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有效自律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自律

梁爽

理性天蠍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

點燃你自律的心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自律

疫情以來,很多人生計被打斷,生活被打亂。

有個讀者跟我交流,因為疫情,復工推遲,給自己打開了自由工作者的便攜式體驗裝,試用一段時間後,身體渾渾噩噩,頭腦一團亂麻,內心焦灼不安,盼望著儘快回到社會時區中去。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我從延遲復工,到線上辦公,再到排班上班,現在輪到我就去辦公室,沒有輪到,就在家辦公。

以前上班,身上揹著KPI指標,有不爽、有壓力、有牢騷。

現在在家,像是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人一樣,主動給自己的每一天定下各種KPI,接下來就是見證KPI完成與否的時刻。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自律

生活

今年,我很重視自己的健康情況和生活質量,於是啟用了一個“好好生活”的筆記本,規劃每天的飲食、運動和注意事項。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自律

左邊區域,記錄我的飲食。

北京協和醫院的馬良坤大夫,建議每個孕媽媽記錄自己的一日三餐,有時候她翻看病人的飲食記錄,就知道產檢結果和飲食情況之間的映射關係,她建議孕媽媽每天吃20種以上的食物。

我聽後照做,定下了每天吃20種食物的飲食KPI。

在記錄自己的每一頓時,心裡曾產生過排斥情緒,覺得麻煩瑣碎,浪費時間,也不會有醫生看我的記錄並給我意見,而且每天吃20種食物挺脫離實際的。

但沒有實踐過,就沒有發言權,堅持一段時間後,意義漸漸顯現:

對習慣的重塑。

揹著20種食材的飲食KPI後,我打破燜白米飯的習慣,改做雜糧飯,這頓加點小米和玉米碴子,下頓加點燕麥和糙米,主食一天下來就能完成KPI的三分之一。

對單調的打破。

我以前早餐默認設置是煎蛋+全麥麵包+奶三件套,可是每天都這麼記錄,我的胃不膩,筆記本都膩,現在我常看各種APP勘探靈感,今天榨豆漿,明天蒸紅薯。

對多樣的追求。

採購原則漸變成多樣少量,忙到只做一個菜,就做五彩肉丁;家裡只剩兩個菜,每個菜就放不同的油;就算針對同一個菜,也給自己變換花樣,或蒸或煮或炒。

早上定了KPI,晚上就得有交代,每一天不要過成昨天的翻版,自從有飲食KPI包袱後,飲食健康多元化起來,對一粥一飯更為重視。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自律

右邊區域是運動和生活建議。

基本上隔一天練一次瑜伽,每次上課一個小時。雙向視頻,我動作不標準馬上被老師點名,運動效果挺滿意。

不練瑜伽的日子就去散步,不能到小區溜達就在家裡走路,走個20來分鐘。

伏案期間穿插脖頸扭轉、眼球鍛鍊之類的碎片化運動。

生活建議就是,根據上次產檢結果和最近身體情況,加上網上經驗貼、聽的線上課程、看的孕產書籍,給自己寫下對當天有針對性的溫馨提示。

比如,少久坐,心情好,多睡覺。別人說怕嘮叨怕說教,自己說更聽得進去。

我一天會光顧生活本2-4次,通常來講,早上吃完早餐後打開生活本,定當日生活KPI,順手記錄早餐情況,中午下午有空就記,沒時間就等晚上統一記錄並驗收。

工作

以前工作計劃本放在公司,每天下班前,畫一個四象限,根據緊急和重要程度,來安排明天的工作,第二天到公司後,若無新補充,喝水開機就直奔工作。

事連事,人連人,會連會,業務一片繁忙。

疫情來了,剛開始線上辦公時,也是手忙腳亂,面對突發情況,很多涉及到的工作對接,需要摸底排查彙報,一下拉個群,一下打電話,把情況彙報上去,再根據新指示重新調整適應。

在家辦公的日子,領導給我下達工作KPI,我在四象限裡記下領導佈置的任務和截止日期,自己安排進度。

現在理順很多,但受疫情影響,業務量減少,上下游的工作夥伴們也會在線上聊起彼此的處境和預期,我很少參加。因為悲觀而空虛的聊天,會讓人不安,還不如利用這些時間看點業務方面的資料。

自媒體

我用趁早的本子,來記錄我這一年的自媒體工作。主要分為寫作、讀書會和學習。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自律

寫作分為公眾號寫作和新書寫作,公眾號寫作KPI我只定了一週一篇,新書寫作KPI是在預產期之前交書稿,細分到每週,有新文章的撰寫,有舊文章的大改。

現在多數時間在家辦公,每天節省了至少2.5小時的通勤時間,正好用於讀書會和閱讀上。排到錄音就錄音,沒有排到就練習朗讀或者看書。

我個人愛看工具書和傳記,疫情期間,讀書會小夥伴建議我新增10本疫情書。我以前只看過《血疫》,其他都是最近看的。這幾本書可算是把我的心靜下來了。

我從1月底就被疫情攪得焦躁慌亂,尤其在抗疫不明朗的那些日子,每天看新聞生理性恐慌,自怨自艾,加上那段時間的新聞給我一種末日感。

看了書以後,就覺得自己太沒有見過世面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災難來了,誰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人性都是正態分佈。

靜不下心來的時候,更要讀書。

休閒

休閒也有KPI,比如給我的花澆澆水,躺在沙發上瞎發呆,給家人聊聊視頻。這一項我不會明確形式和時間。

我覺得這個階段,減輕工作量,增加休閒量,做做胎教,聽聽音樂,而且改改平時行動風風火火的勁兒,動作緩慢優雅一點。

各項KPI在“計劃-執行-驗收”這個閉環下,驅動著小世界正常的運轉。

自己是KPI的制定者、執行者、驗收官,妥妥的大女主人設,戲多不壓身。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自律

這段時間,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我換著著力點地連寫自律文,其實更多是寫給自己的吧。

現階段是我自律性較為薄弱的階段,有內外多種因素。

因為懷著孕,不想苦著累著寶寶。

懷孕期間分泌的激素,讓我整個人比以前慵懶幾個度。以前早上5點多自然醒,現在六點多才會醒,而且晚上困得很早。

因為幻滅感,覺得人生就瞎過吧。

尤其科比走的那天,每天四點半起床,十多年後變成了“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有著很高投籃命中率的運動員”,活著時為夢這麼拼,意外來了什麼都沒了。

因為無用感,覺得自己做不了啥。

看到勞心勞力連軸轉的醫護人員,看到不幸被感染沒有挺過來的病人,我的一位讀者,是行政崗醫生,她1月19號後就一直超負荷工作著,我問我自己,配關上門過小日子嗎?可是,我能怎樣?能做什麼?

疫情最不明朗的那幾天,我的生活本和工作本上都空白著,沒心思做KPI。

可就是沒有KPI的日子,我過得最差,天天刷疫情新聞,看確診數據,心口發悶,自亂陣腳,呆在家裡,心在別處,為別人的苦難而難受,為別人的過錯而生氣。

沒過幾天,我就扛不住了,真沒想到被幻滅感和無力感纏身,會讓身心這麼疲憊。

我得讓生活回到軌道上,我已經算是被疫情影響較小的幸運人了,我得先有序起來。人類總是希望以秩序和意義,對抗無助和恐懼。

再次撿起KPI生活,更加聚焦自我,每天有事可做,不管這些事情的意義在當下,在近期,在遠期,哪怕沒意義,我也感謝它們,讓我少去瞎想,去憤懣,去哀嘆,讓我維持更好的機體免疫力和工作產出率。

其實形式無所謂,KPI也好,OKR也罷,用不用本子,以什麼格式,有沒有打勾,這些表象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自己有願景、有節律、有反饋,有事可做,被自己需要。

我願在這種活法下,等待萬象更新。


梁爽,理性天蠍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點燃你自律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