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學生畢業找工作究竟有多難


除了黃鶴樓、武昌魚和熱乾麵聞名全國之外,武漢也被稱作大學之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武漢是全國大學最多的城市。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給武漢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了新鮮活力;同時由於供大於求,武漢大學生在本地求職時,容易陷入廉價勞動力的被動局面,造成了大學會人才都外流至北上廣等有吸引力的一線大城市的局面。

眼下已經是三月中旬,即將進入四月。在家發愁的不僅僅是失去收入來源的上班族和中小企業老闆,一直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們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開學日期一再延期,寫論文無法去圖書館查資料,論文答辯也是困難重重,畢業遙遙無期。


2020年應屆畢業大學生找工作面臨的壓力

2011-2018年大學生畢業人數統計

2017年中國大學生應屆大學畢業生795萬,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 2020年全國大學生應屆畢業生人數高達860萬人,再創歷年新高。筆者不由得感嘆:這一屆大學生找工作真是太難了。

1. 畢業大堵車,百萬學生難畢業 受疫情影響,開學時間一再延期,導致畢業設計、畢業答辯和畢業手續無法推進。拿不到畢業證書,不能順利如期畢業的話,就會錯過今年企業招聘用工的高峰期,以至於影響今年下半年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好單位已經招滿了,差強人意的又不想去。

2. 僧多粥少,招聘崗位少,競爭人數多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860萬大學生都會在六月份到七月份之間陸續畢業。而企業提供的招聘崗位會較往年減少30%-40%,應聘者增加了,反而提供的崗位少了。這會導致以前10人競爭1個崗位,變成了20人甚至30人競爭1個崗位。

3. 企業用工成本降低,大學生薪資待遇差強人意 如果把大學生比作商品,那麼用人單位就是買家。由於供需不平衡導致的買方市場,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和縮減開支會減少同等崗位的待遇,比如以前5000元的崗位,現在只會開出4500元的待遇,即便這樣,還是會有很多人應聘。

4. 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 2019年,資本寒冬下,萬科高喊“活下來”,看似誇張,其實是無奈。經歷這場疫情,對企業而言,活下來熬過這次危機總比破產倒閉好;對大學生而言,先找1份感興趣工資待遇尚可的工作,先穩定下來比較重要。

5. 高不成低不就成普遍現象 大企業對人才的綜合要求非常高,中小企業能存活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經歷了空前的企業危機,還能出現在招聘市場上的企業已經不多了,開出的待遇肯定沒有往常好,因此今年的大學畢業生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總體而言,今年大學生畢業找工作的難度是歷年來最高的,又碰上這次疫情。企業大量縮減招聘崗位與數量龐大的畢業大學生就業形成主要矛盾。但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也不用太急躁,學校、家長、老師、企業和政府都會充分考慮到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問題會做出相應的調整。畢業生需要做的一點就是要適當降低求職預期和做好畢業的相關工作。

船到橋頭自然直,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還存活的企業都是有實力的,疫情幫助畢業生海選淘汰掉了一小部分的企業,這說不定也是另外一種小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