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來到這世上走一遭,所有人都有終點。在馬東的內心,他認為不管人生有多少的路需要走,慢慢規劃好,不要著急,以終為始地過好一生,並在過程中儘可能控制好風險,就能實現心中的自由。


《奇葩說》第六季如火如荼地播出中,導師陣容強大,有蔡康永、李誕、薛兆豐、羅振宇,來自各個領域的選手們也是神采奕奕,這讓觀眾們激動不已。


其中,有一個人總是可以在任何情況下讓別人覺得舒服,那就是主持人馬東。


在很多人的定義中,馬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這些年他變成了一個娛樂締造者。


他沒有知識分子的時代困惑和不合時宜的懷疑,然而在生活的細枝末節上,還是能感受到他身上不輕易顯現的文化基因。


他只不過是認真做著入世的事情,也為自己的人生累計著無價的財富。


01


與當下年輕人觀眾群體的溝通中,馬東漸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裡沒有禁忌,限制甚少,且基數龐大。


如今的他,是現象級綜藝《奇葩說》的創造者、米未傳媒的創始人。《奇葩說》第五季的廣告收入高達15億元人民幣,這一切都不可置否地證明了馬東商人的能力。


他不願意做一個迂腐狹隘的學者,他要竭盡所能,創造屬於當世的語言。


娛樂是人的先天本能,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專屬的娛樂形式,本質上都一樣。昨天的梅豔芳、程硯秋就是今天的劉德華、周杰倫。


馬東在接受許知遠採訪時,當被問道“我認為當下的娛樂有很明顯的粗鄙化傾向,一點都不精緻,你會有這種感覺嗎?”


馬東淡定地回答道:“我們每一個時代都向往精緻,但我們從來沒有過。”


在馬東看來,當下那群看《奇葩說》的年輕人,和英國人看莎士比亞劇的那種娛樂,從來就沒有高下之分。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其實看過《奇葩說》的人,都能感知到,這遠遠不止是一個嬉笑怒罵的辯論綜藝節目,這麼淺顯。


其中貫穿著人們對於當下時代所存在問題的思考,關乎大眾之間的共情心。


馬東表示辯題主要分兩大類:身邊的道德困境以及腦洞題。而對於娛樂性和價值觀的比例,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


締造者馬東,從不願意探討《奇葩說》的意義。


一些米未員工聊到《奇葩說》時,低調提供了多元選擇與視角的概述。


但馬東仍然會說:“這不過是媒體的總結,員工們看多了就照搬話語,我們就是想做一個娛樂節目。”


從某種角度看,他似乎在“娛樂化”自己所做的事情。他不輕易發表自己的觀點,不談那些形而上的詞語,年輕時候不談,現在更不必談了。


我們最終所看見的,是馬東思考人類娛樂的本能後,他對人生與活法的理解。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02


對於中國的大多數家長來說,他們大概更喜歡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成為像馬東這樣的人。


做事圓融,講話得體,追求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而不是去做先鋒文化,吃不飽肚子還想著追求思想自由,到頭來還不被社會認可。


然而在馬東本人看來,這種關於人生的建議毫無用處,他建議誰也別學誰,誰也別羨慕誰,儘管由著性子來。


馬東作為一代相聲大師馬季之子,他的背後,是幾代中國人對語言和娛樂的理解。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1968年的聖誕節,馬東出生於哈爾濱,父親是著名相聲大師馬季。


他從小就活在父親“名人光環”的巨大陰影裡,沒有名字,所有人都叫他“小馬季”。


然而馬東長大後,對於自己的童年生活與大名鼎鼎的父親,總是避而不談,那些光環在他看來,沒什麼用處。


對於家庭他提到的只有當年在學校,常會被堵住讓他說一段相聲的類似經歷。


馬東從小在語言藝術裡被薰陶著,高中痴迷《三國演義》與《紅樓夢》。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18歲那年,他拿著父親給的三萬塊錢跑到澳大利亞讀書,打過各種各樣的工,甚至加工過袋鼠睪丸皮子,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辛酸與不易。


他形容,從中國到澳洲留學的他就像一個進了城的農民工。


8年的留學生活中,馬東吃過很多苦,回頭觀望,他說:“如果一生當中,你吃的苦是有數的話,那就在那時候把它吃完”。


儘管馬東表示留學期間生活的窘境,讓他來不及仔細品味異國先進的文化空氣和土壤,但那段留學的經歷,讓他窺探到了不一樣的文化氣息。


在澳洲的8年,讓他擁有了認識世界的新角度。


1996年,回國後的馬東,成為了一個主持人。做《有話好說》節目時,那年他正值30歲。


剛從國外回來的他,認為當時中國經濟的發展為自己的生活與職業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那年,中國頂住了亞洲金融危機強烈衝擊,保持了經濟的持續增長。


馬東慶幸自己在30歲之前回到了中國。在這樣的環境下進入電視臺,給了他很大的空間做這些事情。


相比較於《挑戰主持人》與《有話好說》,他更長的時間是在中央電視臺主持《文化訪談錄》。


從2004年起,一干就是7年,甚至擔任過兩屆春晚語言類節目的總導演。


彼時的馬東,是一個深刻探討人性與社會的訪談節目主持人。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馬東的人生好多次歸零,26歲從澳洲回到中國,歸零;從湖南臺回到北京,歸零;2004年他開始做《挑戰主持人》製片人,兩年後他做大賽,後來不做了,在綜藝領域歸零;然後離開中央臺,又歸零。


馬東表示自己喜歡這種感覺,他覺得這麼活著才有意義,這是他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沉澱並探尋自己的熱愛。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03


很多人願意將自己的過往經歷詩意化,但馬東並無這種傾向。他說:“有的人需要通過過去的苦難來獲得一種自我價值,我沒這個需求。”


這一切的選擇又何嘗不是因為馬東深知自己想要何種生活,才會如此坦然自若。以終為始,方得始終。


2012年9月,馬東正式宣佈從央視離職,離開他工作了12年的地方。


他需要時間與空間放空自己。一番掙扎之後,他打破了原有的生活,加盟愛奇藝成為首席內容官,全面負責內容採編和製作工作。


然而就在愛奇藝即將上市之時,馬東再度辭職歸零。創辦了屬於自己的米未傳媒,並出任CEO。


有人問馬東:“你這樣是不是有點作?”馬東笑了笑,雲淡風輕地說:“是啊,人活一世,不作沒勁。”


從央視出來之後,馬東就宣稱要和年輕人站在一起,他曾描述自己近乎“恬不知恥”地要融入年輕人。


“這個公司基本沒有人拿我當人,每一個人都極盡挖苦之能來對待我。”他覺著挺好,是他追求和想要的感覺。


從《奇葩說》到《飯局的誘惑》,馬東盡情地在自己擅長的語言類綜藝大展身手。


五年之內,他從一個略顯過氣的央視主持人變成了時下炙手可熱的創業者,走進互聯網的世界後,坐擁市值二十幾個億的內容生產公司。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也許是由於早年的留學時光、父親馬季的影響與早期做主持人的經歷,讓馬東積累了大量的人生經驗,以至於在他面對新的抉擇時,有了更多的底氣。


儘管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巨大成功,在馬東的心裡,他也從沒把自己當作一位企業家:


“作為主持人,我聽導演和製片人的;作為CEO,我去完成我的職責。馬東只是米未的符號,團隊才是公司的核心。”


換了一個又一個角色,馬東身段柔軟,主動把自己捏成各種樣子,放進各種不同形狀的容器裡。


沒有不理解,也沒有不合適,最終他融入且引領了90後的語言表達方式,這也是他最初的追求。


在《奇葩說》的節目中,有許多辯題是關於當代年輕人的焦慮、選擇與困境。每次,馬東都有共情心去理解90後的心境。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04


從《奇葩說》到《樂隊的夏天》,馬東換了一個又一個角色。他作為一個六零後,可以輕鬆地融入到90後年輕人的生活中。


還有七天,第一批90後就要步入三十歲了。在馬東看來,30歲之前可以任性造作,但是到了30歲之後,便要開始有規劃的生活。其中重視財富管理和規劃,也是當下年輕人有底氣步入30歲的重要一課。


回想自己的三十歲,1998年,馬東剛剛回國,那時的他已經進入湖南臺,做的節目叫《有話好說》。


他當時每個月的工資,就想著存一半,另外一半負責自己平時的生活開銷。


那年,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誕生,人們已經可以買基金投資了,那時的馬東也已經有了理財的意識。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近日,馬東作為嘉賓出席了中國平安舉辦的“鈔能力學院·暨108財神節啟動大會”,“奇葩說”的邱晨、傅首爾等熱門辯手也親臨現場,以觀點分享及辯論形式暢談當下年輕人財富與安全感的話題:


“100萬,能否讓你安心步入30歲?”


而立之年獲得心安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但每一個生活在俗世的人都不可能否認——錢的力量。也就是平安財神節的主題“鈔能力”。


它可以解決大部分的中年危機,可以讓年輕人擁有說“不”的權利,幫助他們緩解生活重壓、抵禦未知風險以及擁有更好的自我價值實現的機會。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


人生的安心都是自己爭取的,財富都需要自己打拼、規劃與經營,合理的財富管理帶給年輕人更多抉擇的勇氣。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30歲這個點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是重要的節點,在馬東看來,這天開始時間變得越來越寶貴。


如果說人生本質上最大的成本是機會成本,那麼對人的一生來說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在30歲之前你可以盡情地虛度它,但是在30歲這天開始便要有規劃,以終為始地生活。


因為早早確立的財富觀,當時邁入而立之年的馬東一點都不慌,因為他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晰的規劃。


他呼籲年輕人要有正確的財富規劃觀念,要有憂患意識,及時做好風險保障。


於馬東而言,人終其一生的目標,無非是積攢下有意義的關係與有意義的工作,而在這個過程中,財富是實現規劃的重要工具。


正如中國平安108財神節主題“鈔能力”表達的一樣,理財給了我們當下生活的底氣,保險給了我們面對未知風險的底氣,這一切都是財富的力量及發揮的作用。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來到這世上走一遭,所有人都有終點。


在馬東的內心,他認為不管人生有多少的路需要走,慢慢規劃好,不要著急,以終為始地過好一生,在過程中積累財富並做好風險控制,就能實現心中的自由。


季羨林先生在講述人生意義時,是這樣說的: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在出發前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才能知道何種方式,才能讓自己離想要的遠方更近一點。


看上去樂觀的馬東,卻自稱底色悲涼。


悲涼無非是因為他早已對世間萬物,看的很通透。於是選擇順應這個時代,用輕鬆、娛樂的方式面對生活。


以終為始,以行為之。


馬東作為一個創業者,能在文化與商業之中找到平衡,且一直有規劃地前行,只能歸結於他對於自己、對於這個時代的“明白”,想必這也是他最大的財富。


“奇葩說”馬東的處世哲學:三十而立,以終為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