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普通人如打破格局的思維工具(乾貨)

解讀《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普通人如打破格局的思維工具(乾貨)


介紹書前,需要先講講美團的創始人王興,因為他用行動實踐了書中的內容,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很多人都曾抱怨過:“不懂美團,看不到美團的邊界在哪裡?!”


2010年創立的美團網,美團經歷了 4 大戰役,分別是:團購、餐飲、外賣、酒旅。

對抗的都是當時頭部老大:拉手網、大眾點評、餓了麼、攜程。

就在2018年,還耗巨資收購摩拜,涉足共享出行領域。


美團連續破界的背後,是一個叫王興的男人。

創辦美團之前,王興可以說是一個連續創業失敗者了。


王興經營哲學的背後,就是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當所有人,都在玩著一場有限遊戲時,王興玩的是一場無限遊戲,所以他才能頻頻跳出邊界,做出別人覺得匪夷所思的舉動。


下面是王興專門為書寫的推薦

有本書對我蠻有影響的——叫做《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遊戲卻是在和邊界,也就是和“規則”玩,探索改變邊界本身。實際上只有一個無限遊戲,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邊界。與之相比,其他的邊界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人人網、美團網、飯否網創始人王興

而且不僅僅是王興,還有很多名人為這本書站臺,其中還包括了《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還有滴滴的創始人程維。

解讀《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普通人如打破格局的思維工具(乾貨)


接下來就翻開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可以讓那麼多商業領袖推崇備至。

解讀《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普通人如打破格局的思維工具(乾貨)


《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知識脈絡整理


這本書的定位

首先,有限遊戲與無限的遊戲,其實是一套高級的思維模型。

這裡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思維模型。

用成甲老師的話就是:

思維模型就是思考問題的套路。

你每思考一個問題,你都要有一個程序,都要有一個方法。

思維模型就是這個程序、方法或模式。


思維模型大概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經驗總結:

一些具體的經驗,方法,流程,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有效。例如 利用“FFC”方法與人建立關係

(FFC 是一種夸人的方法)


中間層:方法論:

基於行業經驗或者是實證研究的,它是一個相對於大樣本的有效理論或工具。例如 SWOT 分析。


最底層:原理型:

長期的宏觀尺度的有效,是重要學科的重要原理。例如:第一性原理。

解讀《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普通人如打破格局的思維工具(乾貨)


所以,如果你是希望拿來直接用,或者學習方法論的同學,這本書恐怕就要讓你失望了。


這本書是原理型的,是一本偏哲學的書,不是拿來就能用的,其中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方法論,是一本宏觀的指導性的書籍。


書中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就是——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


  • 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包括下盤棋、跟人吵個架,經營一家企業、發起一場戰爭等等。這種遊戲的特點是分出勝負就結束。
  • 無限遊戲是以延續為目的,比如婚姻、文化、宗教還有生命等等,在延續的過程中會產生出無數種可能性和結局。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有邊界

有限遊戲有三種邊界

  • 時空邊界:也就是說有限遊戲在時間和空間上是有限的。工作的截止日期、農田的面積、建築的空間、人們的國籍等等。在這些場景中遇到的都是時空邊界。
  • 資源邊界:有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可以投入到某一場“遊戲”中。公司規模多大、員工幾人、有多少設備。當然你的對手有多少資源,也是在這個邊界的考量範圍內。
  • 規則邊界:有限遊戲是為了取勝,如果在遊戲的過程中改變遊戲規則,那麼還怎麼評判誰是勝者、誰是輸家呢?下棋不能悔棋,社會運行需要法律,這些都是規則邊界。


金句:

1. 當一個人被他人以頭銜相稱,人們的注意力便放在了已經結束的過去,關注的是一個已經終結的遊戲。

2. 我們直接以姓名稱呼彼此時,開放了所有能讓彼此關係變得深深互惠的可能性。我們既無法預測彼此的未來,又讓彼此的未來交織在一起,充滿無盡可能。

3. 沒有一個人能獨自玩遊戲。一個人不成其為人,沒有群體,便沒有自我。

4. 變化是我們人之為人的持續性的一個基礎。只有能夠變化的,才能夠持續下去。

5. 我是我自己的天才,是我說的話和做的事的創造者。

6. 沒有人已經足夠富有、足夠光榮、足夠被讚譽。

7. 一個人身上的特異性與驚奇性並不會對另一人產生壓制。你身上的天才,會激發我身上的天才。


書的大體知識性的內容就列完了,接下來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理解。


解讀部分


收穫 :無限遊戲的思維,能幫助我們打破邊界,提升格局。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疑問:“格局很重要,但要如何提升呢?!”

其實我之前說的不太對,這本書不僅僅是指導思想,其實也可以做為提升格局的工具。


格局其實就是每個人認知的邊界,而這個邊界幾乎是牢不可破,所以才有了階層的說法。

而“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這樣的思維方式,其實就是能幫助我們打破格局的工具。


當你用這種視角去看的時候,會發現:

有限遊戲是慾望驅使的追求。

無限遊戲是理解和拓展邊界的過程。


人是在有限遊戲中塑造自我,在無限遊戲中尋找自我。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但絕大多數人只能看到眼前的“有限遊戲”,看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卻看不到最終無限的那部分,人生應該追求“從心所欲,不逾矩”。


每個人都是思維的囚徒而不知自,這個囚籠就是我們的格局,我們能力的邊界,我們認知的極限。

然而大部分人,都感受不到囚籠的存在,被束縛而不自知。

只有一小部分人,發現了囚籠,並不斷的掙扎著突破束縛,擺脫有限遊戲的規則,破界而去。


解讀《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普通人如打破格局的思維工具(乾貨)


對書的補充:

在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之間,還有一個“空擋”,這個空檔就叫做:“意義”。

有限遊戲可以獲得成就,無限遊戲可以尋找自我。


那在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之間是什麼?

是意義。


你一定有這樣的體會,深夜不停的刷抖音,怎麼也停不下來,一直要刷到眼睛睜不開為止。


為什麼停不下來,停下來一場有限的遊戲真的就那麼難嘛?抖音的內容就真的那麼好看嘛?


不是的,停不下來,不是因為內容有多吸引,不是因為遊戲有多好玩,只是因為害怕。害怕停下來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都不再有意義。


眼前的遊戲雖然不再有趣,但只要玩就多少還有點存在感,一旦停下,卻沒有新的遊戲替代,我們立刻就會被空虛侵蝕。


所以書中的一個觀點,其實我是有保留的。

無限遊戲也是有門檻的——我們只有找到人生的意義,才有資格玩“無限遊戲”。


很不幸的事,這個時代的“有限遊戲”——抖音、遊戲、社交等等,這樣的消磨性娛樂太多了,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無意義”的痛苦,卻也讓人們越來越難以下定決心去尋找意義。


解讀《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普通人如打破格局的思維工具(乾貨)


如何玩在日常中用到“無限遊戲”

回到現實中,如何用“無限遊戲”的思維呢?

最近日本紀錄片《窮忙族》。片中有一個34歲的臨時洗車工——小山良人。

他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了,期間換過20多份工作,大多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短期工作,拼命工作也不能增加收入,學不到技術,最後只能輾轉各種工作場所打零工。


可悲可嘆也可憐,在職場打拼多年,但還是和職場菜鳥一樣,只能打醬油;

在公司沒有成就感,也無法獲得升級的機會;

即使每天都很忙綠,但做的都是毫無意義的事情,也得不到回報。


職場中總有一些“萬金油”式的崗位,接觸的方面很多,什麼事情都能沾邊。

同樣的“萬金油”,卻有兩種不同的命運:

一種是成長為獨擋一面的地方大員;

一種是停留在打雜的小職員上。


之前的區別就在於:

1、 總經理型“萬金油”,他們玩的是一局更大甚至是無限的遊戲。遊戲中,刻意的管理過自身能力,將能力有計劃的關聯成體系,能綜合在一起為某項任務或目標啟用


2、 而打雜型“萬金油”,玩的是一場場分散的小遊戲。

能力是分散無序的,只能靠直覺下意識的行動,無法綜合在一起應用


以後不用在問: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卻成長得沒有別人快呢?!”


其中一個根結就在於,只盯著眼前的小遊戲,從沒有刻意的管理過自己的能力,所有的努力只是應激反應而已。


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侷限於眼前,看不到更大意義的例子非常多。


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這種思維模型的好處,就是能幫助我們超脫當前的侷限,放棄糾結短期的利益得失,為長期的利益努力奮鬥。


解讀《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普通人如打破格局的思維工具(乾貨)


— end —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主要分享了《有限與無限遊戲》這本書。


開頭分享了王興是如何利用這個思路來打造美團的。

之後分析了書的定位,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的區別。

第三部分,聊了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包括優點和補充。

第四部分,聊了一下如何應用的場景。


總的來說,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是在急功近利的時候,其實完全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到底玩的是一場什麼樣的遊戲,是不是真正想要的。


就像教育子女的時候,玩的就不是有限遊戲,天天盯著孩子的分數,而是一場無限遊戲,我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然後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行為是否真的有必要。


以上就是我對《有限與無限的遊戲》這本書淺薄的感悟,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我是職場大橘,喜歡我的內容就關注點個讚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