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比爾蓋茨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引言

最近在參加一個讀書訓練營,30天讀10本書,第一本書就是《終身成長》。

作者是卡羅爾·德韋克,她是斯坦福心理學的教授,她的名字於我們而言,或許沒那麼出名。

但是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親自寫了篇文章推薦這本書。

這本書講什麼?

這本書把我們的行為習慣,和他人之間的關係等等,都總結成兩種思維模式。

第一種,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固定型思維模式。

第二種,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培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同樣的一天,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反應

小王抱著精心準備的PPT去上班,路上堵車導致遲到了,在公司會議上上司也沒有采納他的PPT,並且貶低的一無是處,下班後,又發現車子還被警察貼了罰單,回到家想和朋友打個電話訴苦,卻沒人接。

  •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怎麼想?

他會覺得這一天倒黴透頂,我的努力全部白費了,我真的是個失敗者啊,生活真的不公平。

  •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怎麼想?

我要更加精心的去準備PPT,早點起床準備,下次車子不要違停,或許朋友剛好有急事。

  • 這並不是讓大家判斷自己是成長型思維還是固定型思維。

而是告訴大家,成長型思維的人即便生活很糟糕,心情很沮喪,也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他們會直面風險,無懼挑戰,並繼續勇往直前。

而固定型思維的人會把當下發生的事情,當做衡量自己能力和價值的一個標尺,他們會挫敗,會懊惱,從而放棄。

《終身成長》比爾蓋茨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作者是如何論證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呢?

  • 美國電影《為人師表》

美國的學校和中國的學校區別更大,好的全是私立學校,差的學校吸毒打架鬥毆是常事。

加菲爾德高中就是後面這樣的學校,地處於洛杉磯,被認為是當地最差的幾所學校之一,學生大多來自於貧困家庭。

一般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生拒絕學習,老師也會敷衍了事,直到傑米·埃斯卡蘭特的出現。

別的老師關注的地方在於學生這麼差還不願意學我怎麼教的會?

他關注的是我要怎麼去教?思考的是我要如何教到最好?

最後他不僅教會了學生微積分,還帶領學生在全國數學考試中取得了前幾名。

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這位老師非常明確自己的目標,我要如何去教會他們,我相信他們是可以成長的,會從自身出發去考慮問題。

《終身成長》比爾蓋茨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如果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老師呢?他會把問題推脫給別人,是學生笨,是學生不願意學習,他們拒絕學習,並不是我不會教,也不是我不願意教。

為什麼要從自身出發呢?

  • 小時候學習漢語時的我們為什麼覺得簡單?

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學習漢語是不是很簡單?這是為什麼?

因為學習漢語時,我們還小,不在乎錯誤,我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的說,我們也能做到不恥下問,毫無顧忌。

《終身成長》比爾蓋茨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被嘲笑了沒關係,我們小孩子要成長,這是必經之路,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 青少年學習英語的我們為什麼覺得難?

等我們到了初中學習英語時,大部分人是不是都覺得困難?

中國漢字有八千多個字,可以組成很多很多詞語,而英語才3000多詞彙,按道理來說,漢語更難,或者漢語英語的難度平分秋色。

如果按固定型思維,人的聰明才智是一成不變的,那為什麼漢語學起來絲毫不費力氣,而英語難於登天?

那麼按照成長型思維,我們青少年時期肯定比小時候聰明瞭許多,可是為什麼也覺得英語難呢?

因為我們不敢說出來,不敢去問,害怕被嘲笑,害怕被人說不聰明,於是不懂裝懂,最後真的就不會了。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終身成長》比爾蓋茨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孔子到了太廟,每件事都要問,有人就說:誰說這個人懂得禮啊?這個人到了太廟什麼都要問別人。

孔子聽說後說道:不懂就問,這就是禮啊。

這就是成長型思維,孔子雖然博學多聞,但是他知道學習是一個學無止境得過程,不懂得東西,要做到實事求是,不恥下問。

我們能從書籍中得到什麼結論呢?

  • 我們既有固定型思維也有成長型思維

①我可以學習新事物,但是我的智力水平是無法改變的。

②我的智力水平無論怎麼樣,我都可以大幅度改變它。

上面這兩句話大家認同嗎?如果認同得話,那麼我們把“智力”換成“體力”呢?

①我可以學習新事物,但是我的體力水平是無法改變的。

②我的體力水平無論怎麼樣,我都可以大幅度改變它。

換成“管理能力”或者“溝通能力”呢?

①我可以學習新事物,但是我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水平是無法改變的。

②我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無論怎麼樣,我都可以大幅度改變它。

更換之後,大家還認同嗎?

通過上述幾個個人能力得變換,大家認同那些不認同那些?

  • 我們為什麼會有固定型思維?

在遭遇挫折,失敗時,固定型思維會告訴我們,放棄吧, 這樣就能避免了挑戰和失敗,他起到得作用是保護我們,讓我們有安全感。

《終身成長》比爾蓋茨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我們要如何去改變呢?

  • 當工作遇到挑戰時

不要說:這個我不會,我做不好這件事情。


應該說:我可以試試,可能現在做不好,但是後面我一定會越做越好。

  • 當生活遇到困難時

不要說:這太糟糕了,怎麼這麼困難啊。


應該說:再試試,多花點時間和精力,我一定可以做到。

  • 當我們想放棄時

不要說:我好像做不到,算了,我不做了。


應該說:有問題克服問題,我一定能夠找到方法解決的。

  • 當我們想否定自己時

不要說:別人就是聰明,別人做起來就是簡單輕鬆,我不行。


應該說:別人是怎麼做的?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做法?我更加努力堅持的去做呢?

  • 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成功時

不要說:我已經做的很好了,不要強求了,這已經是我最好的表現了。


應該說:我還可以做的更好,只要我更加努力的去做,就能在提高一點。

看到最後,大家也應該知道了不要說的是固定型思維,應該說的是成長型思維,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讓自己在面對一切事物面前,更多的用成長型思維去判斷和思考。

你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