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漢唐的宋代官員服飾有什麼特點?以"禮"出發,對後世影響深遠

在素有"衣冠王國"美譽的中國,服飾的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人類早期,我們的祖先就有了某種審美意識,這種意識的出現,促使了世世代代的人們創造了無數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衣冠服飾。

這些各具特色的服飾,給我國傳統的文化增添了不少燦爛的光輝。在禮法制度非常嚴格的古代,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服飾特色,宋朝時期,服飾穿搭作為官員生活中的一部分,對官員的官場生活變生了很大的影響。

上承漢唐的宋代官員服飾有什麼特點?以

宋朝官服

一、上承漢唐,宋朝朝服結合時代特點,形成熠熠生輝的朝服形態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服飾始終都是時代的重要話題之一,從裸態到衣衫遮體的過程,看似簡單,實則經歷了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朝代更迭,它的存在,一直和封建王朝等級制度的構建以及內外的禮儀設定之間有著很大的聯繫。

在經歷了前代王朝的發展之後,宋朝時期,在我國古代上出現了一段經濟政治文化相對穩步發展的時期。眾所周知,城市商品經濟在宋朝十分發達。

在理學思想的影響之下,文人士大夫們的生活行為受到了很大的規範,他們所穿的服飾,不過分追求華美的修飾,儘量保持乾淨自然,以崇尚簡樸的審美觀為出發點。

在沿襲了漢唐服飾特點的基礎上,宋朝朝服將其自身與傳統的融合把握地更好,更自然,更具有時代的特點。在當時,朝服指的主要就是文武百官朝會之時所穿的衣服,也可稱為"朝會之服"

是古時官員除了祭服之外等級最高的禮服。

上承漢唐的宋代官員服飾有什麼特點?以

宋朝官員服飾

在等級森嚴的禮法制度社會,官員的等級,直接決定了官員朝服的顏色,樣式,材質等。宋朝官員的朝服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衣和下面的褲子顏色皆為紅色,但是由於官品的不同,紅色也可以分為多種紅色,如深紅,硃紅,或者是赤色。

上衣中再用白花羅中單加以襯托。腳上穿的一般為黑色皮製靴子。上衣領子為方心圓領,上圓下方,在脖子的後面系一個結,以起到固定的效果,這一點,是宋朝朝服明顯區別於前代朝服的主要特徵之一。

最後,根據官品的不同,可以決定官員是否有資格在腰間佩戴寶劍或玉佩,在《宋代的服飾藝術》這本書中,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凡是六品及其以上的官員皆可以在腰間佩戴玉佩或者是寶劍。

在大體上,宋朝官員的朝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官員於頭頂佩戴的頭冠,可以直接看出這個官員到底是幾品冠,冠狀形制的不同,直接代表著官員的官品。

禮法制度的森嚴,宋朝官員特別重視自身朝服的穿搭,因為這不僅僅是自身身份的象徵,同時也是維護自己在朝廷中利益的關鍵。稍有不慎,穿搭錯誤,尤其是頭冠佩戴錯誤,可能就會面臨著被罷官的處罰。

上承漢唐的宋代官員服飾有什麼特點?以

宋朝官員王安石和蘇軾

作為朝服主心軸的頭冠,一共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進賢冠,貂蟬冠和獬豸冠,在後世,這是人們最為關心的部分。

二、作為最有特點的頭冠,宋朝朝服中的頭冠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進賢冠

在《宋史·輿服四》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對進賢冠的搭配作了描述:“進賢五梁冠:塗金銀花鵝,犀、玳用停導,立筆。緋羅袍,白花羅中單,維羅裙,緋羅蔽膝,並皂縹模,白羅大帶,白羅方心曲領,玉劍、佩,銀革帶,暈錦綬,玉環,白絞襪,皂皮履。”

上承漢唐的宋代官員服飾有什麼特點?以

《宋史》

由此可見,進賢冠一般都是由一品,二品的官員佩戴。同時,如果是三品,四品,五品官員在進行朝會之時,往往是"進賢、梁冠犀角等導,無中單,銀務、獅子錦級,銀環,餘同五梁冠。"

古時朝服是官員在進行朝會之時必須要十分注重的一個環節。官品等級越高,意味著和皇帝直接接觸的幾率越大,如果因為頭冠佩戴錯誤,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

而在上述兩段文字中,可以發現,階品六級以下的官員均無中單,佩劍。

(二)貂蟬冠

"貂蟬冠"又名"籠巾",這種頭冠主要是由藤絲製成,總體上呈方形,左右兩邊有細藤絲編成的宛如蟬翼般的東西,在加上少量的金銀花進行修飾,在冠尾還插有貂尾,所以名為"貂蟬冠"。

在《宋史·輿服四》中載:"貂蟬龍巾七梁冠,天下樂暈錦級,為第一等。蟬,舊以玳瑁為蝴蝶狀,今請改為黃金附蟬,宰相、親王、使相、三公服之。"

上承漢唐的宋代官員服飾有什麼特點?以

古代貂蟬冠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貂蟬冠是在進賢冠的基礎之上,稍加修改,加上籠巾貂蟬而成。宋初,只有少數的官員可以佩戴貂蟬冠,直到元豐三年,進賢冠的等級在經過統治者的同意以後,被分成了七個等級,其中只有等級最高的七梁冠才能夠加貂蟬籠巾。這個時候,貂蟬籠巾就是諸臣朝服中最高身份等級的象徵。

(三)獬豸冠

獬豸,在古時是一種神獸,具有判斷是非黑白的能力,所以它代表著執法,亦是剛正不阿的象徵。在《舊唐書·輿服志》中載:"法冠,一名解豸冠,以鐵為柱,其上施工珠兩枚,為獬雪角形。左右御史臺流內九品以上服之。"

宋朝官員所佩戴的獬豸冠和進賢冠形狀很相近。唯一的差別就體現在獬豸冠的樑上用木質材料雕刻出獬豸,並且用碧粉塗之,以示區別。冠的兩旁差有立筆,其形狀是用削好的竹子為筆桿,用黃絲和銀縷葉修飾,插於冠後。

宋初統治者規定,只有御史冠上可以有獬豸,元豐二年改制以後,正式將獬豸冠定為法官,當時相關機構在執行執法任務之時都可以冠獬豸冠。這也是獬豸冠和其他朝服冠帽中最大的一個區別。

上承漢唐的宋代官員服飾有什麼特點?以

古代官員戴獬豸冠

其他的朝服一般只有在朝會之時才可穿戴,偶有參加祭祀之時官員也可穿戴,然而,獬豸冠在執法官員執行相關事務之時就可佩戴。

頭冠作為古時朝服中最有特色的一個部分,其所包含的文化意義自然不可忽視,在"三綱五常"觀念盛行的古代,朝服在官員官場生活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三、宋朝朝服制度以"禮"為出發點,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歷史上所有的朝代一樣,宋朝朝服的根本出發點依舊是"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宋朝的朝服史,就是宋朝的禮制史。

自宋建立開始,宋代統治者就開始頒佈各項服飾制度政令,企圖通過衣冠服飾的設計在無形中加強官員的等級觀念,鞏固上下尊卑有別的封建等級秩序,進一步宣揚道德觀念,從而維護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深化"君權神授"思想在文武百官心中的地位,減少朝堂大臣叛變謀反的機率,從根本上維護古代統治階級的根本政治制度。

與此同時,在宋朝朝服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也逐漸顯露出來。從傳統的"禮治"思想到"程朱理學"的影響,這也是宋朝朝服為何沒有直接承襲唐朝朝服樣式的重要原因。

上承漢唐的宋代官員服飾有什麼特點?以

理學朱子學院

"程朱理學"認為"理"是萬物的本源,萬物之所以然,必然有一個理的存在。而君主之所以為君主,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人在紛紛擾擾的亂世之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稟賦的"理",所以必須要有"禮"的存在來幫助我們避免這種局面的發生。

所以,宋朝朝服中所體現的"禮",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鞏固了封建統治秩序,對當時政治生態的發展產生了積極有力的影響。

不僅如此,對於後代的人來說,通過對宋朝朝服特點的研究,人們也逐漸發現了配飾在服裝裝飾中的重要地位。一個小小裝飾品的不同,很可能就會起到"錦上添花"之效果。

冠狀的不同可以判斷出官員的官品等級和身份地位,如果在尋常老百姓的服飾上也稍加裝飾,大體上同樣的形態,在某些小的方面略有不同,可能也會有別出心裁的效果。

上承漢唐的宋代官員服飾有什麼特點?以

宋代百姓圖

因此,宋朝朝服中官員冠狀的不同,其實也為時人設計衣服提供了某種新的思路。並不一定要表現出這個人的身份地位,通過不同的修飾物,可以判斷出某人的興趣愛好。

如在衣襟上繡一朵蓮花,代表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梅花則代表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物所不同,意蘊也就不同。

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裝",從古至今,服飾一直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僅是在宋朝,即使是在其他的朝代,官員的朝服也是官員身份地位的象徵。

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宋朝朝服的存在,至今仍然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佔據著獨樹一幟的地位。


參考文獻:

《宋史》

《宋儒學案》

《宋史·輿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