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故鄉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只是我們走得太久,忘記了回頭”

《鄉關何處》| 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胡藝川導演的影片《鄉關何處》是對一個西南小山村居民生活群像性描寫,講述了一個大學畢業後懷揣夢想進入首都北京奮鬥七、八年後卻一事無成,且債臺高築,現實的骨感迫使他回到自己的故鄉準備重新創業,卻發現家鄉早已物是人非。

作為一部鄉土電影,影片以農村三個生活軌跡不同的青年為表現主體,通過其所面臨的生活困境展開論述,並融入對愛情、友情、親情等幾個方面的刻畫,真實的展現了當代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大背景下廣大農村的巨大變遷,深刻地反映了湧入城市的鄉村青年在迷失家園後的“集體鄉愁”和精神上漂泊無依的尷尬處境。

《鄉關何處》| 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中國傳統社會中是建立在以農耕、農牧及其他手工業等基礎之上,在這樣的基礎上農村成為早期整個中國社會的主要形態,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一部分人開始湧入城市出現了“北漂一族”、“滬漂”、“廣漂”等等,城市成為農村青年追尋夢想的場所。

影片《鄉關何處》的男主角正是眾多北漂一族中的一個縮影,李朝陽獨自一人在北京創業幾年後卻一事無成,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他選擇從城市到農村發展,在面對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抉擇,我們從一位普通的農村青年身上看到當代普通青年群體所面臨的真實困境。

《鄉關何處》| 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影片以“北漂青年”這個社會熱點話題為切入點,將鏡頭聚焦於城市青年群體的創業歷程,深刻地揭露了當今社會青年群體所揹負巨大的壓力,年少時所建立起來的友情在利益面前似乎變了味曾經一起滴血發誓結盟為患難兄弟,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人都揹負起自身的壓力,所要面對的是結婚、生子、孩子上學等等一些列問題。

正如李朝陽在飯桌上說的:自己只想堅持自己的夢想,可是在外闖蕩多年終究還是一事無成,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是自身原因,還是這個社會的原因,夢想每個人都有,可是在現實面前談夢想顯得很不現實。

《鄉關何處》| 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影片中的李朝陽、建斌、陳靜、大力、毛二所面臨的困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映射了社會底層青年群體所面臨的共同現實問題,既要面臨事業上的壓力,又要面臨家庭的壓力。

作為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鄉關何處》沒有將農村的鄉村景觀作為一個重點去進行分析,而是通過對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單一的敘事,將鏡頭聚焦於當代社會中人們一味追名逐利卻忽視了對個體的關注。

導演在敘事中通過對時間的把握,在時間的推移中將男主角李朝陽這一人物形象的遭遇作為電影的文本來建構故事,以男主角從創業失敗到回到家鄉開婚慶公司失敗這樣一個過程,以個體人物的命運抒發社會情懷的同時也從另一個層面探討了城鄉碰撞的議題,時代在發展,我們既要往前看,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根。

《鄉關何處》| 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在影片中男主角李朝陽也和大多數北漂青年一樣懷揣著夢想去北京奮鬥,在七八年時間裡拍電影失敗而且負債累累,走投無路之下選擇回到故鄉準備開一家婚慶公司,在他看來大城市難以圓他的大夢想,那麼自己的家鄉也會圓他的小夢想。

當他自己帶著一箱子榮譽滿載而歸時,在別人看來這些都可以證明他的自身的能力,不曾料到家鄉早已物是人非,早已裹挾在時代的浪潮中變了樣,曾今祖祖輩輩住過的老宅子早已被掩埋在湖底之下,一座座老宅子在湖底安靜地矗立著,它們也是被淹沒在這個時代中。

雖然一切都在變化著,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自己的根,正如李朝陽的父親教導孩子們說:你們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之間的家,這裡才是你們的根。

《鄉關何處》| 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與此同時,影片在人物設置上蘊含著導演獨特的思考,在影片中李朝陽的弟弟李曼作為一個李朝陽個體身份的映照而存在,在敘事結構上通過插敘的方式將兩個人物的故事交叉在一起來表現同一個主題。

年少的李曼如同自己的哥哥一樣也有一群結盟的好兄弟,在父母眼裡整天遊手好閒沒有正經職業,在小鎮上過得瀟灑自在,他也有自己的夢想,就是要存錢帶自己的女友小玉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當他結婚後開始揹負起生活的壓力時,小玉再問他想不想到大山的另一一邊時,他沉默了一會說:“其實這裡的山也挺漂亮的”。

一座座連綿不斷的山如同命運的藩籬將所有人牢牢困在這裡,一個生命剛剛終結,又有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一代代人重複著相同的命運。

《鄉關何處》| 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整部影片給人一種極為壓抑的基調,固化的階級讓每個人生活似乎永遠不能跳脫出階級的壁壘,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李朝陽在家鄉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時,只能選擇北上繼續過自己的漂泊生活;陳靜的懷孕讓他放棄了與一直深愛的李朝陽一起私奔的念頭,只能與自己和解;小玉的懷孕也讓李曼放棄了外出看世界的機會,一切都處於一種未知。

除此之外,影片為了結構上的完整,導演對劇情作了一定的安排,影片開頭李朝陽的父親獨自駛船在湖面上祭拜先祖的鏡頭與影片最後父親駛船帶著兩個兒子在湖面上祭拜先祖形成一種呼應,哀而不傷的音樂表達出了父子三人此刻內心的失落感,故鄉還在,卻早已變了味。

《鄉關何處》| 固化階級與集體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