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手機的挖孔屏怎麼看?

白吱聲我緊張


回答這個問題我茫然失措,對於農村的我們這個年齡(55歲)來說,手機只是一個消費品,用來打、接電話,能用微信、支付寶、消費、消遣,能聽音樂、看電視、看頭條新聞等等基本用途就可以了,至於手機的挖孔屏這還是第一次聽說,到底是什麼東東還不清楚,我們是真的OUT了。

藉此機會我也可以學習學習,謝謝!


sonjing


我認為挖孔屏技術已經成熟。

簡單從技術和產業觀點聊聊,為何說打孔屏成熟了?

從技術上來說,打孔屏就是在整塊面板當中穿孔,利用精確的激光切割技術在上角創建了一個切口,從而將邊框進一步最小化。在該切口內,小心地將前置攝像頭塞進,並精確放置,以防止攝像頭阻塞和圖像質量下降。

這種工藝難度非常大。

從其他媒體瞭解到的信息,目前打孔屏方案有兩種,與手機屏幕分類一樣,就是 LCD 和 AMOLED 屏幕兩種,而對應的就是盲孔和通孔方案。

所謂盲孔和通孔,就是在面板下面,直接吸入前置攝像頭,或者通孔這種切開屏幕玻璃嵌入攝像頭模組。當然了,盲孔視覺一體性遠比通孔好,畢竟不需要直接切開面板,但技術難度也要大得多。

現在對於挖孔屏,已經有幾款產品發佈了,包括三星、華為等,用的屏幕面板都是三星和京東方,整體工藝已經在改善了。

這種盲孔的問題也是有的,一個就是 CMOS 吸入進去的話,密封性不能保證,是有進灰幾率的。而通孔,一旦切開面板,再還原,中框縫隙和穩定性無法保證,所以雷軍認為挖孔屏還不成熟,整個元器件的散熱、連接問題仍需要不斷靠工藝和技術進行改進。

目前,三星已經投了 100 億放進 QD-OLED 面板中,而在挖孔屏中,已經增加了改進設備,經歷半年,隨著工藝成熟度,目前可能是挖孔屏技術已經成熟的階段。

從產業角度看,挖孔屏可以讓手機攝像頭不受干擾,還可以保證安卓系統的正常顯示,唯一問題就是美感,全黑下,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展示。這種技術很可能會下放到千元機中,在 5G 手機越來越貴的下,節省成本,或許有更好的結果。




TY說


挖孔屏定義:在屏幕上挖了一個孔的屏幕,這是繼劉海屏,水滴屏之後的一個很有特點的設計。

挖孔屏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盲孔另外一種通孔。盲孔就是將攝像頭放到屏幕下方,例如華為NOVA 4和榮耀V20。通孔是在屏幕上打洞使攝像頭貫穿整塊屏幕,例如三星A8s。兩者相比,通孔少了屏幕的遮擋,攝像頭不需要考慮光線從外部進入,受屏幕的影響從而在拍照獲取光線時更有優勢,而盲孔因為攝像頭藏在屏幕下方,所以必須要解決光線透過後屏幕的透光率和偏色問題。

挖孔屏其實有利有弊,挖孔屏由於孔的存在狀態欄可以放下更多內容,比如網速狀態,電池電量剩餘,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目前品控存在一點問題。如果要選擇購買可以多等一段時間,其實手機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現在智能機的淘汰速度也很快。


七夜蟬


今年開始流行的手機挖孔屏更多的還是一個噱頭,在我看來,挖孔屏的觀感和之前的水滴屏和劉海屏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挖孔屏卻會帶來視覺效果的不對稱,畢竟大多數手機廠商都把挖孔開到了兩側,也就是三星S20挖在了中間,反正看上去都不算很舒服。

其實不管是挖孔屏還是水滴屏之類的異形屏,都是在屏下攝像頭技術還未成熟前,廠商們所作的妥協,也算是在進行一場過渡,為屏下攝像頭技術的實用爭取時間,言下之意就是之前的劉海屏和水滴屏消費者已經看膩了,急需一款新的設計來滿足新鮮感和個性化,其實我們可以預測到了下半年,各種挖孔屏手機也就完全失去新鮮感了。

對於之前就不喜歡異形屏的用戶而言,即使是挖孔屏他們也無法接受,之前能接受水滴屏的現在應該也能接受挖孔屏,當然,如果裡面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挖孔面積較小的機型,畢竟看上去更舒服,如果到了2021年,我想應該就開始進入屏下攝像頭的時代了吧。


嘟嘟聊數碼


未來手機挖孔屏或成主流?是否成為新潮流?

其實在過去,手機市場經歷過一段設計趨同的歷史後,手機行業出現許多的變化,特別是屏幕的改革創新中,各大手機品牌廠商都做出了諸多努力,滑蓋全面屏、挖孔屏等一系列的設計,但是在未來,什麼樣的設計風格會成為我們的潮流呢?

就從手機屏幕出現大的轉變,到現在為止,全面屏手機佔有率達到了93%以上,然而在我們市場上已經出現的設計風格中,為了優化我們的攝像頭佈局,釋放更加震撼的視界,挖孔屏異軍突起,挖孔屏的風格或許會成為主流,像我們熟悉的很主流的使用品牌,華為生產了nova4、榮耀v30、榮耀v20就是這一種設計。

然而使用挖孔屏的好處在於什麼?挖孔屏在熄屏狀態下,正真實現了“正面幾乎都是屏幕”的視覺效果,並且在優化的ui界面幫助下可以帶來更好的沉浸感。




大大司


近兩年智能手機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不論是性能還是外觀,幾乎是一年一個飛躍。尤其是從2016年開始興起的全面屏設計,最早是由三星在S8系列上推出的18:9的屏幕,代替了傳統的16:9,而最早對於全面屏的定義就是是否採用了18:9的屏幕比例。



而在去年秋季,iPhone X的發佈使手機外觀的潮流更進一步,劉海屏成了大家爭相模仿的設計。而在今年,滑蓋設計和水滴屏、前後雙面屏又陸續出現,成為智能手機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這些外觀變化的目標都是希望真正實現全面屏的定義,將屏佔比提升到100%,給人更好的視覺體驗。



三星在今年十月份提出的將前置攝像頭放入屏幕的方案,迅速在年底就得以實現。12月10日,三星A8s首發“黑瞳全視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挖孔屏幕。沒過幾天,華為發佈了同樣是挖孔屏的nova4。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事物挖孔屏相比之前的劉海屏、水滴屏,就是最先進的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挖孔屏幕的構成,其分為盲孔和通孔兩種模式,但這只是基於LCD屏幕的方式。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到,盲孔只是將屏幕的背光層打穿,通孔則是將背光層和液晶面板打穿,兩種模式都保留了觸控層和屏幕的玻璃面板。也就是說,屏下的攝像頭位置仍然可以觸控。



以此,我們來分析一下挖孔屏的優缺點。首先是優點,相比劉海屏、水滴屏,其保證了更高的屏佔比;其次挖孔屏的位置依然可以觸控,避免了劉海屏在玩遊戲時有操作缺口的尷尬。並且手機廠商可以利用挖孔的位置,做出類似劉海屏兩邊下拉的快捷方式。



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前置攝像頭被多層面板遮擋,透光率肯定會受到影響。而且為了提升屏佔比,挖孔大小會被儘量控制,意味著大的光圈、傳感器無法放入,拍照效果會打折扣。



此外,目前只有三星有在OLED屏幕上打孔的技術,也就是說其他品牌的挖孔屏幕手機配備的都是LCD屏幕,而只能在OLED屏幕上配備的屏幕指紋就會被拿掉,有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並且LCD屏幕的顯示效果和色彩飽滿度是沒辦法和OLED相比的,因此使用挖孔設計還會犧牲屏幕的顯示效果。

總的來說,挖孔屏幕目前還不是最先進的,但這並不影響其成為以後最先進的。畢竟這個設計才剛剛推出,相信在以後的升級優化後會有很大的提升。小炮覺得自拍時前置挖孔顯現,日常使用則還是正常的屏幕,這樣的設計將很快呈現在大家眼前。



娛樂小刊報


以此我們來分析一下挖孔屏幕的優缺點,首先是優點,相比劉海屏,水滴屏其保證了更高的屏佔比,其次挖孔屏的位置依然可以觸控,避免了劉海屏在玩遊戲時有操作缺口的尷尬,並且手機廠商可以利用挖孔的位置做出類似劉海屏兩邊下拉的快捷方式。

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前置攝像頭被多層面板遮住,透光率肯定會受到影響。而且為了提升屏佔比,挖孔大小會被儘量控制,意味著大的光圈傳感器無法放入,拍照的效果會差一些,。

總的來說,挖孔屏幕目前還不是最先進的,但這並不影響其成為以後最先進的,畢竟這個設計才推出不久,相信在以後的升級優化後會有很大的提升,自己覺得自拍時前置挖孔顯現,日常使用則還是正常的屏幕,這樣的設計將很快呈現在大家眼前。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謝謝大家!





楊貴華


手機挖孔屏是指在屏幕結構中打孔,以達到放置前置攝像頭的目的,也就是將前置攝像頭放置在屏幕頂部的左邊顯示屏內,這樣設計手機在顏值方面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攝像功能卻會受到很大影響。同時不同手機挖孔屏放置也不同,而挖孔屏避免不了一個問題,就是攝像頭越往下放效果越差,但美觀程度會得到更好提升,其次即便攝像頭採用挖孔方式,也無法很好隱藏攝像頭,總體在屏幕上十分突兀!而現如今手機的挖孔屏設計,也是百花齊放。想當初iPhoneX推出之後,很多手機廠商也是紛紛採用了劉海屏這一設計。而現在隨手機的挖孔屏的推出,挖孔屏也逐漸替代了劉海屏。其實挖孔屏,作為新一代的全面屏,其在設計上最趨近於完美的屏下攝像頭方案。


我是胖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挖孔屏幕的構成,其分為盲孔和通孔兩種模式,但這只是基於LCD屏幕的方式。盲孔只是將屏幕的背光層打穿,通孔則是將背光層和液晶面板打穿,兩種模式都保留了觸控層和屏幕的玻璃面板。也就是說,屏下的攝像頭位置仍然可以觸控。

以此,我們來分析一下挖孔屏的優缺點。首先是優點,相比劉海屏、水滴屏,其保證了更高的屏佔比;其次挖孔屏的位置依然可以觸控,避免了劉海屏在玩遊戲時有操作缺口的尷尬。並且手機廠商可以利用挖孔的位置,做出類似劉海屏兩邊下拉的快捷方式。

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前置攝像頭被多層面板遮擋,透光率肯定會受到影響。而且為了提升屏佔比,挖孔大小會被儘量控制,意味著大的光圈、傳感器無法放入,拍照效果會打折扣。

此外,目前只有三星有在OLED屏幕上打孔的技術,也就是說其他品牌的挖孔屏幕手機配備的都是LCD屏幕,而只能在OLED屏幕上配備的屏幕指紋就會被拿掉,有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並且LCD屏幕的顯示效果和色彩飽滿度是沒辦法和OLED相比的,因此使用挖孔設計還會犧牲屏幕的顯示效果。


人生旅舍


我認為挖孔屏技術已經成熟,總體來說,打孔屏就是在整塊面板當中穿孔,利用精確的激光切割技術在上角創建了一個切口,從而將邊框進一步最小化。在該切口內,小心地將前置攝像頭塞進,並精確放置,以防止攝像頭阻塞和圖像質量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