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脫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

浮躁的筆尖


有些東西的發明真是有“上錯花轎嫁對郎”之感。

譬如冰棍。1905年,11歲的弗蘭克把用來製作蘇打水的攪拌木棍及香料水忘在了寒冷的室外。第二天弗蘭克想起了他的蘇打水,到外面一看,那棍兒跟香料水凍在了一起,拿起來正好就棍吃冰—冰棍就這麼誕生了。


還有某些人群很鍾愛的那藍色小藥丸—偉哥。最初本是用來治療心臟病,但很快人們發現這小藥丸能將血液運送至身體某個部位,對於治療ED很有效。於是,這藥丸很快偏離了它的初衷。


微波爐也是由美國高級工程師珀西 . 斯潘塞 ” 無心插柳柳成蔭 ” 意外發明出來的。1946 年,斯潘塞在麻省理工學院輻射實驗室工作時,試圖發明一種功能更強大的微波發射磁控管——這是一種用於雷達設備的真空管。

一天,當他站在一個測試模型前面實驗時,他發現自己口袋中發出了噝噝的異樣聲音,他馬上停下實驗檢查口袋,結果發現口袋中的一根巧克力棒居然融化了。斯潘塞立即意識到可能是磁控管的微波輻射烤化了巧克力,他又將一包玉米粒擺到了測試模型上,結果玉米很快被烤成了爆米花,炸得滿屋子亂蹦。斯潘塞意識到這項技術能在烹飪上派上大用場,世界上第一臺微波爐就這樣誕生了。


錢多多讀文史


瞿穎在參加了一個綜藝節目,節目組在她家翻箱倒櫃後,在一堆獎牌獎盃中間發現了一個馬應龍痔瘡膏。


頓時引起了觀眾的譁然。瞿穎立刻解釋道,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就在女神手足無措得時候。立馬有人救場,“有聽說過治黑眼圈的偏方。”

怕不是誆我們這些沒見過世面的吧?翻來馬應龍痔瘡膏的歷史,著實把我們嚇了一跳。馬應龍原本就是一個眼藥品牌。

明朝萬曆10年(1582年),在河北定州的北街,有一個叫“定州眼藥”的小店,換了布幡改名為“馬應龍定州眼藥”。也就是說這個叫馬應龍的品牌從一開始就是做眼藥的。


一直到1980年,馬應龍第十三代傳人馬惠民將以“八寶古方”為基礎製成的“八寶眼粉”,研製成“八寶眼膏”。也就是說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經歷了400餘年,人家馬應龍品牌一直都是做的眼藥。

因為八寶眼藥裡有麝香、牛黃、珍珠、爐甘石、硼砂、冰片、琥珀、羊毛脂等等這些清熱燥溼、活血消腫、去腐生肌的名貴藥材。所以普通老百姓買回去後,不只是用在眼部護理上,遇到蚊蟲叮咬、皮膚瘙癢、甚至燒傷燙傷,都會拿馬應龍眼藥來塗抹,結果就被用成了“萬能藥”。


久而久之,有個老百姓患上了痔瘡,痛苦難當,情急之下也將馬應龍眼膏用於患處,不曾想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馬惠民在得知這個情況後,在眼膏的基礎上,經過研究人員多次實驗,成功開發出“馬應龍麝香痔瘡膏”,並實現量產。

這就是我們現在市面上看到的“馬應龍痔瘡膏”,由於意外抓住了痔瘡治療這個市場,所以“馬應龍痔瘡膏”一下子就走紅了,甚至一度該產品成了馬應龍企業的最主要利潤來源。

所以久而久之,我們只要提到馬應龍,就想到痔瘡膏,認為馬應龍就是痔瘡膏的代名詞。但實際上人家原本正兒八經的眼藥企業。


但是又由於勇敢的試驗者,把馬應龍痔瘡膏直接抹到了自己的黑眼圈上,結果意外發現效果竟然比很多品牌眼霜都好。

炒米相信第一個幹這事的女生,要比之前那個把眼霜塞到屁股裡的老漢要大膽得多。現在馬應龍又開發出了眼霜,正在漸漸成為搶手貨。相信不久的將來,提到馬應龍,人們得第一反應可能又變成了眼霜。

不知道馬應龍老先生如果知道自己研發的眼藥,在400年後變成了痔瘡膏,然後痔瘡膏又成了消除黑眼圈神器,不知道作何感想?



炒米視角


史上的存在哪一些背離發明人初衷的發明呢?

自古以來,發明創造都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尤其是古代隨著各種發明跟創新技術的誕生,人類才能發展成今天的樣子,但是有時候學者們發明創造的東西也會違背了自己的初衷,導致發展成不希望看到的樣子,那麼歷史上究竟有哪一些發明違背的創造人最初的想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絲襪

這東西對女士們來講能增添性感氣質,對男士來說可用來保暖緩解腳步摩擦力,然而在歷史上絲襪發明者創造此東西,起初是想給士兵們使用的,因為絲襪輕薄吸汗,透氣又舒適,可讓行軍中的官兵長時間穿著且不用換洗。

在二戰期間美國製造公司給軍事研發的是尼龍絲材質的長襪子,由於含有尼龍纖維,所以非常的耐磨耐拉扯,其透氣吸汗的效果也很明顯,結果這一款軍用尼龍長襪流出社會後,不久就被女性們追捧,而發展到後來,就慢慢衍變成愛美女人的性感裝飾了。

衛生巾

如果歷史上的絲襪已改變了創造者的初衷,那麼衛生巾更加令人感到無奈,要知道當初的衛生巾並不是專程為女人創造的,它的誕生也是因為戰爭趨勢形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際,外國公司的一支研究團隊創造出一款特殊棉花材料(衛生巾雛形)。

它的誕生改善了當前的醫用棉花環境,給受傷士兵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而且材料成本比醫用棉花還低50%,其吸附功能比醫用棉還高5~8倍,於是軍方紛紛採購這款新型醫療棉巾,接著分配到各路野戰醫院裡,讓護士用它來救治傷兵。

使用結果得出,這種新棉巾確實具有超強的吸附效果,能夠吸走傷者的壞血以及化膿臭液等等,後來不知哪位女士發現了軍用醫藥棉巾的另一個用途,就是對女生來生理期後特別好用,為此就衍變成了衛生巾,而製作公司們為了利益,也紛紛響應需求研發出專門服務女生的衛生巾,所以發明者當初是想用來救治傷兵的,然而初衷被逆天修改,變成了現在的女性衛生巾。

可樂

現在不知道大家還喜不喜歡喝可樂,作為一種碳酸飲料,我想國外還是挺受歡迎的,但是大家知道可樂被髮明後起初是用來做什麼的嗎?其實創造者是為了治療頭痛才發明出可樂的,他的發明人是一名美國藥物大師,名叫彭伯頓。當年彭伯頓開著一間藥店,為了解決頭痛問題自己就研發出一種新藥叫“可卡可拉”這就是可樂的原型,不過那時還沒有氣泡,在喝的時候還需要衝點冷水進去跟藥劑膠合才能出效果。

起初彭伯頓覺得這只不過是自己調弄出來的一個能提神醒腦,緩解頭痛的藥水罷了。不巧,一日有一個喝醉的男子扭扭歪歪的撞入彭伯頓開的藥坊,叫嚷著頭疼,於是彭伯頓就拿出他的這款新發明,倒了一杯給醉酒男子,對方喝完後,居然表示非常棒,要求再來一杯,於是喝玩完一杯又三杯,男子全然酒醒頭痛也緩解了,此事後來被傳播開來,彭伯頓的“可卡可拉”藥水就漸漸出名了。

但是連彭伯頓也沒有想到,他發明這東西是用來治療頭痛的,結果幾十年後卻被飲料公司提煉成可口可樂,並且以飲料命名,火遍全球。

看來歷史上許多發明者創造新物品的初衷,部分都是想用到軍事戰爭以及救人治療方面,可惜後來又被人們發展成生活用品食品,可謂是完全脫離了創造人的初衷,對此大家怎麼看?


貓眼觀史


1941年12月7日,軍國主義雞湯灌到上頭的鬼子偷襲了珍珠港,好幾十年沒吃過這麼大虧的美國佬徹底毛了,衝出來就是一通資本主義王八拳。當然,美國也是有腦子的,之前就禁運了石油,之後又禁運了各種日本急需的物資。

在物資戰上鬼子其實不算一點反制手段都沒有,有一樣軍事物資他們可以反向對美國禁運——橡膠。那年月橡膠一般都是天然的,而大部分的橡膠樹都在東南亞,不湊巧的是鬼子正在那裡大殺特殺。

無奈之下的美國軍方只好尋求橡膠的替代品,或者一種人工合成橡膠。美國的體制優勢和劣勢都集中在一個地方——商品化,他們無意用國家機器直接搞發明創造,大部分是由企業完成後再政府採購,通用電氣和康寧玻璃廠同時接下了這單生意。

接單之後的通用電氣把這任務扔給紐黑文實驗室,具體由一個叫詹姆斯·懷特的哥們負責,其實再此之前已經有合成橡膠這種東西了,只是那玩意的價格太高,比天然的還貴,軍方不可能去買。

懷特的任務只是把成本給降下來,對此他本人信心滿滿,因為他心裡已經有了一種最佳的替代品。他的替代方案是硅油,那玩意的耐熱性、絕緣性、疏水性、生理惰性、抗壓縮性和表面張力都和天然橡膠相似,只要讓它凝固變硬,就和橡膠沒啥區別。

1943年的時候,懷特找到了合適的凝固劑——硼酸,於是他興高采烈的開始動手混合。如他所料的,硼酸讓硅油變成了固體,出乎意料的,那種固定沒有任何強度,反而黏黏的。

氣急敗壞的懷特隨手把這坨失敗品扔在了地上,然後他驚奇的發現這東西彈性和拉伸性都不錯,只是依然不能代替橡膠,無奈的懷特只好帶著夥伴們繼續發現之旅,最終他也沒找到廉價的合成橡膠。

發現失敗的紐黑文實驗室為了避免破產,只好撿起懷特那個作品,這東西黏黏的,當清潔劑似乎不錯。幾個哥們升級改造一番之後,把這玩意退向了市場,名叫專用壁紙清潔劑。然而市場並不買賬,壁紙也不是什麼高價物品,我幹嘛要買專用清潔劑?

已經準備露宿街頭的懷特同志最終被小學生們拯救了,市場雖然不買賬,但小學生們買賬,那玩意可塑性特別強,捏成什麼鬼樣子都行,小孩子們玩的愛不釋手。沒錯,懷特發明的就是橡皮泥.......


歷史吐槽機


我就說兩個吧,海洛因和偉哥。

海洛因,這個東西真的是跑偏的典型例子。搞出毒品之王的初衷,其實是開發出一種麻醉效果好,同時沒有成癮性的麻醉藥。

鴉片作為一種傳統的麻醉藥物,一直以來都會給人困擾,那就是會成癮,如果停止吸食會產生強烈的戒斷症狀。為了加強麻醉效果,同時減少成癮性,提純了裡面的有效成分,就是嗎啡。這種藥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特別是美國大兵幾乎人人都有一支,以防中槍中炮的時候使用。雖然這種麻醉劑挽救了不少士兵的生命,但是結果是啥呢,嗎啡的成癮性要比鴉片高。

所以在大戰之前很長時間,科學家就在折騰嗎啡了,把嗎啡和乙酸酐混合改變了分子結構,以試圖讓嗎啡沒有成癮性。結果呢,麻醉效果倒是進一步加強了,但是成癮性也爆棚了,吸收更快,更容易通過血腦屏障。搞出來的這種物質就是,海洛因。

這個東西最初真不是有意搞出來的。

如果說海洛因是個負面例子,那偉哥(西地那非),算是一個正向的例子吧,拯救了無數男性。

最初的西地那非是作為心臟病藥物來研發的,但是這東西對心臟病的治療效果並不好,所以被叫停了實驗。而且還有一個尷尬的副作用,那就是參與藥物實驗的男性患者有個尷尬的現象,陰莖持續勃起。

但是叫停之後,很多試藥者拒絕交回剩餘的藥物,因為家庭和諧了,呃……

於是敏銳的輝瑞藥廠看到了商機,這東西可以給很多男性帶來福音啊,於是一款改變兩性關係的藥物就這樣上市了,是不是很意外?


植物人史軍


大家手中拿著的手機就脫離了發明者的初衷。


1973年4月3日,一位男子拿著兩塊磚頭那麼大一個通訊器撥通了世界上第一臺無繩電話,讓移動電話這個詞走進了千家萬戶,這個人就是美國著名發明家馬丁.庫柏。正因為馬丁.庫柏率先研發出可移動電話,所以被稱之為“移動電話之父”。與現在手機接近的,則是在1983年才研製成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哥大”。


最初研製移動電話是為了軍用,而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後來則放在了民用市場。這就為移動電話的出現打下了科技基礎。研發出移動電話的初衷就是為了攜帶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通訊連接方式,僅此而已!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後來移動電話的功能越來越多。1992年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短信,1998年諾基亞6110開始內置遊戲……等等等等,至但我們現在普及的智能機可以打遊戲、上網、藍牙、三防等,簡直是可以替代電腦的趨勢。這個時候恐怕馬丁.庫柏是做夢也不會想到的,早就脫離了他做移動電話的初衷了。



不過,雖然脫離了初衷,但這也代表著生產力的進步,代表著人類在科技領域不斷的探索,是好事!


望風瑟瑟


美國的一位軍醫,有感於太多的士兵在戰場上受傷甚至犧牲,於是立志發明一種威力更大的武器來減少士兵的傷亡,結果是更多的士兵在戰爭中受傷甚至失去了生命。沒錯,這款新發明的武器就是著名的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機槍,19世紀60年代就出現的手動型多管旋轉機槍。最初被髮明出來時,能達到每分鐘200發的射擊速度,經過改良後最高可以達到每分鐘上千發的射擊速度。在當時還以手動單發武器為主的時代,那簡單就是一個恐怖的射擊速度。

當它使用於實戰,讓敵人感受到了真實的“槍林彈雨”的感覺,那種彈如雨下的場面,讓人不寒而粟。

可你知道嗎?這名軍醫,也就是可愛的加特林先生當初發明這款武器時的初衷是什麼嗎?先來聽他自己是怎麼說的:

我發明加特林槍的目的,是因為看到戰爭中逝去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希望發明一種武器,依靠兇猛的火力,讓一個士兵替代一個連的兵力,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

加特林醫生是個軍醫。當時,正值美國的南北戰爭時期。加特林醫生每天面對大量的傷員,也看到大量的傷員在他的面前死去。他就想到,要是能有這樣一款武器,火力更強大,讓更少的人操作,自己一方就能夠少些士兵上戰場,傷亡自然就更少些。

好吧,加特林醫生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讓武器火力更猛,讓更少的士兵上戰場,這樣達到減少傷亡的目的。至於,有了威力更大的武器,敵人的傷亡會不會更多?那一天,敵人也有了自己發明的武器,自己人的傷亡會不會更多,這似乎不在這個“單純而善良”的美國人的思考當中。

看到加特林醫生的想法,我忍不住“淚流滿面”的笑了。美國人的思維方式真是讓人無語,我們來捋一下加特林們的思考過程:為什麼士兵傷亡那麼多?是因為上戰場的士兵太多了。為什麼上戰場的士兵太多?是因為需要殺傷的敵人太多了。那我們為什麼不造出威力更大的武器殺死更多的敵人,而需要的自己人更少呢?

於是,加特林醫生造出了在當時堪稱“殺人機器”的加特林機槍。同時,這款武器的設計思路也讓後來的武器設計者們眼界大開。雖然,加特林機槍已退入歷史,但以它的思路製造的更多的自動化更高科技的殺人武器被研製出來,世界上無數人被這些武器吞噬了生命。

戰爭,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最大的惡魔。武器的進步,讓這個惡魔更加肆無忌憚。制止戰爭,以非暴力來解決人類的一切爭端,才能夠讓加特林看到的年輕士兵不再傷亡。而以發明新的武器來減少傷亡的做法,是荒誕而且無恥的。不管以加特林為代表的某些人的想法,在當時是多麼“單純和善良”。


您認為我的想法對嗎?歡迎留下您的意見喲


寫在最後:突然發現,M國現在秉持的正是加特林的思想,真是無法可想。。。。。。


摯守靜篤


討厭的馬賽克。

話說在古代希臘,有幾個標新立異的工程師希望利用硅和陶土提煉出一種亮晶晶的裝飾品,這種新產品比普通的瓷磚更亮,比大理石廉價。幾經試驗,他們終於發明了這種叫錦磚的產品,又被羅馬人叫做“馬賽克”。

第一個把馬賽克發揚光大的是羅馬人,他們通過在陶土裡添加不同的金屬成分,製成了五顏六色的馬賽克,這種美麗的飾物頓時大受歡迎,然後,馬賽克被廣泛用於公共設施和民宅,以及其他一些讓人尷尬的場合……

通過對龐貝古城的發掘,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批馬賽克壁畫,例如下面這幅著名的《麗達與天鵝》就是講述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王宙斯化身為天鵝,與希臘著名美女麗達幽會的故事,然鵝,你這表達方式是不是太直白了些……進入21世紀,馬賽克進一步被普及,然而這一次,馬賽克由於太火,被徹底玩壞了。

人們充滿熱情地將它用於媒體領域,比如新聞報道:
卡梅倫這手勢完全正常啊,沒有什麼不可描述的。

以及藝術領域,雖然我們認為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完全沒有打碼的必要,因為無碼原圖簡直到處都是啊!還有惡搞:


以及令無數宅男深惡痛絕的“騎兵”:
(圖片來自於《銀魂》,侵刪)

馬賽克的迷之屬性帶來的應用潛力簡直讓人無法想象!

針對討厭的馬賽克,為了一窺傳說中的桃花源,技術宅男們開發了許多除碼工具,例如:


然而不管怎麼樣,馬賽克還是在令其發明者意想不到的領域,發揮著和當初的用途風馬牛不相及的作用。對於特別風流奔放,喜歡直白表述的羅馬人來說,這馬賽克的用途和當年完全相反嘛!


每日一段歷史


今天我們來聊聊歷史上有哪些脫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

一、發明跑步機的初衷並不是作為健身器械,而是作為一種酷刑工具,用於改造頑固的無所事事的囚犯們。

二、諾貝爾發明炸藥,本意只是為了應用於工程建築,造福於人類,但結果卻是改變了人類戰爭的形式,與諾貝爾的初衷完全不同,諾貝爾因此而內疚一生,臨終之前拿出了全部的積蓄,創建了諾貝爾獎。

三、馬應龍本來是明朝萬曆年間發明的一種眼藥,後來有人無意中發現對治療痔瘡有奇效,就被改制成了痔瘡膏,由於藥效太好,慢慢就沒多少人知道這貨最初的用途了。結果最近幾年又有人無意中發現馬應龍塗臉上可以消黑眼圈,甚至能長睫毛,然後馬應龍又開始生產眼霜了。

四、高跟鞋一開始可不是發明出來給女性穿的,而是給那些貴族老爺們的。因為在古代歐洲,貴族們經常要騎馬,但是騎馬也是技術活,並非每個人都能駕馭好馬匹。而當時的路易十四國王就有這樣的煩惱,因為身材比較矮小,腿長不夠,他騎馬的時候總是不能很好的踩到馬鐙。於是他給自個發明了雙高跟鞋,頓時馬兒騎得好了,個子也長高了,男子漢的氣概瘋狂往上漲了。很快貴族之間就引起了一場高跟鞋風潮,後來才逐漸變成女士們的最愛。

五、人家可樂一開始可不是用來當飲料來喝的,而是一種頭痛藥。它的創造者是一名叫彭伯頓的美國藥劑師。原本,彭伯頓是希望創造一種能提神,解困,治頭痛的藥物。

於是,他便調製出了“可卡可拉”。起初,這“可卡可拉”是不含氣體的,飲用時只需兌上涼水即可的藥劑。

後來有一天,一個酒鬼跌跌撞撞的來到彭伯頓的藥店,讓彭伯頓給他來一杯治頭痛的“可卡可拉”。營業員為了方便,直接拿旁邊的蘇打水來給酒鬼兌藥。結果,一口喝下去以後,居然覺得非常好喝,於是便一杯接著一杯的喝。後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的傳出去。幾十年後,“可卡可拉”這個原先是為了治療頭痛的藥劑,一下子變成了世界上無人不知的碳酸飲料,也就是今天我們都經常喝的可口可樂。

歷史上脫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當年的你


我說一個吧,大家耳熟目詳的一個發明——百枯草

百枯草的發明者是為了莊稼除草的,而這種除草劑還有一個優點:對土地汙染小。除草效果好、土地汙染小,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除草劑。

但是這種神奇一般存在的除草劑被人用來···············自殺了

百草枯是快速滅生性除草劑,對人體的毒性極大、口服中毒死亡率極高。中毒者中口服自殺佔了90%以上,甚至成為中國農村婦女最常用的自殺方式。

但其實很多喝下它的人

並不知道百草枯確切的威力

只是想嚇嚇別人

以為洗洗胃就沒事了

最終在悔恨中眼睜睜看著生命流逝

“中國百草枯之父”李德軍曾說:

它沒有解藥,但我沒想到會有人主動喝。

百草枯中毒被形象地形容為

給你後悔的時間,

卻不給你活著的機會

為防止被用來自殺

我國自2016年7月1日起

停售停用百草枯水劑

於是一個好好的除草劑,硬是喝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