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的寒冬該如何度過?

奔跑的蝸牛Q


新冠肺炎的大爆發給旅遊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疫情爆發之初,全國各地的景點都被積極關閉,以應對疫情的蔓延。景區關閉,活動取消,酒店封閉,旅行社及各旅遊企業停止收客,旅遊市場被迫冰封。

對於此次疫情將對旅遊業帶來的影響,中國旅遊研究院做了測算,預計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遊人次會分別負增長56%和15.5%,全年減收1.18萬億元。

面對突如其來的冰封期,旅遊業的首要難題就是“怎麼辦?”

1.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如退還部分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對相關旅遊酒店、餐飲、娛樂、交通等行業,減免行政性收費和政府基金,免徵營業稅,並提供貼息貸款等貨幣財力支持。讓企業能夠獲得現金流活下去。

2.構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代旅遊治理體系,提升旅遊治理水平,多方共建,文旅和衛健部門聯動監控,居民和遊客監督支持。

3.制定振興行業計劃。國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扶持和救助旅遊業,增加旅遊發展基金,給予更多的財力支持。以拉動消費促進旅遊經濟發展,鼓勵開展自駕車遊、戶外營地遊等一系列親近大自然的旅遊活動。

4.完善公共旅遊安全規劃。將規劃納入到全域旅遊體系中,出臺應急預案,整體提升旅遊環境的衛生水平。

5.旅遊企業需重構自身成本,縮減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無質量的增長,確保現金流和競爭力。結合消費者的需求,做好服務品質化,做精做深。

6.抓住新機遇。使用科技手段降低人力成本、運營成本和風險,增加線上旅遊、科技加旅遊等領域,使互聯網+商業的模式可以直接轉變為互聯網+旅遊。利用數字體驗和新媒體,創新營銷,抓住機會做好疫情後旅遊復甦季是很關鍵的。

隨著疫情的逐漸向好,國內旅遊市場也正在緩慢的復甦。寒冬已去,春,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