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蕩洋倒插竹的傳說


茫蕩洋倒插竹的傳說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有一座著名的大山叫茫蕩洋。山以“洋”稱,這真是奇特。它在永定區的西北面,離城約45公里,這裡山勢高峻,四時雲掩霧裡,山下是莽莽蒼蒼的一片林海,山上是方圓幾十裡的一片平地。這平地叫竹子洋,長了許多綠翠珠璣的倒插竹。這倒插竹天下奇有,株株七、八尺高,拇指兒一般粗,竹尾都倒垂地下長著,成縱門、蒲扇形,風乍起竹林搖曳,就像萬把蒲扇一齊扇動,發出玉笛一般的響聲。每年的三、四月間,當那霏霏的春雨飄下的時候,地下爭先恐後地冒出銀白油亮的筍兒。這筍兒有手指般粗的,當它冒出一尺左右高,正是採摘的時候,人們三個手指捏著輕輕一撥,便發出“咚”的一聲脆響。那甜嫩、清香的筍味兒更令人叫絕。據說清朝時,長汀知府知道此佳餚,特地擺道永定縣,令知縣派人去摘擷,吃後,拍手連贊:“好一個山珍!”

  這倒插竹是怎樣來的呢?這裡有一個生動的傳說。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茫蕩洋山下住著一戶只有祖父與孫兒的長工。祖父叫揚憲平,孫兒揚小樓,他們年復一年地給地主黃百萬放牛。每天在晨光曦微時,爺孫倆就趕著十來頭牛去山上放牧,傍晚又踏著晚霞把牛趕回山下牛欄。小樓的祖父長年累月在茫蕩洋放牛中,曾三番五次地看到銀髮飄拂的老者出現在西南一派奇異的石壁下,站在那塊銀灰雪亮的石板前,左敲石板三下,右敲石板三下,並且邊敲邊念道“石門開,石門開,白髮人啦要進來!”話未了,只見一道金光閃射,噼的一聲,石門吱啦啦地裂開一條縫,待白髮人進去後,石門又一道金光閃,吱啦啦地自然合上了。


茫蕩洋倒插竹的傳說

這天,爺孫倆放牛又來到這石門前,牛兒在石山前的草地裡悠閒地吃著青草,小樓騎在牛背上忘懷地吹著他那動人的牧笛。楊憲平見那老者又出現在石門前,照往常一樣敲著石門,進去了。

  楊憲平想,在這寂寞之地,待我敲門看看能否進去,若裡面是好所在,也可以帶孫兒進去玩玩。他想著就昆步走去,學那老者的樣子伸出右手,左敲三下石門,右敲三下石門,又邊敲邊念道:“石門開,石門開,白髮人啦要進來!”話未了一道金光閃射,石門吱啦啦地裂開一條縫,楊憲平進去後只見一道金光閃,石門又吱啦啦地合上了,這些,其孫兒一點也沒覺察。

  楊憲平進洞後,得到仙人的盛情接待。


茫蕩洋倒插竹的傳說


  再說,那在洞外的小樓騎懶了牛,吹懶了笛,回頭一看,發現爺爺不見,以為爺爺又像往常一樣躲在什麼地方採菇,找柴火去了,就尖著嗓子喊:“爺爺!爺爺!”山谷中只響著爺爺的回聲,而不見爺爺的影子。這下小樓可慌了神,爺爺能去的地方都找遍了,還是不見爺爺。他在離石門不遠的山背後,放聲大哭起來“爺爺啊!爺爺!”他正哭得傷心,這時見一個銀髮飄拂的老公公來到他面前:“小朋友,哭什麼?”“爺爺不見了,我要找爺爺。”“哦,爺爺不見了,你不找他行嗎?”“我要爺爺啊!老公公您幫我找爺爺吧!您叫我做什麼我都願意。”小樓邊哭邊懇求地說。“看樣子,你爺爺找不到了,別找了,我送給你金子吧。”

  “我不要你的金子,我要我的爺爺!”

  老仙翁銀絲拂動,豎起大拇指:“好,小朋友你有志氣,你在這邊等著,我幫你找爺爺去。”說完,老仙翁倏地不見了,小樓正驚訝之際,一會兒,爺爺從石山背後顫巍巍地轉了出來。這下小樓可直高興了,夕陽西下,他們連忙趕牛回家。


茫蕩洋倒插竹的傳說

路上,爺爺告訴小樓,剛才,在那個仙翁洞裡,還沒喝完一杯茶,倏地仙人不見,一會兒又回到他的面前說:“你孫兒不要金子,要你回去。”說完,他長袖一拂,說聲“後會有期”,一眨眼,我就站在洞門外了,只見那根趕牛的竹枝兒還在門口放著——我怕忘記洞口,進洞時把它倒插在那裡的。

  “爺爺,那洞裡好玩嗎?”

  “當然好吶!裡面是金光世界,樹是金色的,草是金色的,小鳥兒是金色的,連石凳石桌都是金色的……”

  小樓說:“爺爺你出洞後用竹枝倒插做了記號,那明天上山時帶我到仙人伯伯的洞裡去玩玩好嗎?”

  “好呀!”爺爺答應了小樓的要求。


茫蕩洋倒插竹的傳說

翌日,雞才啼,小樓就睡不著了,催爺爺上山放牛。上山後,爺孫倆在石山前找了老半天,找不到那塊銀灰雪亮的石門,卻見石山石門前做記號倒插的趕牛竹枝兒竟長起了奇異的倒插竹。

  後來這倒插竹,愈長愈旺,代代相傳,也不知經歷了多少年代,直到如今,茫蕩洋到處都可以看到翠麗多姿的倒插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