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女將做群眾監督的“答卷人”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部署要求,我市從補齊村(社區)黨組織紀檢監督這一短板破題,排兵佈陣、撒“豆”成兵,在全市全覆蓋選優配強村(社區)黨組織紀檢委員,並明確其黨風廉政建設“前沿哨兵”的職責定位,賦予“宣傳員、信息員、監督員”三大職責,強化基層一線監督力量,把全面從嚴治黨覆蓋到“最後一公里”。

本網特推出“紀檢‘前沿哨兵’履職故事”欄目,講述這支活躍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的“前沿哨兵”,鮮活生動的履職故事,以饗讀者。

“何三妹,我們這個事情到底是啥子政策?你給我們講講……”“嗯,大媽你坐,我慢慢給你說。”

這是敘州區高場鎮清華社區村黨支部紀檢委員“何三妹”——何承英日常工作中,最普通、最經常的一幕。

巾帼女将做群众监督的“答卷人”

2019年43歲的何承英是一名普通村民,生在貧困村,長在貧困村,辛苦奮鬥二十多年終於走出了貧困村。但如今,只因組織一句“召喚”,她便毅然回到了高場鎮,扛起了社區村黨支部紀檢委員的重任。

從一名月入幾千元的水果攤老闆娘,完美蛻變為月入幾百元的紀檢委員。有人笑她太傻,有人替她不值,但她愛幹這接地氣的苦差事。

“這一路走來,有抉擇、有付出,也有收穫。”說這話時,冬日裡的暖陽正打在何承英臉上,陽光照亮了她微笑的臉。

巾帼女将做群众监督的“答卷人”

何承英在辦公室忙碌。

抉擇:“賣水果”還是“幹紀檢”

“我之前一直在鎮上賣水果,生意還不錯。但幹了紀檢委員後,完全沒有時間照料生意了。”履職最初,何承英有過猶豫,甚至想過“打退堂鼓”。“月入幾千元的生意不做了,去幹個容易得罪人的‘苦差事’,我老公也有過很多埋怨。”在何承英彷徨迷茫找領導訴苦時,原高場鎮樂安村黨支部書記鍾華的一句話讓她當場在心中做了抉擇。

“你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樂安村的村民,不想為家鄉服務嗎?我一個外鄉人,還在為村民們服務了……”鍾華書記的話猶如當頭棒喝,何承英的心定了。

之後何承英按照鎮紀委安排,列席村上會議、監督“三務”公開,學習黨紀黨規和各類惠民政策,自己感覺工作做的還不錯。

巾帼女将做群众监督的“答卷人”

何承英主動向鎮紀委彙報工作。

“可我出門一問,好多村民都不知道我是紀檢委員,也不知道紀檢委員是幹什麼的。”何承英心想,“這樣不行,我不能閉門造車,得到村民家中走一走,乾點實事。”

恰逢“進門尋親,執紀為民”活動,何承英主動挑起了重任,帶著自己的“連心卡”,挨家挨戶發“名片”推銷自己。

“自己不知道加了多少個晚班來學習政策規定,走遍了全村7個村民小組344戶,別的不需要什麼回報,一聲‘何委員’就是村民對我付出的最大認可了,我很滿足。”

巾帼女将做群众监督的“答卷人”

何承英(右)走訪群眾收集意見。

責任:當群眾“貼心人”做群眾“傳聲筒”

何承英在村裡積極工作,為村民服務,加班加點早已成了家常便飯。“新買的電動車才跑了一年就因‘勞累’罷工了,我老公看我每天很辛苦,就把家裡的小車讓給我開。”何承英一邊在她的小家中挑起大梁,一邊奔波在村裡的各條鄉道上,這種高壓的生活換作其他人,可能都會受不了,但她卻笑著說:“巾幗不讓鬚眉,紅顏更勝兒郎。為了不辜負村民們對我的信任、不辜負組織對我的培養,就算有天大的困難,我也能積極克服。”

在走訪中,何承英瞭解到村上一個常年在外務工的單身漢,2018年因意外受傷喪失了勞動力。“他多年的積蓄因為治療花光了,現在回到村上居無定所、生活困難,找到我想申請為貧困戶。”

何承英詳細記下該村民的家庭情況,在對照貧困戶的評定條件後,認定這位村民符合申請條件,隨即她找到了村上幹部,向村幹部提出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按程序對該村民申請貧困戶的問題進行評議和申報的建議。

在何承英的建議下,樂安村村幹部隨即組織對該村民進行了貧困戶評議,經評議、公示和審批,該村民被認定為貧困戶,享受了相應政策。

當何承英再次來到這個村民家中時,村民拉著她的手感激涕零:“何委員,謝謝你。我終於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了……”

巾帼女将做群众监督的“答卷人”

何承英一心撲在工作上。

收穫:“脫貧路”有了“護航員”

自2018年4月履職以來,何承英積極參加村上工作,監督村上各項事務的開展,對扶貧項目更是全村跟蹤監督,走訪群眾344戶,收集群眾意見建議60餘條,對村組幹部和黨員進行黨紀黨性教育11次,開展談心談話120餘人次,並有效督促村幹部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督促推進原樂安村月亮湖和群眾文化中心項目推進,監督樂安村水產養殖項目整改,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

“有問題要反映就找何委員,只要有她在,我們就不用擔心,村上的項目資金都有她‘站崗放哨’”。清華社區村村民說起何承英無不稱讚。

“何委員履職認真,在全面監督村上工作的同時,並不會干擾村上工作的開展,有了她,我們可以甩開膀子幹工作了,不用擔心違紀犯錯,因為只要有一點苗頭她就會及時提醒我們。”現任清華社區村黨支部書記李家雄說到。“現在村民對村上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何承英有很大的功勞。”

何承英選擇了放棄自己生意重新回到小村莊,付出了比當初“走出”小村莊更多的汗水,收穫的就是她可以自信的說:“我就是村裡脫貧路上的護航員!”(記者 張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