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的焦慮:剩餘價值管理是績效管理的硬核

HR的焦慮:剩餘價值管理是績效管理的硬核

跟朋友們再算算一筆賬,以便理解績效管理的核心問題。

中國有7.5億左右的勞動力。按照一年230天工作日計算,中國一年的勞動小時是1.3萬億小時。一個小時的人均GDP大概是52.6元。

一個企業的相應數據方法也是一樣的。

在這個52.6元裡面,員工有多少是為自己工作呢?根據統計局的公報,大概是40-50%。剩下的就是為企業和國家乾的。一般企業的利潤率為10%,也就是企業從員工身上可以得到5.3元,剩下的就買原材料和交稅了。國家的稅大概佔GDP的20%,也就是一個小時創造的GDP中,有10.6元要交給國家。這樣,員工在8小時裡,有4小時是自己乾的。有1.6小時是為國庫乾的,有0.8小時是為企業乾的。

以上細賬對績效管理的意義在哪裡呢?

1、如果一個企業支付的是固定工資,也就是員工必須有“一個最低有效工作時間”是為自己乾的

。如果企業管理不善,員工有效工作時間低於維持自己工資的工作時間,那企業就沒有利潤,沒有錢了就沒有錢去交稅,就沒有錢支付供應商的錢。這樣的企業一定是虧損的。

2、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讓員工可以在在2個小時裡面,把自己的該得部分拿回去,這樣即使只工作四個小時,還是有兩個小時為企業創造利潤和稅收。而提高生產率的方法有很多,如技術進步、監督更有效等等。

3、績效管理的核心問題:讓員工為自己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少,而為他人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多。在多出部分的基礎上建立分享制度。大家可能因為能夠理解泰勒要做時間乃至動作研究的研究的原因了吧?

4、每一個勞動小時要出超出工資額的50%部分的業績,才夠保本經營!更何況做不到這一點的企業。這也是大多數企業的真實寫照。

國家財富的秘密和企業績效管理的秘密都在這裡了。

HR的焦慮:剩餘價值管理是績效管理的硬核

舉一個例子。一個人去一個公司面試技術總監的職位,要價是一個月5萬。一個月按照22.5天算,每天八小時計算,他一個月的工作小時數是22.5*8=180小時。這個人的小時工資是278元。假定企業成本相當於工資的兩倍,因此,這個人每小時要創造的價值應該是556元。或者說這個技術總監只能用四個小時為個人的工資而工作,剩下的四個小時為他人工作。這是理論情況。

但是實際情況可能是:

1、這個技術總監一天的工作時間不夠四個小時。因為各種原因。

2、這個人的生產率創造不出一個小時556元價值。

這個時候應該如何進行績效管理呢?

1、督促這個技術總監的工作小時到八小時。

2、改善技術總監的小時產出水平。

如果一條都不做不到,企業從這個技術總監身上就虧了。如果企業好心,一直支付這個技術總監5萬一個月,因為虧損,有一個月支付不上,他可能去勞動仲裁申請更多的支付。企業十有八九會輸掉這個仲裁。

企業兩頭吃虧,而員工也未必得到實際好處。

從這裡走裡面看,有效工作小時管理是績效管理的重要對象。至於這個人是否是藍領還是技術員工,不重要的。員工的工作時間裡面,必須先夠掙夠自己的工資的部分,然後要夠企業的其他成本。剩餘價值管理是績效管理的硬核!

希望這些觀點得到HR朋友的反饋。(來源:華夏基石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