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ram&LRT)

【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ram&LRT】:採用鉸接式或模塊化、電力牽引的電車車輛,軸重在10-12噸,以軌道承載或導向,多種路權方式,以地面線路為主(也可根據需求局部高架或地下),單向客運能力每小時在6000-12000人的中低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簡稱"有軌電車"。


術語詳解(2)|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ram&LRT)


  有軌電車交通系統誕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歐洲。中國大陸最早的有軌電車交通系統1899年出現在北京,連接郊區馬家堡火車站與永定門。20世紀初,有軌電車作為現代化的交通方式得以迅速發展,從人口10萬左右的小城市到人口100萬以上的大城市都在發展有軌電車,包括歐洲、北美、亞洲等國家在內,幾乎世界上每一個大城市裡都擁有有軌電車系統,我國的北京、天津、上海、長春、大連、香港等諸多城市也相繼引入有軌電車。20世紀中葉,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有軌電車受到衝擊,特別是中國大城市陸續拆除了有軌電車。20世紀70年代出現全球性石油危機和環境問題,由於以汽車為主的交通體系對石油資源的過分依賴、產生嚴重的空氣汙染,迫使人們開始重新評價有軌電車在城市交通的作用,有軌電車率先在歐洲復興,這得益於公交優先的交通政策以及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工程技術改造、管理形式的變革和採用新型車輛的有軌電車交通系統,其客運量、安全性、運行速度等得到大大提高,技術升級使有軌電車系統獲得了全面的提升。2013年8月,瀋陽渾南新區有軌電車項目建成通車,是我國首個一次性開通成網運營的有軌電車項目,開啟了我國有軌電車的建設熱潮。


  但我國業內對於有軌電車的定義一直不清晰,認識也不統一。本詳解針對目前全國規劃及在建的有軌電車系統,意在闡述清楚其技術特徵,並與國際接軌。


術語詳解(2)|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ram&LRT)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術語標準》(CJJ/T119-2008)將公共交通分為常規公交(<1.0萬人次/h)、中運量公交(1-3萬人次/h)和大運量公交(>3萬人次/h),地鐵與輕軌屬大中運量公共給交通系統,本標準未提到有軌電車。


  《城市公共交通分類標準》(CJJ/T114-2007)將有軌電車定義為低運量(0.6~1.0萬人次/h)軌道交通系統,適用於街面(獨立路權)或高架,平均旅行速度15~25km/h。該標準目前正在修編。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GB50490-2009)未對有軌電車系統的技術特徵進行描述。


術語詳解(2)|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ram&LRT)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T50833-2012)定義的有軌電車(tram)為與道路上其他交通方式共享路權的低運量城市軌道交通方式,線路通常設在地面,單向客運能力小於每小時1萬人次。而將輕軌交通(lightrailtransit)定義為在全封閉或部分封閉線路上運行的中運量城市軌道交通方式,線路通常設於地面或高架橋上,也可延伸至地下結構內,單向客運能力為每小時(1~3)萬人次。


  "現代有軌電車"的概念首次在2011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有軌電車系統研究與實踐》一書中提出,認為包含兩種方式,一是在大部分路段擁有分離路權的中運量系統,二是在街面與其它車輛混行但採用現代化大容量鉸接車輛的低運量系統。這一概念在隨後得到業內人士響應,以至於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成立的專業委員會名稱也為"現代有軌電車分會"。2017年,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軌道交通建設專業委員會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有軌電車工程技術指南》也沿用了這個概念。2018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有軌電車概論》,認為"經過路權、車輛等方面的技術升級,並輔以交通信號優先、交通一體化、城市景觀綜合設計等理念的實施,目前的有軌電車系統較傳統的有軌電車在運能、速度、安全、環保、人性化等方面均有了較大提升",本書"有軌電車"與"現代有軌電車"是同一概念。


  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UITP)於1978年將新型有軌電車交通系統名稱確定為LightRailTransit,縮寫為LRT。其定義為:一種電氣化的軌道交通,車輛軸重(10-12噸)比鐵路或地鐵輕,與其他街面交通方式混行或部分享有專用路權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統。同時UITP對軌道交通的分類以路權為標準,將完全混行定義為TRAM(線路運能>3000),將1-99%路權的定義為LRT(線路運能3000-11000),將100%獨立路權定義為METRO(線路運能>10000),據此給出了各系統的技術特性。


  美國公共交通協會(APTA)對LRT的定義是:一種相對於重軌而言運能較低的電氣化軌道交通模式,可以使用獨立的路權或與其他交通方式共享路權,使用高站臺或低站臺上下客,使用多節或單節車輛組成的列車。UITP和APTA所說的LRT與我們所說的"現代有軌電車"技術特徵一致。


  我們國內目前規劃和在建的有軌電車系統的技術特徵與國際上"LRT"系統一致,即:採用鉸接式或模塊化、電力牽引的電車車輛,軸重在10-12噸,以軌道承載或導向,多種路權方式,以地面線路為主,也可根據需求局部高架或地下,採用人工瞭望駕駛、公交化運營模式,單向客運能力每小時在6000-12000人的中低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功能定位一是作為特大城市、大城市大運量軌道交通的補充,外圍新區作為軌道交通的延伸兼及新區內部的骨幹交通;二是作為中小城市的骨幹公交網絡;三是作為特色旅遊公交線路。因在國家標準術語裡沒有"現代有軌電車"這種帶修飾詞的術語,因此目前業內均稱其為"有軌電車"。對於英文表述,為便於與國際接軌,採用與UITP一致,即"傳統有軌電車"等同於"TRAM";"現代有軌電車"等同於"LRT"。


  進入新世紀以來,有軌電車在世界範圍內呈快速發展的趨勢,根據UITP統計數據,五大洲內至少有108個城市在此期間內開通市內首條有軌電車線路,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389個城市,開通有軌電車的線路2304條,總里程達15847公里。截至2019年底,中國內地共有16個城市、29條有軌電車線路投入運營,運營總里程417.07公里(工程長度366.9公里),近6年來中國內地有軌電車運營里程由2013年103公里增長到2019年的417公里,運營里程翻了4倍,我國有軌電車交通系統正處於快速發展期。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軌道交通分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