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 要問西東

一個城市要是沒有一個“鼓樓”,並不敢聲稱自己是古都;一個城市要是沒有一條“北京路”,怎能實現與偉大祖國同聲呼吸。


北京路 要問西東


鼓樓,是對城市偉大歷史的致敬,體現著對過往輝煌的自豪;北京路,是對那北方權力中心的致敬,書寫著未來輝煌的嚮往。


而在南京,鼓樓的鐘聲,聲響首先是向東西瀰漫的:如果鼓樓依舊能像它在遠古時那樣,用鐘鼓聲喚醒城市,那麼北京西路梧桐、北京東路的銀杏,當然會在第一時間頷首回應。


北京路 要問西東


因為在南京,鼓樓廣場與北京路,成為一體。鼓樓向西,為北京西路,那裡雲集著省府機關、深藏著民國宅院、響亮著朗朗書聲;鼓樓向東,為北京東路,本市市府在此發號施令、國立中央大學在回味往日榮光。


和眾多被視為文化古都、又生活著來自各地數百萬移民的都市一樣,南京,有兩面:一面是書本里、精英屬性的,一面是生活中的、市井屬性的。前者負責成就詩詞歌賦、文學讀物、旅遊畫冊裡的吸引力,後者給了普通大眾親近這座古城的理由。


北京路 要問西東


北京西路,是精英化的南京:這裡有的是本地最高學府南京大學、東方最美麗校園南京師範大學、水利精英河海大學……如果南京這座城市總是難掩一身土味,那麼承襲著中央大學衣缽這些學府們無論如何也會被視為精英聖殿。


北京路 要問西東


這裡有的是民國曆史,隨意一棟不起眼的小別墅,你總能在其間某塊石碑上發現“XX公館、XX舊址”,那些曾經只在歷史書和影視劇上如雷貫耳的人物,如今與你只有一道圍牆的距離。


北京路 要問西東


這裡當然還有一省中樞,看到那一排已經破舊的大樓,如果不是上書“江蘇省人民政府”幾個大字,你很難想象這竟然是中國第二經濟強省的決策中樞所在。


北京東路,是市井的南京,與之相連的珠江路、進香河、紅廟……這裡屬於裝電腦、修手機、找美食,普通南京人與之發生聯繫的幾率遠遠大大過於與北京西路相連的西康路、江蘇路、頤和路們。


北京路 要問西東


同樣是決策中樞,北京西路的主政者來自以“蘇北科長”為代表的全省精英,他們更看重全省格局和上峰需要,對南京是否“江南”並無執著,因此選擇從北京西路一路向西,跨過長江去,把江北新區提檔為國家級新區、自貿區、經濟新引擎……。北京東路則相對倔強,與西路相隔的鼓樓的幾百米彷彿是幾百公里,他們的眼睛向西看,身體卻誠實地選擇了向東去,他們試圖跨越的不是西邊的長江,而是東邊的紫金山——這座山始終是南京人揮之不去的情懷——“紫東“與”江北“東西輝映,那才是南京這座”首位度“排名全國31個省會城市倒數第二的新奇之城的日常操作。


北京路 要問西東


向西奔騰大江、向東越過山丘,江山在手,天下我有。正如南京迄今為止建設最為成功的新城區河西新城,將區內道路以“,某山路+某江街”命名似在實現指點江山一樣,從整座南京的大維度來看,無論西東、江山在握,那才是北京東路與北京西路的共同前路,這條路,也終於相會在城市中心的鼓樓廣場,向千米之外的新街口中山先生銅像,含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