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31換上了正裝,鶻鷹面世已有七年半,進度為何如此慢?

最近,許久不見的FC31再次曝光了了,網絡圖片顯示一架“鶻鷹”出現在沈飛的停機坪上,許多地勤和機械師正蹲在它的腹下進行檢修。從畫面上看,這架“鶻鷹”換上了灰白色的低可視塗裝,不再是黃綠色的工廠原漆。

FC31換上了正裝,鶻鷹面世已有七年半,進度為何如此慢?

FC31最新圖片

雖然在去年,就有很多“預言家”聲稱FC31的3.0版將在2019年底面世,但如今已是2020年3月了,傳說中的“鶻鷹”大改依然沒有出現,而眼前的這架飛機,經過研判依然是“鶻鷹”2.0,只不過是披上了正裝。

FC31換上了正裝,鶻鷹面世已有七年半,進度為何如此慢?

FC31一年前的狀態

實際上“鶻鷹”從2012年10月31日首飛到如今已有7年多時間了,它的出現僅比殲20晚一年,比俄羅斯五代機蘇57晚兩年多,但是它的進度實在太慢了。作為一種大量採用沈飛93方案成熟設計,外形上又沒用多少創新之處的“四代機”,“鶻鷹”的研製速度為何這麼慢呢?通常的說法是它屬於集團自研項目,沒有獲得軍方戶口,所以研製經費不足,無法造出更多的原型機來加快研製進度。

FC31換上了正裝,鶻鷹面世已有七年半,進度為何如此慢?

FC31研製進度確實慢

從表面上看的確如此,世界最早的四代機F22,先後投入8架試驗機,F35則至少有6架試驗機,蘇57是10架試驗機,殲20也有7架試驗機,而FC31迄今為止只有2架試驗機,其中1架還是相當於YF22階段的工程驗證機。

FC31換上了正裝,鶻鷹面世已有七年半,進度為何如此慢?

1.0版FC31只能算是驗證機

不過,如果從更深層次來看,FC31進度如此之慢主要是受制於保守的設計。在發動機遠不如人的情況下,採用類似F22和F35的常規構型,顯然無法超越對手。因為美國飛機的外形設計遠談不上優秀,但是他們有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發動機,所以才能“大力出奇跡”,這條道路我們目前無法複製。而正因為FC31性能無法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所以才不得不一改再改,從而耽誤了大量的時間。

FC31換上了正裝,鶻鷹面世已有七年半,進度為何如此慢?

沒有F35的發動機,複製F35的外形

當然,如果放在世界範圍之內,我們發現無論是韓國的KFX、土耳其的TFX,還是印度的MACA,都和FC31一樣,走了借鑑F35的道路。這種缺乏想象力的設計,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是無可奈何。學不來F35的發動機,它們更學不來殲20的外形,因為帶鴨翼的殲20採用了近乎變態的飛控設計,而且還能將對隱身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這顯然需要深厚的氣動功底。

FC31換上了正裝,鶻鷹面世已有七年半,進度為何如此慢?

不過在國際上,大家都在仿製F35

當然,FC31採用類似F22和F35的常規構型,也並非完全沒有好處,至少外形更勻稱更好看,這種中規中矩的造型在最差的情況下也能保證考60分,避免了不及格的尷尬。而且從國際上看,FC31遠比KFX、TFX們成熟,至少已有2架實實在在的試驗機,而不是無法升空的模型。

FC31換上了正裝,鶻鷹面世已有七年半,進度為何如此慢?

FC31比KFX、TFX們還是要強不少的

和F35一樣,FC31自面世之初就充滿了爭議,無論是上艦還是出口,進度都不夠理想。但是在爭議的背後,大家對我國航空工業進步的認知和期待都是一樣的,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只爭朝夕,遲早會研製出領先所有國家的先進戰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