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疫情爆发,为何做不到“停课不停学”?


导语:随着疫情在全球爆发,意大利宣布封城、关闭学校之后,德国的部分地区也将面临同样的难题。截止3月9日,德国感染人数达到1112例。南德意志报(SZ)的报道称,慕尼黑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开始宣布关闭至三月中下旬。那么疫情最终将对德国的教育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德国:疫情爆发,为何做不到“停课不停学”?

截图源自:南德意志报

近日,德国文化部向黑森州的学校管理层传到了重要的通知,为了防范新冠肺炎的风险,黑森州的学校可在无需当地卫生部门许可的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关闭学校

另外德国文化部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将具有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包括学生和老师,进行有效地隔离。同时学校也将减少个别课程的开课,亦或者关闭整个学校。

前提条件则是,有足够的信息或证据证明,新冠肺炎将带来严重的危机。唯有如此,学校方面方可不通过当地卫生部门的协调和许可,自行安排。

由于“邻居”意大利新冠肺炎全面爆发,截止2020年3月9日,意大利境内确认感染的人数一度超过了韩国,累计确诊病例增至7375例,意大利宣布封锁包括北部以及中南部的十几个城市,涉及1600万意大利公民。

上周日,德国卫生部长长詹斯·斯潘(Jens Spahn)宣布取消1000人以上的聚会活动,直到另行通知。

德国:疫情爆发,为何做不到“停课不停学”?

截图源自:英国卫报

此前意大利在上周四宣布关闭全国的学校至3月15日。虽然德国的部分地区也关闭了一些学校,但面对疫情,德国人显然还没有当做一回儿事。

虽然德国主流媒体相继发出了“预警”,但德国民众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以为不过是一场重感冒而已,无需大惊小怪。

然而被誉为“德国版终南山”的顶级病毒专家Christian Drosten却大胆预测,新冠肺炎将在德国引发大面积的感染。

德国:疫情爆发,为何做不到“停课不停学”?

图片源自:德国NDR电台广播

由于德国的政体是“联邦制”,权力下放到各州,做决策的往往都是各州州政府,优点是因地制宜,临机应变,缺点则是各自为政,标准不一。

而德国民众的态度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可控时期有可控时期的措施,失控时期有失控时期的措施。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不理解德国人面对疫情的态度和防范措施的原因。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疫情的发展态势如何,德国是否会步意大利的后尘。其实早前,针对学校是否可以自行决定关闭与否的问题,德国文化部曾发表声明,根据《感染保护法》(Infektionsschutzgesetz),如果要关闭学校必须要经过地方卫生部门的授权,同时卫生部门根据医疗报告,来决定是否隔离学生或教师,以及学校是否关闭的问题

德国官方认为,学生不应该离开课堂,尤其是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校方面要有足够、合理的怀疑理由,同时与医生仔细讨论研究之后,方可向学生及家长言明事情的严重性,让学生待在家中。

而此次疫情对德国的影响与国内不同,国内真正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借助在线教育工具和以学而思网校等专注K12在线教育机构提供的在线直播课度过难关,期间更是诞生了百亿美元市值的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

显然德国的在线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停课”对德国的小孩就意味着彻底放羊,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对于父母双方都有工作的家庭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负担。

同时德国政府部门提醒校方尤其要注意,学生或老师出现相关的症状,或者在过去两周之内到过危险的区域,亦或者接触高危的人群的情况

现在德国当地的卫生部门不得不将权力下放给校方,让其自行决定。另外学校管理层应该与教师尽量协商,来决定是否取消课堂教学或者关闭学校,同时也要考虑联邦外交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

(Robert-Koch-Instituts)提供的最新疫情信息来做决定。

德国:疫情爆发,为何做不到“停课不停学”?

图片源自:DW

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Koch-Instituts)成立于1891年,至今有有将近130年历史,该研究所是以德国“细菌之父”罗伯特·科赫的名字命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德国的“国家卫生研究所”,不仅对疾病进行检测和预防,还进行诊断和控制。

法兰克福报(FAZ)的文章称,密切关注新冠肺炎传播与发展态势,同时针对到过意大利巴第大区和威尼托大区等意大利地区或附近地区旅行的人群,进行严格的审查。

此外教师应提醒学生,严格遵守基本的卫生规定,即做到经常洗手,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用纸手帕,避免触摸,同时与其他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

马上就要进入德国“高考季”(Abitur:高中毕业会考,相当于国内的“高考”),黑森州的高中毕业会考将在了3月19日-4月2日期间举行笔试,当然这是在疫情极为稳定的情况之下,可按照这样的计划进行。

而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德国政府将向学校的管理层通报疫情最新的发展动态,从而对德国高考按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除此之外,学校应做好准备,防止考试期间,疫情的爆发,因为考试的进行是在黑森州范围内同时进行,这也必然会造成人群的大规模聚集。

Abitur诞生于1788年,由当时普鲁士政府卡尔·亚伯拉罕·冯·泽德利德部长的领导制订的“高中条例”(Abiturreglement)正式确立,主要是为了阻止当时的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花钱)进入经济资本化的大学,从而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教育质量

即便是现在德国除了个别州象征性地收取一定的学费,大部分公立大学都是免收学费。不同于美国的教育资本化,在德国社会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教育是一项公民的权利,而非商品,这形成了德国“教育平民化”的特色

其结果就是,人们在世界大学排名之中,前100名的大学中你看不到几所德国大学,即便德国超过百年的大学比比皆是,但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的名次并不显眼。但在二战以前,如果美国大学教授没去德国留过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专家。

由于德国各州实行的教育政策不尽相同,所以各州的考试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形式和计分标准大同小异。但为了确保全国范围内的录取公平,教育部长会议为科目制定了大致的考试标准和大纲。

在大多数联邦州,“高中毕业证书考试”(Abitur)由各自负责教育的部门集中安排。由于德国各州的中小学教育都各自独立掌握,所以各州的情况略有不同,但最终折合后的1.0-4.0的Abitur成绩的记分方式是一致的,并被德国各州大学所承认,但德国的大学没有统一的分数线,各大学各专业对Abitur的分数要求也不一样。

与国内学生家长追求“名校”相比,德国学生更加实际,他们更加注重大学的专业和特色。例如,亚琛工大的机械系、海德堡大学的医学院、曼海姆大学的经济系等等。

所以,对德国中学生而言,想进一所综合排名很高的大学并不难,很多排名靠前大学的物理系,并不对学生的会考成绩(Abitur)提什么要求。

但如果想申请一些大学有“名额限制”(Numerus clausus,简称NC)的专业,比如医学、药学、心理学、法学等,就一定要有非常出色的Abitur成绩。

Abitur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和“毕业考试成绩”加权计算累计后得出来的复合成绩,而“毕业会考成绩”也必须达到申请的大学所在州的最低分数要求。

平时成绩”由高中最后两年的笔试、口试两部分组成,按照0-15分来计算,15位最高,0分为最低,一般各占50%,其中

口试成绩主要由课堂发言课题研究组成,笔试成绩则主要是每学期两次重要考试的成绩

这样既能显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科特长,同时还可以作为申请大学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与国内的高考相比,Abitur多了平时成绩与口试,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中毕业考试的最终成绩,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全面、多样化的发展

随着事态的升级,此次疫情势必也将对德国的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冲击,下个月就是德国的高考季,德国学生又该如何面对这一考验,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