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長袍馬褂,上廁所真的方便嗎?

會奔跑的金絲魚


廁所古稱“溷藩”或稱“圊”、“軒”,又因古時農家廁所只用茅草遮蔽,故稱為“茅廁”。古人管上廁所叫“如廁”,又名“出恭”。

現代人上廁所,一般分兩步走:解褲子,蹲下。古代人上廁所,一般分三步走:撩袍子,解褲子,蹲下。不過,對部分古人來說,解褲子一步有時可以省略——古人的長袍馬褂裡面,大多是開襠褲。

其實現在人們被一些影視作品誤導了,並不是所有的古人都穿的是長袍,長袍在古代是隻有富貴人家才能穿的。

先說平頭百姓,百姓們需要長年從事體力勞動。一般都是上身穿短衣,下身穿褲子,大小便直接褪下褲子,動作跟現代沒什麼兩樣。

再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男子服飾是長衣,但裡面穿褲子,長衣都有腰帶,方便時解開腰帶,褪下褲子就可以;女子服飾下半身是褲子,外面罩裙子,也需要解開下半身的衣裳才能方便。對男女而言,共同的問題是衣服比較長,要特別注意撩好了不要弄髒。當然,對那些家庭很富裕、又很講究的人,完全可以把外面的長衣脫下來再行動,避免不小心弄髒的問題。

《晉書·王敦傳》雲:“石崇以奢繫於物,廁上常有十餘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從這條史料來看,石崇家裡的廁所確實豪華異常。對於這些古代的達官貴人而言,上廁所前都是有專門的人給其脫下袍子,並且每次上完廁所都要換一套衣服,不得不感慨古代達官貴人的奢侈,操心都操到廁所去了。


樂天談史


中國自古以來重吃不重屙。美國前總統里根訪華遊覽長城,外交部指令,打開長城景區唯一的貴賓廁所準備接風。等總統夫婦如廁完畢,即刻就關門禁止閒雜人員使用。看廁的員工忠於職守,總統專用,死說活說就是不通融,害得里根的隨從只好去街邊普通公廁方便,味道刺鼻,屎冒尖尖,通坑連排面面相覷,實在記憶深刻不能忘懷。

插隊的時候上廁所,秫秸杆圍成圈,你這裡忙活,豬那裡早就拱過來等待,拉一橛,吃一橛,天經地義,忙得不亦樂乎。很小就跟著大人學說繞口令:“我在牆根拉屎,豬吃我屎我豬吃屎。”經常會因舌頭遲鈍,張嘴便“吃”了豬屎。

百姓屙屎不講究,帝王將相也好不了哪去。漢景帝的妃子賈姬如廁時野彘(豬)就尾隨著跟了進去,景帝欲拔劍去救賈姬,被隨從郅都攔住,郅都說:“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事後郅都被太后賞金並重用。而堂堂天子的嬪妃,除了排洩物多些油膩,如廁的過程卻無不同。

現如今,北京的廁所大有改觀,焚香除味,尿池香球,專人看守,甚至免費供應紙張;更有超豪華的五星級屎屋,聽音樂,看雜誌,品茶喝飲料……

那天從北京大學校醫院出來,巧遇倡導漢服的始作俑者,長袍馬褂簪髻過市……說句大實話,除了寬衣解帶上床方便,實在看不出還有別的長處。國學、孔子,借經濟騰飛揚名海外頻繁商機,頓時追風者趨之若騖,其中難免魚龍混雜、羊頭賣狗,諸如滿嘴楚辭二十四史,背地裡卻勾當奸商矇騙公眾之徒……不過,有一點可以確信,如果穿著漢服上廁所,即便再緊急,也絕對不會拉到褲兜裡。


農民李元霸


按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原材料加工省料,造型設計等,古代的長袍存在許多缺點一一

太長大,太寬鬆,浪費原材料,

不宜下地幹活,淺水中工作,騎馬打仗,上廁所,做其他的事,

使人顯得臃腫肥大,不幹練,不精幹等。

所以,被淘汰是必然的。


用戶4876087807407


古代穿長袍馬褂的都是有錢人,家裡生活條件優於普通百姓,有錢人家裡一般都用馬桶之類的工具,即使沒有也可以如廁啊!就像現代人穿長裙一樣,沒有什麼不方便可言。如果是普通百姓,窮人一般都穿短褂子,如廁更沒有問題了。


秋夢h


古代人並不都是長袍馬褂,勞動人民自春秋後期起就是“胡服”(即短衣褲子)打扮了。對於身穿長袍馬褂者來說,撩袍脫褲如廁也不是特別不方便。


東華舊夢


有錢的人家坐淨桶,也就是馬桶,也挺方便的,普通做工的是兩截穿衣,和現在人一樣,所以也方便。長衫都得是有身份的人穿,就算是長袍也不會太麻煩,就像今天你穿著大衣去蹲坑,也是有辦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