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效果定量評估出爐


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效果定量評估出爐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院士黃鍔和研究員喬方利對新冠肺炎疫情管控進行了定量評估研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通報(中文版)》。

  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我國近來在全國範圍實施了嚴格管控措施。該管控措施到底發揮了多大作用?如果管控滯後又有多大影響?這是社會關切的重大問題。傳統的評估基於SIR模型,即易感者—感染者—康復者模型,但這類模型最大的問題是模型參數依靠估計,導致結果非常不確定。

  此前,黃鍔和喬方利在《科學通報(英文版)》發表疫情自然增長模型,提出了一種簡潔、實用的流行病動態傳播率計算方法,可用於快速、定量研判疫情的總體態勢。

  基於此模型,研究組又提出了一種新的量化評估管控措施方法,並估算了無管控措施或管控推遲實施對現存感染者數量的影響。評估結果顯示,如果未對疫情采取管控,至2月18日,全國現存感染者將達到1698萬至7611萬人;如果管控推遲1天,至2月18日,現存感染者數量將比實際統計數據高出2.7萬人,其中湖北地區高出1.2萬人;如果管控推遲7天,則現存感染者數量將比實際統計數據高出78.5萬人,其中湖北地區高出49.3萬人。

  據瞭解,上述結果在發表之前均已報送國家相關部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