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電影界巨人,出生於清朝,活到2014年才去世,一生捐款逾百億

他是電影界巨人,出生於清朝,活到2014年才去世,一生捐款逾百億

如果你進入到中國的各個大學中,無論規模大小,無論是985還是211還是普通大學,大多數校園總會有著那麼一座高樓,名字叫“逸夫樓”。逸夫樓可能是一座圖書館,一座教學樓,一座科技館。

在網上搜索逸夫樓,一共能搜出大約三萬所建築,密密麻麻的顯示在地圖上。捐獻者他是電影界的巨人,出生在清朝末年,2014年才去世,一生捐獻百億用於教育,科技等等。他就是邵氏帝國的創始人--邵逸夫。

白手起家,九死一生:

1907年出生的邵逸夫在家排行老六,後來在影視圈也常常稱呼為六爺。邵逸夫逐漸長大的時候,家道中落,只剩下一座老房子和一座上海劇院。

邵逸夫的四個四個大哥全部不願意繼承父親綢布的生意,決心投入娛樂圈,把錢全部都扔進自己家“小舞臺”中,認為華人一定願意看武打戲,就在“小舞臺”上演各種動作戲,“笑舞臺”的生意逐漸恢復起來。

他是電影界巨人,出生於清朝,活到2014年才去世,一生捐款逾百億

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在1924年創辦了天一影片公司,邵逸夫當時一邊讀書,一邊幫助自己大哥的影片公司。1925年邵氏兄弟正式成立天一影視公司,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前身。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邵氏兄弟敏銳的感受到電影行業即將崛起,哥幾個湊錢買架破相機自己開始拍電影,兄弟輪番做導演,編劇,演員。1925年拍攝出電影《立地成佛》,這是一部全華人拍攝的電影。

1926年邵逸夫從學校畢業在公司的要求下,南下開啟電影市場,拿著一架無聲放映機和大量的無聲影片在鄉間巡迴放映,發展十分迅速,但也引起了其他電影公司的聯合圍剿,抵制天一公司的影片。

1931年的時候,邵逸夫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不幸遭遇觸礁,邵逸夫抱著船板在海上漂泊,幸好邵逸夫和電影器材無事,漂泊一夜得到救援。同年用這機器拍攝《歌場春色》,電影能夠發出聲音,這在中國電影史上都是重要的一步。

南洋條件極差,在南洋的橡膠園中放映電影更是艱苦。當時中國有錢人家的孩子都是選擇出國留學,而只有當時最最窮苦的福建,廣東老百姓家的孩子才到橡膠園工作。邵氏電影就是從服務於他們開始起步,跑遍了幾乎左右的橡膠園。

他是電影界巨人,出生於清朝,活到2014年才去世,一生捐款逾百億

東山再起,扶持後輩:

本來已經在南洋打開一片天地,結果抗戰來了,南洋淪陷了,香港也淪陷了,邵氏家族的基業沒有了。不過邵逸夫並不慌張,知道這些都是輕資產公司,在勝利之後都會回來的。

1957年的時候,邵逸夫回到香港買下了清水灣,成立了邵氏兄弟有限公司,開始發展自己的商業帝國。

雖然當時已經拍下超過1000部電影了,都知道“邵氏出品,必是精品”,但是邵逸夫選擇減少電影的拍攝,在1967年的時候創辦了香港無線電臺,就是TVB。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邵逸夫開始掌管TVB,那也是香港電視行業蓬勃發展的時候。

面對競爭,邵逸夫並沒有像以前自己的對手聯合起來封殺一樣,邵逸夫用《上海灘》《大時代》《射鵰英雄傳》等等作品蓋過了競爭對手。他自己還開設演員培訓班,培養出當時的無線五虎將和一眾港姐。

他是電影界巨人,出生於清朝,活到2014年才去世,一生捐款逾百億

相濡以沫:

邵逸夫的身邊總是美女懷繞,總愛和女明星一起出行,他對自己的評價是“風流但不下流”。邵逸夫一共有兩段婚姻,都是相濡以沫相處很多年。結髮夫妻名字叫黃美珍,當時兩人相識是通過別人的引薦,當時的邵逸夫在東南亞創業。兩個人一見鍾情,在1937年的時候,兩人結為夫妻。這段婚姻維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黃美珍去世,邵氏公司為了紀念她歇業一年。

第二位妻子名字叫方逸華,是邵逸夫身邊多年的幫手,幫他處理邵氏公司和無線電臺的日常瑣事。方逸華的兒女聽從邵逸夫的要求沒有進入公司工作,這樣方逸華可以放心的呆在邵逸夫的身邊。最後在黃美珍去世十週年後,在1997年兩人在美國正式註冊結婚。

認真的商人:

邵逸夫的成功不僅來自他敏銳的商業嗅覺,還來自於他的努力。

他是看電影最多的電影人,最高紀錄一年看了900部電影。哪怕面對的是百無聊賴的電影,邵逸夫也會坐下來認真的觀看,他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師。

透過其他人拍攝的電影,能分析出電影未來趨勢的發展,分析出不同導演對於電影的掌控從而帶來的電影呈現,可以吸收其中的優秀的地方。對於自己拍的電影他會一遍一遍的篩選演員和篩選電影主題,面對失望的電影作品,寧可燒掉也不會讓他上映。

對於電影,他就是那麼較真,從小投身在電影行業讓他看到太多的懶散電影人最後迷失掉。對於自己拍商業片是為了賺錢,也直言不諱,因為他骨子裡就是個商人。“如果大家要看藝術片,公路片我會投資做藝術節,而我拍出來的一定是所有人都看的電影”。

他是電影界巨人,出生於清朝,活到2014年才去世,一生捐款逾百億

大方的慈善家:

邵逸夫是出色的商人,同時心中永遠掛念著祖國。在1973年的時候,邵逸夫就成立了邵氏基金會,從1985年開始,他平均每年都會向內地捐款上億元,支持各項公益活動。1990年為了表彰邵逸夫對於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貢獻,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面對當時江浙一帶罕見的暴風雨,邵逸夫也會參與到救援活動當中,一次性資助150餘所中小學的記錄。邵逸夫先生一生捐款超過了100多億元港幣,是名副其實的慈善家。

可是無論多麼偉大的人,也終將有離開人世的那一天。邵逸夫先生離世之後世界各地都對邵逸夫先生的離世表達哀悼。邵逸夫一生大部分的錢都用來投入教育事業。曾說過創業聚財是一種滿足,而捐助和散財才是人生的樂趣。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創下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帝國,同時也是值得敬佩的慈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