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無心,無修無證

黃檗禪師雲:“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繫,不得解脫。然此心有遲疾,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有至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無心者,有至十地乃得無心者。長短得無心乃住,更無可修可證,實無所得,真實不虛,一念而得與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齊,更無深淺,只是歷劫枉受辛勤耳。造惡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惡枉受輪迴,著相造善枉受勞苦,總不如言下自認取本法”。

學佛首先要明心見性。什麼是“明心”? “直下無心”就是明心,直下無心,當下就是真心,因此我們常說:明心見性不難,直下無心,真心就顯現了。

直下無心,明心見性了,還要在認識上堅定不移,這樣就不會被境界牽著鼻子走了。如果不能直下無心而靈覺常明,那就“累劫修行終不成道”,或者被一些言教所縛,也不行,還是執著,還不是“直下無心”,又被“法”給騙去了,就又走到岔路上了,所以“不得解脫”。

我們認識了本性,就應該知道“唯此一真實”,除了我們的本性一切都是假象,就不會跟著境界跑了。

有些人聽到這樣的頓悟法門,當下就開悟了;而有些人要經過很多過程才能“直下無心”而明瞭。所以黃檗禪師才說“然此心有遲疾,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有至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無心者,有至十地乃得無心者”。

不管你是需要長時間參學才能見性,還是當下就能開悟,只要見性後安住於此,就沒有什麼“可修可證”的,只要不假用心,“實無所得”,一切都不可得,就能夠“一念而得與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齊,更無深淺”。

關於這一點,我們每天反覆的講,現在不妨再說一遍:當妄念紛飛時,一看看著,或者“斷”,一下截斷妄想的連續,在下一個念頭還沒有升起時,了了分明,也就是什麼都明瞭,只是一念也沒有,這就是空性。好好安住於此,好好守護此一狀態,你還要修行什麼呢?所以,黃檗禪師才說“無可修可證”,再說個修行就多餘了,就不是了。這就是“無需修行”的真正含義,這就是無上的法寶,是無須修行的無上頓悟法門。

能夠見到這樣的法,就是無上的福報,不是一世兩世所修善根能夠聽到的。我們現在苦口婆心,就是要弘傳這樣的法,這個法就是佛法心印,這就是續佛慧命。

因此,不要再著相了,當下無心就是了,不要“歷劫枉受辛勤”了。可見,黃檗禪師慈悲心切,反覆告誡,殷勤咐囑,令人感慨呀!這就是真傳,真正的堪當大任,傳佛心印。

最後,黃檗禪師又叮囑道:造惡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惡枉受輪迴,著相造善枉受勞苦,總不如言下自認取本法

有幸得到這樣的無上法寶,我們要珍惜,切不可失去自家寶貝再入魔道、再入輪迴,而枉受惡道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