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01 緣起

《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前兩天,在看到動靜自在讀書會的邀請時,我就像是得到了一份驚喜大禮。

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書友們免費重讀經典,非常珍惜,也分享給了更多的朋友。

進群后,從工作人員那裡得知李辛老師對他們籌備的這次讀書會,提出了幾點要求:

1、不要泛泛的做,泛泛做的只能是泛泛的事;

2、讀書會要做得深入,能對大家的轉變有幫助;

3、不要搞個人崇拜。


一直以來都覺得李老師的書和音頻節目,非常接地氣。書很好讀,也非常耐讀,他可以把一些深奧的道理融入到生活當中,用淺顯的例子給我們分析,帶給我們思考,讓我們打開內心,自我療愈。

我這兩年得到中醫的恩惠很多,時常在學習的過程中深感不易,幸得老師們的書籍點撥,少走了一些彎路,願意分享自身的經歷,希望幫到更多的朋友。

02 打開我的感受

《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和這本書的緣分,是因為18年年底體檢時,我的乳房被檢查到有硬塊。

經過專科醫院的多項檢查後,仍無法確診是否良性。著急、失望的情緒充斥在腦海裡,預約後將近一個月的等待期內,我最終選擇了放棄穿刺檢驗,改用非藥物療法的刮痧和艾灸調理。

在經歷過焦慮、恐懼以後,我選擇回老家休假,帶上了這本擱置已久的《經典中醫啟蒙》,是它陪伴我走過了那段難過的時光,是它讓我重新檢視了我的生活,開始迴歸自己的內心。

我18年初參加厚朴中醫學堂的健康營,推開了中醫的這所大門,可是回來之後深知:從知道到做到是如此不容易。

18年下半年,P2P暴雷眾多,我五年的投資款血本無歸,加之工作壓力等多種因素,我的身體發出了高級預警。

我學中醫,知道“精、氣、神”的說法,可是一旦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像脫了韁的野馬,

情緒一點不受控制,沒了思考能力,甚至脫離了生活本身,天天跑去醫院去檢查、等結果,直到被我一位醫生朋友“罵醒”。

“你現在的“神”已經不在了!就這樣焦慮下去有用嗎?你忘了自己有學過的刮痧和艾灸嗎?現在又不是在絕路上,為什麼不用起來呢?”

《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後來,當我在書中看到李辛老師寫的這段話,淚流滿面。

”醫生需要指導病人,先學會定神,問問自己,真的很嚴重嗎?把體檢報告放下,觀察自己這個真實的人,彆著急下手一通亂治,這一點很重要。為什麼神要定?神亂了,氣機也會跟著亂,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假症狀”出現,應接不暇,越治越亂。“


我開始學會放下,對於已經失去的錢財,自己無法把控的部分斷舍離,開始專注自己可以調整部分,

換句話說,就是“神”安定了很多,療愈就開始了

《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我選擇把自己當時的感受用寫作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我開始把斷了很久的站樁、瑜伽重新撿起來

我重新調整工作時間,想辦法做到不熬夜

同時飲食方面也開始注重起來,少吃外賣......

幾個月後複查,硬塊消失,B超診斷為囊腫,定期複查即可。


03 用心觀察,細心體會

《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人是非常懶的。後天的心智是一套精密的程序,凡是不需要自己用心觀察、體會、感受的,只是在概念、理論、學說上動腦筋的,我們就會吸收得很快,而且不假思索、理所當然地確信不疑。

需要我們用心體味的,就不太容易傳播。所以從古到今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人類的精神其實在退化,因為人的內心在退化。”


我以前常常覺得自己在得到APP上學了不少新概念,經濟學或是心理學等各大學科,覺得很了不起,還好為人師。

殊不知就是把概念倒騰了一次,自己只在一段時間裡"認識"它,後面不用很快就忘了

正如在厚朴學習的經絡課程一樣,現在早就還給老師了。

可以記住的是,我在艾灸時的常用穴位。

因為那是自灸或者被灸時,用心去體會過,感受過,所以從來不會忘卻印堂、大椎、身柱或是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關於身體的十二經絡,每條經絡所涉及到的穴位,我如果光是背穴位圖,很快就記不住了。

後來學習李氏砭法時,按照幾條常用經絡,如心包經、三焦經等颳著下來,經過的很多穴位多操作幾次就熟悉起來了,還不容易忘記。

這可是銅砭刮過的地方,每一處的感受都如此深刻

沒有把學習到的經絡腧穴應用起來,不經過用心觀察和體會、思考,又如何能夠理解透徹呢?

這正是我以往學習需要反思的地方。

正如給父母艾灸,他們也從來未曾記住被灸的地方叫什麼穴位,主要覺得舒服,安心,那才是最重要的。

04 別脫離生活

《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中國文化有一個重點,就是所有的知識、所有的理論是讓你用來生活的。它不是為了創造一個思辨,然後去喚醒眾人,或者讓大家跟你學,招攬一點影響力,不是這樣。中國人的哲學就是他生活裡可以時刻感受當下可用的那個東西。”

最近的疫情期,和父母們相處的時間比較多,越來越理解他們的豁達以及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比如按照節氣來耕種,跑去鋤地,種瓜種菜又種豆,退休時的一種樂趣,誰也阻止不了他們;

比如對食物的高要求,重視飲食滋味,正是對生活價值的追求

那是他們選擇最契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親近自然,迴歸傳統,領略我們中國人最古老的智慧。

相比之下,我們常常坐著電腦旁,手機不離身,圖方便快捷還吃了不少垃圾食品,連用心吃飯都做不到。

嗚呼悲哉!

05 感受當下


《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段話:

人這一生,要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見了眾生,明白了眾生相,所以寬容;見了天地,體會了偉大與渺小,所以謙卑;見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我想,是時候要改變了。

用心生活,處處見真諦。

從學習中醫的過程中,去打開感受,去體會,去思考,去記錄。

感謝讀書會的用心,感恩所有的遇見!


《經典中醫啟蒙》: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