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好,自愧做不到父親那樣


對學生好的問題,我知道,我是做得不夠的。

我的爺爺對學生好,我已經在我的文字中提到過。而我的父親,其實對學生也是很好的。

雖然我的父親脾氣不是很好,在教學工作中,經常因為一些事情,和領導鬧矛盾,發生爭吵,怒吼有之,拍桌子打巴掌有之(有一次,我的父親本來在學校得到了一個縣級優秀教師的指標,但因為一件事情和校長髮生了爭執,他甚怒之下,對校長拍了桌子。當時正好有縣教育局的領導來學校檢查工作。他碰到了這個場面。他說,這樣的人能評縣優?就把我父親的指標取消了),但對學生,我的父親特別親和,我很少看見他發怒,是那種比較慈愛的樣子。

他對學生是極盡關愛的。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他要為學生著想,才和學校的領導發生矛盾、爭執。

我也是我父親的學生。我看我的父親,應該是這樣的:他對成績好的學生,顯得更有耐心,更寬容。對成績不好、紀律差些的學生,有些也沒少挨他的批評。當然,不好的學生裡面,他也有他極愛的,極關心的。對這些學生,我看他的法寶,就是鼓勵學生多讀書,一定要讀書,要初中畢業,要讀高中,只有讀書,才是他們最好的出路。

所以,我的父親,讓人感動的師生情,就來自那些他曾經關愛過的成績一般或是紀律差的學生。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後,有些後來出人頭地了,就來找我的父親,多方聯繫我的父親,來和他見面。他們感激的,最關鍵的一點,我看就是感謝我的父親,在他們讀書的時候,不歧視他們,並處處鼓勵他們。父親原來的鼓勵,讓他們感受到了生活的溫暖。

父親的教學是不要講的。我碰到的老師中,我認為我的父親應該是教得最好的。他雖然上課講土話,但他教語文,讀課文讀得很有感情。唐詩宋詞,他可以信手拈來。作文教學,也是他最出彩的地方。學生的作文,好的他會在課堂上念,在教室裡張貼,甚至還把它們編定成冊。那時候,有他的鼓勵,我們儼然都是小作家了。他的學生,後來出來的,到了社會上,有很多文學功底都不錯。他自己還常寫下水作文,念給我們聽。我看,他的知識,一方面在於他的社會閱歷及平時的積累;另一方面,他長期訂閱人民文學、小說選刊、語文學習和中學語文教學,應該都是有一定關係的。

我在教學上,能力遠不如我的父親。這是我深感遺憾的地方。我總是想,如果我不是教英語,也許會好些。可惜我走了教英語的路,沒有辦法改了。

但對學生,其實我是可以和我 的爺爺或是我的父親一樣的,總是去關愛他們,為他們排憂解難。事實上,我做得很不夠。有些時候,我總是想,是不是我的心事,總是不能放到教學上,這影響了我對學生的感情。

有上輩的榜樣,有家庭環境的影響,但願我能在我以後的教學中,能對我所有的學生好些。因為,所謂的人生價值,其實是個相當空泛的東西,是一般人很難看到的,但對學生好,只要有心,自己總是可以去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