜜中方法也有兩個,一是將白糖水加入蜂蜜中,而這樣白糖是加進去了,可它直接降低了蜂蜜濃度,這樣的所謂蜂蜜很快就會發酵變質,根本不能存放,消費者也一眼就能視破,製假者是不會這樣做的。二,確實有的人以白糖水喂蜜蜂取糖製假銷售,但是這樣的所謂的蜂蜜,它是不會結晶的,也就不會析出結晶體的。況且白糖的結晶體就是白糖,不會遇熱即化的。用手拈捏如果是白糖它是化不了的。

這裡還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以單一的結晶作為鑑別蜂蜜真假的方法,古藺老陳蜜鑑別蜂蜜真假的《絕招》中也有"結晶法",但它不能單一運用,必須要綜合其它四法。為什麼呢?

因為有種用:白糖+水+明礬(硫酸)+醬油(醋)+蜂蜜香精熬製而成的假蜂蜜(有毒),狀態與蜂蜜完全一樣,未結晶時粘稠,一段時間後同樣還會結晶。請關注◇古藺老陳蜜◇瞭解更多!

大家瞭解了這些,回答:

蜂蜜凝固後像豬油的那,用《老陳絕招》教你鑑別:首先用絕招"起霧法",取一盛有水的透明容器,再取一定量的蜂蜜加入此溶器中,攪拌溶解為蜂蜜溶液後觀察:起霧(有渾濁現象)了,看起來很均勻,很舒適,無雜質,而且2個小時或更長時間一、二天後霧(渾濁現象)不會消失,無雜質,更無其它懸浮物。再用"聞香法",聞起來有獨特的花蜜香味。最後用"品嚐法",吃起來會有刺喉感。滿足此三個要求的它就是真蜂蜜。否則它就是假蜂蜜。

蜂蜜凝固後用鋼勺都戳不動的那必假無疑!


古藺老陳蜜


我居住的城市是全國有名的“槐城”,每年的五月末槐花盛開的季節,路邊和山上都有很多養蜂人,搭著帳篷、擺著蜂箱來採蜜。

我家裡幾乎年年都要買上一大瓶蜂蜜,基本夠家裡人一年食用的,有時候還會跟養蜂人預定一些蜂王漿食用。


買的蜂蜜一般就放在家裡陰涼通風的地方,基本放很長時間也不會變壞。家裡有一次買的蜂蜜放在床底下,忘了食用。直到搬家時才發現,除了蜂蜜都凝結成白砂糖一樣的晶狀顆粒以外,好像也沒有變質。


有蜂蜜凝固後像豬油,有蜂蜜凝固後用勺子都難戳動,哪個是真的

一,所有的蜂蜜都會結晶、凝固,只不過因為品種而有差異罷了。因為:

  • 蜂蜜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和葡萄糖,葡萄糖一般在10°左右就會凝固,這是蜂蜜的特性。
  • 一般市場上常見的椴樹蜜,是最容易結晶的蜂蜜,其它的比如棗花蜜、槐花蜜、油菜花蜜要差一些。

  • 光看蜂蜜的凝固性質,是基本很難分辨出真假蜂蜜的。
二,凝固後像豬油的蜂蜜,凝固後用鋼勺都戳不動的蜂蜜,哪個是真的
  • 這兩種蜂蜜都有可能是真的,只不過像豬油一樣的蜂蜜比戳不動的蜂蜜要更好一些,也就是蜜源要好一些。像豬油一樣的蜂蜜,應該大多是冬蜜,其中以椴樹蜜居多。
  • 戳不動的蜂蜜不一定是假的,不過假的概率大一些。因為:
  1. 蜂蜜裡面夾雜了大量的白糖,白糖融化以後就會結塊戳不動。
  2. 蜂蜜如果入口嚐起來有沙沙的感覺,基本里面都會夾雜一些白糖。
  3. 像豬油一樣可以流動挖出來的蜂蜜,基本真的概率要大一些,或者因為存放時間短,蜂蜜沒有摻進其它物質,所以蜂蜜的品質比較好。
  • 不管像豬油一樣的蜂蜜,還是戳不動的蜂蜜,大家都可以把它帶著盛裝的容器,放入熱水中浸泡,如果浸泡15分鐘左右會恢復到液體狀態,那麼再品嚐它的口感,看看是不是自己買的蜂蜜品種的口味,基本都會測試出真假。如果熱水浸泡都恢復不了液體狀態,那麼不管豬油狀的還是戳不動的,都是假的無疑。


關於蜂蜜的幾個小貼士:

  • 市場上售賣的松花蜜、金銀花蜜,這樣的基本都是假的,因為蜜蜂根本就採不出這兩種植物的蜜。
  • 蜂蜜如果盛放在密封的容器中,置於陰涼乾燥處保存,幾乎可以無限期存放,因為其酸性和高含糖量能夠抑制微生物生長。
  • 市場上蜂蜜的品種很多,有的是同一種花朵的蜂蜜,有的是幾種不同花朵的蜂蜜(雜蜜)。所以蜂蜜的顏色也有所不同,通常蜂蜜的顏色越深,味道也就越濃。

結語:因為蜂蜜基本都會結晶,光靠它結晶狀態來分辨真假蜂蜜,這個可能即使是常年養蜂的蜂農,也分辨不出來的。這個還是需要品嚐,以及藉助儀器或者加熱一些來看。


73神牛


感謝提問:有的蜂蜜凝固後像豬油,而有的蜂蜜凝固後用鋼勺子都難戳動,哪個是真的?我是山娃養蜂,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說到蜂蜜,多少人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蜂蜜好吃,營養豐富,恨,是因為假蜂蜜氾濫,難辨真假。

所謂的蜂蜜凝固,就是養蜂人所說蜂蜜結晶,蜂蜜是蜜蜂從蜜源植物上採集蜜源釀造而成,不同季節和不同地區的蜜源是不相同的,有的蜜源釀造的蜂蜜容易結晶,而有的蜜源釀造的蜂蜜不會結晶,其實這以蜂蜜的真假好壞是無關的。

有的蜂蜜為什麼容易結晶,而有的蜂蜜結晶慢,甚至不會結晶,原因是什麼?

蜂蜜會結晶,主要原因在於蜜源和溫度,不同的蜜源所含有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會結晶的蜂蜜,正是因為蜂蜜中葡萄糖含量高,例如油菜花蜜,椴樹蜜,當溫度處於10度到13度之間,是結晶核活動的最佳溫度,葡萄糖含量高的蜂蜜最容易結晶,溫度低於10度,對於結晶核的活動有所阻礙,蜂蜜結晶的速度較為遲緩,在溫度高於13度,增加了葡萄糖的溶解度,蜂蜜結晶相對困難。



除了蜜源和溫度以外,蜂蜜所含的水分和釀造時間,以及蜂蜜濃度,都會影響蜂蜜結晶,蜂蜜釀造的時間越長,那麼水分含量就低,蜂蜜的濃度就高,這樣的蜂蜜就比較容易結晶。

有的蜜源釀造的蜂蜜就不容易結晶,甚至是不會結晶,像洋槐蜜,棗花蜜,如果單一花蜜越純,不參雜其他花蜜,那麼蜂蜜就不會結晶,參雜其他蜜源較多,還是有可能會結晶的。


為什麼有的蜂蜜凝固後像豬油,而有的蜂蜜凝固後用鋼勺子都難戳動,哪個是真?

蜂蜜說是凝固有點不恰當,應該說結晶,結晶後的蜂蜜像豬油,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沒有任何添加,正常釀造的蜂蜜,能達到這樣的結晶程度,說明蜂蜜釀造的時間充足,蜂蜜濃度高,蜜源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成分。

蜂蜜結晶後用鋼勺子都難戳動,蜂蜜無論怎樣結晶,都不會達到這種程度,那麼這與蜂蜜的保存有一定關係,現在許多人都喜歡把蜂蜜放入冰箱,放在保鮮櫃,蜂蜜結晶也只是像豬油一樣,只有放在冷凍櫃,蜂蜜才會變得如此堅硬,蜂蜜濃度越低,水分含量越高,那麼就會變得更加堅硬,除了這種操作引起蜂蜜堅硬以外,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對於這種現象山娃遇到過一次,不是自己的蜂蜜,一個朋友在親戚家買到的,說是花80塊錢買了兩斤,經確認他是把蜂蜜放在保鮮櫃,但是蜂蜜異常堅硬,山娃用鋼勺子試戳了一下,感覺蜂蜜像結冰一樣,用手揉捏,能明顯感受到顆粒狀,嚐了一下,只有甜味,沒有蜂蜜的香味,可以肯定這是假蜂蜜,至於是用什麼做成的,就不得而知了。

從蜂蜜結晶程度來認定蜂蜜真假是不科學的,無論蜂蜜是否結晶,或者結晶到哪個程度,這與蜂蜜的真假是沒有直接關係的,還需要從蜜源的角度來認識蜂蜜,對於蜂蜜的真假辨別,就目前來說,還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被證實通用可以識別蜂蜜的真假。


對於蜂蜜真假的辨別,雖說沒有百分之分的通用方法可以認定,但還是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來輔助認識蜂蜜,就拿一個瓶裝蜂蜜來說吧。

①眼觀,先從瓶子外觀察,搖動蜂蜜,能看出蜂蜜的濃稠程度,以及蜂蜜是否有細泡。

②聞,打開瓶蓋,先聞下蜂蜜的氣溫,採用香精勾兌的肯定少不了香精的氣味,或者是其他刺鼻的氣味,純蜂蜜是有一股清香的花粉味,味香而不刺鼻。

③嘗,吃到真的蜂蜜口感不只是甜而已,還參雜著苦或者澀的味道,以及之後的回味不會膩,太過於甜的蜂蜜,或者口感單一,說明蜂蜜不純正。

④儲存,純蜂蜜不用放入冰箱保鮮一樣可以放很久,也不會輕易膨脹發酵,對於釀造時間不足,水分含量高,或者參雜造假的蜂蜜就容易發酵變質。


總結:在如今的蜂蜜市場,入手的渠道極為重要,無論是在實地還是電商平臺,口碑是第一要素,競爭越來越激烈,蜂農對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雖然還有個別的害群之馬,但只要養蜂有點年限,口碑能夠證明所做所為。


山娃養蜂


你好!先恭喜你買到的是真蜂蜜!

因為純天然的蜂蜜在一定的條件下都會析出結晶類的物質,而豬油正是這種結晶狀的。到剛採的蜜都是成液態粘稠狀的。

1、如果買了加糖的蜂蜜反而不會結晶。

2、蜂蜜成豬油狀很地域也有關係,南方和北方的溫度不同結晶的程度也會不同。

3、跟蜂蜜的品種有很大的關係,像菜花蜜和椴樹蜜結晶後都會成豬油狀。

下面是蜂蜜結晶的狀態:





三三圈圈


天氣冷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家中買的蜂蜜底部會有一部分變凝固了,白白的像豬油,所以可能會有疑惑,是不是買到假蜂蜜了,這蜂蜜有沒有可能裡面摻了糖。

其實,蜂蜜當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而葡萄糖是容易結晶的,所以天氣一冷,蜂蜜有時會出現“返砂”現象,就是會凝固得像豬油。

這種“返砂”的蜂蜜,是蜂蜜的自然結晶,純屬正常的物理現象,它的營養價值並無明顯改變,仍然是可以服用的。

【為什麼有的蜂蜜結晶多,而有的結晶少呢?營養成分會改變嗎?】

蜂蜜結晶的快慢與所含的葡萄糖結晶核的數量、溫度高低、含水量和蜜源花種有著密切的關係。

通常條件下,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越高,結晶核的數量也越多,結晶的速度就越快,因為蜂蜜的結晶,實質上是葡萄糖從蜂蜜中析出被分離的一種現象和過程。

從分子論的觀點來看,在蜂蜜裡葡萄糖分子本來是毫無秩序地運動著的,但在一定的溫度下,蜂蜜裡葡萄糖超過它的溶解度,成為過飽和溶液時,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裡開始有規則地運動、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微小的結晶核,成為一個結晶的中心。

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規則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漸形成較大的晶體,從蜂蜜裡分離出來,結晶即很快產生,這就是蜂蜜結晶的全過程。

所以,結晶蜂蜜對其營養成分和應用價值不但毫無影響,而且會使其性質更穩定。

【為什麼蜂蜜結晶後,有的很軟,而有的用鋼勺也戳不動呢?

結晶蜂蜜因為析出的晶體是葡萄糖,非常酥軟,用勺可以直接舀出來沖水服用。

而為什麼有的結晶卻是很硬,用鋼勺或是筷子用力戳也戳不動呢?

那是因為大部分的真蜂蜜都會產生結晶現象,所以不法商販利用這點,在假蜂蜜裡摻了白糖,假蜂蜜一般是沒有結晶的特性。

摻了糖的假蜂蜜,沉澱以後會非常的堅硬,確實是很難戳動。

【不會結晶的蜂蜜就是假蜂蜜嗎?】

用蜂蜜是否結晶作為判斷真假蜂蜜的唯一條件,這個也不對的。

蜂蜜是否結晶,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蜜種、溫度和濃度、保存狀態等等。

就拿蜜種來說吧,蜂蜜裡含的糖分主要為葡萄糖與果糖,不同的蜂蜜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不同。

一般來說,葡萄糖含量越高的蜂蜜越容易結晶,如椴樹和油菜的就容易結晶;如果蜂蜜當中葡萄糖含量低,而果糖含量高,比如洋槐和棗花蜜等,則不容易結晶。

相同的蜜種,在相同環境下,越濃的蜂蜜越容易結晶。比如同是椴樹蜜,水分越低的比含水分高的要容易結晶。

而溫度越適宜的椴樹蜜,也很容易結晶,因為環境溫度的變化是引起蜂蜜結晶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天冷後,家裡的蜂蜜沒有產生結晶的現象,也不一定就是假蜂蜜,還需要考慮它的蜜種、濃度以及當時的溫度等等因素,當環境溫度在13到14攝氏度時,蜂蜜最易結晶。

【如何分辨真假蜂蜜?】

除了在超市裡有售瓶裝蜂蜜,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賣散裝蜂蜜的,也就是所謂的土蜂蜜,那麼我們應當怎樣分辨蜂蜜的真假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去識別。

  • 看顏色

真蜂蜜顏色呈透明或半透明色。真蜂蜜中因含有一些蛋白質、生物酶、礦物質和花粉等成分,所以看起來不是很清亮,呈白色、淡黃色或琥珀色,以淺淡色為佳。像有的好蜂蜜裡摻了成本低的蜂蜜,顏色也會變深。

假蜂蜜由於是用白糖熬成或用糖漿冒充,故色澤鮮豔,一般呈淺黃或深黃色。

  • 看形狀

真蜂蜜呈黏稠液體,挑起可見柔性長絲,不斷流。假蜂蜜有懸浮物或沉澱,黏度小,挑起時呈滴狀下落,有斷流。

在暴曬後真蜂蜜變稀薄,而假蜂蜜無變化或更黏稠。若蜂蜜極稀,容易流動,則可能是摻了水的。

  • 看標籤

有一些蜂蜜產品的配料表中註明蔗糖、白糖、果葡糖漿等成分,而純正的蜂蜜產品不允許加入這些物質。

  • 聞氣味

仔細聞,真蜂蜜氣味純正、自然,有淡淡的植物味的花香。

而假蜂蜜聞起來有刺鼻異味或水果糖味。

  • 親口嘗

真蜂蜜香甜可口,有黏稠糊嘴感,有輕微的淡酸味,後味悠長,品嚐結晶塊時牙咬即酥,含之即化。

假蜂蜜仔細品嚐有苦澀味或化學品怪味,無芳香味,結晶塊咀嚼如砂糖,聲脆響亮。

【蜂蜜結晶後怎樣恢復呢?】

我們前面說了,蜂蜜結晶是一種自然的物理現象,結了晶的蜂蜜是可以直接食用的,用小勺舀出來就行了。

若不喜歡蜂蜜結晶狀態的,也可以用溫水化開,結晶的蜂蜜持續在40℃以上的溫度下逐漸會化開,但水溫不要超過60℃,水溫過高會會破壞蜂蜜的活性營養成分。

但這個溫度不會將結晶蜜完全恢復到原狀,若要恢復到原狀必須將結晶蜜加熱到80℃以上。

可是加熱到80℃以上會將蜂蜜原有的營養成分破壞,所以不建議用這個溫度加熱。

也有的人心急,直接往結晶蜜中加入熱水去融化,這種方法也不可取,因為加入水後極易使蜂蜜變質,就不宜保存了。

有蜂蜜凝固後像豬油,有蜂蜜凝固後用鋼勺子都難戳動,哪個是真的?綜上所述,兩者對比,我覺得前者是真的蜂蜜,因為蜂蜜結晶後,析出的晶體實際是是葡萄糖,葡萄糖是非常酥軟的,不至於用鋼勺也難戳動。

生活是很真實的柴米油鹽,一簞食,一瓢飲。謝謝閱讀,大家有什麼更好的烹飪方法,歡迎在下方評論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希望大家能為我點個贊,並關注我一下,最後別忘了幫我分享,轉發一下哦!特別感謝!


笑笑的麥子


蜂蜜作為一種我們常見的美食,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見過,蜂蜜不但顏色有多種,就連“凝固”的形態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在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有的蜂蜜“凝固”後像豬油,雖然“凝固”了,但是還是容易舀出來,而有的凝固後用鋼勺都難戳動,於是有的朋友就有疑問了,為什麼蜂蜜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究竟蜂蜜“凝固”以後是軟的好還是硬的好?是不是存在真假?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蜂蜜的“凝固”

2.為什麼蜂蜜結晶後硬度不一樣?

3.蜂蜜結晶後的硬度能判斷蜂蜜真假嗎?

蜂蜜的“凝固”

在上面提到蜂蜜“凝固”的時候,蜂部落都加了雙引號,主要原因是凝固與結晶之間是有區別的,因為蜂蜜不管是結晶還是凝固,實際上都是一個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而凝固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是液體變為固態這個過程,這裡面並沒有出現結晶問題。

對於蜂蜜來說,蜂蜜除了凝固還有一個結晶的過程,蜂蜜的結晶是蜂蜜在凝固以後才會出現的現象,所以對於蜂蜜來說,一般我們都說結晶,很少說凝固。

為什麼蜂蜜結晶後硬度不一樣?

從蜂蜜結晶的過程來說,其實蜂蜜結晶主要是蜂蜜中的葡萄糖成分在低溫條件下的析出過程,而蜂蜜的種類繁多,並不是每種蜂蜜的成分都是一樣的,有的蜂蜜容易結晶,有的蜂蜜又不容易結晶,出現這種差別的原因其實主要是蜂蜜中的葡萄糖含量導致,有的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成分多,結晶時間就比較快,而且結晶後的硬度也比較高,反過來也是一樣,如果蜂蜜中的葡萄糖成分含量少,則不容易結晶或者結晶後也不會很硬。

蜂蜜結晶後的硬度能判斷蜂蜜真假嗎?

曾經這個問題用來作為判斷蜂蜜真假的標準,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樣的造假方式已經太低級,因為葡萄糖我們是很容易就能買到的,想要在假蜂蜜中製造結晶現象,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了。所以說不光是真蜂蜜具有結晶現象,就連假蜂蜜也會有結晶現象,我們不管是通過結晶現象還是通過結晶後蜂蜜的軟硬度來判斷蜂蜜真假,其實都是不科學的。


蜂部落


首先我以自己養蜂十年的經驗告訴你,每一種蜂蜜都不一樣的,市場上有太多不同的蜂蜜,每一種蜂蜜結晶的狀態也不一樣,但會結晶的蜂蜜肯定是假不了。當然市場上也有很多造假的蜂蜜,想買真蜂蜜,和好一點的蜂蜜,當然要找信的過的親朋好友買,或找熟人買,質量就有保證了。




鄧樹強———養蜂十年


對於有的蜂蜜凝固後像豬油,有的凝固後用勺子多戳不動,到底哪個是真蜂蜜,哪個是假蜂蜜我還是知道一點的,因為蜂蜜這種東西我可以說是經常吃的,所以多多少少也算了解一點區別方法的

首先就來說說凝固後像豬油這點吧,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種凝固後像豬油的蜂蜜就是真正的好蜂蜜,也是正宗的好蜂蜜了,因為這種蜂蜜之所以會凝固成像豬油一樣,主要就是因為葡萄糖含量比較多的原因



而只要是葡萄糖含量比較多的蜂蜜,在我個人看來就是比較正宗的蜂蜜了,何況這種葡萄糖含量比較多的蜂蜜要想凝固成像豬油一樣,那麼還有幾點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溫度方面,釀造時間方面了

首先就來說說溫度方面吧,像這種葡萄糖含量比較多的蜂蜜,要想凝固成像豬油一樣的話,那麼對於溫度的要求是有嚴格要求的,也就是要在溫度達到10-13度左右才行,因為要是溫度低於10度以下了


那麼蜂蜜的凝固反而會放慢的,而要高於13度了,那麼想要凝固又不容易了,因為一但溫度高於13度了,那麼蜂蜜裡的葡萄糖含量就會溶解了,而一但葡萄糖含量溶解了,那麼想要凝固就不容易了

何況釀造時間方面也是比較更要的原因了,因為要是釀造時間比較長的話,那麼蜂蜜裡面的水分就比較少了,而一但蜂蜜裡面的水分比較少了,那麼蜂蜜的濃度就會比較高了,而一但蜂蜜的濃度比較高了,

那麼蜂蜜也就比較容易凝固了,所以這種凝固後像豬油一樣的蜂蜜就是真正的好蜂蜜了,至於凝固後用鋼勺子多不戳不動的蜂蜜我是沒有見到過的,但我想這種蜂蜜肯定不是自然凝固成這樣的

而是採用了冷凍形式而成的,而且是非常低的溫度才行,所以這種蜂蜜的好壞我就不怎麼清楚了,但我想要是真正好蜂蜜的話,基本不會有人這樣儲存的,畢竟這樣的儲存方法不要說蜂蜜怎麼食用了,就連蜂蜜的品質問題也有點不好的


七哥美食記


我在山西省,對南方養蜂不敢評論。對北方養蜂斑門弄斧,略作說明:至於用勺子能攪動,或用鋼鏟鏟不動這要看什麼蜜,什麼時間,什麼濃度?比如油菜蜜,濃度在36度下采收,溫度十三四度,就稀結晶,濃度在四十二度下搯蜜,同樣結晶就很硬,只能用鋼鏟才能取出。北方棗蜜結晶不會太硬,洋槐不結晶,不論濃度再大也不結晶。油菜濃度越大,結晶越硬,其它密源冬天都不同成度結晶。蜂蜜是論度數的。前多年36度起收購,度數低,產量高,容易變質發酸,出口外國根本不收,還要就地銷燬,再要30O元費用。中俄美,阿根迋四大蜂密產國,阿根迋出口信譽最好,出口量最大。至於蜂蜜真假,一般人很難識別,下次有機會再談。


王明智18


蜂蜜為什麼會凝固?有的蜂蜜像豬油,有的凝固後很硬,是真蜂蜜嗎

導讀:為什麼有的蜂蜜凝固後像豬油,而有的蜂蜜凝固後用鋼勺子都難戳動,哪個是真的?我是環球美食GFC,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說到蜂蜜,多少人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蜂蜜好吃,營養豐富,恨,是因為假蜂蜜氾濫,難辨真假。

所謂的蜂蜜凝固,就是養蜂人所說蜂蜜結晶,蜂蜜是蜜蜂從蜜源植物上採集蜜源釀造而成,不同季節和不同地區的蜜源是不相同的,有的蜜源釀造的蜂蜜容易結晶,而有的蜜源釀造的蜂蜜不會結晶,其實這以蜂蜜的真假好壞是無關的。

有的蜂蜜為什麼容易結晶,而有的蜂蜜結晶慢,甚至不會結晶,原因是什麼?

蜂蜜會結晶,主要原因在於蜜源和溫度,不同的蜜源所含有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會結晶的蜂蜜,正是因為蜂蜜中葡萄糖含量高,例如油菜花蜜,椴樹蜜,當溫度處於10度到13度之間,是結晶核活動的最佳溫度,葡萄糖含量高的蜂蜜最容易結晶,溫度低於10度,對於結晶核的活動有所阻礙,蜂蜜結晶的速度較為遲緩,在溫度高於13度,增加了葡萄糖的溶解度,蜂蜜結晶相對困難。

除了蜜源和溫度以外,蜂蜜所含的水分和釀造時間,以及蜂蜜濃度,都會影響蜂蜜結晶,蜂蜜釀造的時間越長,那麼水分含量就低,蜂蜜的濃度就高,這樣的蜂蜜就比較容易結晶。

有的蜜源釀造的蜂蜜就不容易結晶,甚至是不會結晶,像洋槐蜜,棗花蜜,如果單一花蜜越純,不參雜其他花蜜,那麼蜂蜜就不會結晶,參雜其他蜜源較多,還是有可能會結晶的。

為什麼有的蜂蜜凝固後像豬油,而有的蜂蜜凝固後用鋼勺子都難戳動,哪個是真?

蜂蜜說是凝固有點不恰當,應該說結晶,結晶後的蜂蜜像豬油,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沒有任何添加,正常釀造的蜂蜜,能達到這樣的結晶程度,說明蜂蜜釀造的時間充足,蜂蜜濃度高,蜜源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成分。

蜂蜜結晶後用鋼勺子都難戳動,蜂蜜無論怎樣結晶,都不會達到這種程度,那麼這與蜂蜜的保存有一定關係,現在許多人都喜歡把蜂蜜放入冰箱,放在保鮮櫃,蜂蜜結晶也只是像豬油一樣,只有放在冷凍櫃,蜂蜜才會變得如此堅硬,蜂蜜濃度越低,水分含量越高,那麼就會變得更加堅硬,除了這種操作引起蜂蜜堅硬以外,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對於這種現象山娃遇到過一次,不是自己的蜂蜜,一個朋友在親戚家買到的,說是花80塊錢買了兩斤,經確認他是把蜂蜜放在保鮮櫃,但是蜂蜜異常堅硬,山娃用鋼勺子試戳了一下,感覺蜂蜜像結冰一樣,用手揉捏,能明顯感受到顆粒狀,嚐了一下,只有甜味,沒有蜂蜜的香味,可以肯定這是假蜂蜜,至於是用什麼做成的,就不得而知了。

從蜂蜜結晶程度來認定蜂蜜真假是不科學的,無論蜂蜜是否結晶,或者結晶到哪個程度,這與蜂蜜的真假是沒有直接關係的,還需要從蜜源的角度來認識蜂蜜,對於蜂蜜的真假辨別,就目前來說,還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被證實通用可以識別蜂蜜的真假。

對於蜂蜜真假的辨別,雖說沒有百分之分的通用方法可以認定,但還是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來輔助認識蜂蜜,就拿一個瓶裝蜂蜜來說吧。

①眼觀,先從瓶子外觀察,搖動蜂蜜,能看出蜂蜜的濃稠程度,以及蜂蜜是否有細泡。

②聞,打開瓶蓋,先聞下蜂蜜的氣溫,採用香精勾兌的肯定少不了香精的氣味,或者是其他刺鼻的氣味,純蜂蜜是有一股清香的花粉味,味香而不刺鼻。

③嘗,吃到真的蜂蜜口感不只是甜而已,還參雜著苦或者澀的味道,以及之後的回味不會膩,太過於甜的蜂蜜,或者口感單一,說明蜂蜜不純正。

④儲存,純蜂蜜不用放入冰箱保鮮一樣可以放很久,也不會輕易膨脹發酵,對於釀造時間不足,水分含量高,或者參雜造假的蜂蜜就容易發酵變質。

總結:在如今的蜂蜜市場,入手的渠道極為重要,無論是在實地還是電商平臺,口碑是第一要素,競爭越來越激烈,蜂農對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雖然還有個別的害群之馬,但只要養蜂有點年限,口碑能夠證明所做所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