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呂布比曹操差得多為什麼白陳宮想不明白?

才華恆逸32188816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陳宮覺得只有呂布才最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心目中的那種理想抱負。


西貝說法


就《三國演義》而論,陳宮是一個一心一意匡扶漢室的大漢忠臣,而他在前期為什麼拋棄曹操,而選擇呂布呢。


從曹操說出,“寧教天下人負我,不叫我負天下人”這句話中,陳宮,就明白了曹操的狼子野心,雖然呂布情況並不樂觀,但從其護駕這件事上,陳宮認為呂布是一個忠臣,認為呂布有一身武功,添上自己的輔佐,一定可以復興漢室。

其實呂布當時也並不算落魄,有部隊,帳下還有張遼,宋憲,魏續等良將,不過一直在打游擊戰,沒有地盤而已,正如陳宮所料,呂布馬上奪下了劉備的徐州,而他的舊主曹操,卻在和張繡的戰爭上,敗多勝少,但是誰知道呂布後期如此不聽人勸,導致白門樓的慘劇,這不是陳宮所能預料的。

所以,整體來說陳宮的小算盤打得不錯,而我們卻只看到陳宮在白門樓的被殺,卻不看陳宮在前期和中間選主的精明。


禾呈言似川十甫下有寸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陳宮(?-199年2月7日),字公臺,東郡東武陽(今山東省莘縣一帶)人。對於陳宮這位頂級謀士,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公元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等人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而被曹操視為心腹。由此,陳宮一開始是輔佐曹操的,並且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但是,曹操做了一件事情,促使兩人最終分道揚鑣。也即因為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所以陳宮和曹操反目了。

其次,對於陳宮背叛曹操的動機,據史學家考證的可能性是,曹操曾經下令處死兗州數名名士,而被曹操下令處死的名士中可能有幾位是陳宮的朋友。公元194年,曹操領兵征伐陶謙時,陳宮留守東郡守備,不過,對於選擇背叛曹操的陳宮,決定要給曹操致命一擊,彼時,陳宮遊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自此之後,陳宮離開了曹操,一直跟隨在呂布身邊,成為呂布手下的第一謀士,也可以說是唯一的謀士。也即陳宮之於呂布,就如同范增之於項羽。

還有對於呂布來說,雖然反覆無常,但是,對於陳宮這位謀士,呂布還是比較仰仗的,尤其是對陳宮的計謀比較聽從,這應該是陳宮誓死追隨的呂布的主要原因。對於陳宮來說,已經背叛了曹操,如果對呂布還有什麼想法,無疑是朝秦暮楚了,這在漢末三國時期,顯然會抹黑自己的名聲。在此基礎上,即便的呂布能力比不上曹操等諸侯,但是,已經選擇和呂布聯手對付曹操後,陳宮也只能一條路走到底了。就像賈詡對曹操所說的那樣,他之所以不肯離開張繡是因為:彼言聽計從,不忍棄之。

最後,在背叛曹操後,陳宮這位頂級謀士之所以選擇呂布,而不是其他諸侯,一方面是因為袁紹、袁術等人的手下已經是人才濟濟。至於劉備等諸侯,在當時又沒有什麼勢力,難以和曹操正面抗衡。所以,勇猛無雙的呂布,因為擁有一定的兵馬和地盤,自然成為陳宮在當時的比較理想的選擇。更為關鍵的是,呂布當時擁有張遼、高順等名將,卻沒有一位頂級的謀士,對於陳宮來說,這無疑是自己的用武之地,投靠呂布,自然能夠得到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如同諸葛亮選擇劉備一樣,也有出於能夠施展自己抱負的考慮。當然,呂布最後的表現,還是讓陳宮失望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啊小李趣聞


滾滾長江東逝水,悠悠歷史難品味。

我來回答這一問題

不是想不明白,而是明白也無用,這是鄙人的觀點。

  1. 陳宮是文化人,君子,但是某些方面還是嫩了點,缺少點那種東西;人善良了在某些方面就做不成大事。兩次,真的是兩次,就註定陳宮爛泥糊不上牆;當陳宮與曹操分道揚鑣時,那義正言辭的樣子,什麼嗎,一將成名還萬古枯吶,我們平頭百姓善良是必須的,你一個要做大事的人,放眼的是天下,顧全的是大局,舍小家,不就是為了救更多的人嗎。我們現在都在學厚黑學,懂了不少道理,三國雖然沒這本書,但是道理一直都存在呀,其他人都能學會,就陳宮不會?真是個書呆子。
  2. 曹操這個人本身就不簡單,集文學大家,政治大家,謀略大師與一身,是個全才,我估摸著武功也不會差,畢竟是身經百戰,而且在女人方面也玩出了新花樣,很有創意。算是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從官渡之戰以後,魏國在經濟和軍事方面都是老大,即使吳蜀聯合也不能望其項背。作為魏國的掌舵人,能力非同小可。陳宮是文化人,丟進魏集團這個大家庭,算是二流的。三國中,曹操只愛三樣;江山、美人、武將。陳宮在三國中的亮點是救了曹操一命,後來呂布兵敗,曹操似有挽留之意,這是曹操念陳宮救命之恩,並非欣賞陳宮才華。陳宮不會忘記“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依然走向斷頭臺。許攸死的很窩囊,陳宮至少留下了名節。
  3. 曹操有觀滄海,其兒子有七步詩,陳宮什麼都沒有;曹操愛惜武將,劉備更愛文人,而陳宮連劉備的法眼都不入,說明陳宮在某些方面還缺點火候,如果陳宮獨當一面,統兵打仗,陳宮會不會心慈手軟。劉備用人方面可是造詣頗深的,這說明了什麼。
  4. 呂布沒頭腦,但是人不壞。中醫有句話叫缺什麼補什麼,呂布缺的就是大腦,陳宮就是補腦的,更好的補品也沒有,良禽擇木而棲,呂布連木頭都不如,一流的鳥兒都棲在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好木頭上了。呂布手下可是有張遼、高順這種一等一的武將。如果運作的好四分天下也是可能的。可惜了。腦子不好使再好的補品也沒用。

亂世出英雄,英雄廣義上理解是可以影響了歷史走向的人。陳宮不是那個影響歷史的人,但是陳宮留下的是傷感和遺憾。三國演義中,作者安排陳宮出場,就是要告訴我們,做人要善良。

謝謝你的閱讀!


淡然風琴


陳宮哪能不知道兩人的差距。

但是陳宮之所以會選擇幫助呂布,一是看中了呂布的威猛無敵,更重要的是陳宮想對曹操的報復。

想當年,陳宮只是個守城縣令。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董便發了海捕文書捉拿曹操。

陳宮當時為了試探曹操的真假,便把他打入大牢。之後感慨曹操的大義凜然,毅然決定跟隨曹操伺機起義。

但是等陳宮看到曹操,因為聽到動靜,不分青紅皂白的把自己叔父家裡的親人、家丁全部殺害後,心裡有了波動。

然後在曹操不知悔改,將錯就錯把自己的叔父殺害,說出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曠世理由後,便對曹操徹底失望。

更是拔刀向曹操,與其恩斷義絕。

所以,曹操在陳宮心理上造成的傷害還是很大的。

也因此,陳宮才會輔助呂布,想著憑藉自己不遜於曹操的智謀,加上呂布的天下無敵,一定會把曹操幹掉,成就自己的大業。

所以,即使知道呂布只是有勇無謀,卻還要堅持輔助呂布,這才是陳宮的心之所想。


古今中外多少事


既然問題中給出了《三國演義》,那我們就以《三國演義》的人物性格討論此問題。

陳宮開始跟隨曹操,後來又追隨呂布,我認為陳宮的想法無外乎是這幾點:

一、曹操太奸詐多疑,在他身邊危險。

陳宮寧可棄官也要跟隨曹操,是看重曹操敢於刺殺董卓的勇氣以及遠大的政治抱負。但是陳宮親眼看見由於曹操太多疑,慘忍殺害呂伯奢一家。陳宮問曹操為什麼這麼做,曹操卻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陰險狡詐的人,誰敢留在他身邊?說不定自己哪天說錯一句話或辦錯什麼事,就讓曹操猜忌,從而遭受他的毒手。

二、呂布有勇無謀,二者互補。

呂布武功天下第一,打仗自不用說,缺的就是謀士。陳宮認為他們倆一文一武,正好互補,說不定可以成大事。呂布雖少謀,但他不奸詐,對陳宮也很尊敬。雖然呂布有時也不太聽陳宮的話,但呂布不會猜忌陳宮,更不會殺害他。所以陳宮認為跟隨呂布比跟曹操安全。

三、當時的曹操很落破。

其實開始陳宮並沒有在乎曹操當時的處境,曹操是朝廷緝拿的逃犯,但陳宮毅然跟隨曹操。當陳宮發現曹操狡詐多疑後,陳宮一定也考慮這一點了,就是曹操落破的窘境,什麼時候能好轉呢?或者剛要起步,就可能被其他諸侯滅掉,所以陳宮要離開他。這就跟現在有的年輕人談戀愛一樣,女孩愛上了一個窮小子,他們一塊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但女孩後來發現男孩的品質不好,又考慮到男孩家窮,認為生活沒有什麼希望,於是就和男孩分手了。現在不是很多女孩都想“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嗎?所以,曹操當時的落破,也是陳宮考慮離開的原因。

總之,當時曹操並未得志,呂布和曹操比相差多少也沒法衡量,陳宮關鍵是要找一個能讓自己舒心的領導。



博超講堂


第一,陳宮與曹操的價值觀不同。曹操砍了給他殺豬的呂伯奢一家,說了一句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這個事陳宮全看在眼裡,大概覺得曹操是個魔鬼吧,他覺得還是跟心思單純的人比較安全一點。

第二,因為陳宮是個聰明人,他手裡沒有兵,需要一個沒腦子聽他擺佈的人來完成他的事業,曹操會聽他擺佈嗎,曹操本身就是生性多疑的人,萬一哪天被他在夢裡殺了就完了,而且他也擺佈不了曹操,提的意見曹操也不一定會聽!

第三,呂布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白痴 ,雖說跟曹操劉備袁紹這些比起來差了點 ,但是絕對比董卓 孔融 這些貨色強得多 ,陳宮跟隨呂布 ,出發點不好說, 估計想要一文一武匡扶漢室或者自立為王。

第四,呂布當時的實力大過曹操,呂布和曹操當時在大家眼裡的形象,一個是在當時誅殺國賊後被封為溫候,一個是混到四十多歲連諸侯都排不上號了的依靠袁紹威名才竊居一州的曹操,陳宮等人選擇呂布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所以跟隨呂布很正常,跟隨曹操才是反常態。


胡來煮酒


呂布在正史中被稱為飛將,驍勇善戰,勇猛無敵,在演義中,更是天下第一,關羽、張飛和劉備聯手才打敗他,但呂布也毫髮未損。呂布勇猛,為何遇到他卻輸了?

先看呂布的戰績,被稱為飛將,擁有一支騎兵,衝鋒陷陣,幾乎沒有人不怕他的。

《三國志呂布傳》記載: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遂破燕軍。

張燕有一萬多精兵,騎兵數千人,呂布常常和他的部將成廉、魏越等人,和張燕軍交戰,在戰鬥中,呂布擊敗了張燕,取得大勝。

呂布的勇猛,在和張燕軍的交戰中,表現的非常突出,張燕的一萬多人,加上數千騎兵,也不是吃素的,肯定也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悍的,但是,遇到呂布,徹底完蛋了,一敗塗地。

呂布厲害,但是,遇到一個人,卻輸了,並且輸的很慘,甚至,最終因此而丟了性命,這個人是誰呢?

這個人不是別人,是曹操。

《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布遣人求救於術,自將千餘騎出戰,敗走,還保城,不敢出。

呂布在下邳和曹操交戰,呂布被圍困,無奈之下,呂布派人向袁術求救,同時,呂布親自率領一千多騎兵出戰,但是,和曹操大軍一交戰,很快敗走,呂布退回城裡,不敢出來。

勇猛無敵的呂布,號為飛將的呂布,在曹操面前,成了失敗者,而且,成了縮頭烏龜,在城裡不敢出來了。

最終,曹操圍困了呂布三個月,呂布眾叛親離,手下的部將紛紛投降曹操,呂布看到大勢已去,無力迴天,於是,只好下城投降。

曹操怎麼能放過呂布?把呂布捆住後,下令處死。

勇猛無敵的呂布,就這麼死在了曹操手裡,呂布為什麼遇到曹操栽了?那是因為曹操是著名的軍事家,很有謀略,很會用兵。

呂布打曹操,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俗話說,將在謀而不在勇,呂布不懂得這個道理,因此而死。




專注影視領域


三國中,在文韜武略方面,曹操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並且陳宮全是第一個跟隨曹操的人,那時的曹操只是一個階下囚!可為什麼後來,陳宮寧可跟隨頭腦簡單的呂布,也不願投奔曹操呢,這要從之前說起!曹操因刺殺董卓不成而逃離洛陽,途中被陳宮所抓獲,曹操善於言辭,硬是讓陳宮放棄官職,和自己逃跑!二人共同來到曹操父親老友呂伯奢家。呂伯奢熱情款待,吩咐家人殺豬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買酒。呂家人拿出刀來磨,準備殺豬待客。曹操這個人疑心特別重,他在睡夢中聽見了磨刀聲,誤以為是要殺死自己,於是先下手為強,將呂氏家人殺盡。當看見綁著的豬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武斷冤殺了這些人!無奈之下曹操帶著陳宮離開呂家逃跑,路上正好遇見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曹操擔心呂伯奢告發自己,於是揮劍砍死呂伯奢。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回答:“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就這樣,陳宮心裡徹底對曹操死心了,覺得曹操為人太過殘暴,而且疑心太重,所以跟他分道揚鑣了!這就是後來陳宮寧死也沒有再投奔曹操的原因!





影視奧斯卡


題主問的是演義,那麼我們就不說正史。

演義中陳宮與曹操的首次會面是在曹操刺殺董卓失利後,逃到陳宮擔任縣官的中牟縣。慕其殺賊之勇氣及救國之高義,決定放過曹操,並隨其棄官私逃。陳宮與曹操二人逃到曹操父親曹嵩故友呂伯奢家中,受到熱情款待;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誤以為呂伯奢家人慾擒二人報官求賞,因此殺掉其家人。得知誤會後二人連夜離開呂家,卻路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不欲留患竟殺伯奢,而後曹操說出那句為天下人所不齒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後,陳宮不齒其所為,自覺誤信曹操,但又不忍殺之,於是毅然離開曹操。這就是著名的京劇“捉放曹”內容。同時,也記錄在《三國演義》當中。

正是因為曹操的這一所為,陳宮離開曹操投奔徐州陶謙,而後曹操以報父仇之名興兵攻打徐州時,為保陶謙,陳宮親往曹營求其罷兵,遭到曹操的拒絕。陳宮遊說不成,往投陳留太守張邈,恰好結實呂布,並遊說呂布起兵偷襲曹操的根據地兗州。從此陳宮成為呂布謀士。

這就是演義中陳宮不選擇曹操的原因。

陳宮表現足智多謀,慷慨重義,多番陷曹操於險境。可惜呂布剛愎自用,多次不接納陳宮的進言,又沉迷酒色,誤信陳登父子,最後戰敗遭擒,陳宮亦於下邳城南門被曹操部將徐晃擒獲。白門樓前,曹操勸降陳宮,陳宮不肯屈降,曹操忍痛下令斬首處決陳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