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事去領導面前告你的狀,說你的不是,是應該以靜制動,還是主動去澄清事實呢?

素心來66


有同事去領導面前告你的狀,說你的不是,是應該以靜制動,還是主動去澄清事實呢?


這種題目我把它叫做陷阱題,一般的出題方式為:如果XXXX,你是XX,還是XX。

就是模擬一個場景,讓你的在兩種方法中選擇一種。


因為題目就給出兩種選擇方式,非此即彼,大多人數要麼選擇這一種,要麼選擇哪一種。但是,實際情況真的有這麼簡單的嗎?我們解決的方法也僅有題目中所給出的兩種嗎?


如果說,你老老實實地按照題目給定的套路來,那麼你就陷入了題目所設的陷阱之中,在實際工作中你也不可能會給出完美的解決方案。


01

採取措施前不妨先考慮自己是否有過失?同事為何會告你的狀?

大家的想法可能跟我不一樣,發生任何事的時候,我總會喜歡先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過失,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碰到同事告狀的時候,也是如此,同事應該不會平白無故的向領導告你的狀。在平時工作中,你肯定有值得改進和提升的地方,這些小錯誤、小過失,自己可能不在意,但是同事看見了肯定會頗有微詞,或者無限放大你的錯誤。


再退一步說,如果這個同事完全是無理取鬧、挑撥離間,純粹是在領導面前說你壞話,穿你小鞋。那麼碰到這種情況,我想領導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應該懂得最基本的是非,同事說的情況到底有沒有,是不是故意在告狀,領導自己會有論斷。

這種情況的話,哪來的以靜制動,或者去主動澄清事實呢?完全不用理會好吧!


02

不管如何,以靜制動的效果要比主動澄清來得徹底、實在

如果說,我們一定要在以靜制動和主動澄清事實中選擇一個的話,我認為以靜制動還是更加好的一點。


我們看到電視中、小說裡的正面人物,受到委屈、誤解之後,不會第一時間去澄清、反駁,而是靠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改變自己,感化別人,最終身邊的人都會和他們和諧、融洽相處。有句話也說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以靜制動,一方面可以靜下心來內省,思考並改進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也避免自己莽撞心急而產生更多的誤會。此外,如果急於去澄清,別人也會懷疑你是做賊心虛,領導也會認為你是個心急、計較的人。


03

聰明的人不會等到同事告狀之後才採取措施,而是防患於未然

職場中總有那麼些人,他們才能突出,人緣也極好。工作中幾乎沒有敵人,也沒有同事會想著去告他們的狀。這種人極少,但是你不能否定他們的存在。


我把他們叫做聰明人,這種聰明不僅體現在智商上,更是體現在情商上。我想,無論他們怎麼優秀,總會有出錯誤的地方,那麼碰到這些情況他們會怎麼做呢?


他們會把眼光放得長遠點,一方面會努力和同事打好關係,不管是同一部門的,還是競爭對手,另一方面他們瞄準源頭,把類似告狀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裡。

這種防患未然的做法,才能夠變被動為主動,而不是等事情發生了才去無奈地採取無力的措施。


總結:我認為,還是首先要思考自己,如果要採取措施的話,以靜制動還是比較好點。最最聰明的做法,還是防患於未然。


職場小偉


有一次公司裡有人到領導面前去打我的小報告,說了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

有位和我關係不錯的同事告訴了我情況,說領導對此挺生氣,是不是該去澄清下事實?

我那時候腦子一熱,就覺得自己被人冤枉挺不甘心的,應該立即去找領導解釋說明。

於是到了領導辦公室,我還沒怎麼開口,領導就先劈里啪啦一頓罵過來。

我越是著急解釋,領導似乎越聽不進,總認為我是在狡辯。

所以,這番主動澄清,我還是失敗告終了。

當然,清者自清,這件事後來公司領導還是搞明白了是非,但一來我當初那頓罵實實在在是捱了,二來領導也沒有因此而更重視我。

此後,我就下了決心,再遇到這種事情,不到萬不得已,我都選擇以靜制動。

就這個話題,我個人再說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以靜制動好處一:給自己先預留時間搞清楚狀況

以靜制動,第一個好處,我覺得是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先把事情搞搞明白。

因為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別人打你小報告,究竟是誰打的?為什麼要打?這些背後的事實你未必都能判斷準確。

當初我遇到的那件事情,要不是有位值得信任的同事告訴我,否則自己被別人抹黑,光是調查抹黑者就挺麻煩。

畢竟人家在暗處,你在明處,想要揪出好事者難度不小。

再退一步說,就算你知道了XXX是打小報告的那個人,可你也得搞清楚為什麼別人要這麼做呢?

是你在工作中得罪了對方還是你們遇到了一些利益衝突,對方希望踩著你上位?

在沒有搞清楚上述情況得前提下,我建議你還是預留點時間理清思路,真的被領導叫過去問話,也可以打有準備之仗,重新扭轉局面。

二、以靜制動好處二:領導明察秋毫,本就不需要你出面

以靜制動,還有第二個好處,就是期待你的領導是個明事理之人,不會輕易受到他人的蠱惑。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一種思維誤區,即覺得有人要去打你的小報告,領導一定會“拿你是問”。

可我們的領導是否真的就那麼不分青紅皂白呢?我看未必。

我以前公司有個高管領導,頭腦思路就非常清晰,哪怕下面有誰要去他那邊告狀,也得帶著充分的證據去說,直到這些證據能說服他為止,否則嘴巴講講的內容他都一概不信,甚至還會批評告狀者。

對這位領導,員工們都表示十分欽佩,私底下給他取得綽號就是公司的“鐵面包公”。

所以如果你並不熟悉領導的個性特點,不如先以靜制動,觀察領導的做法,萬一領導沒找你,你主動湊上去,領導反而會覺得你心中有鬼,若不是自己心虛,為何那麼著急地來澄清事實呢?

真要是領導沒找你,可在日後工作中表現出芥蒂之心了,你可以再找機會去溝通說明,化解誤會。

三、以靜制動好處三:保持冷靜,不被別人進一步利用

以靜制動的第三個好處,就是能讓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狀態。

職場上,有心之人想利用你,最好的時機就是你自己發生了情緒錯亂,失去理性思考的時候。

可能有心之人就在你的周圍,以一雙貓頭鷹似的眼睛盯著你,觀察你的變化,你要是自己很焦慮,很擔心領導責怪,此時對方還可能追加一些手段來對付你。

比如假裝好人來給你幫助,實際上是繼續挖坑讓你跳下去;或者鼓動你辭職,他也可以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保持冷靜和剋制的情況下,還可以有助於你理性思考這個問題,採取下一步合理的對策。

我想有心之人看到你不動聲色,其內心也是有所擔心和害怕的,因為他並不知道你是否掌握了實情,你準備怎麼給領導說等等。

孫子兵法也告訴我們,“上兵伐謀”,真正的職場交鋒,我覺得是在心理層面,而不是口舌之爭。真的要費口舌,在你充分考慮醞釀後,可能一次就改變領導的看法了。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2019年度職場領域十大頭條號,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資深職業規劃師,擅長個人職業諮詢與心理諮詢輔導。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剛畢業的時候,由於經驗不足,也碰到類似的事情。然後被別人說了一下之後,就立馬找領導去澄清。結果領導聽著一愣一愣的,根本就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後面才發現原來那個同事根本就沒有告我的狀,只是告訴我事情的同事聽錯了罷了。

這件事讓我在領導面前非常的難堪,領導對我的影響也打了折扣,說我沒搞清楚事情就過來辯解,表現得不夠成熟。

這件事想說明的是,當你還不瞭解清楚事情真相的時候,不要急著去找領導辯解。

有時候我們聽到的信息並不一定是真的,要麼是別人誤傳,要麼是別人故意給你嚇到。這個時候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去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再考慮接下去該怎麼做。

這個時候衝動的去找領導辯解,反而會讓領導覺得你這個人不夠成熟,做事太過浮躁,以後還怎麼敢把重擔交給你。所以先把事情搞清楚,非常重要。

如果你瞭解清楚後,確實是別人去領導面前告你的狀。

這個時候也不要急於去找領導,而是要觀察領導對你的態度是否產生明顯的變化。然後找機會再跟領導側面的澄清這件事,而不是直截了當的去跟領導談這件事,那樣會顯得很突兀。

問題總結:碰到這種事情,一定要先搞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後不要急著去找領導辯解,而是要懂得通過側面去跟領導反映這個問題,讓領導瞭解事情的真相就行。


老茶說事


這種情況要區別對待。一要看事情的輕重緩急;二要看領導的性格和風格。處理不好容易引起誤會,容易造成適得其反的後果。

01.自己的親身經歷。

本人曾經受到過這樣的待遇。上班4、5年之後,遇到了幾個比較欣賞我的伯樂,從此之後每一步都很順利,超越了好幾個以前比我混的好的同事,到了總公司機關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心裡不服氣,在一次升職的時候,竟然向單位主要領導告狀,說我給我的主管副職送了幾萬元錢,才換來的升職機會,並且在同事之中散佈同樣的謠言。

我聽到了這個事兒之後,未置可否,並沒有進行反駁和言辭激烈的針鋒相對。後來謠言不攻自破。因為他沒有想到的是,提出給我升職的是單位的主要領導,而不是主管的副職。

02.應對辦法建議。

第一,如果牽扯的事兒非常大,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一定要及時澄清。先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後,如果牽扯不到非常重要和緊急的事兒,而自己有問心無愧,建議按兵不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擊敗他。謠言止於智者,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二,如果牽扯的事情非常緊急,必須採取辦法向領導說明情況。在說明情況之前,一定要準備充分,不一定要針對謠言說什麼,拿出你做事兒的證據就可以了。

第三,更關鍵的是領導的性格和習慣。如果領導是那種寬宏大度,並且不會輕易被人言所影響的人,不必大驚小怪,做好自己的事兒,讓領導看見就可以;但是,如果領導容易相信別人的風言風語,一定要儘快想辦法,拿事實說話,讓領導知道事實真相。

03.結語。

在職場上打拼,誰都有可能遇見搬弄是非的小人,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關鍵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充分考慮好所處的環境,對事情做出最好的處理,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總之,一定要考慮全面,把事情的輕重緩急和領導的性格風格因素都考慮進去,適當採取措施,挽回自己的影響。祝你事業有成。職場如江湖,且行且謹慎!


率職之言


這種工作經歷想必很多朋友可能都經歷過,身在職場,難免會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喜歡打小報告的小人,他們打小報告可能是因為看不慣你的為人處世,對你的工作產生羨慕嫉妒恨,甚至是因為你的風頭出盡搶了他的機會等等原因。

我之前在工作中就遇到過這類似情況,由於自身的工作能力非常強,一個人能完成幾個人的業績,能做幾個人的事,引起了某些同事的不滿,畢竟搶了別人的飯碗。於是,有的同事便看不慣我,因為同樣是努力,我的努力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我的努力就能夠完成很多的業績,而他們的努力同我相比完全不值得相提並論。

因此,便有同事向領導告狀,說我的壞話。面對這種情況,我採取的做法是不聞不問,就當做不知情一樣,對待這位同事的態度也和之前沒有什麼兩樣。

因為,我做的事情都是正大光明的事情,不需要解釋,解釋也沒有什麼意義,只會讓小人覺得我很重視,從而繼續無中生有。

看到我的態度很淡定之後,這位告狀的同事,心裡很著急,於是便主動問我了一些類似“領導有沒有找你談話,領導有沒有給你說什麼的問題?”我當然不會告訴他,領導將他的所作所為全都告訴了我,而且領導無比的討厭他,準備將其請退。

對於同事的提問,我裝作一無所知。沒過多久,一些謊言便不攻自破,領導也將其請退,因為這位同事不知道的是領導最討厭的就是無中生有,喜歡背後說別人壞話之人。

回到問題中來,

有同事去領導面前告你的狀,說你的不是,是應該以靜制動,還是主動澄清事實?

這個應該要分情況,如果你的領導是一位非常明事理的人,那麼可以以靜制動。

你可以裝作一無所知,謠言最終都會不攻自破,只不過需要時間而已。你也可以當作什麼都沒有發生,既然同事告你狀,肯定不滿你某方面的所作所為,此時你可以將這方面做得更好。

採用以靜制動的做法,讓同事覺得你並不在意他的告狀,讓他著急,看看對方能不能想出其它為難你的辦法,讓別人看清同事的主題,最終對自己有利。

如果你的領導是一位不明事理,喜歡聽謠言之人,那麼可以主動澄清。

這類領導缺乏判斷力,最終可以採取主動出擊,同事告你狀,你也可以告同事狀,並且你可以對領導說你是正大光明的告,讓領導信服你。

面對不同的領導,以動制動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


肖軍說職場


《職場一得》回答:有同事去領導面前告你的狀,說你的不是,是應該以靜制動,還是主動去澄清事實呢?

在職場上,很多人都遇到過被同事告狀的事,不要反應過激。應分別情況,區別對待。

一次同事向領導告我的狀,這是當時在場的一個外單位的朋友告訴我的。

雖然這個同事說我的壞話,但我知道哪個領導都不傻。那個領導和我的關係也不錯,我想不用去解釋,領導認為有問題,他就會找我,領導不找我,就是沒把這件事當回事,以後自己做事要改進,更加小心就是了。

最後領導也沒有因為這事找我談。

被同事告狀,首先要弄清為什麼要告你。

一,和你是競爭對手。

你和告你狀的人,都同樣有實力,都有 可能被提拔到某個領導崗位,相互競爭。

二,你之前得罪過這個人。

你平時和這位同事關係就不大好,你看他不順眼,或是他也覺得你有意無意挑他的刺。

看你是怎麼得到這個消息的,弄清楚是不是真的有人告你的狀。

一,很多人都知道你被告了。

如果是很多人都知道你被告了,那麼你被告這事是真的。

二,一個朋友(同事)告訴你的。

一個朋友告訴你,有人在領導那裡把你告了,你就要問他是怎麼聽到的,聽清楚了嗎,告狀的人是在就事論事,還是特意在告你的狀。

被同事告狀了,怎麼應對:

一,先放下情緒。

情緒激動就影響自己的工作,就不能平靜思考,容易考慮不周,做出錯誤決策。

二,主動去澄清事實,反擊。

很多人知道你被告了,就要調查清楚是誰幹的,就要把被告的事項理順清楚,大多數的告狀是通過真話+隱瞞背景的方式來實現。

故意隱瞞一件事的前言後語,就能造成很好的殺傷效果。你反擊時應該條理清晰把事情來龍去脈,前因後果都和領導講得清清楚楚,對所有指控一一回應。

沒有的事情,明擺說這句是造謠。有一點影子的事情,解釋清楚前因後果,要告訴領導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

做錯了的事要承認,不要撒謊,但可以引導爭論焦點到別的地方。撒謊會越來越多,最後完全圓不過來。

三,以靜制動。

01,只是朋友告訴你這件事,很多人不知道,你就以靜制動,靜觀其變。要知道領導大都挺精明的,會分析這件事的內在情況,知道告狀人的小心思,明白不必找你說清楚這件事。但自己要防備領導找談話,做好應對準備。

人有城府,就是能忍耐,自己要多反思這件事,引以為戒。以後做事,多加註意,考慮周全,不要叫人家抓住把柄。

02,朋友對告狀人的話聽得不那麼清楚,或者告狀人只是說到那裡,就事論事,並無惡意,就不要為這件事找領導去做說明了。

你去和領導澄清這件事,本來領導沒把這件事當回事,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嗎?造成領導對你的印象變壞了。

你去和領導說清楚,被那個告狀人知道了,本來那個人還沒有成為你的敵人,這下好真成了你的對頭了,何必呢。

四,正確認識“告狀”。

每個人的過錯都是可能被評點和彙報給領導的。領導也要掌握各種情況、各種局面,需要耳目。如果一個人提供很多中性的消息給他,他會非常樂意接受。

特別是新上任的領導需要小人提供消息。小人在這些消息裡夾帶私貨,大多數的領導也明白,但是一般偶爾給競爭對手上點爛眼藥,領導都不會覺得這人是一個小人。

其實就是在領導面前說了你的不是,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領導也是對事不對人,就看你的實際行動和表現。

在一個公司裡,公司提倡“團結”,領導講團結,但是我們知道,不太團結,對領導是有利的。

總結:

被同事告狀了,如果很多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就去領導那裡澄清事實,進行反擊;如果自己對這件事還不清楚,大家也不知道,就以靜制動,但要做好應對的準備。

歡迎關注【職場一得】,專注職場成長,分享實用逆襲乾貨。


職場一得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歷被告小狀,又怎能百鍊成鋼。

在我們的從業經歷中,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這樣的暗灘險坡都不知道經歷過多少。

在2010年左右,我將離開所在單位之前,發生了一件事:

某日,和我關係特好的單位會計,氣沖沖跑到辦公室告訴我:“哥,你的下屬Y某在到處宣傳,說你在賬目上坑了她80塊錢,並且在老大面前也說過了。”C,心裡一句國罵。明明交接搞得清清楚楚,還T,M瞎說,又不當面問,通過這種方式來到處瞎說,倒符合Y一向八卦和無腦的做事風格,確有惡意。我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中午,當伙食團吃飯人比較多的時候,我大聲質問Y:“Y同志,聽人說你到處宣傳我坑了你80塊錢,我想請問:交接的時候我、你、會計不是都確認了嗎?即使事後你發現問題,可以當面溝通對賬,你到處宣傳是T,M啥意思?你不欠那80元,勞,資也不欠!!”我啪一下,將飯碗一扔轉身走人,根本不想給Y解釋的機會。事後證明,這樣激烈的處置方式,阻止了Y將一盆汙水繼續潑在我身上。

可能有人會說:男子漢應該大度,讓著點,一點小委屈應該忍了。

對於這樣的人,我只能呵呵,這種涉及自己底線的事情本不是應該大度能容的事情。同時用郭德綱說過的話贈送給這些人:

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大度的人,這種人你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辦公室日常

有同事在領導身邊告自己的狀,說你的不是,我認為,如何應對應該分為兩步:

弄清事實

職場上,捕風捉影、波雲詭譎的事情太多,或為故意或為無意,要弄清楚同事告你狀這個事情,明確三個要點:消息來源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告狀人一貫的人設、你的領導是什麼態度。

①消息來源是否正確:有自己的負面消息傳來,首先需要搞明白消息來源是否屬實,是你無意聽到或者同事有意告訴,再或者是領導直接問你的?

無意聽到和同事告訴這兩種方式,往往還當不得真。如果你的同事是懷有挑撥目的或者純粹就是給你添堵呢?上面的案例,我採取相應的行動是因為會計的人品是我信得過的。

如果是領導來問你,的確要引起重視,說明領導是將信將疑的,當面問你,就是要採集不同的信息來作出自己的判斷。採取以靜制動已經不合時宜,必須要澄清事實。

②是否符合告狀人一貫的人設:上面的案例中,我為什麼會相信Y能作出這種事來,就是符合Y一貫的八卦和無腦的人設。平時在辦公室,和人聊的都是公司某和某搞一起了,瞭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那純屬捕風捉影的事情,所以就很讓人反感。

③你的領導對此事的態度。這是對待這種事情最關鍵的要素,如果你的領導根本沒當回事,你也就不用畫蛇添足去採取行動了;如果領導要當真,你就要相當重視。

辦公室日常

對等行動

要在職場這種沒有硝煙卻充滿廝殺的環境屹立不倒,要有靈活的反應和強大的內心。

我們既不要去做職場“傻白甜”,那隻能存在於影視中,也不要去做職場真小人,妄圖利用一些陰暗的手段去取得勝利,那畢竟違反我們做人的底線和原則。

對於喜歡告狀的人,我們儘量遠離和採取防範措施,不要和他們靠的太近,也不要和他們交心。

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個職場原理:在職場上,小人們讓你在領導心中建立的負面印象,即使你做10件正確的事情也未必能扭轉。

所以,根據事情的內容和性質,採取相應的對等行動很有必要。

那麼,在職場被人告了黑狀怎麼辦?

一、一般事項:諸如告你上班玩手機、遲到早退這類小事情,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大吵大鬧,也不用追究是誰告的,這類事情本就在你身上一定程度存在,你採取過於激烈的反應,反倒讓人認為你沒格局、小題大做,那就中了別人的計了,是吧?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用和別人一般見識,時間長了,有些負面印象自己就消融了。

二、原則性問題:如果涉及傳播經濟問題、男女關係、說你背後罵領導這類原則性的問題,有的人也會採取上面的策略,可能就不行了。一味的忍讓和妥協,帶來的結果可能是小人們更加地肆無忌憚地傷害別人。就像拳擊場上,你被人打了幾拳,鼻子流血、頭腦發昏,你還在心中默唸“以德服人”,有用嗎?

如果不採取對等的反擊措施,傷害的是你的職場形象和職場信譽,坐等時間來換回你的清白,可能面臨的現實問題是“清白未到人間”,你就被老闆掃地出門,潑在你身上的髒水永遠清洗不了,從而讓小人得逞。

最有效的反擊手段是什麼呢?

就是戳穿謠言,戳穿小人的真面目和虛偽的面紗,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真面目,讓他們無所遁形。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不惜採用讓組織調查和技術手段查清事實也何嘗不可。

如何避免

在職場上,為什麼會出現打小報告這種現象呢?簡單來說:就是有買就有賣。因為有人聽,就有人傳。古往今來,莫外如是。古代的聖君們都不能免俗,何況我們普通職場人?

在單位裡,領導是需要有人給他彙報一些他不能掌握的事情,有人這樣做,領導內心其實是願意的,也讓領導能夠感知到危險並及時處理。

打小報告這類事情,幾乎職場人都應該做過,只是表現的程度有輕重,手段有高低,表達方式有不同的技巧而已。有的人信奉職場厚黑學,將不正當競爭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以打小報告來獲得競爭的優勢,而有的人與之相反。

面對職場被打小報告,固然很噁心,但也不是說無法避免,筆者介紹幾種自保的方法:

①適時彙報:小人打小報告,成功的前提必須是信息的不對稱。如果我們向領導及時彙報自己的工作,領導掌握了自己工作的情況,對自己的人品有所瞭解和信任,小人的小報告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多請示多彙報,不僅僅是工作的技巧,更是自保手段。

②自我檢討:在工作中出現問題或者障礙之後,要善於向領導自我檢討。如果發現有人提前向領導打小報告,不妨採用自我檢討法:

領導,你看這件事是我做的不好,沒有及時彙報,導致有的同事可能誤會,我要向你做最深刻的檢討。

這樣以退為進操作手法,無疑將皮球踢給了領導,領導也會覺得打小報告的人是小題大做,也就可能從此堵住小人打小報告的路子。

③亂中取勝:如果領導當面問起某些似是而非的事情,說明領導已經對小報告的事情有所懷疑,你又有難言之隱,不妨採用亂中取勝的法子。比如:有人告你用私人名義和客戶吃飯,挖公司的客戶給別人。如果是你,怎麼向領導解釋?

領導,我前段時間有個同學來這邊,說有人脈和業務介紹給我,就將對方約了出來,一見面才知道,原來他本來就是公司客戶。

類似這樣的處置方式,不僅消除了領導的懷疑,強化了領導對告狀人的懷疑,更是強化了自己的人設。

▲辦公室日常

結語

職場被打小報告,其實不用慌,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到底是以靜制動還是主動澄清,需要根據信息來源準確性、告狀人的人設、領導對此事的態度,再結合被告狀的事項綜合判定採取何種對等手段處置。

職場人更多的,還是要學會在“口水中游泳”。


以上分享供參考,如果你還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我是@之舟職讀,致力於職場有價值思維、知識、經驗分享,用理性穿越迷霧,用感悟陪你成長,歡迎點擊關注。


之舟職讀


朋友張力之前遭遇過一次被人告狀。

因為他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安排頂了某同事晉升的位置,同事就覺得張力有小動作,於是去找大領導告狀,甚至故意離間張力及其夥伴們的關係。

當時他的情緒算是衝動過頭了,其實按照平時的表現,他不會幹這種事的。

張力知道這件事之後,也非產生氣,但是仔細一想工作安排這件事已經無法改變,他告狀完全抓不到重點,反而可能會讓領導厭棄和警惕,所以沒有當面廝,表面上繼續裝做不知道和他友好。

後來他也被領導調到了邊緣部門工作,算是貶職吧,而且據說相關部門的老大對他的行為也變得很敏感和警惕,而他現在也才回過神,變得很低調了。

你看,被告狀之後既要有所作為,也要有所不為,具體怎麼做,我們一條條的說。

01不要衝動

被同事告狀之後,切記發脾氣馬上把情緒發洩出來,你需要明白的是,有人暗中給你使絆子時,你越亂他越成功。

靜下來想想對手是誰,為什麼他會這麼做?該如何應對?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的一個同事曾被人告黑狀說她挪用公物,在她得知的那一刻她就炸鍋了,在群裡說些陰陽怪氣的話不說,還直接越級找大領導說有人冤枉她。

而實際上呢,她的直屬領導是個平時脾氣很好的人,他收到告狀的信息之後,根本就沒當回事。

她一下情緒上頭,讓對手看笑話不成,還把自己的直屬領導給得罪了,沒事也變得有事了。

02準備充分後積極應對

有些事是不需要反擊,只需要看告狀的人出洋相即可,比如前面講的那個,有些卻需要反擊,澄清被誣陷的事實。

準備充分的具體意思就是,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別人使了個小絆子,讓你磕巴一下,還是對方和你有利益競爭關係,想要打壓你,或者是對方根本就是狗急跳牆亂咬人。

如果是狗急跳牆亂咬人,那大可不必理睬,要相信領導有雙明亮的眼睛,誰不堪重用,此刻已經說明情況了。

如果是對方想讓你磕巴一下,就是想故意擠兌一下人,也大可不必慌張,你還可以將計就計。

我曾遇到過一個前同事故意擰巴我,在領導面前莫名其妙說我不配合工作,不利於團隊合作。

我是跟領導閒聊時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我當時就說:“領導這事我是被誤會了,我上個月的業績您是看到了的,但是被誤會也沒關係,你放心我會繼續努力下去的,只是希望以後這樣的事不要再發生,畢竟他這樣汙衊人讓我們底下用心做事的人寒心啊。”

領導一聽馬上表示了態度,消除了心裡對我的疑慮,其實達到這一步就行了,我不奢望領導會去處罰那個人什麼的。

畢竟領導也需要,下面的人不和氣、有爭鬥。

如果是對方想耍小手段打壓你,獲得競爭上的優勢,那就要更復雜一些。

03回擊挑釁的敵人

當兩人是競爭關係,比如同為項目負責人競爭部門領導崗位的時候,就需要充分的應對。

一種常見的方法就是,把告狀撕破擺到檯面上來。

告狀之所以會有殺傷力是因為,聽到消息的人會默認告狀者說的是事實,領導、同事可能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被告者就相對而言很被動,這個時候如果對方是誣告,就直接在群裡說出來:“某某某,別胡亂誣陷人破壞團結氣氛,XXX是沒有的事。”

當大家看到你們有矛盾的時候,心裡就會懷疑告狀者說的話是否涉嫌造假,你的壓力就會好很多。

小時候,我和哥哥吵架什麼的,被父母知道了永遠是各打五十大板,而如果有一方告狀,另一方選擇什麼都不說,不說話的人會被默認理虧心裡發虛。

所以,如果對手宣戰,並且在背地裡放暗箭,一定要把招給接下來,並把矛盾公開化,最後輿論不會對競爭產生負面影響,反而更公平。

總結一下,被同事告狀應對方法,分為三個部分。

1、先穩住情緒,自己不亂陣才能不輸。

2、摸清情況,對手犯迷糊的不用管,對手使小伎倆的要將計就計,消除自己被懷疑的可能。

3、局面複雜時,可以把暗地裡的黑槍,變成公開化的矛盾,這樣對你更有利。

以上。


文山


正在深受其擾,病了,今天去醫院。我並不太生小人的氣,最氣的是領導的態度,單位這個同事,兩年前因為偷盜公司財物被老闆發現了,居然沒處理,就這樣又幹到了現在,在老闆面前把全單位的人給告了,(我是首當其衝的,因為公司除了老闆就是我,她想接受我的一切)老闆居然信了,這兩天老闆和她瘋了,各種找茬,花樣百出,我堅持不了了,終於病了,請了長假,正在考慮還幹不幹了,掙點錢不夠看病的,我也實在鬥不過小人,最諷刺的是,我休假了,我這一攤交給了一個組長,也沒交給這個小人,損人不利己,何苦呢。我很糾結


七塊石頭2010


講一個真實案例:

剛進入一家企業的時候,因為公司業績做得比較優秀,所以半年的時間直接升到了部門主管。

然後當我升到部門主管的時候,公司當中的一個員工突然對我惡語相向,並且有事沒事就開始找我的事兒。

上面這句話並不是一句繞口令,而真實情況下用遠比這樣所說的描述要誇張的多。

比如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之後,我都習慣性的先給自己打一杯水再去刷卡,反正來的時間過早,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刷卡,不至於遲到。

然後他就到公司領導的面前,直接當著所有的員工的面說,我每次來到公司都不是優先刷卡,而是先給自己打水。

公司領導一臉蒙圈的問他,你告訴我這個幹什麼,只要他們上班不遲到不就可以了嗎?先打水還是先刷卡有什麼區別嗎?

然後那個同事就說,他來到公司之後,第一時間竟然想的不是為公司刷卡,而是為自己倒水,就見得他是一個小人之心。與此同時他來到公司才到第1杯水,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他根本不希望通過自己的家庭付出,一直希望佔公司的便宜,比如每天早上都喝公司的一杯水。

當時我和公司領導都已經蒙圈了,從來沒有想到過任何一個人告狀能夠告得這樣稀里嘩啦。

我們來具體解析下

職場當中打小報告是常有的事情,而針對於打小報告,我們有著幾種不同的解決措施,但我們更傾向於以靜制動。

1.敵不動我不動。

如果遇到職場當中打小報告的情況,大家一定要保證敵不動我不動,在對方沒有出手之前,大家儘量不要出招。

因為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職場當中的公司領導,公司老闆絕大多數都是老狐狸的存在,他們拔一根眉毛都是空的,公司當中的員工在他們面前耍一些把戲,耍一些技巧的話,他們眨眼之間就能夠猜得透,沒有必要和這些老狐狸鬥心眼。

2.敵動我不動。

緊隨其後的某些員工開始四處告狀,四處打小報告,四處穿小鞋的時候,我們依然要做到我不動的狀態。

大家會發現,如果一個員工第1次打小報告說你的壞話,公司領導可能會猜忌你,而其後就會和你談話。

但是如果這個員工一天24小時裡面向公司領導打了你480個小報告,公司領導就會考慮這個員工是不是精神狀態有問題。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一個合適的時間節點告訴公司領導公司當中的內部情況是什麼,讓公司領導做決斷,如果我們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不妨不跟領導接觸,把自己的真實情況以一種文件的形式給領導發過去,領導看完之後也就明白一二了。

換句話來說,如果狗咬你一口,我們還真的要去咬狗嗎?即便我們想要那條狗,我們也追不上他呀。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十年職場培養師經歷,持續輸出優質職場文化,全方位解析職場難題,希望大家關注@職場全能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