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1380名黨員群眾化身為“樓長”助力疫情防控

  “小區裡每棟樓有樓長進行精細管理,這樣大家都有安全感,感謝樓長的辛苦付出。”日前,大亞灣區西區街道板嶂嶺社區的王女士在小區業主微信群裡感嘆道。黨員和熱心居民化身為樓長,佩戴紅袖章穿梭在小區樓棟之間,與社區、物業一同開展小區疫情防控工作,跟蹤服務樓棟內所有居民。“有事找樓長”已成為不少居民遇到問題時的第一反應。

  據悉,西區街道從2月中旬起探索“黨建引領+網格作戰”疫情防控模式,在前期組織黨員幹部分片包乾三級黨建防護網格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搭建1380個第四級黨建防護網格,將防護網格設在街巷、布在樓宇(出租屋),動員廣大黨員群眾擔任樓宇(出租屋)網格員,共同“看好自己的樓,守住自己的家”,形成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疫情防控格局。

  樓長是小區熱心人更容易得到居民支持配合

  “李先生在家嗎?您之前說家裡酒精快用完了,我給您送一瓶過來,放您家門口了。”3月6日上午,西區街道板嶂嶺社區秋谷康城小區黨員樓長徐昌義到超市,對照居民物資採購清單購買食物和日用品,然後將物資一一送到5戶居民家門口。

  徐昌義4年前住進秋谷康城小區,一直以來都十分熱心小區工作,居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會長”。疫情發生後,得知社區在招募樓長,他主動申請擔任秋谷康城小區3棟樓樓長,直接服務管理3棟樓318戶居民,協助社區排查重點人員,巡查物業測體溫、居民戴口罩等情況。有時候小區保安忙不過來,他也會主動去保安崗亭幫忙。

  “我們在篩選樓長的時候,優先找責任心強、能言善道、時間比較充裕的黨員擔任樓長。”西區街道板嶂嶺社區籌備組組長丘俊良介紹說,在西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板嶂嶺社區通過線上宣傳海報動員小區居民擔任小區樓宇樓長,經過二次面談篩選、一輪培訓,共有41名居民擔任60棟樓樓長。

  他們都是常住小區裡的熱心居民,對小區及其他住戶情況非常熟悉,有他們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既減輕了社區和物業的工作壓力,也更容易得到居民的支持和配合,從中起到很好的“潤滑劑”作用。

  全面推行“樓長制”,直通防控最小單元

  “搭建第四級黨建網格,推行‘樓長制’,就是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再細化再分解,不僅激發了廣大黨員參與疫情防控的熱情,還解決了以往小區網格過大、疫情防控工作不夠精細的難題。”西區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新強說。

  據悉,西區街道在疫情防控前期便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搭建了“街道—村(社區)—村小組(小區)”三級黨建防護網格,有效落實綜合性防控措施。第一級網格由街道組建的5個應急小分隊行動支部組織64名街道黨員幹部、警察和醫護人員負責做好轄區內疫情的應急處置工作,幫助下級網格協調解決疫情防控難題;第二級網格為24個村(社區),由街道駐村團隊、“第一書記”、村(社區)幹部、村(社區)聯防隊員包乾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第三級網格為97個村民小組和114個已入住小區,由村(社區)幹部、村民小組幹部和物業工作人員共同守護疫情防控第一線。

  “以龍光城小區為例,小區裡247棟樓已經入住,光是常住人口就有48376人。如果網格只是到小區這一級,我很擔心會出現漏洞。”劉新強提及西區防控壓力時,無不擔心地說,儘管西區街道組建了三級黨建防護網格,數百名街道幹部職工、村組幹部均已下沉到防疫一線,但由於西區街道地處深惠交界,管理著近40萬居民,人口構成複雜、流動大,隨著復工復產潮的到來,疫情防控工作面臨著更艱鉅的挑戰,迫切需要把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得更實更細。

  同時,西區街道領導幹部在深入疫情防控一線調研時發現,不少黨員群眾尤其是黨員,非常關心疫情防控工作,主動幫助村(社區)、小區物業排查防疫漏洞,監督居家隔離人員是否隔離到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他們本人或多或少擔心被周圍鄰居埋怨“多管閒事”,覺得自己參與防疫總是“名不正言不順”。於是,西區街道繼續深化實施“黨建引領+網格作戰”疫情防控模式,進一步細化搭建1380個第四級黨建防護網格,將防控網格設在街巷、布在樓宇(出租屋),動員廣大黨員群眾擔任樓宇(出租屋)網格員(樓長),共同“看好自己的樓,守住自己的家”。

  “‘樓長制’在西區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後我們將會繼續延用樓長制,充分挖掘黨員群眾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據劉新強介紹,疫情結束後,西區街道將繼續推行四級黨建網格和“樓長制”,動員更多黨員擔任樓長,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切實將基層黨建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實現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有機融合、同頻共振。

採寫:記者歐陽德輝 通訊員謝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