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怎麼才能在院線上映?

紅鹿角


這位朋友問的是怎麼上映,那我就從影片拍攝完之後說吧。你提到的電影有些是國產影片(《十月圍城》等),而有些是分賬影片(如《阿凡達》),這兩種影片在國內院線上映的方式是不同的。

國產影片:電影拍攝結束(我的意思是後期完成後)後,要把影片送到電影局審查,審查(說起國內的審查制度,會讓所有電影人心痛)通過後,製作方會把影片送到中國電影集團確定上映檔期,確定後製作方會開始對影片宣傳。此時製作方會聯繫院線確定上映的規模(即在此影院上映的影廳數輛,也可理解為賣出的拷貝數量),當確定上映的規模後,製作方開始製作拷貝,我國現如今製作方和院線的票房分賬比例是4:6。

分賬影片:可以理解為引進的影片,即國外製作的影片拿到我國來上映,這就多出了一個引進的問題。在我國引進方主要有中影集團和華夏電影集團,其他的過程和國產影片上映的過程相似,只是在分錢上多了一份給引進方。

這就是電影在我國的上映過程,不知是不是這位朋友想知道的,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用。


留青禾


電影拍好後,只有上映才能拿到票房,才會有分紅。那麼一部目標進入院線的電影該如何拿到“龍標”呢?通常需要經歷影片備案、影片拍攝、影片審查,才能獲得電影的公映許可證,也就是“龍標”。

·申請·

首先,製片方需要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拿到電影的影片備案申請。

申請中需要上報影片信息、主創人員信息、第一齣品單位信息及聯合出品單位信息等。還需填寫故事梗概、準備編劇授權給備案單位的作品使用授權書、提交備案單位的營業執照等。

若有已經確定的主創人員名單、製片單位資金證明、電影攝製備案回執單申請書,也可一併上報。涉及真人真事或特殊題材的影片,還需責任機關或責任人授權的同意文件。

該申請通過後便可獲得《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

電影《斬毒》的備案回執單

電影《斬毒》的備案回執單

·製作·

在獲得備案回執單後,製片單位便可開始影片的製作與拍攝。拍攝過程中若涉及影片片名變更、出品單位變更、影片延期、影片撤項,或參與拍攝人員和地點與出入境相關,這些都需要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向電影局進行額外的變更申請。

在拍攝完成後,片方便可對影片向有關單位進行審查報審。根據我國的《電影管理條例》,當影片合格並能夠依法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才可進行發行、放映。

電影《流浪地球》公映許可證,每一部在院線上映的電影都必須有

電影《流浪地球》公映許可證,每一部在院線上映的電影都必須有

·審查·

審查分為影片初審、領取片頭、影片終審、影片技術審查四步。

首先要在電影局進行備案申請,向有關部門提交影片,及影片送審清單、審查報批表、主創人員登記表、電影臺本的電子文檔、《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等。

經過廣電部門審查通過後,片方會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片頭,即龍標。但這並不意味著電影已經獲得公映許可。片頭需被加在按修改意見修改完畢的影片之前,連同《影片審查意見表》《影片審查決定書》《國產影片審查報批表》《主要創作人員登記表》、影片完成臺本的電子文檔、《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影片字幕、相關劇照海報、經辦人領取電影片頭的授權書等,一同提交至終審。

通過初審的影片會獲得片頭文件的光盤

圖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影片公映許可證片頭文件

終審通過後,才算正式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很多觀眾在觀影前會發現,不同電影中,《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上顯示字都有所不同,如“電審故字”“電審進字”等。


影視大公社


電影在院線上映需要哪些條件?

電影在院線上映的條件是根據“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來得,也就是我們在看電影第一個出來的“龍標”。

上映的條件從電影管理條例,第五章有寫

        第36條例:

設立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的名稱、章程;

(二)有確定的業務範圍;

(三)有適應業務範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專業人員;

(四)有適應業務範圍需要的資金、場所和設備;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三十七條

設立電影發行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提出申請;設立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影發行單位,應當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准的,發給《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應當持《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不批准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三十八條

設立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縣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所在地縣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准的,發給《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持《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不批准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三十九條

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變更業務範圍,或者兼併其他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或者因合併、分立而設立新的電影發行單位、電影放映單位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七條或者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併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

這寫是主要的條件,如需要知道詳細的可以查閱“電影管理條例”


蘑菇愛看劇IrM


電影拍好後,只有上映才能拿到票房,才會有分紅。那麼一部目標進入院線的電影該如何拿到“龍標”呢?通常需要經歷影片備案、影片拍攝、影片審查,才能獲得電影的公映許可證,也就是“龍標”。

·申請·

首先,製片方需要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拿到電影的影片備案申請。

申請中需要上報影片信息、主創人員信息、第一齣品單位信息及聯合出品單位信息等。還需填寫故事梗概、準備編劇授權給備案單位的作品使用授權書、提交備案單位的營業執照等。

若有已經確定的主創人員名單、製片單位資金證明、電影攝製備案回執單申請書,也可一併上報。涉及真人真事或特殊題材的影片,還需責任機關或責任人授權的同意文件。

該申請通過後便可獲得《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

電影《斬毒》的備案回執單

電影《斬毒》的備案回執單

·製作·

在獲得備案回執單後,製片單位便可開始影片的製作與拍攝。拍攝過程中若涉及影片片名變更、出品單位變更、影片延期、影片撤項,或參與拍攝人員和地點與出入境相關,這些都需要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向電影局進行額外的變更申請。

在拍攝完成後,片方便可對影片向有關單位進行審查報審。根據我國的《電影管理條例》,當影片合格並能夠依法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才可進行發行、放映。

電影《流浪地球》公映許可證,每一部在院線上映的電影都必須有

電影《流浪地球》公映許可證,每一部在院線上映的電影都必須有

·審查·

審查分為影片初審、領取片頭、影片終審、影片技術審查四步。

首先要在電影局進行備案申請,向有關部門提交影片,及影片送審清單、審查報批表、主創人員登記表、電影臺本的電子文檔、《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等。

經過廣電部門審查通過後,片方會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片頭,即龍標。但這並不意味著電影已經獲得公映許可。片頭需被加在按修改意見修改完畢的影片之前,連同《影片審查意見表》《影片審查決定書》《國產影片審查報批表》《主要創作人員登記表》、影片完成臺本的電子文檔、《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回執單》、影片字幕、相關劇照海報、經辦人領取電影片頭的授權書等,一同提交至終審。

通過初審的影片會獲得片頭文件的光盤

圖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影片公映許可證片頭文件

終審通過後,才算正式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很多觀眾在觀影前會發現,不同電影中,《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上顯示字都有所不同,如“電審故字”“電審進字”等。





抖影看看


1.一部影片上映需要經過哪些環節?

(1)首先影片定剪版本需要取得公映許可證。

(2)許可證下發後影片便有了排次號,相關部門會錄入影片信息,錄入後影院排片系統才可以添加影片,按照發行通知綁定價格卡進行預售,系統中沒有的影片無法正式售賣出票。影片錄入查詢網站:https://zgdypw.cn/#/film.html

(3)影片後期全部做好後,會最後進行所謂的“技術審查”,確保影片放映質量。2017年3月後已不再單獨發放。

(4)片源複製到硬盤後,通過快遞發放給影院。(一般至少需要3-4天)

*大部分影院已經安裝衛星傳輸系統,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縣城地區,但鑑於衛星傳輸技術還不夠成熟,目前主流的傳輸方式依舊是通過硬盤拷貝。

*如果一部影片在上映前3-4天還沒有開始快遞硬盤,那就一定來不及上映了。(特殊情況除外,例如:《少年的你》上映前3天宣佈定檔。)

(5)影院將片源拷貝到影城服務器後,還需到相關網站下載影片密鑰。匹配成功才可正常放映。一般在影片上映前1-2天在各自網站提供下載。


電影宣髮圈


1.立項申請報告;(省廣電局)

2.不少於一千字的電影劇情梗概一式三份。凡影片主要人物和情節涉及重要涉外、民族、宗教、軍事、公安、司法等方面內容的(以下簡稱特殊題材影片),需提供電影文學劇本一式三份;(省廣電局)

3.特殊題材影片需提交省級相關主管部門或中央和國家機關相關主管部門的劇本審讀意見;(省廣電局)

4.在實行屬地審查的省(市、自治區),持有《攝製電影許可證》的電影製片單位申請立項時,應提交省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對影片劇本(梗概)的初審意見。(省廣電局)拍攝完成後,剪輯(和諧掉不健康的內容),上交廣電局,通過後可以上映。


肆哥剪影


這位朋友問的是怎麼上映,那我就從影片拍攝完之後說吧(前提像前兩位朋友說的那樣,一定要拿到拍攝許可證)。但你提到的電影有些是國產影片(《十月圍城》等),而有些是分賬影片(如《阿凡達》),這兩種影片在國內院線上映的方式是不同的。

國產影片:電影拍攝結束(我的意思是後期完成後)後,要把影片送到電影局審查,審查(說起國內的審查制度,會讓所有電影人心痛)通過後,製作方會把影片送到中國電影集團確定上映檔期,確定後製作方會開始對影片宣傳。此時製作方會聯繫院線確定上映的規模(即在此影院上映的影廳數輛,也可理解為賣出的拷貝數量),當確定上映的規模後,製作方開始製作拷貝,我國現如今製作方和院線的票房分賬比例是4:6。

分賬影片:可以理解為引進的影片,即國外製作的影片拿到我國來上映,這就多出了一個引進的問題。在我國引進方主要有中影集團和華夏電影集團,其他的過程和國產影片上映的過程相似,只是在分錢上多了一份給引進方。

這就是電影在我國的上映過程,不知是不是這位朋友想知道的,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用。



看一點新聞


一部電影上線到院線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自己拍點素材剪輯下,那不叫電影那是VLOG。

想要拍電影上院線,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錢。

下面來說一下大概的流程:

1、劇本和資金:首先得有一個劇本,或者一個故事想法,有了劇本就去找投資方;如果你本身就是影視公司可以去投資電影,只有一個故事想法也可以,可以根據故事想法去找編劇,然後完成劇本。

2、立項:到廣電進行立項,立項需要有故事梗概和資金證明。此處注意兩點:第一,特殊題材需要有完整劇本的審查,普通題材故事梗概就可以了,第二,資金證明是立項公司賬戶上不少於影片拍攝成本的三分之一,影片才可以立項,拍攝成本申報的時候自己填寫的。影片立項通過之後會拿到一張拍攝許可證,就有資格去拍電影了。

3、拍攝:有了劇本和投資了以後,就可以談主創了,導演、演員、服化道攝錄美等,這些談差不多就可以建劇組投入拍攝了。

4、後期:影片拍攝完成之後,需要做後期,聲音啊、畫面啊,特效、剪輯,這些都做完了,影片才算真正完成。

5、送審:影片製作完成後,送廣電總局進行內容審查,內容審查通過之後,影片再進行最後的包裝,如片尾字幕啊,片頭之類的東西,完成這些再進行技術審查,技術審查通過之後影片才能算是通過了審查。審查通過後,獲得電影放映許可證,也就是龍標。

6、宣發:影片完成之後就可以接觸並敲定宣發公司(其實大的項目拍攝前就可以確定宣發公司),確定大致檔期,進入宣發期。好的宣發直接影響電影票房。

7、上映:到了檔期了影片就上映了,影片下映後3-6個月就可以從發行公司手中分到票房分賬款了,至此,一部電影作為一個項目,才算最終完成。

最後安利一個網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鑫BARE


比較簡潔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首先,需要一家公司,文化傳媒或者影業公司,用來立項,至於標準,網上都能查得到,然後,就是做劇本,到電影局立項,拿到影片拍攝許可證,然後籤演員,拍攝……拍攝完成後,去電影局送審,通過技術審查和內容審查,拿到放映許可證,然後聯繫發行公司進行發行,定檔期,做宣發,上映,下片,結賬。之後賣電視,網絡版權。就這些事情····足夠逼瘋一群人了,做完這些事,那麼就有兩種結果,要麼迅速成名,要麼毫無音訊·····




阿言的視頻推薦


電影在院線上映的可能性與“審核”流程:

1.國產影片:電影拍攝結束(後期完成)後,要把影片送到電影局審查,審查(說起國內的審查制度,會讓所有電影人心痛,但也必須恪守這一國策)通過後,製作方會把影片送到中國電影集團確定上映檔期,確定後製作方會開始對影片宣傳。此時製作方會聯繫院線確定上映的規模(即在此影院上映的影廳數輛,也可理解為賣出的拷貝數量),當確定上映的規模後,製作方開始製作拷貝,我國現如今製作方和院線的票房分賬比例是4:6。

2.分賬(引進)影片:可以理解為海外引進的影片,即國外製作的影片拿到我國來上映,這就多出了一個引進的問題。在我國引進方主要有中影集團和華夏電影集團,其他的過程和國產影片上映的過程相似,只是在分錢上多了一份給引進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