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什麼是徵集志願?

什麼是徵集志願呢?哪些考生可以填報徵集志願?填報徵集志願要注意什麼?徵集志願和第一次填報的志願是否衝突?我們來了解一下,徵集志願的這些問題。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什麼是徵集志願?


1什麼是徵集志願?

徵集志願是指在每一批次錄取結束之後,省級招辦將錄取未滿額的院校和餘缺計劃數向社會進行公佈,供尚未被錄取並達到分數要求的考生進行選報。

2哪些考生可以填報徵集志願?

達到分數要求且未被錄取的考生才能填報。這一句話有兩個重點:第一是未被錄取的考生。已經被高校錄取的考生不能參加徵集志願。第二是分數達到要求,即符合本批錄取控制線或降低一定分數,但是否降分要看院校具體要求,一般來說會先徵集線上考生。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什麼是徵集志願?

3徵集志願有哪些填報要求?

(1)達到分數要求且未被錄取的考生才能填報。即考生填報徵集志願前應該先查詢錄取結果,看是否已經被高校錄取。已經被高校錄取的考生是不能參加徵集志願的,如果考生能填寫徵集志願,就說明考生沒有被高校錄取,可以參加該批次錄取結束後的徵集志願。

(2)考生要注意及時瞭解市高招辦公佈尚未完成招生計劃院校的餘缺信息,要符合院校和專業的體檢等報考要求,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填報,逾期不能再填報;

(3)參加徵集志願填報的考生按規定選報院校志願和院校服從調劑志願;

(4)考生填志願時要謹慎,一旦被錄取就不能退檔調換。

3徵集志願錄取機會大嗎?

徵集志願彙總後,教育考試院根據“位次優先、遵循自願、一輪投檔”的平行志願投檔原則,按照1:1的調檔比例進行投檔,供學校審錄。

即將全部參與徵集志願的考生依據成績的高低進行排序,由高分到低分進行檢索投檔,供學校審錄。也就是說,分數較高的考生在徵集志願中被錄取的幾率比分數較低的考生高很多。

4如何填報增加被錄取的幾率?

由於徵集志願是按平行志願的填報模式,因此,志願之間一定要有適當的梯度,不能將院校志願全部填為熱門高校。應根據“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來設計,冷熱搭配,增大投擋成功的幾率。

這裡要特別提醒考生,徵集志願是每個批次最後一次被錄取的機會,因此,考生一定要規避高校招生章程中標明的“禁區”,同時儘可能填寫專業服從調劑以增加錄取保險係數。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什麼是徵集志願?

5本科沒被錄取,可填報專科的徵集志願嗎?

由於徵集志願是本批次考生最後一次機會,因此一些上一批次未被錄取,且此前未填報本批次志願符合條件的考生也可抓住這一機會。比如,本科一批落選考生未填報本科二批志願可以參加本科二批的徵集,本科二批落選考生未填報專科志願可以參加專科的徵集。

但正因為這樣,徵集志願可能會有部分相對高分考生參與,導致競爭十分激烈,院校徵集志願的投檔分也往往趨高。所以“踩線生”或分數超過省控線不多的考生填報徵集志願後常常無法投出。

6為何某些高校一再徵集志願,而自己填有該校志願卻未被錄取?

由於徵集志願按1:1從高分到低分投檔,如果已投檔的考生所報專業已滿,又不服從專業調劑,或是身體受限,或者自願申請退檔等,學校則可能退掉這名考生。而一旦退檔便會導致缺額,由於平行志願不補投,那麼這所學校就會因為計劃未完成須再次徵集。這也說明,部分高校一再徵集並非是因為徵集志願無人填報生源不足,而是錄取規則所致。

例如:以理工類本科一批某院校為例,第一次徵集志願有5個計劃,如果考生小輝在徵集志願填報該校的學生中排名第6,按1:1投檔小輝就無法投出。學校對投檔的5名考生審檔過程中發現,只有4名考生符合條件錄取,而另1名考生由於種種原因又造成退檔,計劃未完成須進行第二次徵集志願,徵集計劃數就為1名。第二次徵集志願投檔時仍按第一次徵集志願的原則進行。此時,小輝就會發現自己沒投進檔案的學校又在徵集了。

7填報徵集志願注意事項

①.先查詢錄取結果再填報徵集志願

考生填報徵集志願前應該先查詢自己的錄取結果,看是否已經被高校錄取。

已經被高校錄取的考生是不能參加徵集志願的,如果考生的錄取狀態顯示為“自由可投”,就說明考生沒有被高校錄取,可以參加該批次錄取結束後的徵集志願。

考生在查詢時除了關注自己的錄取狀態,

被高校退檔的考生還要仔細去看被高校退檔的原因是什麼,以免在填報徵集志願時犯同樣的錯誤。

②.注意多次徵集的情況

有的高校一次徵集志願後,仍然沒有完成招生計劃,就有可能進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徵集志願。

參加徵集志願的考生如果在本批次第一次徵集志願時仍沒有被高校錄取,還可以繼續關注下一次徵集志願的情況。

③.徵集志願階段,高校的錄取分數未必會降低

有的考生認為,出現在徵集志願名單中的高校既然在正常投檔錄取時沒能錄滿,那徵集志願時的錄取分數一定會有所降低,而事實卻是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在徵集志願時,錄取分數不降反升。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在徵集志願時,缺額的高校和專業的數量並不多,而考生人數卻不少,考生選擇的餘地比較小。許多在正常投檔錄取時錄取分數並不高的學校,在徵集志願階段因報考考生分數上漲而上漲的情況非常多。

二是徵集志願往往採取的是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根據分數優先的原則進行投檔,那些分數高的考生肯定會優先投檔。

當然,在徵集志願時,有的院校因缺額較多,也會降分徵集志願,但這並不等於考生填報了降分徵集志願的學校就一定能夠被錄取,這還是與徵集志願填報人數的多少有關,當報考徵集志願的考生數量大大超過院校缺額計劃數時,院校不再進行降分徵集志願的投檔,徵集志願的投檔分數也會上漲。

④、徵集志願不能僅參考高校正常錄取階段的錄取分數。

有一些考生在填報徵集志願時,往往會以高校正常投檔錄取時的錄取分數為參考來填報。

其實,這是非常有風險的。因為在正常投檔錄取時報考考生的成績構成與參加徵集志願階段考生的成績構成差異比較大。

正常投檔錄取時,考生是參考某高校前幾年的錄取分數來定位的,而徵集志願階段,考生分數構成更多變。

有的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被退檔的,有的考生因為分數太低而未被投出的,這些考生都可能填報同一所院校,所以再以正常投檔錄取時的分數來參考並不合理。

⑤.不盲目擠“熱門”高校和專業。

前文分析過,一些辦學實力較強和社會知名度比較高的大學因為超退等原因也會出現在徵集志願的名單當中。

勿庸質疑,這些高校在徵集志願階段,當然會成為考生優先選擇的對象,在徵集志願時成為考生報考的“熱門”,從而也使錄取分數上漲明顯。因此,建議分數不太佔優勢的考生避開這些“熱門”院校。

“新冠疫情”過後談高報——什麼是徵集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