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是不是個好職業?

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妹子問我:哥,運營是不是個好職業

我說:這個問題啊,有點複雜。來,坐下慢慢說。

首先,一個人不太可能一輩子只幹一個職業。其次,職業本身也是有生命週期的。所以吧,咱不能孤立的看待一個職業。

運營這個職業好不好,需要多個維度去透視一下。

一)產業維度——現階段運營的身價最高

人,和其他商品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你的身價取決於市場的需求,而市場的需求是由產業狀況決定的。

移動互聯網剛興起的時候,技術是焦點,比如觸控、語音、LBS,市場最渴求的也是技術大牛。

但技術的窗口期很短,很快各家的技術水平都差不多了,重點變成了產品。比如LBS,既可以做陌陌,也能做大眾點評。大量產品被創造出來,基於不同場景,滿足不同需求。這個時候,產品的身價最高。

到了今天,能試的場景都試過了。再小的需求,都能找到好幾個產品滿足你。產品間也長得越來越像。一個產品、一項業務能不能做起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營的能力。降低獲客成本,提升用戶價值,運營的功力往往決定著產品的生死。

運營是不是個好職業?

所以,目前運營的身價是相對最高的。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下一次產業升級。

二)入門維度——運營的門檻極低

會不會Excel?一條條的翻用戶反饋,整理到Excel表格裡,是運營。

看不看小說?每天泡在論壇裡,看到自己覺得好的內容就置頂,也是運營。

運營的工作涵蓋方方面面,落地執行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細碎的工作。因此很多初級運營,更像是體力活

只要你對行業有初步的瞭解,能熟練使用辦公軟件,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找到一份運營的工作,很輕鬆。

甚至,你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和技能,找到自己做運營的獨特優勢。

比如,汽車專業的,可以去優信二手車、人人車;喜歡讀小說的,可以去掌閱、QQ閱讀;做過校園廣播的,可以考慮喜馬拉雅、得到。

三)發展維度——運營的路越走越寬

你有沒有發現,運營轉產品、市場、商務、品牌都相對容易。

為什麼呢?我們來看下一個“公眾號運營”的全部工作。

- 設計公眾號的按鈕,你得分析場景和用戶需求。這是產品的看家本事。

- 要加粉絲,你要考慮各類加粉渠道,設計投放方式,平衡成本和量級。這是市場的邏輯。

- 和同類的公眾號談互推,資源置換,這是商務的活。

- 通過公眾號內容,潛移默化的影響用戶,在用戶內心植入品牌價值,這是品牌的工作。

所以,運營需要什麼都懂一些,所謂觸類旁通,優秀運營的視野是非常寬廣的,跨界對於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當然,如果你只是每天找些10w+的熱文,改改就直接放上去。這種工作方式無論做什麼,路都不會太寬。

運營是不是個好職業?

總的來說,運營門檻低,未來道路寬,現在又正是行業稀缺的。是個不錯的職業選擇。

聽了這些,妹子很激動:“這麼好!哥你帶我吧!我要做運營!”

別急,這個職業也有一些缺點呀…

一)容易迷失在瑣碎的工作中

運營非常容易淪為純執行

舉個例子。由於戶外下載App成本很高,許多企業做線下推廣的時候,都是把粉絲先沉澱到官微。漏斗模型為:

關注→下載→打開→註冊

現在我們要優化一下這個過程,以提升打開和註冊率。

接下來,我們逐級分析。

1. 關注→下載

關注後會收到自動推送。而用戶下載是需要強引導+強入口的。

之前的引導文案為:

這個文案有兩個問題,沒給用戶必須下載的理由;入口需要用戶去找按鈕。

思考之後,文案變更為:貴客來啦!點擊領取888元紅包!(超鏈接,點擊跳轉領取頁)

2. 下載→打開→註冊

對用戶來說,註冊最麻煩的,要輸密碼。

所以,我們可以簡化註冊流程。改為在領取888元紅包時,要求用戶輸入手機號,然後隨機生成一個密碼,通過短信推送。領取成功後自動跳轉下載頁面。

這時流程就變成了:註冊→下載→打開

激勵用戶下載就變得簡單很多。如果用戶當時並未下載,我們可以在1周、3周、8周後推送短信,邀請他下載拿到體驗金的利息。

分析完畢。

現在我找來新媒體運營小A,說:關注之後的自動回覆需要改一下,因為%¥##%……

小A說:哦,就是加個超鏈接唄。

然後,我找來產品運營小B,說:給產品提個需求,註冊流程需要優化,因為%¥##%……

小B說:哦,就是做個H5唄。對,還有個自動註冊功能。

我問妹子:“你覺得他倆的回答怎麼樣?” 妹子說,“很好啊,運營不就講究落地麼?我看她倆挺踏實的。”

“這個 哦,就是XX唄 的句式很可怕呀!”我拍著妹子的手說。

小A和小B,直接略過了我的分析工具(漏斗模型)和分析過程,把我的話簡化成了一兩個具體執行動作。

也許是他們手頭事情太多,也許是他們思維懶惰。無論怎樣,他們已經在瑣碎的工作中迷失了自我,執行成了工作的唯一意義。

記住“加超鏈接”又有什麼意義呢?產品、業務、用戶和行業環境,都在變化。下次遇到同樣問題,無腦加鏈接就不靈了,怎麼辦?再去找leader問嗎?那你何時能成長為leader,獨當一面呢?

好的leader還會告訴你這個執行背後的決策過程。多少leader,直接甩給你一句,“要加超鏈接!”或者“補貼力度上調20%!”

只專注於執行,就會永遠做初級運營,永遠無法看透問題的本質。

這也是我做這個公眾號的初心,把自己,和大神們的思考方式、方法論展示出來,讓運營人有所依據,有所參考,不再孤獨成長。

破解方式:

1. 關注每個決策背後的思考和邏輯

二)萬年背鍋俠

妹子,開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對結果負責

,這句話只有運營能擔得起。

會議一:

產品發言:我們的需求有XX,具體時間規劃是,下週三完成。大家覺得ok嗎?

技術:做不完,改到下週四吧,得留出測試時間。

設計:大家的設計需求我會逐個完成的

市場:流量這不用擔心,肯定完成。(內心:怕毛,實在不行摻點假量,數據還不好做麼)

大家齊刷刷看向運營:這個月日活達到10w,流水100w能不能達到啊?

運營內心:臥槽??

會議二:

產品A:這個功能我覺得應該做成這樣

產品B:反對,應該做成那樣

技術A:這樣的技術難度有點高,沒那樣簡單

大家齊刷刷看向運營:說吧,做成啥樣,我們都沒你瞭解用戶(內心:反正這個鍋你得背)

運營內心:臥槽??

為什麼背鍋的往往是運營?

因為所有互聯網企業的核心資產是用戶。而用戶的獲取、轉化、留存、變現,都需要在運營手中實現。運營是業務的最後一項環節,也是整個業務的實際中樞

運營是不是個好職業?

很多運營,沒有中樞的作用,被其他人牽著鼻子走,最後慘遭甩鍋。

破解方式:

其實,中樞的身份,即是壓力也是資源

你可以通過活動試錯,推動產品迭代;你可以通過渠道對比,反推市場提升流量質量;你可以通過競品調研,質疑技術能力;你可以通過AB測試,要求設計拿出更好的方案。

什麼?推不動?推不動這鍋就不是我的了。我都說了應該這樣,你偏不做,我有什麼辦法?我也很絕望呀!

或者擔當起中樞的重任,或者麻利的甩鍋。

當然,前提是你的運營能力足夠。

三)缺乏資源是常態

要錢沒錢,要資源沒資源,是很多運營的常態。

尤其是在用戶獲取上。

場景A:

前兩天有個妹子跟我抱怨:總公司做校招,我想跟著做個線下的拉新活動,才TM給批了200塊錢!逼得老孃沒辦法,100印傳單,100租了套玩偶服裝,自己穿上發了一天!老孃都30了,感覺好丟人好羞恥~

場景B:

還有個同學說:產品上線了,讓我們做拉新又不給錢,我們只能去百度貼吧發帖。一天下來編了10多個帖子,第二天全被刪了,瞎忙活。

破解方式:

真正的限制因素,是老闆。這就需要我們採取老闆視角,考慮問題。

場景A:

老闆內心:線下推廣?靠譜麼?要不先給200去試試吧。行的話再放大規模,不行也就損失200塊。

場景B:

老闆內心:做個產品就花這麼多錢,哪兒還有錢拉新啊?我聽人家說,好產品都不用怎麼推廣的。

弄清老闆的想法,就要看方下藥。

線下推廣是否靠譜,調研下同類產品線下推廣的情況,可做參考。這次線下活動,是一次最小成本的實驗,需要哪些元素,要花多少錢,都一一列舉出來,給出預算表。

好產品不同推廣這種錯誤觀念,分兩部分。

1. 是不是好產品?

分析一下用戶轉化留存數據,就能看出來。

2.要不要做推廣?

競品調研,同類產品在各渠道投大概多少預算,多少資源。

資源可以爭取,錢可以要到。關鍵在於,投入的錢和資源,是否能獲得更多的收益。如果你通過競品分析、活動實驗讓老闆看到了希望,他自然會支持你。

老闆都是笨蛋,他們不懂業務。老闆又都很精明,他們關注投入產出比。

獲取錢和資源,核心是向上管理的能力。

所以,運營這個職業也有很多缺點。容易因瑣碎的工作迷失方向;容易背鍋;容易陷入缺乏資源的窘境。當然,這些問題會隨著你經驗的積累,能力的提升逐步解決,但逃不開這段艱難歲月。

歸根結底,運營是不是個好職業?

當然是。

它不會輕易拒絕任何一個有志於投身互聯網行業的人,它在近幾年身價持續高漲,它有著寬廣的職業發展。

但它也需要你付出卓越的努力,在瑣碎的工作中,不忘提升視野;在沉重的壓力下,能擔負中樞的責任;在一窮二白時,仍能積極探索,滿懷希望。

做運營容易,做牛逼的運營,難。

希望大家都能成為牛逼的運營。

作者:孫金龍 字節跳動運營 ,前糖豆運營總監 ,思考事物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