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義,

你見證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後的空氣。

新人尚不可知,故舊早已逝去。

軀體有盡時,靈魂無絕期。

讀者啊,趁生之歡愉,

快與時間同行, 共赴永恆生命!

—福爾克·格萊維爾

這首詩是美國神經外科醫生保羅.卡拉尼什喜歡的一首詩,並且他的著作《當呼吸化為空氣》的書名也源自此詩。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保羅.卡拉尼什

保羅.卡拉尼什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也是一名作家。他取得了斯坦福大學的英語文學和人體生物學的學士學位、劍橋大學的科學醫藥歷史與哲學的碩士學位,並且從耶魯大學醫學院畢業之後成為神經外科醫生,最終獲得了美國神經外科學會研究領域的最高獎。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當功成名就之時,年僅35歲的保羅被診斷為肺癌,2015年3月9日離開人世。《當呼吸化為空氣》是保羅.卡拉尼什在生前的最後幾個月寫完的,更確切的說,他還未完成此書就走向了生命的終點,最終此書在他的家人努力下得以出版,而這也是他臨終的遺願。保羅講述了自己的一生,通過文學和醫學的角度向世人闡釋了他對生理、道德、生命和死亡的認識。

01 醫者的內心衝突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保羅.卡拉尼什

在耶魯醫學院學習期間,解剖屍體對保羅的心靈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因為捐獻者曾經是鮮活的生命,而展現在他眼前的卻是人體器官,對於亡者的敬畏和醫生的職責讓他對於生死的認知在內心不斷的碰撞;

當保羅成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之後,見證了太多的死亡,這讓他不斷的思考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內心深處產生了憂慮:我怕自己即將成為托爾斯泰筆下那種很典型的醫生,沉浸於空洞的形式主義,診斷時只會生搬硬套,完全忽略更大程度上的人性意義

保羅的同事在手術過程中,病人突然出現了併發症而去世,當天晚上他的同事走到了醫院的樓頂,一躍而下,以此來解脫內心巨大的壓力。這讓保羅開始思考醫生的職責到底是什麼。

對於神經外科的醫生而言,每一次手術都在千鈞一髮之間。保羅每天都需要為了病人去和死神做鬥爭,

雖然保羅內心深處知道即使這次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最終某一天病人還是要死去,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竭盡全力。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醫生是芸芸眾生的一員,也有人類所具有的一切的情感。當出現醫療事故或者無力把病人從死神手裡拉回來的時候,醫生內心的責任感轉變為強烈的愧疚感和自我責備,而靈魂也在感性與理性之間被撕開。

看似醫生掌控著病人的生死大權,但是在他們的內心一直有無形的枷鎖,揹負著沉重的責任,歸根結底醫生並不是死神的對手。即便剛開始醫生就知道自己會輸給死神,但是也要奮鬥到底。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正如《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所說: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

02 審視人生

當保羅意氣風發之時,一張CT片徹底改變了保羅的人生軌跡。作為神經外科醫生,他已經看過太多病人的CT片,卻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拿起自己的CT片,並且診斷結果是肺癌。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在《當呼吸化為空氣》中,保羅寫到:人一旦遭遇頑疾,最需要小心的,是價值觀的不斷變化。你努力思考自己到底看重些什麼,答案也會接踵而至。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清楚自己看重什麼,也不清楚自己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我們被無形的大手推著往前趕,根本來不及回望自己的腳印,就此一步步邁向生命的終結。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蘇格拉底說:不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到底應該在什麼時候去審視自己的人生呢?

保羅寫道:別因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去做。

記得在小學的課本里有這樣一句話:

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那時的我們只需要背過這段話就行,但是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時候,已經邁向了中年,甚至老年。

有時候無意之間打開手機,發現某個人離開人世,內心感慨生命是如此脆弱,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個先到來,終究每個人都是在時間的跑道上和死神比賽,雖然會輸,但至少一直在跑。

03 自然中的生死

保羅曾經在醫院的婦產科進行實習,見證了很多小生命的誕生;

當他成為神經外科醫生時,又見證了太多的死亡;

當生死交融在一起,似乎感性與理性對保羅而言,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他在《當呼吸化為空氣》中寫道:大多數人從生到死,都是被動的——這是你和你身邊的人需要接受的現實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帶有很大的偶然性,並且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這種偶然性也在不斷的增大。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新生具有偶然性,而死亡卻具有必然性,誰也不能脫身其外。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我們的存在,不過是永恆的生死兩端中,最短暫的瞬間而已

每個人都是地球中70億人類中的一員,而人類只是地球上1000萬物種的一個。而地球是銀河系大約1000億顆行星中的一個,而宇宙一共有大約2萬億個星系。人的壽命只是人類歷史約3000分之一,而人類歷史又只是地球歷史的2萬分之一。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生命只是歷史的瞬間,而且不管我們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對歷史的影響都是微不足道的。

記得陳丹青做客《圓桌派》,提到自己母親的死亡就如同一條狗死去,沒什麼好說的。

保羅寫道:死亡既帶著濃烈的個人色彩,同時又絲毫不帶個人色彩。

對於個人而言,死亡就意味著一切。但是從自然的角度來看,一個生命個體的死亡可以忽略不計。

這就是自然法則,既現實又殘酷。

04 生死的態度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汶川大地震

柴靜在《看見》中記錄了汶川大地震,面對巨大的災難和眾多的死亡寫道:死是一件沒有辦法的事,除了忍受,沒有別的辦法

除了忍受,與死亡和解,與自己和解,誰會有更好的辦法。

正如保羅妻子在《當呼吸化為空氣》的後記中寫道:生與死,誰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們有適應和處理的能力;就算無法掌控,也能因為對生與死的探尋,去尋找人生的意義。

在瑞士蘇黎世有一個“自殺診所”,主要為絕症患者提供死亡的服務。在診所裡面,病人會在醫生的協助下,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拿起水杯和藥片或者打開輸液器的開關,然後在平靜中“安樂死”。至今已有上千人在這個診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對於他們而言,有尊嚴的活著與有尊嚴的死去變得同等重要。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死亡和我們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當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

西塞羅在《論老年》中說道:一個老人既不可以尋求死亡,也不能去拖延死亡;它總會在某個時候到來的,必須泰然地去接待它。

加繆說:死亡是我們無法擺脫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死。歸根結蒂,太陽還是溫暖著我們的身骨。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沒有止境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死態度,並沒有標準的答案。

05 生命的意義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弗蘭克爾

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希特勒統治期間,作為猶太人的他被關在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家人幾乎全都死在了毒氣室裡,只有他和妹妹倖免於難。在集中營裡,弗蘭克爾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在絕望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並且在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說道:

發現生命意義的途徑有:

(1)創造、工作;

(2)體認價值:經由體驗某個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質或文化、愛情等來發現生命的意義;

(3)受苦:因為痛苦被發現有意義時,便不再痛苦了,通過認識人生的悲劇性和克服困境,促使人深思,尋找自我,最終發現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超越。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在《當呼吸化為空氣》中,保羅寫到:生命的意義不只是單純的對金錢和地位的追求而已。在生命的終點線前,回看人對虛名浮華的追逐,會發現這些都只是捕風捉影而已。

即使在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保羅依然堅持在手術檯上去挽救病人的生命,這是他作為醫生的使命,也是人生意義所在。

對於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而言,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

心理醫生畢淑敏說:人生本沒有意義,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人生確定意義。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探索的旅程,在幸福與痛苦中成長,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人生絕筆:詮釋生死

保羅

《當呼吸化為空氣》記錄了保羅與死神鬥爭的一生。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保羅在與時間賽跑,他把自己對生死的認知以及臨終前的醒悟告知世人,希望世人能夠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不要在我的墳前哭泣》

請不要站在我的墳前哭泣,

我不在這裡,我不會睡去。

我是千萬縷吹拂的微風,

我是簌簌落下的紛揚雪霧,

我是田野上低垂的穀穗,

我是朦朧的溫潤秋雨,

我駐足於清晨的安寧,

我流連於飛鳥盤旋的翼間,

那瞬息萬變的靈動。

我是夜間星辰的光輝。

請不要站在我的墳前哭泣,

我不在這裡,我不會逝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