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各项运动都非常出色,为什么唯独培养不出足球人?

就在去年年底中国男子足球队输给了一直动荡不安叙利亚之后,再次遭受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甚至就连人民日报也点名批评。赛后,很多人都在议论中国足球失败的根源是什么,有的说是球员的能力不足,有的说球员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拼搏向上的精神,也有人说中国足协不懂足球等等,顷刻之间,中国国足被解剖分析的体无完肤。

中国在各项运动都非常出色,为什么唯独培养不出足球人?

在民众指出的问题中,有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那就是球员的青训青黄不接的窘境。人人都会说14亿中国人,难道找不出11个人?确实,足球运动员是在注册人员的基础上进行选拔的,可是注册球员只有不到万人的程度,14亿人只有万人是职业球员,不管他们的水平如何,你只能在这些人中挑,没得选。

为什么中国足球的注册球员会这么少,在我看来,无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踢足球的成本太大,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无力承担。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教育问题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奉行这这样的一个教育理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教育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头的,就算到了21世纪这种思想也并没有发生改变,就算作用市场手段经济手段也引导不了。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最好能当官。

中国在各项运动都非常出色,为什么唯独培养不出足球人?

除开这个理念,用投资学来分析一下,中国的父母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搞体育。

众所周知,运动员的黄金期并不长久,短则几年多则十年,像詹姆斯梅西c罗这样的运动员毕竟是少数。他们一旦退役也是在40岁之前,退役之后失去了谋生手段,思维方式与经济社会脱节,再去创造财富和价值就变得困难。你想一想,一个运动员你要投资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获得十年的回报,这个回报周期是不是太长,回报率是不是太少。而且你的投资还不一定能够有回报,现在的足坛新人倍出,但是中途陨落的也不在少数,你怎么能够保证一定会有回报呢?

但是读书就不同了,寒窗苦读十余载,收到的回报确实一辈子!相比之下哪一个投资回报率要高?中国的父母会选择什么呢?毫无疑问都会选择后者。

中国在各项运动都非常出色,为什么唯独培养不出足球人?

所以啊,中国足球搞不好的根源是在教育上。战术不行,可以学习欧洲,教练不行,可以请大牌教练,球员不行,可以海选,后勤不行可以改善。但是没有球员,一切都是无用。

曾经很多人都认为2002年是中国足球的开始,可惜却成了巅峰。现在18年过去了,中足却越显落魄,这难道不应该是教育的责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