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註冊專欄」不懂商標,申請人自行註冊商標的風險在哪?

註冊商標,既可以個人自行申請,也可以委託商標代理機構進行申請辦理。

一般來說,站在專業高效的角度上,我們都會建議大家通過委託商標代理機構來註冊商標,在其專業的指導服務之下提升商標註冊的成功率,更加精準的完成商標註冊的辦理。

但是在這其中也不乏會有申請人覺得代理機構不好找,而且價格貴,所以選擇自行申請。

「商標註冊專欄」不懂商標,申請人自行註冊商標的風險在哪?

對於持有這種態度的申請人,小編還是想奉勸若是不懂《商標法》、不瞭解商標註冊規則及流程的申請人,最好還是找商標代理機構來辦理商標註冊。

畢竟我們註冊商標最終都希望能夠成功拿到商標註冊證書,若是因為過程中某一環節出現差錯,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及時應對,導致錯失商標,豈不可惜!

所以,接下來小編將針對自行註冊商標會產生的問題,與大傢俱體聊聊,藉此也希望能夠幫助到想自行註冊商標的朋友。

「商標註冊專欄」不懂商標,申請人自行註冊商標的風險在哪?

一、失敗率高

根據國家商標局官網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商標有效註冊總量為1359.4萬件。

2017年我國商標局受理新申請總量為553.8萬件,註冊件數為265.6萬件,商標註冊失敗率高達52%。2018年我國商標註冊申請量為737.1萬件,註冊量為479.7萬件,註冊失敗率為34.9%。而造成商標註冊失敗率高的原因如下:

1、商標申請是依據我國《商標法》和《商標審查標準》來依法申請註冊的。目前,在我國商標保有量基數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商標申請中“與他人在先申請或已註冊商標”構成近似的風險也越來越高,商標檢索已成為商標申請前必不可少的一件準備工作;

2、即使在申請前查詢到商標“沒有一模一樣”的商標申請,也未必表明該商標就能註冊。因除了“在先申請”原則外,表示了商品或服務的內容和特點、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易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等因素也會導致商標被駁回;

3、另一個造成失敗率高的原因在於申請人對申報準備和撰寫規範。申請所需提交的材料有嚴格的格式要求,如果因材料不清晰、書寫不規範也是有可能被商標局“不予受理”而退回,影響申報效率。


二、保護不完善

1、商標申請的另一個依據是《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類別”的由來。商標保護是否全面,取決於對“類別”的選擇保護,更取決於對“類別”內所包含的群組的商品或服務的選擇上。

《商標法》對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實質是保護“該商標核准註冊的商品或服務上”的專用權,而非是對“商標樣式”所涉及的所有行為的保護。另外,各類別、群組之間也會存在“類似”關係,在申請前期“交叉檢索”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

2、《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是國家商標局根據國際《尼斯分類》內容結合我國的國情所改編的註冊分類表,商標局每年會對該表內容更新一次,以滿足市場經濟需要。

例如在2014年國家商標局在第45類4505群組中加入的“在線社交網絡服務”小項,就需要在2014年涉及該服務的公司就之前的商標及時進行“補註”,以免被他人搶注。但對於一般公眾來說,對這些“變化”的關注和感知都非常少,很難做到及時“補漏”。

3、在確定商標“標樣”後,怎麼來申請也是一門學問。

例如由“文字+圖形”構成的商標,是該組合申請還是文字和圖形單獨申請?兩種方式的區別和影響是什麼?其實,在《商標法》第四十九條中有明確規定,註冊商標必須按照註冊樣式規範使用,自行改變註冊商標的情節嚴重的由商標局撤銷其註冊商標。所以,是組合申請還是分開申請,取決於註冊後“怎麼使用”。

三、其他風險

官方文件可能接收不到。對於自行申請註冊商標的申請人,商標局都是以掛號信的形式將官方文件遞送到申請人“營業執照”上的辦公地址。

對於很多辦公地址和經營地址不一致的申請人來說,很有可能會因為收不到文件而影響商標申請進度(駁回複審)甚至是導致商標無效(被他人撤銷連續三年不使用)。

「商標註冊專欄」不懂商標,申請人自行註冊商標的風險在哪?

所以綜上所述,對於一些不熟悉《商標法》、不知道怎麼科學完善商標佈局、不清楚怎麼填寫商標申請表等等相關信息的,小編還是建議通過具備專業資質的代理機構進行高效辦理。

申請人只需要向商標代理機構提交相應的營業執照和商標圖樣,剩下的事宜,代理機構將會全權代為處理,對於註冊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能夠做到及時正確的反饋。

找商標代機構註冊商標的這筆費用雖然高,但是卻很值得,與品牌後期的穩步發展而言,這只是九牛一毛。若在前期未做好全面精準的商標佈局和規劃,那後期一旦出現問題所需的“學費”可都是呈幾倍繳納的,可謂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