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告訴你:埋頭幹業務,為啥還會挨領導板子?

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今天聊一聊劉邦的左膀右臂——蕭何蕭相國。

讀過《史記》的,應該對上面這句話不陌生。這是劉邦奪取天下後,在表彰群臣前夕,說出的一句話。

論功行賞、切分蛋糕,劉邦想把最大的一塊送給蕭何。這在一線人員中,引起不小的爭議:蕭何從未上過戰場,我們才是最美逆行者,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而蕭何就是個耍筆桿子的,為什麼反而居上呢?

作為回應,劉邦就提出了這個震古爍今的功人功狗論。

大體意思就是,出兵打仗的,那只是見兔子逮兔子、見狍子逮狍子的狗,這發號令的,才稱得上是個人嘛。狗和人的KPI,能一樣麼?

事實上,從古至今,這個理論還是很有市場的。在晚晴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中,就有人將功人功狗論運用到極致。

話說清末某年,嚴州(今杭州梅城鎮)發生一起土匪作亂事件。浙江巡撫劉中丞趕緊派胡華若統領前去鎮壓。到了那裡,壓根兒沒有土匪,倒是胡統領手下官兵打著“剿匪”的旗號,把老百姓洗劫了一通。老百姓不幹了,告他去!

不料,這幫刁民反被縣衙判了誣告,胡統領於是“得勝班師”。

趕緊表功吧!“一律肅清”的捷報連同請功單遞寄到劉巡撫那裡。

大秘戴大理一瞅,排在第一位竟是自己的一個死對頭,心裡便覺得一個刺:這怎麼行!你胡統領要沒有巡撫大人的指揮部署,能把差事辦得這麼漂亮?領導的調度之功,豈能被你們一線人員埋沒?

於是,大筆一揮,領導享人功,一線人員享狗功,齊活兒!

扯遠了,咱們接著聊蕭何。

其實,歷代史學家們對蕭何的評價正面居多,更有甚者稱之為千古一相。但是,在距離蕭何年代更近的太史公那裡,貶多於贊。太史公不否認蕭何不可或缺的建國之功,不過令人玩味的是,他將被謀反判處的韓信比肩周公、召公、姜子牙,卻只將蕭何比喻為周初並不顯赫的閡天、散宜生。

更有意思的是,太史公在寫蕭何的先進事蹟的時候,通通一筆帶過,略之又略;但是在寫劉邦如何給他評定功勞第一的時候,卻又詳之又詳。

那麼,蕭何到底是個什麼人?


再讀史記 | 蕭何告訴你:埋頭幹業務,為啥還會挨領導板子?

《楚漢傳奇》劇照 楊立新飾演蕭何

一個眼光毒辣的創投大神

平心而論,蕭何這個人很有宰輔之才的。以至於,到了後漢時期,也對蕭何推崇備至。

僅在《後漢書》中記載,自漢明帝至漢安帝68年時間裡,就曾經以中牢祀的待遇祭祀蕭何4次,這個標準僅次於以太牢祭祀的漢高祖劉邦。

要知道,這時距離蕭何去世已有200多年。

看官會問了,這蕭何到底有什麼本事能得到劉家如此恩寵,以至於在200多年後,還能享受如此榮光?

首先,蕭何這個人的眼光特別毒辣。

蕭何這一生,有兩次至為關鍵的投資。

第一次,他給了劉邦。蕭何擔任評定群吏進退的組織部長的時候,劉邦僅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亭長,等同於現在的社區治保委主任,放到現在,也不算什麼官。

但從那時起,蕭何就對劉邦進行了天使輪投資。

再讀史記 | 蕭何告訴你:埋頭幹業務,為啥還會挨領導板子?

《楚漢傳奇》劇照

事實上,蕭部長算是一個非常公道之人。《史記》說他“以文無害”,就是這個人特別能照顧平衡,既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偏袒一個壞人。

但是,之於劉邦,他卻大開方便之門。《史記》載,“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意思就是,劉邦即便在業務上出點紕漏,蕭何能打馬虎眼兒的、就打個馬虎眼兒。且之於劉邦,“常左右之”,可謂形影不離,一副“好基友一輩子”的架勢。

後來,劉邦得了一個徵調徭役的差事。馬上要進京了,同僚們組了一個局,送送行。隨份子的時候,所有人幾乎都是隨行就市,你隨三百、我也隨三百,唯獨到了蕭何這裡:五百!

各位看官,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會,不管因何事宴請賓朋,大部分人隨著大流上賬三百,突然有一位,啪!五百。確實會讓主人對這位賓朋好感陡增。

除此之外,劉邦正式創業後,蕭何又繼續追加A輪投資,率全族數十人追隨。

事實證明,蕭何賺到了。

劉邦在封賞諸群臣的時候,特意“益封何二千戶,以帝當徭咸陽時和送我獨贏奉錢二也”。就是說,在蕭何已經拿到8000個原始股的前提下,就因為當初多隨了二百,劉邦又多送2000股!

蕭何的第二筆投資,放在了韓信身上。

韓信身上到底哪些因素讓蕭何如此著迷,《史記》並無過多記載,一句話帶過:“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就是聊了幾次天,蕭何一下就看出此人肚裡有貨。

以至於,當韓信不滿屈就於“小小弼馬溫”,撒手開溜的時候,蕭何當時就急了!

月色之下追韓信,上演了一場惜才、愛才的好戲碼。

這不算完,一回來就拎著“韓跑跑”再次向劉邦舉薦。

最初,劉邦決定破格提拔韓信為將軍,被蕭何當場否決。

劉邦一咬牙:統帥三軍的大將軍給他了!

蕭何還是搖頭:光玩嘴上的不行。為示隆重,您先齋戒幾天,找個良辰吉日搞一場全軍幹部大會,正式任命。

再讀史記 | 蕭何告訴你:埋頭幹業務,為啥還會挨領導板子?

《楚漢傳奇》劇照 韓信登臺拜將

諸位,把一個管糧草的小官直接推薦提拔至統帥三軍的大將軍,在喜怒無常的劉邦面前,蕭何這無異於拿政治生命來了一場豪賭!

但是,他還是贏了。

韓信一上任,即刻展現了卓越的統帥才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拿下漢中平原;木罌渡軍、井徑之戰,三分天下劉邦佔一;十面埋伏、垓下之圍,霸王項羽烏江自刎謝江東。

由此可見,蕭何識人、投資的本領,實世所罕見!

一個持家有方的業務標兵

除了眼光毒辣,蕭何這個人最厲害的一點就是,特別善於幹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

即便在秦朝為官,蕭何也是一個能臣幹吏。當初,秦朝御史到泗水郡指導工作,蕭何那渾身的精明強幹就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泗水郡卒吏任上,他的考核成績也是名列第一。

御史便有意栽培他,保舉他入朝為官。那蕭何是何等眼界的人!早已看透你秦王朝氣數將盡,才不上你的當,不去!

放著廟堂之高不去,但劉邦一就任沛縣一把手,他二話不說,直接進入了劉邦的幕僚班底。

事實上,在蕭何“鎮國家、撫百姓”這些具體的事務上,劉邦也承認:俺是比不了蕭何滴!

在劉邦的內心排行榜上,張良、蕭何、韓信,那都是人中之傑,他就給蕭何這樣一個定位: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別看蕭何不會開拓市場,但是他能穩住整個集團的基本盤,並且源源不斷地為劉邦打楚漢戰爭提供現金流。各位看官,這樣的能力放到任何地方都是相當珍貴的。

蕭何能在200多年後,依然被劉家王朝推崇,還有重要的一點是,他制定了一個影響漢王朝長達數百年的《漢律九章》。即便漢朝以後的歷代法律,均以此為藍本,被後世譽為律令之宗。

當年劉邦拿下咸陽,別的將領忙著去各王府官邸爭搶金銀財寶,唯獨蕭何的目光聚焦在別人看都不看一眼的前秦的律令圖書上。別的將領一車車往家拉珠寶,唯獨他為知識“付費”,回收起了二手書。

但也正是這些二手書,不但為劉邦攻城拔寨後提供了第一手官方資料,也為其制定九章提供了參考。

事實上,早年的時候,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樹立漢王劉邦完全不同於秦王苛政的印象,劉氏集團曾提出過一個簡單明瞭、方便形成自傳播的slogan——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

就是說,除了殺人判死刑、傷人、偷盜抵罪之外,別的法律條文一概作廢。

這在當時,那可比“闖王來了不納糧”更深得人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可以看看秦法嚴苛到何種地步。按說,小偷小摸歷來不絕,放到現在,即便“數額特別巨大”,在量刑上一般也在12年以下。

但是在秦朝,那可了不得!秦法有這麼一條規定:5人團伙作案,盜一枚大子兒以上,這5個人的左腳指頭也甭想要了,剁了腳指頭還不算完,臉上還要刻上字,再發配長城幹上5年苦力。

再讀史記 | 蕭何告訴你:埋頭幹業務,為啥還會挨領導板子?

秦朝苛政 官逼民反

秦法,就嚴苛到這種程度。在這樣一個每根發條、每時每刻都緊繃的國家機器上,一天兩天可以,時間一長,老百姓誰受得了這個。

所以,不要小瞧劉邦的這個“約法三章”,那簡直一拳頭直接擊中了秦王朝的七寸。也就是靠著這3條,劉邦所到之處,幾乎一呼百應。

但是,“約法三章”總歸只是新品面世時的優惠大酬賓,在市場站穩腳跟後,僅僅這3條怎麼能駕馭住那樣龐大的國家機器呢?

這時候,蕭何當年搶救回來的前秦舊籍,就發揮了奇效。

《漢章九律》的前六律,基本就是抄的秦朝的作業,蕭何只是簡單洗了洗稿,再添上戶律、興律、廄律三律,遂形成了影響漢王朝幾百代的九律。

試想,如果當年蕭何沒有長遠的眼光,大漢建立之初,整個社會無法無天,該是一種怎樣混亂的局面呢?

此外,蕭何這個人特別能配合劉邦演戲。

漢高祖八年,劉邦出外打仗了,留在長安的蕭何為了給好基友一個驚喜,主持建造了一個微縮版阿房宮——未央宮。

劉邦回來圍著轉了一圈,呵,挺壯觀。

喜歡歸喜歡,但戲還得演下去。

轉過頭來,就一本正經地質問蕭何:小蕭同志啊,這不行嘛!天下未定,咱們國家也不富裕,你在這大興土木的,這不是典型的形象工程、奢靡之風嘛?

蕭何一看,懂了。趕緊回話:正是因為天下未定,才有修建宮殿的時間窗口啊。再說了,宮殿太小家子氣,哪能匹配您如此高大上的氣質,皇室威嚴何在?

劉邦:嗯,既然大家這麼認為,我保留意見吧。不過,下不為例喲!

一頓板子打成的卑微政客

劉邦榮登大寶了,蕭何第一功臣的名頭也到手了,按說名利雙收的蕭何,該是幸福地與國王生活在一起了。

可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最終還是沒有逃掉劉邦的一頓暴揍,甚至差點丟了性命。

話說,有一天,劉邦率軍平叛了造反的黥布,在班師回朝的路上,遇到了一群農民上訪。

一問,原來是蕭何這廝故意壓價,強取豪奪了幾千戶老百姓的農田。性質極為嚴重、影響極為惡劣,簡直是國家的一大蛀蟲啊!

這告御狀的老百姓估計也會幸災樂禍:蕭何啊蕭何,看皇上這下不把你丫的扒了皮!

如果真是這樣,劉邦就不是劉邦了。

事實上,劉邦一點也沒有惱火,看著戰戰兢兢跪在那兒的蕭何,劉邦反而哈哈大笑:呦呵,咱家堂堂大相國,也會幹這種勾當麼?老鐵,666啊!

說完,當場就把老百姓的狀紙,一股腦甩給了蕭何:走走走,別拿你家那點屁事兒煩我,自己拉得屎,自己擦乾淨!

蕭何一看這個,有點感動:看看、看看,好基友永遠一輩子啊!

再讀史記 | 蕭何告訴你:埋頭幹業務,為啥還會挨領導板子?

《楚漢傳奇》劇照 劉邦與蕭何

如果真這麼蜜汁自信,蕭何還真是幼稚了。

這事兒過後沒多久,有群眾給蕭相國建議,咱長安城人多地狹,地不夠種啊。要不這樣,您給皇上提個建議,反正皇上的花園裡好多地都荒著,怪可惜的,不如讓俺們老百姓先種著。

傻白甜蕭何一聽:別看你個老農民,這點子還是不錯的嘛。

好事,趕緊給皇上打報告!這種利國利民的好事,好基友說不定還會給個親親抱抱、舉高高呢,嘻嘻。

於是,屁顛顛地就入朝上奏了。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劉邦看完奏摺,臉一下就拉下來了,心想:怎麼著?開始打俺老劉家的主意了?你丫什麼意思,合著就我劉邦就是昏君,你才是忠臣?你替老百姓出這個頭,你收了多少好處費?你就是不圖錢,也是圖個忠臣的清名!貪財跟貪名都是貪!

劉邦越想越窩火:來呀!給我摘了他的頂戴花翎,拉出去,打!

即使到這頓板子打完,蕭何還不太明白:明明一件好事,好基友這是鬧哪樣啊?

有人實在看不過去了,某天趁著劉邦心情好,就問他:蕭相國犯了啥大罪,為何捱了您一頓板子呢?

劉邦就說了,你知道秦朝的李斯吧,看看人家,自己幹了什麼好事,功勞都算皇帝身上;而皇帝犯了什麼錯,人家李斯第一個跳出來當背鍋俠。再看看我們蕭相國,拿我的東西做他自己的好人,不揍他揍誰?

後來,劉邦可能覺得自己確實有點過了,也架不住群臣一再進諫。

算了,饒你蕭何這一次。

也正是這一板子,還真徹底打醒了蕭何:什麼好基友不好基友的,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要什麼親親抱抱、舉高高!

一出獄,蕭何連鞋都不穿,就跑去請罪了。

劉邦一看,呦呵,這是來跟我飆戲啊。

來吧!

劉邦拉過蕭老相國的手,那叫一個語重心長、苦口婆心。

劉邦:哎呀,老蕭這是何必嘛!我打你也是一片苦心啊。

蕭何:(一臉黑人問號)

劉邦:你想想,你為民請願,結果我沒答應,那老百姓肯定是罵我昏君,說你是賢相嘛!

蕭何:(汗!)

劉邦:這哪兒是打你的屁股,明明是打我的臉嘛!

蕭何:(大寫的服、大寫的服)

事實上,經過這一頓板子,蕭何也真正長大了。

從那以後,基友的情分不再提,蕭何開始了唾面自乾的卑微人生。每次搬家,一定定居棚戶區,連田地都沒再置辦。

到了孝惠帝二年,曹相國結束了他光榮偉大的一生,追授文終公,極盡哀榮。

到這裡,蕭何的一生走完了。

不管從哪個層面講,蕭何都算得上是一代名臣。

但在劉邦那裡,吃了一頓打,並不是因為什麼功高震主,恰恰源於他的能幹。

蕭何善於在事上用功,能把一應治理之事,收拾得無所不當。但是,又太專心琢磨事,而不會琢磨人。

不會琢磨人的老實人通常會犯一個很致命的錯誤:蜜汁自信+過分迂腐。

在喜怒無常的封建帝王那裡,這種名臣比比皆是。

這些人往往愛跟大權在握的皇帝老兒要麼較真兒、要麼搞辯論賽、要麼打擂臺戲。

趕上好脾氣的帝王也罷,遇上劉邦這樣反覆無常的冷血動物,你不捱打,又該誰捱打?

但話說回來,大凡政治清明的時候,琢磨事的人就多,琢磨人的人就少,國家也往往走上強盛;

相反,一旦琢磨事者靠邊,琢磨人者佔上風,往往意味著國運也差不多走到頭了。

福耶?禍耶?自待後人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