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提起《清明上河图》,那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历来多少文人对其津津乐道,又有多少人毕生致力于研究它,而现代又有多少影视作品以其为背景,其名可谓路人皆知。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真实地演绎着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与此同时还有一幅画,为宋孝宗淳熙七年.大理国盛德五年(公元1180年),大理国宫廷白族画师张胜温携弟子所绘。名为《张胜温图卷》,此画无论技艺还是人物塑造、人物数量均与《清明上河图》不相上下。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原本全长1635.5厘米、宽30.4厘米,纸本,施色涂金,凡一百三十四开,原件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为镇院之宝。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丁观鹏的摹本《法界源流图》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长2014厘米、宽33厘米。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另一摹本《蛮王孔佛图》未见史料记载,《石渠随笔》亦仅提及“上命画馆临一卷,逾年始成。”,可能涉及政治问题,并未续摹《蛮王礼佛图》,史料无他载。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张胜温图卷》与《法界源流图》一直藏于清宫内,至晚清宣统傅仪逊位出宫时,携宫中历代书画、珍画一千二百余件(其中有《法界源流图》)至天津“张园”。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傅仪又将书画带到长春伪皇宫中。1945年伪滿跨台后,《法界源流图》由傅仪亲属携至吉林通化,辗转落于通化玉皇山寺庙里。1969年由吉林通化生产指挥部送到吉林省博物馆,至今仍藏于该馆。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张胜温图卷》原本在辛亥革命之后收归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馆,属院藏珍品。后移至南京。抗战期间,又转运长沙、桂林、安顺,藏于石窟以避战火。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抗战胜利后,又转藏于南京朝天宫保存。1949年由国民党政府运往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的大理国《张胜温画卷》。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1944年1月,《张胜温图卷》原本在四川重庆两浮支路中央图书馆展出过,引起画界和佛教界的震动和社会广泛关注。1944年8月,美国人海兰.嘉平发表《云南观音像》一文提到“1938年6月,在印度《东方美术通报》中发现此画论文,证明《张胜温图卷》此前早已影响海外,雲南宿老李根源在观看了重庆展出后,感慨万千,赋诗三十五章题名为《胜温集》编入《曲石诗录》(卷十)之中。1961年国民党湾当局在美举办《中国文物展》,展出珍贵文物253件,《张胜温图卷》亦在其中。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张胜温图卷》还有另外一个摹本存在,即《黎明仿丁观鹏张胜温图卷》,上有乾隆57年题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内,此卷曾在欧洲巡回展出过。

这幅画堪与《清明上河图》比肩,溥仪曾带着它转移多地

1978年中华书局出版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一书,书中专文论及《张胜温画卷》。1982年台北故宫博物馆正版博物馆副馆长,著名学者李霖灿教授的《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一书,对图卷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并刊有完整的彩版《张胜温图卷》图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