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以用戶的身份探尋會員體系

說起會員體系,2020年的朋友,一瞬間想到的可能是京東plus、淘寶88會員、愛奇藝會員等等,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我們,早已被移動互聯包圍。但你可能沒有察覺到,最早接觸的會員,可能是小時候去超市辦的會員卡(實際上更偏向於積分體系),QQ會員等。


從小在會員體制下成長的我們,本身就是會員體系當中的用戶;那麼,作為用戶,想要一個怎樣的會員體系呢?往往很多產品經理在規劃會員體系的時候,做不到同理心,站在的是規劃的角度上來思考,而阿境就帶著你們,換個角度,以用戶的身份探尋會員體系。

阿境將從會員體系的來龍去脈,概念,核心作為出發點(要講述一個東西,總得讓你們先知道這是什麼吧),再換個角度,站在用戶的立場上思考,探尋會員體系。

一、聊聊會員體系

1.1會員體系的概念

會員體系是將人綁定到一個組織或者組織綁定到一個組織,是用戶與平臺的橋樑。通過等級、成長、積分等輔助,吸引用戶加入,並不斷與平臺進行溝通對話,達到用戶與平臺雙贏。

一句話:簡單來說,用戶可通過會員體系獲得更多的利益。


1.2會員體系的發展進程

隨著互聯網的急速發展,紅利消失,目前各大軟件基本屬於存量競爭。

作為運營方,需要在用戶的生命週期內,提升其自身的價值,這個時候,在產品急需 “留存”“增長”“促活”的前提下,衍生出了互聯網的會員體系。

在精細化的用戶運營下,各大公司不斷地優化自身會員體系,或者是正在加入會員體系的開發當中。

1.3會員體系分類

這邊僅大致概括分類,不做詳細展開。

(一)免費會員與付費會員

免費會員:達到預置規則則成為會員,如支付寶會員。

付費會員:通過一定的金額門檻,如京東plus,淘寶88會員。

(二)等級會員跟無差別會員

等級會員:不同等級享受不同權益,通常是不斷疊加。

無差別會員:所有等級權益均相同。

(三)單會員跟多會員

單會員:整個產品中僅有一個會員體系。

多會員:在同個產品當中,存在多個會員體系。


二、會員體系的價值

1、感受產品價值,提高用戶留存

用戶能夠成為會員,前提是搭建在是否具備一定的信任度,也就是平臺忠誠度,產品的價值讓用戶感受到可以為此留下來,並且成為會員,進一步更深層地與產品進行“對話”發展。


2、抓住用戶痛點,提升用戶價值

權益是否跟付出所均衡是用戶的痛點,既投入>回報,那麼用戶才會在會員體系當中留存,並提高粘性,間接提升在平臺中的消費力,推動企業業務增長。


總結一句話,會員體系的核心價值在於激發活躍、提升留存、刺激轉化,最大發揮用戶價值的同時實現平臺商業價值。


三、作為用戶,想要怎樣的會員體系?

用戶會成為一個平臺的會員,那麼,首當其衝的是信任,其次是價值對等。

可謂“無利不起早”,沒有一個傻子會做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

那麼,作為用戶,想要一個怎樣的會員體系呢?

阿境以場景為切入點,逐一分析。

1、精準的權益

場景描述:假設你是一個經常買口紅的精緻girl,你打開了淘寶,卻給你推送雞胸肉買一送一的會員權益,那你的心情是什麼樣子的?

內心OS“Oh my god,這什麼鬼,我這麼個精緻girl,你卻讓我減脂???”

可見,對於用戶來說,精準的權益是至上的。

什麼是精準的權益呢?先來做道填空題:我是個____的人,我想要買____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特性,一個愛好體育的人,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突然的就去買化妝品的。

那麼,這個時候,你給用戶推送一件運動衫折扣券,遠比推送一個化妝品免單券來得有用。(此處阿境採用了誇張手法,按照人性,免費的東西90%的人都會薅)

一句話:用戶需要精準的權益,再貴的衣服,給錯了人,都是徒勞。

2、合理的權益晉升

場景描述:假設你是某電商平臺的超級粉絲,購買88成為普通會員,每月10元優惠券;購買888成為黃金會員,每月50元優惠券;購買8888成為鑽石會員,每月100優惠券(這些提升都採用了誇張手法,一般不會有商家這麼摳),那麼,你會為此去努力提升等級來獲得更好地權益嗎?

很顯然,不會!

合理的權益提升是用戶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而其所關聯的便是會員的等級成長體系,通過等級的增長,權益的激勵,促使用戶主動地去提升等級,獲得更多合適的權益。

這邊有一點,權益的設置需要合理,若偏差太多或太難達到,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用戶內心的不滿足,投入>回報,也容易迫使用戶放棄,最終流失普通會員用戶甚至是頭部用戶。

3、利我主義

場景描述:號稱廈門吳彥祖的阿境,12歲時,為了攀比,衝了10元買了QQ會員;如今,工作時,中午為了更划算,花了15買了餓了麼超級會員;下班回家,提升自己,又付費辦了微信讀書會員;閒暇時刻,苦於愛奇藝電影需要付費,又花了15購買愛奇藝會員;在無數個睡不著的夜晚,也曾打開京東,作為京東的狂熱粉,京東plus自然是早早就辦了。

那麼,從以上場景,可看出,會員體系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上述場景,阿境總結歸類了一下,如下。

餓了麼超級會員——想要點到更便宜的餐【利益】

京東plus——想要買到更便宜的商品、免運費【減免】

QQ會員——想要提升到更高的等級【虛榮心】

愛奇藝會員——想要看到想看的電影【情感】

微信讀書會員——想要讀到更多的書【知識】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

古人一語早已道破人心,會員體系更是如此,用戶,說白了,無非為利。而這利又分為兩種,有形價值與無形價值。

有形價值包括了實體物品、功能型價值、貨幣型價值等,場景中餓了麼超級會員,京東plus便屬於此類。

無形價值包括了虛擬物品、情感型價值、關係鏈需求等,場景中QQ會員,愛奇藝會員,微信讀書會員,便屬於此類。

再拓展開來說,又可分為剛需和非剛需。舉個例子:微信讀書是為了提升自我,沒有買紙質書的前提下,那麼就算是剛需,而愛奇藝會員,是享受型,為非剛需,可買可不買。

一句話:在特定的場景下,用戶需要成為於自身有利的會員,且剛需>非剛需。


四、作為用戶,你不知道的事

1、在產品運營當中,你只是其中某個級別的某一分子。

在實際的運營當中,產品運營往往會對用戶進行精細化的分層。

上述提到的“精準的權益”,便是由於精細化分層的作用,通過用戶的個人信息、行為路徑、消費能力等多個維度來進行劃分用戶層。

根據會員的平臺忠誠度,又可進一步劃分為超級用戶+準超級用戶+普通用戶,不同的用戶層,可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

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需求,通過用戶精細分層,解決用戶核心需求的同時精準推薦權益,作為用戶,用著用著蹦出一句“誒,這軟件還挺懂我”

2、你在系統內每一個行為路徑,都是運營者抓住你內心的基點。

用戶的行為,是評判用戶標籤的一個依據。

不同的產品產生不同的行為,例如內容型產品,通過用戶瀏覽的內容、時長、評論,轉發等依據,來評判用戶處於什麼層次,從而做到精準化推薦相應的權益。

而不同的行為愛好,也恰恰使得用戶被系統感知,從而為用戶貼上標籤,運營者可根據用戶身上不同的標籤,決策開展什麼樣的運營策略。

3、有的用戶想著通過不法途徑“快速升級”,那麼,產品風控瞭解一下。

任何產品都有其應對外部風險的控制手段,減少一系列因風險而造成的危機。

針對於會員體系,部分用戶可通過其中的漏洞來進行鑽空,從而達到“薅羊毛”的目的。

那麼,產品在規劃的時候,也相應的在前、中、後三個部分做了相應的規劃措施。

風險前,可限制用戶可獲得的權益,例如積分,成長值等,具體可根據每日上限或每次上限,以及針對設備登錄,IP登錄等等措施來達到控制。

風險中,則需要監控用戶的成長值、積分值等影響會員體系因素的值,根據平臺預設規則預先計算極值。

風險後,若是處於異常的用戶,則系統也會相應的設置黑白名單。

所以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還是循規蹈矩為好。

4、會員體系不等同於積分體系

很多用戶常常認為,會員體系就是積分體系,二者劃為等號。

其實不然。

往往我們會這麼思考,在於從小被超市購物卡的營銷方式所誤導:“辦個會員卡吧,能夠積攢積分。”

阿境就結合自己的認知跟理解,描述下會員體系與積分體系。

“會員體系是在有效期限內,享受產品核心功能及所附帶的權益”

“積分體系是對於用戶所做行為的及時反饋及激勵”

單憑這兩個的目的性來看,是一致的,目的都是為了使用戶留存,提高用戶對產品的忠誠度,只不過市面上很多產品會將會員體系與積分體系融為一體來做,先成為會員(保證留存),再一步步通過任務獲得積分,反饋及激勵(提高忠誠度)。

一句話,會員體系重在留存,積分體系重在激勵。


五、關於會員體系的一些想法

1、會員體系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有的老闆or甲方or產品一上來就天花亂墜的想好了自己產品要做的會員體系,規劃方案倒背如流,並且要在第一版上線,注意,是第一版,一步到位的那種。(當場暈倒.jpg)

會員體系要做,沒錯;要提前規劃,沒錯;但不是在第一版上線。

我們先來看個對話。(這些對話的前提是產品均從0到1開始)

①初級版

“為什麼要做會員體系”

“因為別人有”

②初級版plus

“為什麼要做會員體系”

“想要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會員體系”

③中級版

“為什麼要做會員體系”

“留存,拉新,滿足用戶需求”

④高級版

“為什麼要做會員體系”

“我們這個產品服務於用戶,我自己的看法是,目前我們的產品跟服務經過市場檢測,算是合格,線下積累了一定的用戶,此次開發是想要往線上發展,那麼搭建一個完善的會員體系將用戶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的同時,也可延長咱們產品的生命週期,同時提高用戶對於產品的滿意度與忠誠度。”

初級版到高級版,是真實的項目需求對話。往往,高級版的對話只佔20%,大部分需求提出方都包含在80%當中。(自己接觸過的真實數據)

會犯①②③這種錯誤的需求提出者,往往是搞反了會員體系的作用,先有產品(地基),再有服務權益(高樓)。只有為用戶提供了良好的產品及服務,那麼你的會員體系才會受用戶信任。

付費的會員就不用說了,即使是免費的會員,那麼在產品不受用戶信任之前,用戶可能都會懷疑:“辦個會員是不是想要我的個人信息?”

遇到有①②③想法的人,直接拋出一個問題給Ta。

“你會在不瞭解淘寶的前提下,直接掏88元購買淘寶會員嗎?”

很顯然,不會!

2、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會員體系

有的產品生來適合會員體系,有的產品從始至終都不需要會員體系的加持。

比如社交類產品,不適合會員(恐怕除了QQ,沒其他敢做會員了)。

站在產品的角度來說,不適合做會員體系的產品,簡單列舉了如下幾點。

(1)產品初期,用戶對產品還未建立信任,無地基談何運營,會員體系並非是優先級需求

(2)暫不具備運營會員體系的運營能力(例如精細化運營)。

(3)無需會員體系來增加用戶的切換成本及理解成本。

(4)公司經濟層面上,無法通過會員體系中的權益,更多讓利給用戶。

.......

而適合做會員體系的產品,阿境這邊也列舉幾點。

(1)用戶對產品忠誠度高,具備一定的頭部用戶(超級粉絲)。

(2)會員權益可吸引用戶自主參與體系當中。

(3)產品或服務具備高頻的需求。

.......

3、作為產品規劃者,先思考幾個問題,再開始做。

(1)搭建會員體系應該會最終實現什麼業務目標和用戶價值?(what)

(2)有沒有其他代替方案來代替會員體系搭建產生的價值?(why)

(3)如果搭建,會員體系要在產品生命週期哪個階段進行搭建?(when)

(4)如果搭建,會員體系是對誰搭建,用戶、商家,企業?(who)

(5)當前產品哪些核心功能與會員體系搭建結合?(where)

(6)當前產品會員等級應該如何搭建?(How)

這次阿境是以用戶角度談論會員體系,重點不在於如何設計,該小點不詳細展開,阿境整理了會員體系的規劃導圖(如下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聊聊。

換個角度—以用戶的身份探尋會員體系

這邊阿境也是一句話

“要設計好一個會員體系,需要去尋求用戶深層次的需求,設計付費點及合理的成長模式,用戶才會為其買單”


寫在最後

縱觀國內各家會員體系,權益、玩法雖有差距,但卻大同小異;企業能否玩轉好,取決於自身的資源整合及業務需求,會員體系服務於用戶,用戶最終推動企業增收。

以用戶的角度來看待會員體系,雖說不能更加透徹,卻能更加清楚作為用戶,深層的需求是什麼。有一個原因也是由於身處眾多產品當中,而產品,源於生活。


本文由作者@阿境 在PMCAFF社區發佈,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換個角度—以用戶的身份探尋會員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