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讨厌的告密者

二月底,艺人肖战的一名铁粉,因举报了一篇小说,导致AO3网站无法正常运行。肖战本人也遭到AO3粉丝的抵制。一个举报,两方对垒,可以想象结局必将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举报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上学时,班上总有爱给老师打小报告的同学;兄弟姐妹间,也总有爱向父母告状的孩子;职场上,总有爱舔领导,给人穿小鞋的同事。

面对这些人,我们下意识的会敬而远之。跟他们走得近,说不定哪天不如对方意,自己便会变成被举报的对象。如果说,成年人的行为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那么面对爱打小报告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教育,才能避免孩子走偏,变成人人敬而远之的告密者呢?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讨厌的告密者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孩子爱打小报告,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诉求是什么?

不难看出,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打小报告的频率最高,年龄段基本在4-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是,自我意识发育得非常完善,明确"玩具是我的,你不能玩","小朋友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打人是不对的"。所以,当他们被抢了玩具,挨了打,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

但是,由于孩子之间沟通能力的欠缺,处理问题经验的缺乏。他们往往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时,便会选择告状,此刻孩子的诉求是"求助"

课堂上打瞌睡、做小动作的同学,虽然破坏纪律但并不一定打扰了其他人。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会选择报告老师。因为孩子的世界,黑白分明。一旦认可一个规则,遇到破坏者就会毫不犹豫打小报告,以此赢得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夸奖,此刻孩子的诉求是"求赏";有的孩子则希望通过大人的力量,惩罚破坏者

,这种单纯地希望对方被惩罚,诉求便是"求罚"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讨厌的告密者

当孩子不确定一个行为是被允许还是被禁止时,他们会试探大人的反应。如果被惩罚,便放弃效仿,如果没有受罚,孩子很快便跟着学。此刻,孩子的诉求是试探。

了解孩子打小报告背后的诉求,我们就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从而正确引导孩子。面对一个爱打小报告的孩子,家长们应该这样做:

1.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面对求助型的行为,家长可以尝试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会长大,矛盾冲突最终都需要独立解决,不可能永远依靠外界的干预。鼓励孩子尝试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锻炼能力,也会在尝试和摸索中,形成自己的处事方式。

2.给予孩子更多关注

面对求赏型的孩子,大人鼓励孩子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来。专注于自己的事,玩好,学好就可以了,不要过多关注其他孩子的行为,同时要注意多给与孩子鼓励和关注。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讨厌的告密者

3.在告诉大人之前,不如先告诉对方。

求罚型的告状行为,引导孩子在告诉大人之前,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直接告诉对方"上课应该守纪律,要保持安静"。除非是很大的事情,危及安全和健康,不然,真的没有必要偷偷摸摸在背后打小报告。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胆量,说不定还能收获意外的友谊呢。

4.大人慎重对待

对于孩子告状,大人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如果不加分辨鼓励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慢慢走偏。也许孩子刚开说的是事实,久而久之,为赢得赏识或报复他人,很可能会捏造事实,这样的孩子最终会长成人人厌恶的告密者。

如果敷衍了事,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但若遇到类似校园霸凌的状况,不及时加以干预,被霸凌的孩子将得不到保护,导致悲剧的发生。

爱告状的孩子,我们相信他们的初衷是没有恶意的。重要的是,成年人要对孩子的告状行为认真对待,仔细分心,理解孩子背后的诉求再予以应对。孩子的世界毕竟没有那么阴暗,有意见大家先面对面,光明正大的指出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