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安家》最近大火,隨著劇情發展,劇中人物也越來越飽滿。但越看越替房似錦感到不值,一個從小不被待見的孩子,長大後以一己之力承擔了整個家庭的開銷,給弟弟買房子、還房貸,給父母生活費。這還不算完,親媽開口閉口就是“給我100萬!”,這種“有毒父母”真是讓人恨的牙癢癢。

《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劇中有一幕,房似錦爸爸開車撞死了人,自己住進醫院,把爛攤子丟給了年事已高的爺爺。母親潘貴雨則直接打電話讓房似錦帶錢收拾爛攤子。房似錦弟弟只餓半天,潘貴雨就心疼地到處找吃的,但站在一邊替他們解決了所有麻煩的房似錦,已經兩天沒吃飯了母親看都不看一眼!我不知道這樣的父母是否真的存在,但房似錦眼神中的委屈卻戳痛了我這當媽媽的心。

很優秀卻不被父母待見,這事不少見!

1989年的房似錦畢業5年,以她的收入絕對是同齡人的頂配。我們算筆賬,老嚴夫婦買房佣金佣金6.4萬,房似錦收入3.2萬;宮蓓蓓房價1000萬,收入10萬;知否房價1000萬,收入10萬;老洋房價值1.5億,收入75萬;購買低下17層的大哥,保守估計也得近百萬收入。前前後後加起來就近200萬,這樣的收入卻被原生家庭壓榨到連吃飯的錢都沒有,這個無底洞到底有多大,想都不敢想!

《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房似錦這樣的例子其實生活中也不少見!閨蜜月亮父親兄弟二人,她的父親是老大,是恢復高考後村裡第一個大學生,現在也算當地電力系統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月亮說,她們家到現在還擠在一個只有60坪的老破小裡,不是父母沒攢錢,而是家裡大部分錢都被爺爺奶奶搜刮去幫助二叔了。

《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那個扶不起的二叔從小好吃懶做,一直沒有工作,啃了一輩子老。娶媳婦、生孩子、修房子、甚至給孩子找工作都是閨蜜父親出的錢。這還不夠,閨蜜說“爺爺奶奶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們老了,沒本事,你弟也沒啥本事,你就多幫點~’”。閨蜜問我,“

難道優秀的孩子就註定要被那些不上進的兄弟姐妹拖死嗎?是欠他們的嗎?我家那點錢也是我爸我媽辛辛苦苦加班賺回來的啊,爺爺奶奶就真的眼瞎,看不見大兒子的辛苦嗎?”

我不知道怎麼安慰月亮,只能安慰她“爺爺奶奶總不能控制叔叔一輩子吧,會好的!”,但我知道這句話在那一刻顯得多麼蒼白。我不想告訴月亮,她的二叔其實在利用“弱勢效應”情感勒索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也因“富蘭克林效應”越來越重視她的二叔。所謂的“富蘭克林效應”是指,如果父母對某一個孩子付出的越多,就會變得越願意繼續付出,內心就越喜歡這個孩子。

為何明明很優秀卻不受父母待見?

不管是房似錦,還是閨蜜的父親,他們無疑是兩個家庭中最優秀的那個。“優勝略汰”這是《進化論》告訴我們的道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弗蘭克·蘇洛威(Frank Sulloway)在《天生反叛》一書中曾說:父母會更偏愛那些有能力的後代,因為這些孩子會更大可能的傳遞自己的優良基因,也有更多的機會生存下去。

《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但為什麼生活中卻總有那麼些父母,對優秀的孩子不聞不問,反而對更弱勢的孩子疼愛有加?這並不符合生物的進化論,不是嗎?

首先,我們從心理學來分析,家庭養育中的“弱勢效應”

其實,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也是可以解釋的。父母疼愛優秀的孩子,這在心理學上被叫做“老大效應”,是指父母會更愛那些優秀基因攜帶者。

但那些能力不佳的孩子也想獲取父母的關注,於是便產生了“弱勢效應”,即這部分孩子會放大展示自己的柔弱和需要被照顧的意願,用弱小無助來贏取父母的愛和關注。這種策略看似違背了“優勝劣汰”的生存規則,但實則是在利用人的同情心,大打情感牌。

《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也分析過這種現象。所謂的情感勒索是指,情感施暴者以自己一己之需利用情感控制,迫使對方做出讓步的行為。

而在家庭教育中,這種處於弱勢的孩子會利用自己的弱勢地位,採用“病態化”和“聯合陣線”的方法,強迫父母更加關注自己。病態化是指,弱勢群體只要給自己扣上一個“不正常”的帽子就可以了;而“聯合陣線”則是指由於自己能力不足,便藉助外界力量共同情感勒索。

比如,處在弱勢的孩子(不排除“裝弱勢”),會逐漸放大自己的無能,就像房似錦的幾個姐姐和弟弟,他們一面在母親潘貴雨那表現的很弱雞,另一面又聯合起來鼓吹誰有本事就讓誰負責。再加之潘貴雨本就是個重男輕女的主,房似錦的家庭地位到現在這種狀態也就不足為奇了。

接著,再用生物學“內含適應性理論”來看看房似錦的不幸

雖然父母偏愛“弱者”看似違背了“優勝劣汰”的原則,但英國學者

漢密爾頓(Hamilton),在1964年提出的“內含適應性理論”(Inclusive fitnesstheory),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這個現象。

“內含適應性理論”是建立在基因“整體考慮”的可進化性上。它是將動物的利他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全部換算成一個可以反映基因適應性的一個“模擬量”,然後計算利他行為所帶來的最終結果是增加還是減小。模擬量可參考下圖:

《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比如,房似錦和其他兄弟姐妹,作為父母的基因拷貝者,在潘貴雨這裡都佔了50%的遺傳相關度,假設他們的模擬量值為10,那麼兄弟姐妹每個人的得分都是5分。但在重男輕女的潘貴雨那,兒子才是自己的基因傳遞者,一旦兒子生了孫子,就會再增加2.5分。而房似錦這種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然加不上這2.5分。兒子得分7.5,房似錦最多得5分,相比其他姐姐房似錦又不在身邊,對她潘貴雨就沒有任何投入,所以你看,房似錦從一開始就註定是犧牲者。

多子女家庭父母的偏心必不可免,我們要如何尋求平衡?

加州大學人類發展學教授凱瑟琳·孔戈爾(Catherine Conger)做過一項實驗,他發現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承認自己會偏愛某一個孩子。但參與實驗的人員認為,父母實際偏心的概率要比這個更高。因為在研究人員實驗過程中,父母總是儘量掩飾自己的偏心。既然父母偏心不可避免,那麼我們要怎麼在家庭中尋求平衡呢?

在《情感勒索》一書中,蘇珊給出了擺脫這種家庭勒索的方法,我們可以使用S-O-S策略,分別是:停下來(stop)、冷靜觀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第一步,停下來(stop)偏愛的父母總會急切的表達自己的訴求,要求那個不被疼愛的孩子儘快滿足,比如,逼著房似錦要100萬的潘貴雨。在她的一番狂魂亂炸之下,房似錦被搞得暈頭轉向,不得不去找翟老闆借錢。但從翟老闆讓房似錦陪客戶來看,他也不是什麼好鳥,如果一步步陷下去,房似錦只會萬劫不復!

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我們留給自己一點思考的空間,遠離被逼到沒有退路的死衚衕。停下來、換個地方,比如,房似錦完全可以告訴潘貴雨:“我現在沒有這麼多錢,你要100萬我現在沒有辦法給你,你讓我想想”,現在策略上緩和住潘貴雨的情緒,省的她一時衝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第二步,冷靜觀察(observe)

:停下來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給自己留出時間和空間冷靜觀察,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這場毫無親情的交易。蘇姍說我們之所以會一次次被操控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我們害怕家人會失望,認為自己能力強就有責任幫助能力弱的兄弟姐妹,如果不幫就會有深深的罪惡感。

但其實只要我們停下來冷靜觀察,就會發現也許這一切都不是我們的錯!觀察的時候可以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對方到底想要什麼?”、“他提需求的目的是什麼?什麼態度?”、“我為什麼要妥協,在害怕什麼?”、“如果不答應會對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等等,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審視這場交易。就比如房似錦,完全可以掛了潘貴雨電話問問自己,“到底在怕什麼?是怕沒人照顧她最愛的爺爺嗎?如果是,有沒有什麼別的解決辦法呢?”

《安家》房似錦年入百萬 卻被親媽勒索沒錢吃飯 如何擺脫有毒父母

▼第三步,制定策略(strategize):偏心的父母很擅長利用情感矇蔽孩子的眼光,但如果我們能拋開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那麼就很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決問題上,這樣才能徹底擺脫偏心父母的控制。

偏心父母的本質是無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一味索取,這個時候孩子要做的是拋開內心深處的不安,撥開迷霧直視對方,告訴他你的解決策略。就比如房似錦,完全可以告訴母親潘貴雨:我沒有義務幫弟弟買房還貸,但奉養爺爺是我的責任,你們如果照顧爺爺我會承擔你們的生活費,如果不照顧我會請人照顧,但不會給你們一分錢!

跟人打交道就是這樣,只有我們內心有自己的策略,才能不受對方控制

總的來說,多子女家庭總會有一個或兩個孩子感到不公,這時不妨用S-O-S策略尋找一種關係上的平衡。試著拋開那些所謂的恐懼、罪惡以及責任,讓自己坦然直面問題本身,不卑不亢 不過分自責,也不太過偏激。對待無理的要求,會果斷拒絕。愛自己,也愛周圍那些愛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