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

另眼看商南

作者/徐志順

商南是好人之鄉,是“牛人”之鄉。

商南“牛人”多。

不論你到菜市場買菜,到畜牧市場買豬販狗,還是進山入村瞎逛蕩,說不定你遇到的買菜大媽、劁豬騸狗大叔,就是個身懷絕技的“牛人”,還說不定是個“非遺”傳承人呢。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商南人的共性,含蓄、深沉、低調。有本事,不輕易外露,看起來其貌不揚,肚子裡有“貨”。所以,你到了商南,千萬不敢“耍得大”。你說你是歌唱家、音樂家、畫家是吧,你是什麼專家是吧,不是糊弄你,你先別牛,這“家”那“家”商南都有,啥“家”都不缺。毫不誇張地說,你瞅一瞅那正在耕地的牛,它也是滿身的藝術細胞哩,耕地累了,昂首長叫一聲,都有音樂的美感,如果不是親眼看到牛叫,你還以為是男高音歌唱家在“吊嗓子”呢。就連農夫扶著犁把,放一個響屁,它也擲地有聲,不同凡響,接地氣,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絕不像有些人直進直出,沒聲沒味兒,沒有節奏感。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移民之鄉

商南是個移民之鄉,民間“牛人”多。

商南人先祖來自四面八方。近一點的河南、湖北,稍遠一點的山西、安徽、江西、湖南、四川、重慶,再遠一點的甘肅、內蒙等,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在商南,往往“隔山不同腔調”“隔河兩個習俗”,距離很近的兩個村,語言、風俗、習慣都不相同。商南大多數地域是丘陵、山地和丹江河谷,沒有很開闊的平原,只有小盆地、河灣以及溝岔緩坡地適合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下,只適合於共融共生、鄰里相幫、和諧相處的小群體,難以形成影響廣泛、盤根錯節、歷史悠久的大家族、大集團。一個村子裡住著好幾個姓,基本上是多姓分立,沒有一姓獨大。各家戶之間,實力比較均衡,貧富差距不大,沒有欺小凌弱的強權霸道,沒有對宗族富豪的依賴,也沒有裝窮賣傻、貪佔小便宜的自私和狹隘。他們更注重家庭的獨立自主、個人的埋頭苦幹、艱苦奮鬥。說到底就是不吃“霸王餐”,不吃“軟飯”,個個“靠實力吃飯”、“靠本分吃飯”。這種“小區域”的“大融合”形成了他們“和氣包容、本分實在、能背憨,獨立自主、低調能幹、不張揚”的性格。

“大山出鷹鷂,高手在民間”。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商南的先祖們在移居商南的時候,把他們所有的風俗習慣、歷史傳統、先進文化、手藝絕活都帶來了,而且代代相傳、不斷演進。銀匠、銅匠、鐵匠,石匠、木匠、篾匠,什麼質地的東西,在他們手裡,都能捯飭成實用品、工藝品。就連秸稈、麥草,也有人能把它整成奇妙的藝術精品。可以說商南是個小地方,但包容了全國人文大薈萃,通過這個“小窗口”,你能看到全國文化的影子。

有一種烙畫的絕活,有人能在筷子上烙出“一百單八將”,而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想當年,筷子買到人民大會堂。有人在藥葫蘆上燙出“封神演義”,看一串串葫蘆,就是在讀一部長篇小說。元宵節舞獅子、玩龍燈、搞燈會,那就是紙紮、剪紙、社火等民間藝術的盛會,各種絕活都會拿出來曬一曬,交流切磋,一比高下。

當年在縣劇團有一位名震江湖的“口技姚”。他就是祖傳的口技絕活。那時縣劇團表演節目,他的口技是必上的,並且安排在黃金時段。他在表演時,就一個人,一把扇子,一張桌子。只要他一張嘴,要啥有啥:早晨一隻鳥獨鳴,然後引發百鳥齊鳴,又有兩鳥因爭風吃醋而打架,一鳥打贏,趾高氣揚得意“呱呱呱”鳴叫,去享受愛情,一鳥大敗, “嘰……嘰……嘰……”絕望悲鳴,垂死掙扎。還模擬飛機啟動升空,空中大戰,槍炮齊鳴,一架飛機中彈,在一陣刺耳的怪叫聲中墜落,猛然觸地,發出強烈的爆炸聲,一架凱旋而歸……那時我看了他的表演,簡直佩服得五體塗地,很想掰開他的嘴,看看裡面是咋長的,是不是多一些窟窿拐角。當時我唯一的心願就是能拜他為師。可惜他傳內不傳外……我沒有弄明白他是怎樣把聲音弄出來的,我嘗試了多少次,也只能發出“噗噗”的聲音,“空中大戰”實在是太刺激了!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泥人程”是搞泥塑的“牛人”,在商南小有名氣。他家裡大大小小的泥人擺了一屋子,他平時就和這些泥人生活在一起。據說闖王寨的“闖王十八騎”就是他塑的。在今年防控疫情期間,他又得到靈感,塑了個“國之南山”,鍾南山院士憂國憂民、負重前行,深邃而凝重的目光,惟妙惟肖。看一眼雕塑,彷彿走進了鍾院士的內心世界,讀懂了一本厚重的書。

商南有人愛唱豫劇、河南梆子,有人愛唱湖北、湖南的花鼓、小調,也有人愛唱安徽的黃梅戲,眉戶戲、越劇、京劇等都有市場。在商南都能找到有代表性的能人、名角。如果搞一次全縣文藝匯演,那簡直不亞於央視舉辦的“春節大聯歡”,唱的、吼的,蹦的、跳的,扭的、搖的,各種節目形式應有盡有,真是百花齊放,好戲連臺。這些先祖們從故鄉帶過來的“老腔老調”,是他們的根,商南人不會忘記,也永遠不能忘記。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文化之鄉

商南是個文化之鄉,文化“牛人”多。

秦時“商山四皓”的甪里先生在商南雙巔隱居;唐代韓愈、杜牧等一批大文豪在商南賞風觀景,吟詩作賦;宋代開國帝王趙匡胤在這裡縱馬揮劍,失馬擋馬,流傳佳話;闖王李自成在這裡娶妻生子,厲兵秣馬,東山再起。商南文化根深葉茂,到處都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商南是個臥虎藏龍之地,不敢說遍地“臥虎”,但說不定啥時候就碰到一條“藏龍”。

有一次下鄉,聽說村子裡有一位百歲老人,我們就去拜訪。這是一位又聾又瞎的老人,穿著普普通通,住處和屋裡擺設也普普通通,完全和普通人沒有兩樣,但他卻是一位抗日英雄,立過多次戰功,參戰證書和獎章、紀念章擺了一大行!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商南是一片紅色的土地,“紅色牛人”也不少。有人給賀龍、徐向前元帥、徐海東大將牽過馬,有人給李先念主席和程子華同志站過崗,有人救護過紅軍傷員,有人參加過商南起義、前坡嶺戰鬥。

商南作詞“牛人”當屬譚學禮同志,創作幾十首歌詞,曾與著名歌曲家趙季平、著名歌唱家譚晶合作,把金絲峽唱得國內外都享有盛名。小說“牛人”姚家明同志,發表的小說、出版的書摞在一起有一米多高,粉絲大概有好幾噸,好幾家影視公司要把他的小說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他還挑三揀四的給人家論名氣排隊呢。胡中華老師擔任省內外多家文學期刊主編和編輯,與全國多位散文大師聯合出版散文集,聽說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國外都很暢銷。劉高峰老師書法堪稱一絕,在香港世界貿易博覽會上,主辦方請他在開幕式上現場表演書法,他潑墨揮毫,將書法、太極、劍術融合一起,書法之中又有武功,文筆之中透著俠氣,那氣勢讓觀眾歎服,幾位老外嘉賓爭著高價購買他的作品,可他還是無償贈送給主辦方,體現了商南人共有的重義輕利的豪爽……

“陝軍東征”是當代陝西的文化現象,由於地連三省,商南與周邊省市縣文化交流十分活躍,經常“東伐西討”“南征北戰”。商南文聯組織“出征”,禮節性給對方介紹團隊成員的來歷和名頭,嚇得對方吃飯時咋都不敢坐上席。

商南人崇尚文化,熱愛文化,很有“全民崇文”的味道。文化陣營日益強大,實力日益雄厚。就說這次抗擊疫情期間,各種文化平臺空前活躍,作家協會、書畫協會、朗誦協會、民間文學協會各種協會各自發揮優勢,大量的新作品不斷湧現。我在各類平臺上看著他們發表的作品,不敢說件件都是大作、佳作,但他們為抗擊疫情宣傳、獻力的熱情讓我讚歎,似乎覺得現在的商南,到處是詩人,遍地是作家!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美女之鄉

商南是個美女之鄉,“美女牛人”多。

這一點毫不誇張。歷史上“四大美女”的形象在商南都能找得到。你要是在機關或社區門前轉悠,冷不丁就走出一個“小燕子”或“紫薇”,甚至是兩人手牽手雙雙飛出。

金絲峽美女形象大使在參加全省大賽時,把所有的評委都征服了,觀眾鼓掌手都拍腫了,大賽結束第二天金絲峽門票銷售暴漲,管委會不得不按照最高接納量限制了售票。好些老外看著美女導遊眼睛都直了。回到住處,別人問到金絲峽風景怎麼樣,他們用生疏的漢語說:“金絲峽,美女,好看!真好看!”大拇指伸直了都不知道往回收!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縣劇團更是美女如雲。改革開放初期,內地經濟不發達,縣劇團日子過不下去,劇團裡一些有頭腦的演員組織起來,創建了個“商南歌舞團”到深圳、廣州去闖世界。開始很是吃不開,只能在市區以外的農村搭“地繃子”演出,看的人少,有時觀眾沒有演員多,票價也賣不上去,幾乎連吃飯、住宿都很成問題。後來遇到當地一位策劃公司的李總,他說,你們劇團底子很好,美女個頂個,這麼好的資源,你們沒有利用好,就是缺乏包裝。是的,商南人不善於包裝,最缺乏的就是包裝,甚至到現在這都是一個短板。當時他提出要與劇團合作。“商南歌舞團”正處於無路可走之時,見到這根救命稻草,哪能不抓。李總是個敢吹敢冒的大手筆,再則那時各方面管理也不是很嚴,註冊公司拎個皮包就能註冊,所以當時出現了大量的“皮包公司”。李總首先從名字上改起,叫“長江歌舞演藝公司”(後來又更名“華夏歌舞演藝公司”),氣勢上就壓倒一切。對宣傳廣告更是在演員名字前加上了“×××的孿生姐姐”“×××的小師妹”“×××的關門弟子”……把名劇大佬,當紅歌星和京劇、豫劇、粵劇等名角前輩都拉扯了進來,又增加了一些背景、樂器和特效裝置,一下子“商南歌舞團”華麗轉身,在深圳演出場場爆滿,門票漲到好幾百元,美女們上臺一亮相,臺下掌聲、歡呼聲不斷,有一位演員長得特別像《紅高粱》裡的九兒,也是“臺柱子”,每次謝幕三四次都下不了臺,觀眾喊著“九兒!九兒!”震得劇場頂子上的灰塵都往下落。觀眾熱情真是太高了,誰在現場都會激動地心臟往肚皮子上撞。那場面絕不亞於國際一流團隊的演出。歌舞團美美地在深圳、廣州火了一把,那時候,商南的美女就走出了商南,走向了全國……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創業之鄉

商南是個創業之鄉,創業“牛人”多。

商南人能吃苦,敢幹事,說一不二,幹事有頭有尾,想幹就能幹,能幹就幹成。

茶葉產業“牛人”張淑珍,愣是四十年初心不改,致力“南茶北移”,創造了北緯33度全國最北端優質茶葉的傳奇,改寫了茶葉生產史。

旅遊開發“牛人”團隊,將一個原始峽谷、不名之地,開發建設成為國家“5A”景區,迎來世界各地遊客,享譽全球。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有一群“牛人”,他們帶著外出務工掙到的資金和經驗,帶著執著和回饋家鄉的熱情,回到商南,入駐“返鄉創業園區”,辦起了企業、工廠,當起了老闆,放飛自己人生夢想。

有一群“牛人”,他們美化亮化了長新路、濱河路、育才路,修通了世紀大道、迎賓大道、北環大道,建起了水晶廣場、火車站廣場、文化廣場,建成了濱河公園、鹿城公園、天鹿公園,把商南縣城建設為楊柳依依、四季花香,靈秀之都、“水韻江南”,獨具特色、別具風味的“天然氧吧之都”、“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旅遊城市”,“國家文明城市”。

還有一群“牛人”,他們攔住了丹江水,建起了美麗的蓮花湖;拆除了棚戶區,建起了仿古風情街;在商南大地上建設出了一批國家級“美麗鄉村”、“旅遊名鎮”、“特色小鎮”。他們匠心打造一批“國字號”招牌,還有更大的“野心”,他們制定並實施了“一心三帶五協同”發展戰略,把商南融入世界大視野,推向國際大市場,帶領商南人民朝著更加廣闊的前景,按下“快進鍵”加速前進!

商南人——真牛!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另眼看商南(陝西商南/徐志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