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趙匡胤、李世民、康熙、嬴政、劉徹、曹操關押在密室裡,只能活一人,誰能勝出?

劉宴君610


前言:關於誰能從密室脫困,我認為趙匡胤最有希望。據我分析逃離密室須遵循以下規律:首先得心理素質過硬,能應對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其次是身體素質過硬,能硬抗水米不進的險境;最後是頭腦必須機靈,能及時將求救信息傳出。

吃閉門羹的宋太祖

和今日的大多數青年一樣,趙匡胤起初也是不學無術之人。這一年他出遊至後漢的東邊,恰逢身上的盤纏用盡。索性的是當地主將董宗本,和趙匡胤之父趙弘殷是同僚。於是硬著頭皮借宿其家,不料他的兒子董遵誨心高氣傲。

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兩人,時常爆發激烈的爭執。有一回董遵誨問:“屢屢有車蓋的大的紫色雲朵漂浮在城上,沒過多久又幻化成長百餘尺的黑蛇,最後變為赤龍騰雲駕霧而去,也不曉得是好事還是壞事?”沒曾想趙匡胤是頭也不回走了,更有一次董遵誨辯駁不過趙匡胤,一氣之下撕碎兵書拂袖而去!

——董遵誨「生926年,卒981年」

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趙匡胤最終好言婉拒離開。多年以後趙匡胤稱帝,特意找來董遵誨問當年為何難容他。嚇得董遵誨磕頭如搗蒜,又問他還記得當年蛇蛻變成龍的夢乎?六神無主的董遵誨急忙三呼萬歲,本已五內俱焚的董遵誨聽到有人彈劾,只得哭哭咧咧請求原諒。

然而令他愕然的是,趙匡胤沒怪罪他。反而是好言相勸,並在得知其母流落契丹時。通過秘密派人,在契丹迎回了其母。因感念趙匡胤的寬厚胸襟,董遵誨在通遠軍駐守西北14年,歷經太祖、太宗兩朝功勳卓著,在太平興國六年病逝!

通過分析董遵誨的一生,不難得出趙匡胤敞亮的心理素質。即使有揭皇帝之短的罪過,趙匡胤還是對他委以重任。足以說明趙匡胤的心理素質,應對密室第一關沒問題!

太祖長拳趙匡胤創

最近翻閱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一書,打破了我對趙匡胤溫弱的印象。書中記載趙匡胤在擔任後周大將時,曾自創了一套拳法名為太祖長拳,今日的山東、河北等地還可以見到。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練武需要底子強,本段就來講講其中的故事!

後唐天成二年的洛陽夾馬營,趙匡胤呱呱墜地是紅光繞產房。當他稍長的時候就開始學騎射,那時以馴服惡馬為風氣。有一日趙匡胤正在馴服它,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只見那匹馬趁人不注意,竟然竄到斜坡上把趙匡胤率了下去。噗通的聲響讓眾人皆以為,趙匡胤會摔得頭破血流。大約過了兩分鐘,趙匡胤晃晃悠悠站了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繼續馴服。

過了幾年柴榮即位,北漢南下入侵。柴榮御駕親征,趙匡胤跟隨作戰。在高平兩軍對壘時,後周大將樊愛能臨陣脫逃,導致柴榮陷入千鈞一髮的危機中。這時作為柴榮左膀右臂的趙匡胤當機立斷,帶領麾下士兵直插敵陣,迫使北漢軍一潰千里逃入河東城內。忽然嗖的一聲,定睛一看趙匡胤左膀中箭。最後還是在柴榮的敦促下,趙匡胤才勒馬回營。

十壇金瓜子的趙普

本段講述的對象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發生在他身上的兩件窘事展現了趙匡胤的機智。也不知道從何年何月起,趙匡胤喜歡退朝後去大臣家竄門。乾德二年的某個深夜,宰相趙普穿著官服正焦急的等待。隨著滴塔滴塔的時針往後走,窗外的露水正在醞釀,抬頭看玉盤樣的月亮已高高掛起。

思忖趙匡胤今晚不會來的趙普,剛脫下官服躺床上,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驟響。不好的感覺瞬間瀰漫全身,急忙穿戴整齊打開大門。只見頭髮散落著雪花的趙匡胤,孤零零的站在雪地裡。也許是瞅見趙普的忐忑不安,趙匡胤撫慰道:“來的可不只我一人,晉王在過來的路上。”果不其然房間裡烤肉香噴噴時,晉王趙光義恰巧尋味已至!

——趙普「生922年,卒992年8月14日」

趙匡胤一面呼趙普媳婦為嫂子,另一面和趙普、光義商量,統一戰爭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為好。最後趙普以保留北漢牽制遼國為由,說服了趙匡胤採取先南後北的國策!

做人一是怕浪得虛名,另一怕是名不副實。趙普就曾被吳越國王錢俶,當作人主對待。

事情發生的時間是開寶六年,當時錢俶遣使者送來十個罈子。不巧的是罈子剛卸下方於後院,還沒來得及藏起來趙匡胤便至。因吳越的罈子形狀,和開封的極為不同,其上面有素描的貝殼等圖案。頓時勾起趙匡胤的好奇心,於是開口問趙普此罈子盛放的是何寶物。

估計這時趙普心裡是叫苦不迭,迫於無奈只得將錢俶送禮之事和盤托出。經過僕人開封的罈子,發出刺眼的金色光芒。一清點趙普嚇得是冷汗直冒,原來整整十壇全是金瓜子。面對足夠殺頭的金瓜子,趙普結巴說道:“臣有罪,請皇上發落!”,而趙匡胤大笑道:“你儘可放心收下使用,大概是錢俶認為國政皆出自你口。”沒過多久,趙普便把金瓜子上交給國庫。

綜上所述,我認為趙匡胤的心理、身體、機智都不錯,對於密室這種困境,我有理由相信他會第一個逃出生天,畢竟強悍的實際擺在那,不容任何人質疑!

——END——


惜緣小歷史


這個問題正確答案應該是這樣,最終活下來的是康熙。

兵法講究的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康熙作為最後人,他熟讀史書兵書,對前面幾位的文治武功,性格特點,處世謀略可以說是非常的熟悉。他也會知道自己所處劣勢,要生存就必須裝孫子,這裡邊最強大的是趙匡胤,最好說服的是嬴政,最好消滅的是劉徹。

第一步,康熙會先投靠嬴政,只要告訴他劉徹的爺爺奪了他的江山,殺了他的子孫,自己願意投靠嬴政,並且永遠效忠於大秦始皇帝。然後,乘著大家都在觀察、選擇還沒有結成同盟之際,果斷出手消滅劉徹。

第二步,拉攏最強大的趙匡胤。這個時候大家都會認識到結成同盟的重要性,趙匡胤肯定知道曹操、李世民都是什麼的人,康熙可以出面說服趙匡胤加入嬴政團隊。相比之下,趙匡胤肯定會選擇嬴政,畢竟當初趙匡胤就是通過陳橋兵變從孤兒寡母手裡多得天下,大不了等嬴政去世後再來一次吧,反正自己已經有了一次成功經驗。

第三步,消滅曹操。曹操是最難對付的,所以必須先消滅,這一點能取得同盟內部趙匡胤的支持,說服嬴政就應該很容易。

第四步離間嬴政與趙匡胤的關係,把趙匡胤的老底告訴嬴政就行,嬴政肯定得防範趙匡胤。

第五步消滅趙匡胤。表面上和趙匡胤一起去消滅李世民,私下裡說服李世民,共同消滅趙匡胤。

第六步,消滅李世民。和嬴政合力消滅李世民應該不是問題。

第七步,也是最後一步,給嬴政獻上不老仙丹,相信嬴政會很樂意享用的。

故事結束了,怎樣,計劃完美吧?


北方的鐵拳


  在絕對力量面前,一切權謀算計都是枉然!

  六位帝王中,趙匡胤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強者,並且,如果兌換成武力值的話,趙匡胤是一百,那麼,李世民70,曹操60,康熙50,贏政、劉徹40。

  在格鬥中,毫無疑問趙匡胤會活到最後。

  有朋友說,趙匡胤比較善良,沒有濫殺功臣,權謀上也比較弱,因此會被李世民、曹操等坑陷。其實,趙匡胤的權謀絲毫不在李世民、曹操等人之下。

  要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奪得天下,一個重要原因,他本就是前朝勳貴,屬於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與隋煬帝乃是兩姨夫。李世民家族背後同樣都是關隴大家族。

  曹操的父親曹騰也擔任過朝廷大司空,是三公之一,與袁紹等人很早就是京城著名太子黨。換言之,都是有背景的人。

  可是,趙匡胤卻是從小兵做起,靠著將腦袋掖在褲腰帶中一路殺伐,成為後周第一將領。

  並且,在周世宗臨終前,恰恰有“檢點做天子”的謠言散播,周世宗特意將當時的檢點張永德(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柴榮名義上的姐夫)罷免,轉而提拔趙匡胤出任殿前都檢點。

  然而,在周世宗去世沒半年,趙匡胤就發動了陳橋兵變,並且,是兵不血刃一舉奪取江山。

  趙匡胤奪取京城後,傳檄天下,原來後周國土中只有兩個節度使表示反對。於是,趙匡胤親率大軍遠征,一戰(實際上是一天)擊破敵城。

  因此,趙匡胤無論是在心機上,還是權謀,還是果決上都絲毫不遜色於其他頂級帝王。他所欠缺的,只是一個大時代背景而已。

  若非趙匡胤出生時,契丹(遼國)早就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宋朝也不至於國土那麼小。


葉之秋


這是個開放題,我就說說個人觀點吧!首先,問題裡提及到的六人,按照語言分,康熙第一個被淘汰,當時的北京話與長安話是不互通的,其餘五人能夠溝通,因此鄉音很重要。

如果按照報團取暖,先除掉最強者,趙匡胤必須被除掉,其南征北戰,自身武藝高強,是其他君主難以對抗的,李世民與曹操次之,嬴政,劉徹,康熙再次之。


從智謀上,曹操從縣令起兵,最終戰勝無數強敵統領北方中國,除去用兵指揮調度,同時也精通陰謀策略,相比較出身帝王的嬴政,劉徹,康熙高出一截,比趙匡胤與李世民也更佔據優勢。

綜合實力李世民最佔優勢,其人緣最好,既能聯結諸侯,又能禮賢下士,將敵人轉化為朋友,唯有趙匡胤能與之匹敵,至於嬴政,劉徹皆以暴虐著稱,曹操和康熙多疑猜忌,難有真朋友,所以綜合實力李世民勝!

因為是開放式題目,所以筆者只是列舉六位帝王的優劣勢,相對而言在封閉環境裡,需要智慧,武力,與人格魅力,還需要特定的外界刺激,因此李世民勝率有可能更高!


多臻貴


我是情義無價,分享問題看法。

序言:

這些人,都是一代梟雄人物,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既然是被封閉在一個空間裡面,不能找別的幫手,全部靠自己的頭腦和實力活下去,而且只能活一個。

這就需要從幾個方面來比試了,而且是亂打的局面。當皇帝的時候為時間,來分析。

一、決戰時他們的年齡、武功等基本信息。

這幾個人當皇帝或出道時的情況:

趙匡胤,登基時33歲,長拳、棍棒天下一絕,軍事家、武術家。完成全國大部分統一,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

性格心慈手軟

李世民,登基時28歲,在位23年,學習武術,擅長騎射,征戰沙場多年,聰明果敢,武藝出眾。28歲時,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三王李元吉,正式登基。對內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政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置安西四鎮,融洽北方各民族。性格心狠手辣。

康熙,登基時8歲,14歲親政,在位61年,純粹是個兒童。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取得了三藩、沙俄戰爭勝利;三徵葛爾丹,取得勝利;消滅了臺灣的明朝鄭成功政權,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性格聰明機靈。

嬴政,繼承王時13歲,39歲當皇帝,在位37年。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王朝君主,第一個完成華夏民族大統一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團國家。在中國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

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北極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第一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國家管理新局面,奠定了中國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對世界發展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

性格膽大心細。

劉徹,登基時16歲,在位54年,政治家、戰略家,開創漢朝軍事最鼎盛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首開絲綢之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併朝鮮,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性格隱忍沉穩。

曹操,212年位極人臣時57歲,東漢末年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統一長江以北地區,曹魏政權的奠基者。性格奸詐狡猾。

二、那些人會先死?

這種情況之下,幾乎不存在拉幫結派的情況,反正只能活一個,大家誰也不知道哪個人的底細。那就是隻有亂打一通,邊打邊看。肯定是挑不順眼的打,挑年紀老的打,挑身體弱的打,然後是挑年紀小的打。

再就是,邊打邊琢磨,別人的情況,也有鬥智鬥勇的事情,誰腦袋聰明靈活,誰心狠手辣,誰反應靈敏,誰就會活下去。

這些人裡面,沒有一個笨蛋,是鐵定的,也各有性格特點,這注定是一場人性的考驗和磨練。

三、第1個死的是曹操。

57歲的曹操,必定是第一個死的人。那個時候,他的身體鐵定不太好了,非病即喘。

不過,曹操這個人異常的奸詐,他可能會挑唆別人打,好漁翁得利。俗話說得好,像這種情況,人越壞死得快。狡猾的人的心理想法,大家都看得出來。

四、第2個死的人是嬴政。

嬴政的年齡13歲,而且不會武功,這個時候的嬴政是一個少爺,個頭也不會太小。他的能力,除了康熙以外,他是打不贏別人的,所以他會第2個被打死。

五、第3個死的人是劉徹。

劉徹這個時候16歲也是一個少年,他也是一個文人,不會武術。因為是未成年人,他的體力身體素質,也會比趙匡胤和李世民差很多,所以他會是第3個死的人。

六、第4個死的人是康熙。

康熙是個小孩子,他又聰明,他肯定不會首先向別人進攻,只會躲在角落裡,讓他人看不到自己。而且,其他人也不會先拿他下手,否則就會因為太殘忍,反被別人群起而攻之。所以他會是第4個死的人。而且,殺死他的這個人肯定是李世民。

李世民這個時候殺掉康熙,就是對趙匡胤進行心理威懾,用他的心狠手辣來打擊趙匡胤的戰鬥力,摧毀趙匡胤的決戰意志。

七、趙匡胤和李世民,最後巔峰對決,活著勝出。

趙匡胤論武功來講,肯定要比李世民強一些,但是也強不了多少。他們兩個的年齡也差不多,正當壯年,而且都是久經沙場的人,鬥爭經驗豐富,可以說是棋逢對手。

趙匡胤的武術雖然比李世民強,但他的缺陷是太仁慈,心不狠,應該說他跟李世民的決戰,很多時候下不了死手、狠手。

反之李世民就不一樣,李世民武功雖然差一點,但是他心狠手辣。從他殺李建成、李元吉,搶他們的老婆就可以看出來,為了達到目的會不擇手段的。

所以最終李世民勝出。

結語:

這種六個人的生死決戰,關鍵一點不存在拉幫結派的可能,所以能夠勝出的人,肯定是武功強、身體強、體力強、心狠手辣。

生命只有一次,只有生命力極強,並且對生命渴望極強的人,才有可能活到最後。通過分析他們的綜合素質、特點性格等因素,我認為,李世民絕對是最後活下來的人。

情義無價,真誠分享。歡迎關注點評,感謝有您。


情義無價品歷史


這六位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君王,而且都是非常有作為的皇帝,跟那些昏君不可同日而語。這幾個人中有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有被稱為漢武大帝的劉徹;有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有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有創造了康乾盛世局面的清聖祖康熙皇帝;有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魏武帝曹操。

六王齊聚,蓄勢待發

這幾個人如果關在密室裡只能選一個活著出來的話,選擇難度是非常困難的,有些關公戰秦瓊的意思。我覺得這幾位皇帝都不是善茬,都具有雄才大略,都有凡俗之子不具備的超強能力,而且個個都心狠手辣。自古以來能奪取天下登上皇帝位的有幾個是心慈手軟的?哪個皇帝的寶座上不沾染著競爭對手或敵人的鮮血?

他們都是人生贏家,都是君臨天下的強者。把他們放到一起選其一的話那真是強中更有強中手,王中之王了。我覺得他們關在一間密室裡不是單純靠武力就能笑到最後,情況要複雜的多,需要多方面的鬥智鬥勇,需要綜合實力的比拼,武功最強的那個也許是死的最早的那個。皇帝的心機和智慧是常人難以猜度的。

斧聲燭影再現密室,趙匡胤率先出局

但是根據這幾個皇帝的人生履歷和最後的結局來看,我覺得最先死掉的會是趙匡胤和康熙。不是這倆人不強,而是他們的弱點比另四位更明顯一些。這倆人的弱點是對人心的揣摩不夠深刻,尤其是對自己人疏於防範,太過於自大。結果導致倆人都沒有按照正常程序選出接班人來,更嚴重的是這倆人死的都糊里糊塗,幹了一輩子皇上,最後怎麼死的都不清楚。趙匡胤被自己的親弟弟趙匡義一斧子幹掉,製造了震驚朝野的“斧聲燭影”迷案: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後趙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一個堂堂的大宋開國皇帝風光了一輩子,最後被自己親弟弟一斧子結果了性命,冤不冤啊!總結起來的話,還是趙匡胤識人不準,警惕性不強導致的。他在密室裡面對其他五位虎狼君主也很難搞清楚自己究竟應該先對付誰。說不定會讓其他五位聯合起來率先做掉,重演一次斧聲燈影的迷案。

康熙大帝在位六十一年,死得不明不白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當皇帝時間最長的一位。他在位期間將清王朝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開創了康乾盛世之偉業。但就是這麼個厲害的君主最後卻死的不明不白,最後竟然因為一點小小的感冒就駕崩了。據說當時在現場的意大利傳教士曾在日記中記載:

(聖祖)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可斷言也。

可見康熙之死非常蹊蹺,聯想到他的詔書被篡改之事,矛頭便指向了四阿哥胤禛也就是日後的雍正皇帝。本來康熙在詔書中寫的是傳位十四阿哥,結果胤禛大筆一揮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改動一個字皇帝之位到手了。因此傳聞雍正毒死康熙的可能性很大。

康熙和趙匡胤貌似犯得一個毛病都是被自己人做掉了,這充分暴露了他們自身的防禦能力存在巨大漏洞。在密室中這樣的缺陷是瞞不過其他帝王的,康熙和趙匡胤也就是前後腳的事。

千古一帝迷戀長生不老之術難以自保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是暴君也是千古一帝。他開創的大秦帝國威震全球,在世界上是霸主級別的存在。 他掃滅六國,統一海內,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是第一位完成中國大一統的帝王。他為後世留下的長城、兵馬俑、秦始皇陵等都是奇蹟。

就是這樣一位了不起的皇帝卻迷戀什麼長生不老之術,總是活不夠。他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是曾派徐福到什麼東海蓬萊島上去尋找神仙嗎?結果徐福帶著五百童男童女和大量金銀財寶一去不復返,到了日本當起了逍遙王,秦始皇還矇在鼓裡呢!秦始皇很大可能是服用過量有毒重金屬的藥丸早早的就去世了。論武力在這幾位帝王中秦始皇絕對是首屈一指的。荊軻這麼牛的刺客突然襲擊都沒能得手反被秦始皇刺死,這足以說明了秦始皇的戰鬥力之強悍和防禦性之強。

但是他這個迷信方士和仙道的毛病就是致命缺陷。其他幾位帝王完全可以把秦始皇忽悠了,然後用毒藥除掉他。

漢武帝,前半生輝煌後半生糊塗,難以善始善終

漢武帝就是那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皇帝劉徹,他的前半生非常輝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首開絲路 、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併朝鮮,開疆拓土建立了豐功偉業。

但是後半生窮兵黷武,搞得一塌糊塗,後來好像還出現過巫蠱之禍,他還有一個大過就是閹割了《史記》的作者司馬遷。

漢武帝好大喜功,連年征戰,耗得國庫空虛;漢武帝迷信神仙方術屢屢受騙,封禪求仙揮霍無度。看來是漢武帝與秦始皇犯一個毛病就是迷信神仙方術。既然經常在這方面受騙那就好辦了,直接毒死得了。



攻守道,曹操與李世民誰勝出

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連年征戰,互有攻守。要麼孫劉聯合抗曹,要麼曹操聯合孫權共同打擊西蜀劉備。總之,曹操作為魏國的主公對於合縱連橫之術玩的很溜,但是他可以用這個方法躲避一次又一次劫難,但是到了李世民這裡恐怕到頭了,玩不轉了。

李世民是一個善於主動出擊的君主,就像獵豹一樣能出其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鈴兒響叮噹之勢突然給對手致命一擊。李世民就是靠穩準狠快的特點坐上皇帝寶座的。

話說太子李建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李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後來哥倆商量好想幹掉李世民,沒想到李世民竟然先下手為強,在玄武門反殺了大哥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後來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曹操就如同李建成和李元吉想玩一手聯合殺李世民的好戲,結果戲演砸了,還沒聯合呢就被李世民幹掉了。

結語:簡短截說,最終的勝出者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就是王中之王。


鄭非夢妙文


康熙剛剛進到室內,還沒搞清怎麼回事兒,耳朵剛聽到一聲“且慢”,胸口就中了一箭,隨即又被兩把寶劍刺中。

看著倒下的康熙,趙匡胤指著李世民、嬴政、劉徹三人:“你們下手也太快了吧!”

“匈奴!”、“匈奴!”、“鮮卑!”

趙匡胤氣得直頓足:“什麼匈奴、鮮卑的,他是契丹。”

“戚~,我們才不管他是什麼蛋?全打!”

趙匡胤道:“咱們可以把他活捉,用他換回燕雲十六州!”

嬴政道:“當年我們七個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們也不敢南下。我統一後可是把他們都趕得遠遠的。”

劉徹道:“我可是把他們打得找不著北,啊,找不著南。”

李世民道:“你可知道我當年版圖有多大?”

趙匡胤道:“就知道打,做事時能不能動動腦子!”

趙匡胤隨即指著嬴政道:“你厲害,怎麼這麼快就亡啦?”又指著劉徹道:“你最後還不是把國力給打空啦!”

趙匡胤又指著李世民道:“你,你……”

李世民一瞪眼:“我怎麼啦?”

趙匡胤道:“你們當年也曾向鮮卑稱臣!”

趙匡胤話兒還沒落,身上就捱了三下,招招致命。

李世民看著嬴政、劉徹,指著地上的趙匡胤道:“別聽他瞎說,我當年也沒有修過長城,也沒有把國力打空。什麼向他們稱臣過,那都是野史。我打得他們都稱呼我為‘天可汗’。”

李世民剛說到這裡,指著自己的兩肋道:“你們這招兒是不是叫做‘兩肋插刀’?啊,兩肋~插~劍……”

康熙、趙匡胤和李世民都死了,室內忽然就安靜下來。嬴政、劉徹聽到了一個角落傳來一陣鼾聲。

兩人朝著鼾聲方向扭頭一看,居然還睡著一個人吶!

嬴政和劉徹也不管,各自找了個角落坐下休息。過了一會兒劉徹就沉不住氣了,站起來就朝睡著的那人走去。

嬴政什麼場面沒見過,就勸劉徹別過去。劉徹也不聽,徑自走了過去。

劉徹伏下身去準備叫醒那個人,卻被那人一刀刺中胸口。嬴政不由得嘆了口氣道:“哎,年輕人畢竟是年輕人,還是沉不住氣啊!”

那人刺死劉徹後坐了起來,看了看嬴政道:“我夢到過無數次這個場景,可是很多人都說我是裝的,都罵我是奸雄!”

嬴政道:“你是誰?”

那人道:“俺爹對我說,做人就要有夢想,有了夢想才能有所得。所以俺爹給我起名‘孟德’。”

“原來是曹操啊!”嬴政聲音很平淡。

曹操卻對嬴政充滿了興趣,於是曹操坐到嬴政身邊問道:“我有件事兒想請教一下!”

嬴政見曹操向自己請教,心中甭提多高興:“那你問吧!”

曹操問道:“你爹到底是哪一個啊?”

嬴政瘋了一樣把劍刺向曹操,曹操倒在地上後擠出一句:“人家就是好奇嘛!”

“啊~,啊~怎麼老是有人提這個問題啊!”嬴政在室內揮著劍不停地喊著。

“聽,那是不是陛下的聲音?”

門外四名武士循著聲音找來,門外的石頭上赫然刻著“蘭池”。

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擊殺盜,關中大索二十日。——《史記》

所缺兩字經專家考證,遂補成“武士”二字。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筱說歷史666,談古論今let's go。我來答題,供您參考。

密室之中,關押6人,唯活一人,則此人須具備的條件自然是智勇雙全,而非單純用計。

如此,贏政、劉徹、康熙三人先行排除。

曹操、李世民、趙匡胤三人相比,曹、趙二人均未實現國家的全面統一,就智勇總量看,趙不如曹,雖然趙佔據的地盤比曹大,但智不如操,故趙當處三人之末。

曹與李較,均屬智勇雙全者,但李極善協調,各色人等,均能周旋,且禮賢下士更上一籌,故李更佔優勢。

故6人相較,活一人,則非李世民莫屬。


筱說歷史666


如果把趙匡胤、李世民、康熙、嬴政、劉徹、曹操都關在密室裡,能活下來的,只能是體力、智謀最佳的那個人。

最先出局的肯定是嬴政、劉徹這種。

秦朝統一六國,漢武帝開疆拓土,都不是因為這兩位有什麼蓋世武功,也沒多少“御駕親征”的事蹟。

他們能夠成就功業,本質上是手底下有蒙恬、衛青、霍去病等能臣武將,這些人一死,或者是秦朝氣數將盡,或者是漢武帝后期連吃敗仗,透露出他們的真實水平。

總之,這想都不用想,直接就會被幹掉。

剩下的四位:趙匡胤、李世民、康熙、曹操,才有一較高下的資格。

這幾位各有優勢、劣勢。

若論武功,肯定是李世民、康熙居首。無論是功業,還是個人的身體素質,這兩位都是最強的。

但是呢,康熙有個劣勢——那就是他是在場唯一的少數民族皇帝,有可能遭到集體的圍毆。當然,如果身體物質極強,一起上也未必能奈何人家。

總的來講,最後的四位誰都有可能留下來,也有可能一起死。


HuiNanHistory


哈哈哈,帝王版大逃殺,有意思。

毫無疑問,第一個先被弄死的是康熙皇帝。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別的不說,就這愛新覺羅.玄燁這個名字和他那剃光了半個腦袋留著長辮子的髮型,估計就能成眾矢之的。

當然了,本著民族團結的美好願望,咱們不要對康熙這麼殘忍,畢竟這些人誰也不認識他一個差了幾百上千年的後輩。只要康熙猥瑣一點,便不會在一開始就被針對。

在這個隔絕了時間概念的密室裡,憑的還是心計和拳腳。

首先,作為帝王,玩弄心計可謂是看家本領,其實談不上孰強孰弱。秦始皇嬴政,從小就是合眾連橫教育,而且還扳倒了呂不韋這樣一座大山,肯定不傻。漢武帝當然也不差,一道推恩令就足以說明他有多腹黑。

至於曹操,那簡直就是個演員,熟悉三國的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作為非太子身份上位的皇帝,箇中心計,那也不會差。宋太祖趙匡胤似乎要和善一點兒,但其心計可不差,杯酒釋兵權這一招,可不是一般人玩兒得出來的。

至於最後的康熙,經過了中央集權的洗禮,估計要比大家差點兒。

但弱者有弱者的好處,只要康熙老實點兒,大家便不會首先攻擊他。

所以,最先掛掉的反而是那些強者,比如趙匡胤。

趙匡胤應該是所有帝王裡武功最強的,就算沒有盤龍棍,那一手太祖長拳也足以將裡面這群人給打趴下。

但強勁的實力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大家如果想活得久一點,必須先要聯合起來搞定這個最強者,接下里大家才有玩下去的可能性,否則遊戲就直接結束了。所以,最強的趙匡胤應該是第一個死的。

趙匡胤死後,問題就比較複雜了。個人覺得,從生存角度來想,大家應該會選擇互相抱團結盟,而不是亂戰。

那麼怎麼個結盟法呢?

秦始皇應該會和李世民結盟,因為二人都算是西北大地的漢子,當秦始皇說“額滴、額滴,都是額滴”的時候,李世民估計會倍感親切。有人會說了,那這麼說來,劉徹也應該是他們一夥兒咯?

當然不會,劉徹可是劉邦的後人,而劉邦在歷史上可是滅了秦國的,所以秦始皇和劉徹有世仇。劉徹其實應該會和曹操結盟,因為曹操雖然曾挾天子以令諸侯,還被尊為魏武帝,但其終其一生,都還是漢臣,改朝換代那是他兒子曹丕乾的。所以二人有一個臣屬關係。

那麼這時候會單出來一個康熙,這個怪異打扮並且滿嘴京味兒的麻子臉,估計雙方誰都想爭取過來。但很明顯,他們更不願意看到康熙加入對方的陣營。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康熙被優先除掉。

所以,康熙應該是第二個死的。

接下來則是二對二的雙打局。

基本上就屬於兩個戰士帶著兩個拖油瓶在打。因為曹操和李世民都是馳騁疆場,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的。而嬴政和劉徹,那就屬於從小生在帝王家,雖然會有武學教導,但畢竟沒有經歷過殺伐。

咋一看,似乎雙方勢均力敵。

但其實我更看好李世民。

畢竟是連親哥哥都敢親手射殺的狠人,其狠辣果決可見一般。在這種生死戰鬥中,往往像李世民這種人,會更容易活下來。

所以,最後活下來的應該是李世民。有人會問,秦始皇呢?

嘿嘿,以李世民的性格,秦始皇估計早就在最開始的戰鬥中當了炮灰了。除非密室裡面有柱子,能讓嬴政上演一波秦王繞柱走的風騷走位,否則他休想實現反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