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飽暖思淫慾”, 下半句才更是道盡人性險惡

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封建社會中,古人用他們的待人接物的切身體驗將生活經驗編成俗語,用來啟發後人。有些俗語在千年的流傳中經典不衰,對後世極大的啟迪作用。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溫飽思淫慾”。

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一些人在衣食無憂情況下的黑暗之面,殊不知下半句更為經典、直擊人心,道盡人性險惡。你知道下半句是什麼嗎?

首先我們來看上半句的意思, 它是說一個人在吃飽穿暖之後便有了慾望之心,是指一個人的貪婪之心!有多少人因為慾望自毀前程,位高權重的和珅本是皇帝的紅人,卻因為貪得無厭,最後死在獄中,結局實在令人可嘆!

它的下半句叫做:“飢寒起盜心”

和上半句的溫飽對應,說的是底層人民在飢寒交迫、食不果腹的情況下所做的無奈之舉,體現一個人在面對生存時的本能反應。

這句話曾引發很多人的爭議,有人說下半句說的過於片面,像韓信、杜甫都曾經歷過貧困潦倒、顛沛流離的窘迫處境,但他們在這種環境中依然堅守初心,沒有做過偷竊、騙人等不良之事。也有人說:韓信和杜甫都是後來成名之人,關於他們的一些黑歷史無從得知,底層人民的一些事蹟自然不會被流傳至今!

在現代社會中,有人說這兩句話已全然不適用,無論溫飽還是飢寒,全部取決於一個人的內在品格。馬雲在創業初期的女會計師不愁吃穿,但還是因為貪婪貪汙了公司的錢,劉強東創業初期揹負鉅債都未曾想過偷竊之事!

無論處境如何,所做之事都只是在於一個人的品格,你覺得這兩句話在現代社會適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